那秋生
化 境
王阳明的《传习录》中讲:“读书须入化境。”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人与书渐入“化境”,二者融为一体,也是我们对精神境界成熟、自由和洒脱的期盼。
读书真的会发生奇迹:能体验“另一种生活”,可获得“别样的经验”,因此有了“第二生命”。推而广之,人生的“化境”无处不在。解决各种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化解;受高人指点而顿悟,称之为点化;为好人好事感动,这就是感化。
化干戈为玉帛,是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化腐朽为神奇,是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出神入化,是人们对艺术的最高评价。
是 非
有一个名叫杨茂的人,既聋又哑,王阳明不懂手语,只好跟他笔谈。
王阳明问:“你的耳朵能听到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聋子。”问:“你的嘴巴能够讲是非吗?”答:“不能,因为我是个哑巴。”又问:“那你的心知道是非吗?”杨茂高兴得不得了,指天画地回答:“能,能,能。”于是,王阳明对他说:“你的耳朵不能听是非,省了多少闲是非;口不能说是非,又省了多少闲是非;你的心知道是非就够了。”
活在这个世上,真的很累。有很多的是非,都是听来的,人家一句话就叫你暴跳如雷,一句话就叫你泪流成河。还有很多的是非,都是说出来的,两片薄薄的嘴唇,就把人间搞得乌烟瘴气,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