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琼,彭卫群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广东518036
糖尿病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且发病机制复杂的多系统慢性疾病,常常伴随一些并发症,病人的足部是其复杂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病人由于其足部周围神经病变以及外周血管疾病导致引发足部的感染、足部溃疡、坏疽等症状,甚至可致截肢[1-2]。这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不仅延长了住院治疗时间,还造成了病人家属沉重的经济负担,且目前尚未找到治疗效果较理想的方法,因此,要强化病人的疾病认知还需要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糖尿病高危足是糖尿病病人未出现足溃疡但已存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时期,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周围动脉病变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3]。Snyder希望理论模型从路径信念、意愿信念以及目标要素出发,认为目标是希望的核心部分,路径信念是个人通过目标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连接的途径,意愿信念是推动个体产生目标,并沿着他们所设计的路径而前进的动力系统[4]。Snyder 希望理论主要是以对病人制定针对性的目标作为框架,采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以及积极的护理工作来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改善心理状态,积极地接收治疗,减轻心理负担,促进病情恢复。近年来,有关该理论在终末期疾病、重症慢性疾病中实施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积极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5-6]。本研究分析Snyder希望理论对糖尿病高危足病人心理弹性与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1月100例糖尿病高危足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5~81(54.87±4.34)岁;病程1~14(5.23±2.08)年。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32~79(52.11±5.01)岁;病程1~15(5.07±2.33)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治疗方法以及糖尿病足相关检查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我院确诊为糖尿病且为高危足病人,Wagner分级0级;②生活自理、思维正常,能够进行语言沟通;③病人及家属知情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②精神疾病病史或智力障碍;③肢体残疾、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④继发糖尿病病人;⑤恶性肿瘤病人;⑥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⑦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病人。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包括对病人进行药物指导、心理教育以及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我院举办与疾病相关的讲座,使病人了解该疾病及注意事项,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并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出院后叮嘱定期来院复诊,第1个月每2周1次,此后每个月1次,护理持续4个月。
1.2.2 观察组
病人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采取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成立一个疾病管理小组,包括对护理方案的制定、实施。②希望灌输: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兴趣爱好及生活习惯等对其提问,激发病人乐观面对疾病,积极治疗的希望,并鼓励病人家属积极地加入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的健康宣教中来,每次对病人干预时间≥30 min,护理人员将病人的愿望写在卡片上贴在病房内。③确立目标: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病情为其制定科学合理且积极的Snyder希望理论方案,该方案内容包括对病人的用药管理、健康宣教、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生活习惯调整以及心理方面的疏导。病人在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每次理论指导20 min,实践指导30 min,每次不超过1 h,住院期间干预时间总共为每例5~6 h。实践指导包括利用鞋袜的实物、图片,具体示范、指导病人选择正确的鞋袜,糖尿病足早期筛查的方法,正确修剪趾甲,矫正病人不良的足部护理行为。④路径思维:对出院的病人发放健康宣教指导手册,给予病人一对一的健康宣教,让病人深刻了解自身疾病,并向病人讲解该种护理干预方案的意义。每天检查、督促病人落实日常足部护理措施,和病人一起分析实施的困难及解决办法,从而调整教育计划,直至达到理想目标。⑤动力思维:对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护理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更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真实心理感受,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并鼓励病人积极治疗的信心,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记录病情。护理人员通过榜样引导,举办病友交流会等增加病友间的交流,增强病人积极治疗的信心。出院后随访同对照组,护理持续 4 个月。
①血糖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空腹时、餐后2 h的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②血脂代谢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③心理弹性评分:对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后采取心理弹性量表评估心理弹性,其3个维度(自强、乐观、坚韧)总分100分,每个条目1~5分,病人对应的心理弹性评分越高,表明病人的心理弹性越强。
表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单位:mmol/L
表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比较
表3 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单位:分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该疾病需要病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进行很好的健康管理,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中最容易发生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7-8]。由于糖尿病足病人对该疾病认知不足,且其足部症状表现不易被察觉,没有及时地诊断、治疗,导致病人在出现相应症状的时候会出现焦虑、恐惧,从而出现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9-11]。糖尿病足治疗较为困难,合理、科学地预防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尿病高危足病人足部溃疡的发生率,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2-14]。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糖尿病高危足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多[15-16]。
Snyder希望理论其内容包括确立目标、路径思维、动力思维等,主要是帮助病人激发内在的成功感和自信心,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再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做阶梯形的措施来达成制定的目标与计划[17]。通过这种模式的干预来促进病人积极的治疗,改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18-20]。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yder希望理论更注重病人的心理感受,通过根据病情做出针对性的方案以及组织病友交流会,病人之间相互鼓励交流,增强了病人积极治疗的信心,能够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心理弹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评分均明显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Snyder希望理论的干预能够有效增强病人的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增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促进病人积极地接受治疗,增强病人的信心。
本研究入选对象均在1所医院抽取,尚不具备广泛性,不能够代表病人的血糖水平以及心理弹性,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Snyder希望理论对糖尿病高危足病人心理弹性与血糖的影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病人的心理弹性,改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