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2023-02-14 04:3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姚丽娟魏建兵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岗位

文/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姚丽娟 魏建兵

一、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关于职业教育的新论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其中校企合作不仅是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更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需要和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转型的快速认知;企业可直接参与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然而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校企合作趋于表面化形式、不够深入;专业课程设置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偏离行业实际需求;企业技术人员较少参与专业教学中;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锻炼较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教育资源比较匮乏等问题。针对校企合作模式,国内外学者提出相关的理论研究。其中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支柱就是社会伙伴关系的管理和参与,定期开展线下培训,为其他国家职业教育中的各个参与者的角色定位提供建议和支持[1];除了德国的“双元制”之外,校企合作模式已经在全世界普遍盛行开来,也渐渐为世人熟知[2];从目前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未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大部分就业机会的增长主要在商业和服务业领域,而低技能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减少[3]。国内也有学者提出相应的理论研究,有学者认为政府应处理好政策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之间的关系,校企要通过互适互信互配互利实现共建共管共教共赢,搭建信息反馈平台、整合多向度沟通网络[4];在高校产教融合过程中,打造创新联盟,营造产教融合创新生态,树立能力培养理念,增强学生个人能力与行业需求吻合度,搭建高校主导下的产教融合平台[5];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的产教融合开放格局,优化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促进校企合作[6]。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产教融合是高校和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采用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产教融合的育人效果,校企双方实现共赢。然而上述文献中对校企合作如何进行详细的育人方案(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建设、共建体系评价指标等)并未涉及。

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通过借助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已建立的中兴产业学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研发校企共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岗位需求及校级合作成效评价机制等模式,解决学校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校企合作模式的信息化管理,从而高质量地实现校企合作育人成效。

二、研究路线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校学生、老师以及相应的企业,设计了对应的研究路线。主要分为理论研究、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以及实践优化三个环节。

(一)理论研究部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前学院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中兴产业学院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目前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如校企合作趋于表面化、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人才培养方案不完善、岗位需求不明确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通过对前期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出相应的策略——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在互联网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平台有效实行,开发相应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案。一方面加强校企双方“线上+线下”的互动性,为企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动交流、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对岗位适应的反馈,从而促进企业和职业院校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就业指导。

(三)实践优化部分。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创新研究路线,实施场地主要位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内部的中兴产业学院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的校外基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通过在实际场地中进行测试和验证,排查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改善基础设置的参数,以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在实际应用的目的。

三、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一)“互联网+”模式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构建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1.校企共建招生。职业教育传统招生方法都是学校单方面发布招生通知和简章,并前往相应院校做宣传工作,而企业并未完全参与其中共同招生,导致学生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和就业方向趋向于表面化认知,未能从根本上了解企业的信息和岗位需求。职业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企业是职业院校的主力军,两者相辅相成。通过构建“互联网+”校企联合招生平台,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做好招生计划和宣传的工作。不仅帮助学生和家长利用网络平台精准地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岗位,而且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模式更进一步明确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而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2.校企共建专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置必须适应企业或行业的需求,不能脱离岗位需求设置专业,造成专业和实际需求的不一致。对此,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校企共建专业机制,企业可将岗位需求变化的最新情况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学校进行沟通探索,比如岗位的增加减少、技能需求、用人规模等情况;学校通过对企业岗位需求变化情况进行梳理,及时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内容,增添或删除对应的专业,从而适应企业岗位的人才需要,进一步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3.校企共培师资。师资力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校企共培师资。一方面组织学校老师不定期地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发展的最新状况,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强和企业的互动交流,更新自己的访企情况并进行总结,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教学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对接,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定期来学校或者通过互联网平台指导学生职业规划和专业技能,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岗位内容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现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对自我职业成长过程中的信心。此外企业技术人员可以在信息平台设置学生学习成长的考核层次,定期鼓励学生完成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4.校企合作就业。职业院校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因此将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生高效率就业。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全面实现校企双方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和动态跟踪学生就业情况,解决传统就业单向管理的缺点,增强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通过学院成立的中兴产业学院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让学生明确岗位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意识,努力引导和帮助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此外,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共建的信息化平台调研学生在实训和就业中完成工作内容的情况,及时督促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岗位工作中。学校还可以在平台上拓展多个相关就业市场,为学生提高更优质的岗位。

(二)“互联网+”模式下校企合作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校企合作育人的关键内容,校企合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课程体系。利用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学生的学情分析和企业实际需求,整合资源、双方思维交汇、双师队伍,对接专业群岗位技能,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模式,进而实现职业素养的高度集成性、普遍性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制定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行业)资格标准有效对接,从而保证课程标准包含行业、企业对某个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院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课,拓展多类别的高端岗位职业能力,获得多项技能证书;而且校企双方通过设置课程学习成效反馈机制,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课程内容架构,提高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四、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通过“互联网+”技术构建校企共建招生、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共培师资、校企合作就业以及校企课程改革的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明确校企双方在育人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职责和具体的工作内容,代替传统上职业院校单一授课模式、学院教师单独授课形式、企业较少参与课程改革和就业等,建立校企双方联合“线上+线下”的教育管理机制,让企业进入学校课堂并指导就业,学校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学技能。学校和企业通过平台定期调研该模式的参与情况,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专业知识以及岗位的需求等,精准地定位学生岗位实习和就业状况,并将学生岗位工作反馈做以总结,加强和企业沟通解决学生岗位问题,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职业院校在教育工程中将专业与产业、实际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衔接。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岗位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