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刘娉婷
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作为高等院校工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的目标是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党的基层组织是执政的根基,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高校党组织及党员都是基层组织的一分子,不论是在高校建设还是国家建设中,党建工作在其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党组织要做好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与服务师生,对标“七个有力”,推出“3+4”工作模式,推进“全国样板支部”培育工作,使党员在思想内涵、学习能力、知识素养等方面不断提升。党建工作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积极探索合适的党建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学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分析其意义与创新对高校党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1]。
(一)服务师生。党员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必然也要服务于人民,更不能为自己的利益损害人民的利益。在学校中,党建工作要以服务师生为基本目标,建立困难师生帮扶机制,首先搭建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听取师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回应,让广大师生一有困难就能想到党、想到高校党组织,让广大师生有倾诉对象,增强师生归属感,做到困难师生在哪里,支部党员就在哪里,密切联系党与师生的关系。
(二)党员的管理与监督。一名合格的党员首先要在思想上紧跟组织的发展脚步,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记“四个意识”,党组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党员头脑、指导党员工作学习,日常推进“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工作进展,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等,进行党员自评与互评,推选优秀党员,激励党员自我学习。党员的发展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选拔,党员的培养要经过党组织的培训与培养考察,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情况,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要有党组织的监督,也要有自我反省、自我学习能力[2]。
(三)党政信息的宣传。党政信息的宣传包括党内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宣传,也包括党内对党外的党建信息的宣传。党组织内要做到积极参与本支部活动、积极献计献策,党组织要引领带动师生投入到党建工作当中。高校党组织与广大学生群体通过学生党支部进行联系,学生党支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党支部工作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高校立德树人的质量,学生党支部要力争做好党政信息的宣传工作,学生党支部要做好相关工作,充分利用校园内外、线上线下宣传平台,通过党日活动、宣讲、报告、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师生走向正确的政治道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各个行业都需要新鲜血液的融入,特别是技术性的人才急缺,在人才市场上,企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待遇大多不错,但是苦于缺口大,技术性人才数量少,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人员。而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人才的重任,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为了提高培养人才的层次,要让专业技术人才的党建培训更加科学,实施“3+4”工作模式能充分组织群众力量、凝聚群众力量、统一群众思想、抓实服务群众。
(二)完善现代党建工作体系的需要。当下,随着经济市场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的增长,对人才的学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大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完善独立的党建结构体系。高职“3+4”工作模式的出现给高等职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使得传统专科层次院校的党建发展理念被打破,为高职人才的政治素养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三)提高职业思想道德的需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而高职院校“3+4”工作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提升政治素养的新途径。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党建管理和监督提升职业能力。高职院校“3+4”工作模式新体系具有明显的职业特点,这是高等职业培养模式的延伸,可以有效满足培训者接受高层次职业学习的需要,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四)完善高职党建课程体系的需要。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院培养模式中,党建管理部门由学校的专家和骨干教师以及领导人员组成,充分保证了党建课程工作的顺利实施,可以加快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高职党建课程建立更加完善的体系。
(一)党建工作的完善。“3+4”工作模式,是通过建立基层党建网络对支部党员进行管理和监督,进一步组织、凝聚、统一群众力量与思想,结合“3+4”工作模式,完成党的理论政治学习,坚定党管一切的工作理念,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和架构科学有效的民主集中制,初步形成新时代高校规范的议事、决事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改革。在“3+4”工作模式下,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做高校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样板支部,深入开展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3]。
(二)党建工作质量的提升。推行“3+4”工作模式,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有情怀、有初心的党组织,在此基础上推进“全国样板支部”建设,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建立党员培养制度,规范党员管理办法,明确监督党员的实施办法、制定高效的师生组织机构、建立支部思想政治宣传制度、制定师生凝聚力的提升办法、健全支部对师生服务机制。深化改革,继续探索新时期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推行“3+4”工作模式,提升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模范典型、先进事迹材料的整理和宣传;形成基层党建工作范式与典型案例,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立项建设;在学院的双高建设工作和其他重点工作中体现党员的风采和价值。
(三)党建工作层次的提高。在“3+4”工作模式下,服务师生为其根本,着力打造过硬的组织队伍,落实规定任务,以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创新“党建+双高”工作机制,着力于推动学院中心工作。立德树人,重内涵建设,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开展创先争优,努力推动支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建立“3+4”工作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红色文化带动支部内建设和学生的管理,服务好师生。
(一)内容的创新。“3+4”工作模式下党建活动的目标是创建有情怀、守初心的党组织,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完成文化与党建工作的有机融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基础,成立“红色宣讲团”和“青马班”,加强群众建设,着力于凝聚高校师生的精神能量。具体内容可针对高校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工作内容进行开展,比如青少年法制学习、城市规划、交通安全学习、建筑施工安全、铁路安全学习、反腐倡廉学习、科技科普、农业规划、学校历史展览、扶贫等方面[4]。
(二)方式方法的革新。首先,以VR、AR、互动影院等为代表,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传统+创新。党建工作可结合“3+4”工作模式,对数字媒体进行研发及应用。其次,可推出无纸化办公,鼓励支持各基层组织打造电子化信息,建立电子数据库。除此之外,注重运用学习强国、微博、社交平台等网络平台开展党务工作,全面增强智慧党建平台服务党建工作的能力,推进党建智慧化与政务信息化的互融互通,通过方式方法的革新,有效提升党建效率[5]。
(三)信息渠道的扩展。互联网的极速普及使生活、学习、工作更加轻松便捷,“互联网+党建”使高校党建工作更具活力,既方便了人们的交往,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运行规律,高校党组织应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的网络技术做好党建工作,不仅要利用网站与客户端,而且要使互联网思维植入党建工作中,结合红色主旋律丰富党建内容,将线上线下的交流与学习结合起来。除此之外,要严格把控信息内容,不断优化,促进思想交流,实现信息渠道的扩展。
(一)创新传统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在党建工作中加强监督和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加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工作后可解决更多实际问题,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从学生的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等入手,加强学生的日常训练和基础技能培养,将日常学习与党建有机结合,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建学习新体系。1.科学有效的党建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3+4”培养模式应当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政策,并分段实施,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夯实学生的技能基础,打造理论基础更为扎实全面的党建课程体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其他课程学习衔接,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融合。2.及时梳理学生的党建学习课程,尤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加强党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此外,在构建思政课程中,需要明确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基础课程以及思政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良好的衔接与融合,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目标。3.应创新高职分段培养课程体系,体现高职党建工作课程体系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培养的优势,实现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打造“以就业为导向,重视理论基础,加强技能训练”的办学特色。一直以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在课程设置上,高职院校始终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高职“3+4”培养模式应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单一型人才向培养复合型人才转变。因此,创新和优化高职“3+4”培养模式,在课程结构上,应当以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为目标,借助高职院校支部活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加强训练,依托本校资源,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针对高职学生对党建认识不够深刻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在党建工作中实施弹性学分制度,允许学生通过修习学分的方式来提高自身自我培训的意识,使学生发展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对顺利完成的学生给予表彰。
(三)建立健全衔接新机制。完善高职“3+4”工作模式,需要校内党建课程体系、学生培养目标以及质量考核等多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高校还应当不断提高党建方向教学质量,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3+4”教师队伍,引入对口党建工作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可以实施高职院校“访问”机制,教师到其他企业或高校挂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经验,始终保持高职院校本身应具备的党建工作素养。此外,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发挥“思想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理论基础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为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3+4”工作模式的构建保证了国家方针与政策在高校中的贯彻执行,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增强了党在高校事业发展的领导力,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构建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发挥育人综合效应。高校应根据党建工作受到的影响积极献计献策,在结合“3+4”工作模式下对高校党建工作进行创新,着力建设建设有情怀、有初心、有时代特色、会创新的党组织。党支部执政能力与组织力的不断强化以及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会使党组织更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