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养猪生产效益的常见病及其防控

2023-02-13 21:11:41吴光瑞黎书极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饲养场患猪猪只

吴光瑞,黎书极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宁 530400)

现阶段养猪生产呈现集约化、规模化的模式,但是临床中经常会有暴发疾病的情况而影响饲养场的经济收益。基于此种养猪生产现状,饲养者应该了解场内常见疾病的流行情况,掌握患猪的临床症状表现,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在实际开展养猪生产工作中,需要不断地提升饲养者自身对于常见疫病的防控能力,从而保证饲养场的实际效益,最终实现推动养猪业不断进步的目标。

1 常见疾病的患病情况分析

1.1 猪瘟

猪只饲养场趋于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造成曾经近乎消失的疾病又出现复发的情况,临床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猪瘟。猪瘟是猪群易感的传染性疾病,发病通常会表现出急性及热性,造成疾病流行的病原是猪瘟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染性非常强,生产中不容小觑。全部品种猪对于该病都具有易感性,并且发病也不会随着性别和年龄以及季节的不同而受到影响,临床中会导致病猪较高的发病率,一旦未能及时救治患猪,通常会导致病猪极高的死亡率。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通常在1 月龄内的仔猪生产中感染猪瘟的病例非常少,而1 月龄仔猪以及成年猪的感染性相比稍高,并且随着猪只年龄增大感染率也会随之而升高。

1.2 猪圆环病毒

根据相关报道可知,当前规模化猪只饲养场暴发圆环病毒病的情况增多,临床中圆环病毒Ⅱ型的发病率可以高达62%,如果患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死亡率会达到40%。而根据研究发现,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呼吸综合征属于现阶段疾病的流行趋势,此外还有同时混合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可能,或者出现继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情况,从而给饲养场的规模化生产造成严重打击。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临床生产中通常称其蓝耳病,属于猪群易感的病毒性传染病,日常生产中病猪不容易被发现,患病表现与流感、狂犬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所以临床中出现误诊的情况也比较多。仔猪以及妊娠母猪属于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仔猪感染后通常会表现出呼吸道综合征,患病妊娠母猪在临床中多见繁殖障碍。如果猪群发病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发展至疾病的后期则继发猪瘟的情况比较多见,继而患猪表现出混合感染的严重情况,最终会造成猪只死亡。

1.4 寄生虫病

规模化饲养场一旦出现寄生虫病流行通常对于患猪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大多表现出较为缓慢的发病,这样就造成实际生产中很容易忽视患猪。当前猪场流行的主要寄生虫是蛔虫和球虫,相比较临床中感染球虫病的患猪具有更高的死亡率,而感染其他寄生虫的患猪发生死亡的概率则很低。

1.5 附红细胞体病

最近这几年猪场暴发附红细胞体病的情况更加的多见,而且与其他疫病造成猪只混合感染的概率增加,因此养猪生产中需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昆虫属于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可见病猪出现食欲降低甚至是厌食的异常表现,体温通常会有所升高,一些病猪会有黄疸以及贫血的症状,观察其耳尖及下腹部均存在淤血变化。通常饲养生产条件较差的小规模猪场发病的情况更普遍。

1.6 传染性胸膜肺炎

本病的病原是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猪只感染的具有高度接触性以及致死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发病不会受到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临床中6 周龄至6 月龄猪群属于集中发病的群体。病猪感染大多都表现最急性型或急性型,出现突然死亡而造成疾病快速传播的不良后果。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都超过50%,其中最急性型病猪的死亡率能够达到80%~100%的严重情况。发病初期一般患猪的精神状态比较差,食欲也会随之降低。随后呼吸次数开始增加,并且呈现腹式呼吸的状态,病猪不愿卧地,而出现呼吸异常困难的表现,可见从患猪的鼻孔中有血液或黏液不断流出,并且其中带有泡沫,一些病猪会呈犬坐姿势。感染严重的患猪彻底丧失食欲,呼吸呈现极度困难的状态且伴随气喘以及阵发性的咳嗽,从而呈现卧地不起的状态,观察可见其末梢皮肤有发绀变化,在很多的时间内死亡。直接给饲养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生产中要重视对于该病的防治。

1.7 病毒性腹泻病

近十几年,养猪生产中腹泻造成仔猪死亡的情况频发,给规模化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病毒性腹泻病常见多发于养猪生产中,属于引发猪腹泻的因素中危害性最强的一种,感染仔猪会出现死亡,成猪患病后阻碍其生长速度,同时对于饲料的报酬率也受到影响。每年的冬春季节属于该病的高发期,临床中多见暴发性和地方性流行两种形式。临床中可见患猪出现水样的腹泻,并且伴随有呕吐的症状,通常发病都比较急且快速的传播,小于1 周龄的仔猪出现患病表现后的2~7 d 内即死亡,具有高达100%的死亡率;成年猪患病会经历3~7 d 时间的腹泻,之后能够逐渐的康复,但也有出现僵猪的危险。

2 综合防控对策

2.1 严格控制饲养舍内部环境

猪群的健康会直接受到饲养舍环境的影响,生产中需要从源头实现有效防控疾病的目标,严格控制舍内的光照时间,正确处理好温湿度以及通风的问题。适宜的湿度条件大概在50%~70%,湿度条件过高会给微生物的繁殖创造条件,猪只很容易感染皮肤病,但是如果湿度条件过低,又会造成猪只皮肤出现干裂的情况而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饲养舍内的温度也应该维持在18~24 ℃的适宜水平,过高的温度环境会造成猪只遭受热应激,如果应激严重会导致病猪死亡,但是舍内温度过低可能引发猪只感染呼吸道疾病。具体的温度调节还应该根据猪群的不同情况而差别性的对待,通常仔猪群需要稍微高些的温度环境,所以仔猪饲养舍的温度维持在30 ℃比较适宜;种猪和妊娠期的母猪所需的环境温度则稍低,通常维持20 ℃最为适宜。此外,还需要重视饲养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始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且通风的生产状况,并且要配合开展彻底的消毒处理。

2.2 做好全进全出等管理工作

饲养场规模化程度越高则饲养生产就更集中,一旦出现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就会呈现大规模的暴发,严重损害饲养场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该彻底切断外来病源,切实落实场内的各项管理工作,并且严格坚持全进全出的制度。对于新建成的猪只饲养场,推荐以多点饲养方式作为基础,从而配合全进全出的管理制度更适宜。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扩散。针对原饲养舍采取彻底的消毒处理,及时治疗患猪,以挽回饲养场的损失。

2.3 健全综合防疫制度

通过免疫检测的方式更有利于了解并掌握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从而根据实际生产而制定符合自场实际情况的科学性防控措施以及免疫制度。根据饲养地区疫病的流行情况给猪只选择疫苗进行免疫。养猪生产中的隔离消毒措施应该严格进行落实,给猪群提供清洁卫生的生产条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而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养猪生产。此外,免疫预防是有效防治猪只感染疾病的方式,所以临床中要重视疫苗接种,以在最大限度上避免疾病的发生以及蔓延,从而降低饲养场的经济损失。

2.4 重视饲料管理

日常生产中严禁将发霉变质饲料给猪群投喂,日粮中的营养需要科学的配比而保证猪只摄入的营养均衡,同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这样对于猪只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与繁殖会产生抑制效果,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条件的饲养场可以将轻微发霉的饲料进行有效的处理后再给育肥猪投喂,但是发霉严重的饲料要坚决废弃掉,否则猪只采食后会出现发病,反而给饲养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 结语

养猪生产中,经济效益通常都是衡量行业发展的标准,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而猪病的预防和控制属于养猪生产的难题,直接影响饲养生产的效益,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养殖业的发展。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出现疾病的暴发通常都会有流行动向,这就要求日常生产中将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了解常见猪病的流行情况以及发病规律,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配合实施综合性的防控方式以确保养猪生产效益。规模化的养猪生产模式属于系统工程,应该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有效的免疫程序,平时还应该不断强化饲养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以期获得更理想的饲养效果,保证饲养场正常有序地开展生产,有助于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饲养场患猪猪只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新农民(2020年2期)2020-12-08 10:39:39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阿尔梅勒动物饲养场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猫和鸡
我在干校饲养场
世纪(2015年1期)2015-12-06 07:47:09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
兽医导刊(2015年8期)2015-03-25 1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