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的流行病学与综合防控探讨

2023-02-13 21:11:41赵鹏建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病原

赵鹏建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辛集畜牧兽医站 山东临沂 276303)

自2020 年非洲猪瘟流行趋于平稳后,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生猪数量急剧增长,到2023 年第一季度末存栏量还呈现增长的趋势。而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多,疾病的感染率也在快速上升。由于目前春夏季节昼夜温差较大,可达15 ℃以上,因此,冬春常发的猪流感在夏季发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猪流感,即猪流行性感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上呼吸道疾病。其常以突发性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及迅速转归的为临床症状[1]。本病导致猪群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下降,严重者引起伤亡,增加了养殖场的饲养成本与医药成本,给猪群健康及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介绍猪流感的病原特点、致病机理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进而总结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的生猪养殖朋友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病原特点

猪流感是一种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猪群急性呼吸道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猪流感病毒是正粘病毒科,A 型流感病毒属的一员[2]。病毒颗粒外形为球状,直径大约在80~120 nm 之间,表面附有囊膜。核衣壳呈对称的螺旋状,直径大约为10 nm。

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其基因组由8 个大小不等的独立片段组成,大小为13.6 kb,共编码10 种蛋白质,其中主要的蛋白有三种,即神经氨酸酶、血凝素以及M2。根据表面抗原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的抗原性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很多亚型;而不同亚型之间又可以组成多种血清型。猪流感病毒表面有囊膜,因此其对有机溶剂(比如氯仿、乙醚、丙酮等)均具有敏感性。将本病毒与200 mL/L 乙醚混合,4 ℃条件下过夜,基本丧失感染细胞的能力。本病毒对重金属、氧化剂、乙醇和甲醛、卤素化合物等也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比如在10 g/L 高锰酸钾溶液中或者1 mL/L 升汞溶液中处理3 min,在750 mL/L 乙醇溶液中或者1 mL/L 碘酊溶液中进行5 min 处理,或在1 mL/L 盐酸溶液中进行3 min 处理以及在1 mL/ L 甲醛溶液中进行30 min 处理,均可导致本病毒死亡。另外,猪流感病毒对物理条件也具有敏感性,如在56 ℃条件下,经过30 min 后死亡;经过紫外线照射一段时间,同样可导致猪流感病毒死亡,但紫外线灭活的病毒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多重复活。

2 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

猪流感病毒侵入定植的部位是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其增殖的场所是气道和气腔上皮细胞中,并对上皮细胞产生损伤,造成上皮细胞的脱落及破裂。脱落的炎性细胞及碎片等会造成气道梗阻,并且还会引起各种消化酶进入气道,最终导致肺脏严重受损。由于猪机体携带病原较为复杂,因此,疾病往往由多种病原共同引发,这也与环境中多种诱导因子具有密切相关[3]。单一病原感染对机体的危害较小,但往往呈现为复杂的混合感染,进而导致疾病发生发展较为迅速,难以控制;并且还会导致发病后难以治疗,且易复发。本病具有普遍的感染性,几乎所有的猪场均可分离到本病相关的病原,且这些病原很难从猪群中清除[4]。

猪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较多。而今年夏季虽然温度较高,但温差较大,甚至昼夜温差可达20 ℃;因此,猪流感发病较多。本病具有发病急、病程较短、传播迅速、极短时间内蔓延全群、病猪表现呼吸道症状、发病率几乎为100%、无继发感染则病死率较低的特点。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为病猪与带毒猪。猪肺部淋巴结与支气管渗出液、鼻液、口涎等分泌物中含有猪流感病毒本病常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进入而感染发病。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猪流感病毒均有易感性。另外,猪群运输、饲养密度过大、气候骤变、阴雨、寒冷等因素为诱因,均可促使本病感染发生。本病虽然病死率较低,但发病后猪群常伴有其他病毒和巴氏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或猪嗜血杆菌等的混合感染,进而导致死亡率上升。

3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在2~7 d,人工感染2 d 内即可发病,病程约7 d。猪只突然发病,1~3 d 内波及全群。体温突然升高到41~42 ℃,甚至可达43 ℃[5]。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常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不愿走动,严重者张口呼吸,鼻腔流出清水样鼻液。如果发病初期给予良好的管理条件,则7 d 左右转归。但治疗不及时,则易继发感染副嗜血杆菌、巴氏杆菌等病原,进而发生支气管炎、胸膜炎和肺炎等疾病,导致本病病情加重,病死率升高。部分病猪除了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和体温升高等症状以外,还会伴发打嗝、全身肌肉酸痛、膈肌痉挛、眼结膜充血以及并发关节炎等症状。妊娠母猪感染后,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表现为母猪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增多以及分娩的仔猪体质较弱、出生后2耀5 d 表现猪流感的症状,严重者断奶前死亡,进而导致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显著性下降。

4 病理变化

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部位,比如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一些黏液,包括一些泡沫样渗出物等,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同时肺部也有病变,一般在肺的边缘等部位会出现一些炎症。稍微严重的病例肺部会看到明显病变,触摸跟皮革似的,颜色呈紫红色,伴有实质性的出血,肺门淋巴结肿大,出血等病变,病变部位很明显,肠道伴有充血点、水肿等病变。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存在广泛性的变性和坏死。支气管、细支气管以及肺泡腔内充满脱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渗出液。气管和血管周围因聚集大量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形成血管套。此外,还有肺泡、肺细胞增生。

5 诊断方法

1)初步诊断。依据流行病学结合呼吸道症状,传播迅速,病程短,大部分5耀7 d 恢复等,再结合剖检病理变化,呼吸道炎症、肺水肿等,可做出初步的诊断,如果确诊需要结合进行实验室检测,步诊断为猪流感。

2)实验室诊断。猪流感病毒主要集中在气管、肺部组织,病死猪可去此处组织或者拭子,经过处理接种鸡胚,经过培育后分离得到猪流感病毒,再选择血球凝集与血球凝集抑制试验进行进一步鉴定。另外,也可采集气管及肺部病料拭子通过鼻腔接种小白鼠,12 h 后,小白鼠可出现流感的类似症状,即精神沉郁、毛粗乱,扎堆,呼吸急促,严重者呼吸困难,偶尔可听到咳嗽声,病死的小白鼠经剖检,可见病毒性肺炎,由此可确诊为本病[6]。

3)鉴别诊断。猪流感临床症状与猪肺疫、普通感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症状比较相似,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淤猪肺疫症状。急性病例呈败血性症状,散发,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咽喉部肿胀,呼吸困难,镜检可见巴氏杆菌;于普通感冒。天气骤变发病,发病较缓慢,病程短,体温稍高;盂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耳、鼻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伴有呼吸困难,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剖检主要表现肺炎和胸膜炎的症状,镜检可见放线杆菌。

6 防控措施

1)疫苗免疫。猪流感病毒易变异,且血清型众多,目前疫苗免疫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临床上常用的疫苗主要为猪流感病毒全灭活疫苗。据统计,猪流感病毒全灭活疫苗能够对断奶仔猪和种猪有效地保护猪流感的感染,可降低发病率30%耀70%,死亡率降低60%耀87%。我国临床上使用的疫苗有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H1N1 LN 株+H3N2 HLJ 株)与猪流感病毒H1N1 亚型灭活疫苗(TJ 株)。

2)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养猪场的消毒工作分为两部分,即猪舍内部消毒措施以及猪舍外部消毒措施。前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可每周消毒1耀2 次,消毒液2耀3 个月进行轮换一次等。常见消毒剂有聚维酮碘、稀戊二醛、煤焦油酸、过氧乙酸、过硫酸氢钾等。对于小规模猪场外部消毒与内部基本一致,但消毒剂可选择生石灰、氢氧化钠等。而集团化规模猪场舍内与外界环境基本处于隔离状态,此时主要是人员进场通道消毒和空气消毒。人员进场需要洗澡,通过超声波消毒通道进行消毒,衣物分为场外与场内两套,互不交叉。空气采取紫外线、超声波、过滤等措施进行消毒。另外,小规模猪场需要及时清扫圈舍,保持圈舍的干燥卫生。

7 治疗措施

发现病猪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虽然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疫苗虽然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效果,但本病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免疫效果较差。因此,需要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临床上个体治疗常用于治疗本病的药物有安痛定、板蓝根、黄芪多糖、双黄连等药物,再配合适应抗生素对症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头孢噻呋、林可霉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土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群体投药可选择板青颗粒、扶正解毒散、荆防败毒散、连翘散、黄连解毒散等药物配合抗生素进行治疗。个别发热严重的病猪,可肌肉注射安乃近、双氯芬酸钠、氟尼辛葡甲胺等解热镇痛药物进行退热处理,1耀2 次/d。在饮水中可添加电解多维或者维生素C 等药物进行辅助性治疗。

猪流感在中兽医学中辨证为表热症,对症使用的药物应具有清瘟解表和抗炎抗病毒的功效。临床上常用的中兽药方剂有以下几种:淤将辣椒末与滑石粉按照5:3 的比例混合均匀,取少量吹入或喷入病猪鼻孔内,连用2耀3 次即可;于100 g 板蓝根与100 g 蒲公英煎水拌料喂服,不吃则灌服;盂按照每头猪10 g 苍耳子的用量对其进行炒制,炒黑后研末拌料喂服;榆板蓝根、连翘、桑叶、薄荷、莱菔子、菊花、桔梗等各30 g,生姜、杏仁各20 g,甘草15 g,水煎,按照猪的头数,加入饮水,连用5 d。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秋季谨防牛流感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15
鹅病毒性传染病病原的采集和分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2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1:54
基于HRP直接标记的流感病毒H1N1电化学免疫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