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

2023-02-13 18:51张骏刘忠平宋洋刘玮健田洪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1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一流

张骏 刘忠平 宋洋 刘玮健 田洪艳

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吉林吉林 132013

0 引言

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所在[1]。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思维及实践性,与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存在密切关联,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效果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直接影响。新时期,伴随“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双一流”的内涵及原则

“双一流”是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也是中共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能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可靠支撑。2015年8 月18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就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重点作了部署,甚至将之前提出的一些重点项目,如“211 工程”“985 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全部纳入“双一流”建设中,统筹推进;2017 年1 月,在经过国务院的批准同意后,教育部、财政部以及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同年9 月,再次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10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从其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广泛意见,确定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稳中求进,从基础建设着眼,保证开局、过渡和推进的平稳性,避免出现“全体发动”以及“推倒重来”的情况,这样虽然效率较低,但是相对稳定,不容易出现问题;二是继承创新,在关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基础的同时,合理利用现有成果,做好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对各方资源进行合理调动,以此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改革发展,将改革作为动力,在强调竞争开放和动态调整的同时,对绩效激励进行强化,实现深化综合改革,以此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 “双一流”背景下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措施

2.1 优化教学内容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特殊的形态学科,教学内容枯燥且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最近几年,教学课时的减少,加大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冲突,如何才能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将枯燥的内容以一种更加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及时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更新,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对照教学实践经验,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共性规律,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整合,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兼顾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配合翻转课堂以及混合式教学方法,总体上提升教学的效果。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想要将每一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讲清楚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可以借助微课教学的方式,将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借助开放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以上皮组织的内容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对被覆上皮进行重点讲解,腺和腺上皮的相关内容则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消化管这一章节,涉及的器官众多而且全部具备消化管壁的一般特征,教师可以对消化管壁的结构进行重点讲解,着重分析胃、小肠的结构与功能,其他器官则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证了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解决了课时减少后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2 建设教育资源

2.2.1 建设开放课程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线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途径,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课余时间进行合理利用,以此来保证学习效果[2]。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借助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从高校的角度来看,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内容的深入研究,明确课程构建的思路,确保其内容的模块化和碎片化。从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每节课时间不宜过长,应该将一节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0 min 以内,并保证内容讲解的细致性,对基础知识点作全面透彻的分析,微课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比较容易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制作动画,或者从相应网站下载动画,再上传到开放课程平台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开放课程的建设中,还需要关注测试题以及期末综合考试题目的编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由于学生数量多,人工批改主观题答案耗时耗力,因此,为了能够尽量减轻教师的负担,习题应该以客观题为主,如选择题、判断题等,由系统对其进行自动评分。此外,还应该在课程平台上设置相应的答疑模块,要求教师能够定期登录,及时解答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不少高校开设的在线开放课程基本可以涵盖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教学大纲、教案以及教学课件等,同时也包含了每一个章节的微视频和习题。学期初,应该由相应的管理员将学生名单导入在线平台,建立学委微信群或者QQ 群,教师在首次上课时需要对在线课程的使用要求进行介绍,向学生发放课程教学进度计划,以便其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对教师而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初期看起来虽然费时费力,但这种方式逐渐成熟后,会使教学活动变得高效有序,教师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钻研教学技能,更加有助于提高其授课水平。但这还不够,在完成课程的建设后,随着教学研究的更新与进步,教师还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持续的补充和完善,以及时满足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

2.2.2 关注实践教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的效果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影响[3-4]。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引导学生对切片和标本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器官形态学特征,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也往往并不理想,因此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显著效果[5]。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医学形态学的实践教学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需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对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例如,可以设置显微数码师生互动教学系统,确保每一名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获得的图像都能够在教师端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出来,以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进行全程监督,学生可以直接从显微镜中观察图像,也可以通过互动系统与教师进行沟通,提出疑惑,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图像放大,投影到屏幕上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另外,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数字切片库,对高清切片图像进行收集,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借助显微镜的情况下,对组织器官的任意部位进行观察,以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仪器限制的问题[6]。实验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相应的数字切片开展实验小结,例如,在实验课下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数字切片设定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在其发言过程中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后,给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并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数字切片的展示更加直观形象,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实验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实验方式,在教学中应该将其结合在一起,实现优势互补,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3 改革教学方式

2.3.1 教学方法改革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为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地进行革新。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入翻转课堂或者混合式教学的方法,有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化[7]。医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且很多课程的内容相对难度大,因此想要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高校应该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赛的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要提前一周左右,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交给学生,并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借助在线课程以及相应的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并开展小组讨论,将讨论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制作相应的课件。课堂教学环节,每个学习小组都应该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做好引导与更正,增加讲解的深度,然后作出有效的总结评价。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左右,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知识竞赛,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或者由学习小组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评比。

2.3.2 授课方式创新

在传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授课是分开进行的,通常理论课会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实验课则采用小班授课,在实验室进行,由学生自主借助显微镜来对标本和模型进行观察[8]。这种授课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如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只能借助多媒体图片对组织细胞进行平面静态展示,缺乏三维立体模型,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复杂的结构,存在“听不懂”的现象,甚至可能因此而出现厌学情绪。胚胎本身处于动态变化中,具备较强的立体性,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配合相应的模型和标本,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观察,将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将大量标本和模型搬到多媒体教室中显然并不现实。对此,应该做好授课方式的创新,将理论课程从大班授课转变为小班授课,直接在实验室进行,上完理论课后进行实验课教学。

与以往的授课方式相比,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直接借助模型和标本进行演示,在理论课结束后,学生便可以立即进行实验,如此理论结合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2.4 做好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应该依照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其设置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以确保其能够同时包含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前者应该包括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流以及在线课程中的课后习题完成情况等;而后者则应该包括平时成绩、理论笔试和实验考核。平时成绩可以细分为实验考核成绩、实验课参与度、实验报告的质量以及在线课程学习的情况等,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核则采用理论笔试,占总成绩的60%。

教学效果评价可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如问卷调查、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以及督导评价等,在每个学期期中,还可以通过师生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9]。

3 结束语

组织学与胚胎学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特征,也是病理学、生理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开展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应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建设教育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以及开展成绩评定等措施,实现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预期目标,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一流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