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黎,郑洁怡,冯 鑫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 528225
《饲料添加剂学》是饲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分支,主要研究饲料添加剂性质与对动物生命活动和生产的作用规律。本课程主要包括饲料添加剂种类、作用机制、添加剂预混料的配合原理、配方设计与加工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与管理等内容[1]。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和区分各类新型饲料添加剂,而且能熟练进行添加剂预混料配方设计,以及能运用书本知识分析畜牧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饲料技术行业打下坚实基础[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的《饲料添加剂学》课程对象为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在大二第二学期进行教学。随着新型饲料添加剂的不断开发以及人才教育培养目标的不断完善,现有的课程教学与考核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本校教学需要;若在教学中继续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单一的考核模式,将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以及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案例学习和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查阅文献为辅;在教学内容上,也主要是单向向学生传授《饲料添加剂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缺乏与饲料工业生产实际相联系,与其他关联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不够,如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因此,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听课兴趣不高。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已经逐渐取代传统的书本“灌输式”教学授课模式,因此本校老师近几年采取了以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形式的展示,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效果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也要靠教师灵活利用才有效,否则适得其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缺点在于设计不规范、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知识结构不清晰等,因此课堂上易分散学生注意力[3]。此外,许多教师会将PPT 当成书本的另一种展现形式,把所需内容全部放入PPT 中,教学信息量大,导致老师讲课节奏快,不能突出知识重点,而学生也往往成为课题的抄写员,无暇思考;与此同时,PPT 内容多、呈现时间短,故学生听课中只能快速浏览而不能深入思考导致学生一知半解或不能完全领会知识点[4]。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较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课堂仍然多为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模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老师提问,少数学生回答,一些学生更是事不关己;一堂课下来,学生集中度较低,上课走神则成家常便饭。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5],故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课程的教学质量都不是很理想。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5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及期中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虽然会减少学生“一考定终身”的想法,但是该课程考核方式仍存在许多问题:1)对于大班教学,老师不易察觉是否存在学生迟到、早退或者缺勤现象,导致学生存在侥幸心理不上课也可以拿到课堂考勤的平时分;2)课堂提问多数为一些积极的学生回答,导致个别同学在课堂提问的平时分数高。提问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不能遍及每位同学,导致一些同学即使清楚问题仍不能拿到平时分;3)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为课程内容分段测试,虽然目的是减轻学生的畏难心理,易于理解课程内容;但单单采用课程内容考核容易使考完即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带来的问题就是课程成绩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不高,对后期教学改进的诊断作用不强,以及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不足等[6]。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的考核模式,既可以反应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有效地反馈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已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应关注的重点。
现如今大学生习惯通过互联网查找信息并获取知识。根据教学方法改革前存在的缺陷,采用了“雨课堂”代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进后,教师授课时可以结合“雨课堂”进行随机点名抽查提问,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可以进行问题互动讨论,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雨课堂”课群进行教学资源共享,课前,发布上课相关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课中,老师主要讲授每章的重要知识点;课后,及时发布相关的测试题让学生复习,这种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教学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7]。此外,“雨课堂”软件可以长期保存课程视频、PPT 课件、习题等,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巩固知识。运用“雨课堂”还可进行范围内考勤,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迟到、缺勤现象,同时也更方便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考勤率、课前课后学习的参与度以及测验成绩等进行统计记录,方便教师观察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这样使得平时成绩的分数也更能反应实际情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给学生们“传道”,传授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8]。饲料添加剂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为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提升学生的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讲解绪论部分,通过对国内饲料添加剂艰辛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艰苦不懈、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9]。饲料安全和食品安全与饲料添加剂息息相关,通过这些年国家发布的禁抗措施、饲料中高铜危害,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对于人民健康保护的重视,让学生遵守法律规章,培养法律意识。
在课程教学改革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较弱,而且由于缺乏对生产实际的了解,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差。因此改革后的《饲料添加剂学》课程,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学。在课堂讲授中,增加了生产案例讲解。教师选取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发生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影响外,也与科技造假有关。由于饲料行业常常使用“凯氏定氮法”的方法,通过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而三聚氰胺是含氮量很高(66%)的一种塑料化工原料,在家畜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增加动物产品的表观蛋白质含量,从而节省昂贵的蛋白饲料开支,婴幼儿通过长期或反复大量喂食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则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结石。
在实践教学中,该课程增加了参观企业、进行企业短期实习等现场教学安排,例如在饲料添加剂原料、预混料的教学课程中,将课堂搬入原料仓库、生产车间,让学生们走进生产一线,实际地去了解观察原料的生理特性、生产特点;让相关的企业技术人员为学生们讲解预混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生产设备,并且将新工艺、新技术等行业知识融入教学当中,可以很好地与生产实际相结合[10]。该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强了与相关企业的联系,为以后走上该行业工作岗位的学生增加了实践经历以及就业的机会。
科研与教学是互相联系、相互依赖、互不分离的整体[11]。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针对学校本科生对于科研活动参与度较少的情况,结合课程内容,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课堂中,弥补了书本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学院搭建了科研平台,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或承担相关科研项目或者科技竞赛,如学院举办的每年一届的“腾骏杯”专业技能大赛中的“掺假鱼粉的检测项目”,就与该课程知识体系紧密相关,这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将《饲料添加剂学》这门课程学到的知识,积极应用到“挑战杯”“互联网+”等大型学术竞赛、学术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攀登计划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等项目中,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与创新精神。学生通过参与以上科研活动,推动了科研教学课程的一体化发展。
改革后的《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态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5]。结合该门课程的专业特点,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虽然考核评价体系仍由两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最终成绩以100 分计;但我们对平时成绩的考核进行了多元化的设计,包括10%课堂考勤与提问,10%作业成绩,10%课程论文(或小组合作专题讨论),以及20%期中考试成绩。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考核签到形式采用“雨课堂”中的实时范围签到方式,不但减少课堂点名签到所占用时间,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同时平时成绩在原有考核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文献写作,作为一种辅助考核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撰写不少于3 000 字、至少有近5 年来20 篇参考文献且包括10 篇以上的英文文献的课程论文,论文格式严格按照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写作,最终论文成绩占总成绩的10%。课程论文写作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不仅让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查阅本课程的相关文献,拓展视野,而且可以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动态,与此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文献查阅与论文写作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写作以及研究生阶段文章撰写打下坚实基础。
《饲料添加剂学》课程内容具有繁、细、多的特点,特别是第3 章营养性添加剂和第4 章非营养性添加剂。我们就采用了专题讨论模式,即小组合作模拟课堂的方法,根据章节的各部分内容如氨基酸添加剂、维生素添加剂等分成3~4 人1 组,学生分工合作,根据课本知识,结合相关最新饲料添加剂行业新闻等制作成PPT 进行讲解,各组进行评价打分算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然后教师再进行内容补充。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记忆加深,从而加强小组合作协调能力。
虽然课程考核方式仍由50%平时成绩和50%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但我们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其中平时成绩较改革前有了更多元化的考量。平时成绩按50%的比例纳入到课程总成绩中,采用如下公式进行平时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10%考勤成绩+10%作业成绩+10%课程论文(或专题讨论)成绩+20%期中成绩。总评成绩=期末卷面成绩(50%)+平时成绩(50%)。在这种过程考核模式下,将学生的专业素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改革后的学生成绩更能客观地评定学生学习效果。
经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后,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性、参与性及学习的积极性都大幅度提高;无论课上还是课外,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都得到加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要求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理论的同时,引入了“雨课堂”、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科教结合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综合应用。“雨课堂”实时范围签到使学生100%到课率,课堂测验完成度达90%以上。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更能客观地评定学生的课程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对《饲料添加剂学》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知。
实践证明,《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除此之外,《饲料添加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建议设置实验课程,如饲料添加剂粒度测定;预混料均匀度测定等方面[12]。目前,我国饲料添加剂行业的发展势头仍然迅猛,在饲料行业“绿色、高效、安全”的发展趋势和全面“禁抗”背景下,《饲料添加剂学》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们仍将进一步完善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