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防治

2023-02-12 13:05
养殖与饲料 2023年5期
关键词:副伤寒患猪沙门氏菌

杨 师

辽宁省新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新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新民 1103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提升,生猪养殖业也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但是,随着生猪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猪类疾病也频繁发生,成为阻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腹泻性疾病在生猪养殖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对于10 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生腹泻性疾病后,死亡率较高,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常见的仔猪腹泻疾病包括仔猪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感染以及传染性胃肠炎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多与饲养管理不当、仔猪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其中,仔猪副伤寒与仔猪痢疾均是由细菌感染所引发的疾病,且临床症状上较为相似,经常容易发生混淆和误诊,因此一定要做好这2 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对症治疗,从而降低仔猪副伤寒所带来的危害。

1 诱发原因

引起仔猪副伤寒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引起仔猪圈舍内出现温度过低、温差过大、相对湿度太大、空气流通性差的问题,以及仔猪圈舍内饲养密度太大而造成圈舍内过于拥挤和脏乱的现象,上述原因均可能造成仔猪自身免疫力降低,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其次,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若仔猪断奶过早,则会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差,再加之饲养密度大,或者提供的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等,也会增加该病发生的机率。若未及时对仔猪进行驱虫,生物安全管控不到位,日常的清洁、消毒管理不彻底等情况均能引起该病的发生。养殖场发现病例后应在第一时间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处理,并将污染过的圈舍彻底消毒,若仅对患病猪进行治疗,则不仅不能根治该病,还会造成养殖场内进一步的传播感染,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2 病原及流行病学

2.1 病原学

仔猪副伤寒(又称为猪沙门氏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以及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沙门氏菌的菌体大小中等,无荚膜和芽孢等结构,菌体周围有鞭毛,能够自由运动,属于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致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可耐阳光直射,能够在粪便、被污染的土壤、水源以及器皿中存活较长时间,一般在污染的水与土壤中能存活100 d 以上,有甚者可达1 年。并且沙门氏菌在37 ℃下pH 为6.8~7.8 时,繁殖能力最强。沙门氏菌对盐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用食盐水(10%~19%)腌制过的肉制品中沙门氏菌可存活75~100 d,该致病菌对热十分敏感,在60 ℃下加热20 min 即可将其有效灭活;在75 ℃条件下,5 min 即会失去活性。若肉制品被沙门氏菌污染后,需将其切成3 cm的小块,然后煮沸2.5 h 才可将其完全杀灭[1]。该致病菌对消毒液敏感,常用的福尔马林、甲醛、来苏尔以及石灰乳等消毒制剂均可将其有效杀灭。

2.2 流行病学

猪副伤寒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分布较为广泛,多呈散发性,有2 d 或者几周的潜伏期,发病时间2~4 d,大多情况下会与猪瘟等合并发生。该病无明显的季节特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在气候突变、寒冷、潮湿的天气中更容易发生。若养殖场内饲养管理不当,如长途运输、断奶等过程中受到应激,就会造成仔猪抵抗力降低,进而诱发该病。一般2~4 月龄的仔猪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成年猪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强弱有关[2]。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猪、带毒猪所排出的粪尿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等,若健康的猪只接触到了被病原菌污染过的水源、饲料或者器具等,即可能发生感染。该病也可以通过胎盘或者精液进行垂直传播,带菌母猪可通过胎盘将该病传播给仔猪;带毒种公猪与健康的母猪交配时也可传播该病。

3 临床症状

3.1 急性型

急性型仔猪副伤寒多发于3 月龄左右的仔猪,患病猪的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 ℃,精神萎靡不振,食欲降低,并且会出现颤栗,不愿运动,喜欢在垫草内趴窝,患病仔猪喜欢相互挤压,并且堆叠在一起。发病初期,患猪会有便秘的症状,随后出现腹泻,并且患猪的粪便呈现黄色或者墨绿色;随着病情不断加重,患猪的耳部会出现蓝色或者紫红色的斑点,严重的病猪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痉挛,偶尔下痢等症状,最终死亡。一般情况下,急性型仔猪副伤寒的病程在3 d 左右,死亡率高达50%以上。

3.2 慢性型

慢性型的仔猪副伤寒又被称为结肠炎型,患猪的症状类似于急性型,但不明显。患猪在发病初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加重,患猪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畏寒扎堆,颤栗,不爱运动等现象。患猪的体温升高,基本维持在41 ℃左右。同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痢疾,粪便呈现淡黄色、灰白、黄绿或者乌黑色的粥状或者水样,气味恶臭,混有黏液,甚至是血液。病情严重的患猪甚至会出现仔猪肛门失禁,水样粪便自然流出。到了病程后期,部分患猪的皮肤上会有弥漫型的湿疹出现,特别是在腹部皮肤处出现大面积的浆性覆盖物,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最终衰竭而死。慢性型仔猪副伤寒的致死率为20%~50%,虽然通过药物治疗可以部分治愈,但仍可能复发,耐过的患猪多会成为僵猪,生产性能显著降低。

4 实验室诊断

该病的发生可根据患猪的临床表现做出初步判断,随后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患猪肝脏组织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如果发现无芽孢和荚膜的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即可确诊。

5 防治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由于仔猪的自身免疫能力较弱,故断奶前后的仔猪要及时进行补料,以促进仔猪的消化系统与机能进一步完善,从而增加仔猪的营养摄入,提高其免疫能力;其次,确保仔猪的饮水与饮食合理,选择安全、新鲜、营养配比均衡的饲料饲喂仔猪,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以促进仔猪的肠道菌群发育,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另外,要保证仔猪的圈舍环境良好,及时将圈舍中的粪污、饲料残渣等清除,保证圈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适宜,通风条件良好,圈舍内空气清新,降低不良环境对仔猪的应激。最后,养殖场应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同一批次的猪合理分栏,同进同出,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

5.2 加强生物安全控制

养殖场必须重视日常消毒工作,制定消毒计划,严格管理外来人员、车辆的进出,在养殖场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室,对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必须更换工作服,定期对圈舍内的器具、地面、墙壁等消毒。当养殖场发现猪异常时,应采取立即隔离治疗,同时将其污染过的场地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并将其产生的粪便、污染的饲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病死的仔猪,必须将尸体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传播流行。在消毒过程中,可选择2~3种消毒制剂轮换使用,以保证消毒效果。

5.3 科学接种疫苗

制定疫苗免疫计划,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仔猪副伤寒的发生率。首次免疫可在仔猪1 月龄左右时进行,断奶前口服猪副伤寒疫苗免疫。注意选择在保质期内的合格疫苗进行免疫,口服之前可使用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后,取6 mL/次的疫苗,分几次掺入仔猪的饲料中。也可以选用仔猪副伤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接种;对于1 月龄以上的仔猪,可以选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进行免疫接种[3]。

5.4 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仔猪副伤寒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可以按照50~100 mg/kg 的剂量给患病仔猪服用土霉素,每天分2~3 次服用完成;或者也可以进行肌肉注射盐酸土霉素注射液,按照40 mg/kg 的剂量给药;另外,使用磺胺类药物也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按照70 mg/kg 的剂量给患猪口服酞磺胺。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或者兽药残留的发生,造成一定的副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使用中药治疗仔猪副伤寒,也具有较好的效果。常使用的方剂如下:取白头翁6 g,秦皮5 g,龙胆草、苦参、白芍各3 g,甘草2 g,混合后研成细末,加入米汤给患猪灌服,连续用药3~4 d。

6 结 语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发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可对仔猪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场带来严重损失。在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加强环境卫生与饲喂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消毒与疫苗接种计划,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对于出现病症的患猪,则需立即隔离治疗,避免造成更大规模传播,降低危害。

猜你喜欢
副伤寒患猪沙门氏菌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欧盟拟制定与爬行动物肉中沙门氏菌相关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兔沙门氏菌病的诊断报告
仔猪副伤寒的预防与治疗
临床诊治仔猪副伤寒的建议
夏秋季节要注意防范猪湿疹病
MSL抗菌肽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的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