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学习全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2023-02-11 21:27陈蕾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陈蕾

摘  要: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具有学科特征的作业不应该只起到检查、巩固、反馈的作用,而应该贯穿学习全程,成为提升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课前作业,要发掘真实问题、调动真实情感,找准教学的落脚点;课中作业,要聚焦问题、适当补充,架起目标达成的阶梯;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勾画素养培育的延长线。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学习全程

*

本文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指向学业过程优化的个性化理学行动研究”(批准号:LZD/2021/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礎,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1]具有学科特征的作业不应该只起到检查、巩固、反馈的作用,而应该贯穿学习全程,成为提升学习能力、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关照他们的经验,支撑他们的学习,促进他们思维的进步、行为的落实。因此,要合理设计贯穿学习全程的作业。

一、课前作业:找准教学的落脚点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突出问题导向,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真实的情况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作业,找准教学的落脚点。

(一)发掘真实问题

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中,教材设置了学生讨论其他教室优点的环节。如果课前没有让学生做任何准备,课上突然抛出这个话题,学生往往无话可说。二年级学生的校园生活经验相对单薄,他们既没有待过多间教室,也没有主动观察其他教室的意识。所以,可以在课前设置参观调查作业,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调查其他教室的位置与布置。我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课前调查单作为课前作业,让学生明确参观调查的任务,同时列举一些观察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发现、对比。

同时,教师也可通过这份调查单发现学生究竟关注了教室的哪些设施,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教室陈设,在装扮教室这件事上有什么样的建议和问题。基于这份课前作业,教师能聚焦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学生装扮教室提供客观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导。

(二)调动真实情感

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一课旨在引导学生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感受家的温暖,初步了解家的构成。教材中呈现了一些儿童家庭生活的画面,也出示了简单的家庭伦理关系图,但这些只是对“家”的通识性认知,不能代表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同时,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具备主动回溯生活的能力,他们对生活的回忆非常零散,甚至在家长的呵护中,他们会放大自我,忽视对家人的关注。所以,我安排了“我的家庭相册”课前调查作业,要求学生与家庭成员合作完成(作业内容如图2、图3所示)。

通过翻看照片,学生回想自己的家与家庭成员,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点滴,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家庭的了解,初步感受家庭生活的美好。通过与家人照镜子、自拍的活动,营造温馨的家庭探究氛围,引导学生发现家人的特点以及自己与家人之间的相同之处,初步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含义。

这一课前作业就像是一本家庭回忆册。在家庭成员合作参与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感知成长过程中家人的陪伴,心中充盈过往的家庭生活。有了这样的情感、认知储备,学生才能更投入地进入课堂学习,才能在课堂讨论中讲真话、叙真情。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份课前作业,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具体情况,关注到一些特殊家庭,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依据学生家庭生活的现状、困惑与需要来设计教学。

二、课中作业:架起目标达成的阶梯

课前的作业设计帮助我们收获了学生针对某一个教学主题的真实态度,了解了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和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中作业的设置,架起目标达成的阶梯。以二年级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课中作业可分为两个板块。

(一)问题聚焦,推动思维进阶

教师制作了一份“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感受评价单(见图4),让学生自行评价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交流,并思考:你觉得为什么大家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能收获好心情呢?学生结合自身体验,综合同伴的观点,分析总结出:因为在行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教室变得更加漂亮了,同学之间加深了了解,也增进了友谊。

随后,教师组织案例辨析:我们在装扮教室的合作中收获了好心情,但朱小明他们组却遇到了一些小矛盾、小问题,大家能利用自己的经验来帮帮他们吗?朱小明的案例可以是来源于调查中发现的真实问题,也可以是预设的现实合作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基于体验,学生的思考会更具有真实性、开放性、思辨性、创新性。学生通过案例辨析,学着去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更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课前作业与课中作业、教学相结合,组成“回顾→总结→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一步步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适当补充,实现启智润心

本课的最后,教师引领学生展示与评比。在这一板块,教师设计了如下页图5所示的评价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评价自己的合作伙伴,评价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欣赏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样一份作业的辅助下,学生评价的角度更开放,评价的内容更有实质性。再结合课上的交流,学生学会多方面看待他人,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增强了合作相处的获得感,促进了社会化发展。把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方向引领与学生的自身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学生不仅能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启智润心。

☆如果给你的组员颁奖,你想把以下哪一个奖项颁给谁?

我想把:(最机智□、最巧手□、最给力□、最有爱□)奖颁给    ,

因为              。

☆经过努力,你觉得你负责的区域现在看起来怎么样?(  )(可多选)

A. 干净整洁  B. 美观漂亮  C. 内容丰富D. 新颖独特  F. 可补充

☆推荐另一处你觉得特别棒的区域:    ,推荐理由(  )(可多选)。

A. 干净整洁  B. 美观漂亮  C. 内容丰富D. 新颖独特  F. 可补充

三、课后作业:勾画素养培育的延长线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本学科作业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行的转化。本学科的教学基础源于学生的生活,教学目标强调回归学生的生活,因此生活的积累与实践对于本学科价值重大。[2]课后作业的设计应以素养培育为导向,注重实践性,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生活实践中“验”学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生活资源的挖掘。比如,在一年级下册《家人的爱》一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家庭故事集锦”这一课后作业,由家庭成员轮流回忆一周内家人之间发生的温暖故事。通过不同家庭成员的讲述与记录,学生保存温情的瞬间,感受到爱在生活中的表现,学会从细微处去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这些用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感受爱、表达爱,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家庭责任观。

(二)在社会参与中“研”学

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注重让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参与。比如,五年级下册《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的教学完成后,教师设计了一份“垃圾分类我行动”的单元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从国家、社会、个人等不同层面查阅资料、调查走访,了解南京市或家乡的垃圾分类相关措施,完成一份实践调查报告。这一作业促进学生变静态式学习为动态式学习,落实“积极参与力所能

及的社會公益活动,提高社会参与的责任感”等目标,培养学生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公共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提升核心素养。

以恰当的作业贯穿学习全程,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迈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当下,具有道德与法治学科特征的全程作业设计,值得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 罗嫣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研制的遵循与策略[J].江苏教育,2023(18):32.

[2] 徐静.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新探[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2(7):83.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简析如何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