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吴中朝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副主任委员、经筋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保健委员会委员等。擅长诊治疼痛性病症、肥胖症、老年病、男科病、脑病及疑难杂症等。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周五上午
有这样一位名中医,他针药并用,治愈了无数走投无路的患者,从死神手中抢回无数生命;他心系传承,大力推广针灸教学与科普,让无数人认识到针灸的魅力;他享誉海外,矢志推动中医针灸走向世界,为针灸申遗成功做出重要贡献。他便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院长吴中朝。
吴老不仅是一位成绩斐然的名医,还是一位“网红”,活跃在网络上,积极科普医学知识,为大家答疑解惑。在国家中医管理局两次全国科普专家的评聘中,吴老皆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科普巡讲专家。除了科普,吴老还开办了多届针灸培训班,组织了大量的公开课,为医学爱好者带去权威的讲解。
热情、友善、真诚,是很多人和吴老交流后的直观印象;遍观网友与吴老在各种平台的互动,“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词语。
吴老今年已经年近七旬,但体格十分强健,甚至可以手持6千克的哑铃做仰卧起坐。吴老介绍,他每天出门双腿都会各绑一个2千克的沙袋,从家里骑自行车上班。此外,他每周还会游泳2—3次,每次游2500米。谈及他强身健体及养生的心得时,吴老直言他非常重视柔筋,这既是他的养生心得,也是他在临床治病时非常注重的理念。
普通人理解的筋是韧带,属于狭义的筋;吴老告诉我们,广义的筋应该是筋和肉的总称,占人体的60%,体积大、面积大、范围广,具有重要地位。柔筋就是使全身的肌肉与韧带保持弹性、活力、张力。中医认为,筋属于经筋学的范畴,“经”指经脉,“筋”是肌肉和韧带,人体有十二正经,正经循行的路线上布满了肌肉和筋腱等软组织,都在经筋范围内,保持人体健康,就要保证经和筋的协调统一。
经筋出现问题,在外可以导致躯体和四肢的疾病,如颈痛、腰痛、膝腿痛等,在内与脏腑病也密切相关。
经筋的循行路线与十二正经的循行路线是大致相同的,只是覆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各种脏腑疾病(尤其是慢性的脏腑病)就容易在相对应经筋循行區域出现反应点,如出现筋结、条索或者相关区域肌肉僵硬等情况,吴老把这种情况叫筋性脏腑病。筋性脏腑病是由于经筋出现问题,影响了与之相关的脏腑,出现各种不适,或者是长期不愈的慢性脏腑病,导致相关的经筋出现拘挛、紧张、萎软等。
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行诸外”,人体的内在脏腑功能失常,就会表现在肌肉营养和人体精力上,临床上有内部的胃部疾病通过针灸外治来调胃的方法,使气机上升就能调畅,这就是筋性脾胃病的治疗过程。
吴老告诉我们,将内在脏腑病相应区域的经筋问题解决,能对相关的脏腑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作用;而如果不将经筋上的问题解除,即使脏腑得到调理,症状也很难得到彻底缓解。
吴老曾通过柔筋治疗,改变了一位患者几近瘫痪的命运。这位患者在十余年前曾经浑身疼痛,去医院检查却一直无法明确病因,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终是在2007年全身瘫痪,无法动弹。最后该家属带着患者找到吴老,吴老确诊其患上了风湿性肌炎。吴老施治3年,患者已然恢复正常、行动自如。不久前,这位患者的老伴出现了腿疼、难以蹲下的情况,吴老触诊其膝关节,发现内膝眼、外膝眼两处均十分饱满,沉思片刻后吴老找到了病因:关节腔积液。吴老选用柔筋之法为其治疗,松解紧张粘连的肌肉、筋膜与关节。吴老为其针灸内外膝眼,针灸时患者有酸胀感,针灸片刻患者便立即感双腿轻松,活动之后更是发现膝关节屈曲程度和髋关节抬高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
通过针灸可以通畅气血,经筋也变得柔和,这便是患者治疗后马上可以屈膝、抬腿,症状减轻的原因。但是吴老也强调,治疗不是一次性的,需要坚持治疗和锻炼才能真正恢复。
经筋异常的症状可以分为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是医生在临床上触诊,可摸到结节、条索或肿块等异物,或出现按压痛;一方面是患者自我感觉到痛敏点、热敏点、冷敏点、局部拘挛,有时还会出现水肿。
针对中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脾胃病,比如胃满作胀或脘腹作痛、呕逆泛酸、嗳气、吞酸、口臭、食谷不下等,也可以通过柔筋来调理。与脾胃有关的经络主要是胃经和脾经,二者出问题的表现不同。脾出问题的表现为腹满作胀或脘腹痛、食少便溏,身重乏力、肢凉怕冷等,舌淡苔白腻;胃出问题的表现为胃满作胀或脘腹作痛、呕逆泛酸、嗳气吞酸、口臭、食谷不下等,苔白腻或黄腻。可以用简便方法判断问题在脾还是胃:局部不适则问题在胃,广泛不适则问题在脾;精神状态良好则问题在胃,反之则在脾。
吴老会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以及人体背后的脾胃反射区上通过经筋切诊的方式找到经筋上有问题的位置。经筋切诊包括按、摸、循、推四种手法。
按、循就是顺着经筋的循行路线按压,找到痛点或结节。摸是找到痛点或敏感点后,扩大范围弹拨。推就是顺着经筋推,包括顺推和逆推两种方法。对于老年脾胃不舒的患者,便可以按、循、摸之法柔筋,即顺着足阳明胃经或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按压,找到痛点或结节,再以痛点或结节为中心扩大范围弹拨。亦可推筋,即沿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的循行线路顺推或逆推。
足阳明胃经
分布在身体的正面,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向下沿鼻柱外侧,环绕嘴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后沿下颌骨后下缘到下颌角处,再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至额前。下颌角处还有一个分支向躯干下肢部循行,即自下颌角前下颈前,循胸正中线旁开4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沿大腿外侧前缘,过髌骨外侧,循小腿外侧前缘下至足背部,止于第2趾外侧端。
足太阴脾经
从第一脚趾末节内侧端开始,沿内侧依次经过内踝的前缘,小腿内侧胫骨后缘,随后进入腹部,经过脾、胃、膈肌、食管两旁,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另外,人体的每个脏腑都在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上有反射区,例如第12胸椎棘突下是脾俞,旁开3寸是意舍,脾俞向下是胃俞,旁开3寸是胃仓,因此脾胃不舒的人群也能通过触诊人体背后的脾胃反射区及时发现和缓解脾胃问题。
找到经筋问题后,又应该怎么通过自我按揉的方式达到柔筋调脾胃的效果呢?
吴老告诉我们,临床上使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筋,艾灸可以温通经脉,严重的使用火针来通调经筋。吴老提醒在家调理脾胃的柔筋法,要找准5个点、3个位置,注意3个要领。
找准5个点: 痛、敏、挛、硬、碍(活动受限);
找准3个位置:肚子、小腿前内侧、脊柱中段;
注意3个要领:掌按掌揉(大鱼际和小鱼际轻揉)、注意面积、脾胃舒适(不限制时间,感到舒服了就可以停,可以早晚或者空闲的时候按揉)。
此外,吴老还自创了一套吴氏坤土柔筋操,适合大家在家做自我保健和脾胃调理。
吴氏坤土柔筋操
吴氏坤土柔筋操共8节,包括望天抱月、鲲鹏展翅、仙鹤点头、左右弯弓、阴阳太极、坤土升降、神马跨鞍、百川归海。
第一节:望天抱月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自两侧上举,举至头顶如抱住月亮。双手上举过程中,逐渐抬头,双手至最高点时双眼望向双手,是为望天。随后双手呈抱球状,下落至胸前,隨后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为一下。此节可锻炼颈与手三阳经,起到柔经的作用。
第二节:鲲鹏展翅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侧举。随后双手向后画圈,舒展肩关节,同时向前抬起右脚,随后做高抬腿,将膝关节收至腹部,随后放下,其间呈金鸡独立状。手脚同步,手向后转一圈对应脚从抬起到放下,右脚放下后继续向后转手,同时抬起左脚。双脚均完成一次抬起放下为一下。
第三节:仙鹤点头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随后向前弯腰,双眼保持目视前方,然后收下颌看向地面,做点头状。点头完毕后起身,微向后仰身,仰头伸颈,看向天空,最后收下颌,身体回到中立位。
第四节:左右弯弓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左手上举、右手保持在身侧。随后开始向右后方转腰,右手向后伸,眼睛看向右脚的脚跟。完成后回到中立位,双手交替,向左侧开始转腰,其余操作与前相同。
第五节:阴阳太极
左手放于腹部,右手放于后腰,双手为同一水平面。左手顺时针画圈揉腹,右手逆时针画圈摩腰。
第六节:坤土升降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手放于两侧的胁肋部。随后双手向后摩擦至臀部,尔后延腰胯部摩擦至双腿外侧,继而下蹲双手延双腿外侧面摩擦至脚踝部,双手转回小腿内侧面便起身,双手延小腿内侧面向上摩擦至大腿内侧面、腹股沟部,随后至腹部,最终双手回到胁肋部。
第七节:神马跨鞍
双脚开立与肩同宽,随后向右侧侧伸出右腿,保持脚跟着地,重心放于左腿。尔后弯曲左膝,绷直右腿膝关节,拉伸右腿后部的经筋,完成后回到中立位。继而换腿如上操作。
第八节:百川归海
双脚开立比肩更宽,随后弯腰、低头,双手于两脚连线中点附近交会,期间保持双膝绷直,感到双腿后侧经筋有拉伸感。尔后直起身,双手自两侧上举至头顶,然后双手交汇,其间伸展腰背,完成后回到中立位。
【专家建议】每一节做4个8拍,整套操在6—8分钟内做完,会感到浑身畅酣淋漓,有气血奔腾,甚至天人合一的感觉,此时经筋柔和,气血调畅。每天可以做1—2次。
(编辑 车 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