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华,徐卫燕,王伟伟,张秋玲,张 娜
(1.邹平市人民医院 山东邹平256200;2.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
临终关怀也称安宁照护,是对生存时间<6个月的患者采取缓解症状的措施,以减少痛苦和心理恐惧,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综合性照护服务[1]。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老龄化叠加各种慢病使临终关怀需求不断增加,国家也在积极鼓励开展临终关怀服务[3]。护理人员承担着照护临终患者、提供关怀服务的责任,临终关怀态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4-5]。积极的临终关怀态度可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家属的悲伤情感[6]。因此,为进一步了解三级医院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发展三级医院临终关怀服务,为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提供依据,并开展本调查。现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月1日~4月30日选取山东省2所三级医院的57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②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且工作1年及以上。排除标准:①调查期间外出进修的护士;②在本医院进修、实习护士;③长期休假≥3个月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问卷 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职称、劳动关系、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安宁护理相关培训等。
1.2.2 临终关怀态度量表 应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1],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29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总分29~145分,得分越高提示临终关怀态度越积极,量表Cronbach′s α为0.796。
1.2.3 护士对安宁护理的自我效能问卷 由陈香芝[7]修订而成,包含三方面问卷:①终末期护理过去行为经验问卷,Cronbach′s α为0.861;②安宁护理自觉重要程度问卷,Cronbach′s α为0.911;③安宁护理自我效能问卷,Cronbach′s α为0.896。三部分问卷均分别包含对身体、心理与精神、对家属照护3个维度,共18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提示安宁护理过去行为经验越丰富,认知越正向,自我效能水平越高。
1.3 调查方法和质量控制 成立调研小组,均为护士长和副护士长,组长对参与调研人员工作要求及素质等进行同质化培训。首先小组成员带头填写问卷,对问卷内容和作答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再次校对。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讲解问卷内容组成及规范、正确的作答方法,现场作答并回收问卷。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质量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双人录入数据库。共计609份,其中有效579份,有效回收率为95.07%。
2.1 临床护士一般资料及临终关怀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1。
表1 临床护士一般资料及临终关怀态度的单因素分析(n=579)
2.2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情况 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98.65±9.54)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临终关怀患者利益的态度(21.89±2.78)分,关怀态度(20.77±3.85)分,家属支持必要性的态度(17.52±1.47)分,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12.87±2.48)分,家属的关怀态度(16.15±2.11)分,照顾临终患者出现恐惧不安心理态度(9.45±2.55)分。
2.3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与过去行为经验、自觉重要程度、自我效能相关性分析 见表2。
表2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与过去行为经验、自觉重要程度、自我效能相关性分析(r)
2.4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见表3。
表3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影响因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n=579)
3.1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现状 本研究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总分为(98.65±9.54)分,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不高,与国内研究结果[5,8]基本一致,低于Uzunkaya等[9]的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国内临终关怀服务起步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避讳谈论生死,且三级医院护理工作强度较大,节奏较快,很少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到临终关怀服务中。本研究结果显示,临终关怀患者利益的态度维度得分为(21.89±2.78)分,照顾临终患者出现恐惧不安心理态度维度得分为(9.45±2.55)分。原因可能是面对即将逝去的患者,护士倾向于满足临终患者最后的需求与利益,同时可能会感到恐惧、抑郁、焦虑和无助,为了减少这种情感体验,他们对待患者的态度积极性并不高[10]。
3.2 临床护士临终关怀态度影响因素
3.2.1 劳动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临终关怀态度得分,正式编制护士高于非正式编制,原因可能是有正式编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较高,会对工作投入更多作为回馈,态度更积极[11]。提示医院管理者可制订更合理的薪酬体系,缩小不同编制人员待遇差距,增加工作获益感,提高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11-12]。
3.2.2 以往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其家属的经历 有过护理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经历的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更积极。Shi等[4]的研究表明,亲属死亡或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是临终关怀积极态度的预测因素。当医务人员将他们的经历融入工作中时,他们会发现照顾临终之人是有意义的,会获得职业上的满足感[13]。分析认为:拥有照护经历的护士会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积累临终关怀护理经验,更同情患者及家属的痛苦,产生共情,更能理解临终关怀的意义,态度更积极。因此,临床护理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提高临终关怀态度。
3.2.3 是否接受过安宁护理相关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安宁护理相关培训是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与潘世琴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教育培训在提高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使护士获得更多相关知识从而外化为临终关怀行为。目前,国内相关教育培训缺乏系统化、规范化,护士在照顾恐惧不安的临终患者时,态度并不积极,缺乏专业的沟通技巧,需进行专门的培训。提示相关院校可以适当开设临终关怀课程,提前接触临终死亡相关议题,降低护理专业学生在将来工作中的消极情绪与恐惧心理。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开展培训,通过证书认证,提高护理人员临终关怀态度的积极度[15]。邓慧芳等[16]提示可以通过临床成功案例切入,情景教学的培训课方式为护士的临终关怀态度提供明晰的方向。
3.2.4 自我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是影响临终关怀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护士的自我效能越高,临终关怀态度越积极[17]。该研究验证了Liu等[18]的研究结果,自我效能感强的护士更有信心在患者心理变化的不同阶段提供及时的识别和干预,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反馈,使家属对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必要时护士可进行心理疏导,表明临终关怀态度更加积极。而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护士,护理临终患者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处理问题机械化,没有表现出照护临终患者积极的态度。因此,针对自我效能低的护士,应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临终关怀中认识到自我价值,增强胜任力,提高临终关怀态度积极性。
3.2.5 自觉重要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觉重要程度与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是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自觉重要程度得分越高则临终关怀认知越正向,临终关怀态度越积极。护士在认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时,才可能会积极主动实施关怀照护。有研究发现,护士认为对终末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是非常必要的[19]。但由于三级医院工作强度大、任务重,护理人力资源也比较缺乏,且大多忙于临床治疗工作,相比于身体照护行为,对患者的心理与精神照护行为缺少重视。因此,要全面增强护理人员对临终照护的自觉重要程度,管理者可通过加强临终关怀教育来提高护士临终关怀认知,使其对自己拥有清晰的临床角色定位,深刻认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在照护终末期患者工作中的作用[20]。
本研究中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自觉重要程度、劳动关系、以往照护终末期患者及家属的经历、是否接受过安宁护理相关培训是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可通过制订更合理的薪酬体系、增加教育培训等针对性干预策略来提高临终关怀态度水平,从而提升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本研究样本集中在山东省2所三级医院,具有一定的偏倚,将来可扩大样本收集范围进行验证,同时可进一步探索各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关系,对临终关怀态度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