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井香,郭 琳,马 莉,冯艳艳,王雪娇,神 敏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徐州221000)
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所引发的临床常见神经内科疾病,2019年中国疾病负担报告中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年死亡率分别高达246.8/10万和114.8/10万,可见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成为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发病后以头痛、眩晕、单侧肢体麻木等为典型表现,且有临床研究显示,无论何种病因引发的脑卒中,均有>70%的患者在发病后遗留多种功能障碍,其中以肢体功能障碍最为常见,导致患者运动能力显著下降,对其自主生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故在患者病情稳定期,积极开展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传统康复护理指导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且易受患者心理因素干扰,导致护理效果不佳,阻碍康复进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医疗服务领域先后引进多种高新技术手段,网络平台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传递桥梁,其能以网络聊天、视频等线上交流形式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目前,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已经在多种慢性疾病和骨科疾病的居家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均获得满意效果。为寻求一种更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身体康复的护理模式,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我们对4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开展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依照自身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将我院同期收治的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脑血管造影检查、脑CT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及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巡讲中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和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者;②CT检查可见边界清楚、密度均匀高密度区,血肿周围围绕低密度水肿带,CT值60~80 HU者;③伴单侧面部、肢体麻木、口眼歪斜,或伴头痛、眩晕、平衡协调能力丧失者;④伴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受限者;⑤生命体征平稳,处于病情稳定期者;⑥年龄≤75岁者;⑦Brunnstrom分期为Ⅱ~Ⅳ者;⑧家属知情,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⑨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严重语言、视觉、听觉功能障碍者;②伴严重肢体畸形或痉挛者;③伴严重心、肝、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④伴恶性肿瘤疾病者;⑤伴血液系统或感染性疾病者;⑥伴其他病因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者;⑦伴精神疾病,或有精神疾病既往史者;⑧近期参加过相关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49~75(60.47±5.51)岁;病程19~35(28.11±2.25)d;Brunnstrom分期:Ⅱ期12例,Ⅲ期20例,Ⅳ期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9~75(60.25±5.39)岁;病程22~34(28.22±2.26)d;Brunnstrom分期:Ⅱ期13例,Ⅲ期22例,Ⅳ期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住院期间加强患者体征监护,开展健康知识教育与心理疏导,指导正确用药,根据患者个人喜好与生理需求制订个性化饮食方案,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居家期间督促患者坚持康复训练,定期电话随访,并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2.2.1 团队组建与网络平台设置 ①团队组建。护士长1名,负责项目进度管理、任务分配及临床信息整合;康复科医生2名,负责病情评估;康复治疗师2名,负责运动训练方案制订与训练指导;具有5年以上专科经验的康复科护士5名,负责训练指导、居家康复指导、临床信息收集及网络平台管理。②网络平台建立。申请“脑卒中偏瘫康复”微信公众号,由康复科护士对其行定期维护,另建立“脑卒中偏瘫康复”微信交流群。
1.2.2.2 院内康复护理指导 ①转入康复科当日,护士指导患者添加“脑卒中偏瘫康复”微信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并向其讲解微信公众号各种功能。护士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康复训练教学视频,并以该视频为基础,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技巧教学,亲身演示训练动作,视频播放结束后,要求患者按照视频中步骤重复动作,护士针对患者错误或不到位的动作给予纠正与调整,为次日康复训练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②上肢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a.患者健侧手佩戴可限制手指和手腕活动的手套,提高患侧所受活动刺激,向患者提供日常指定任务清单,指导患者每日按照清单完成洗漱、如厕、翻书、进食、搬运物品等动作;b.指导患者运用患侧上肢行投球、书写、拾起重物等运动,每项运动持续20~30 min,每完成2项运动休息5~10 min。总训练时间每天4~6 h,每周5 d。③下肢功能训练。训练内容包括:a.指导患者起坐训练,患者仰卧,移至床边,靠近床边膝盖屈曲,小腿下垂,患者用另一侧手支撑上身直至坐起,患侧、健侧交替进行,每组30次,早晚各2组,组间休息5 min;b.指导患者行单腿负重训练,患者手扶桌面,双足相应位置分别放置高30 cm踏板,患侧足踏在踏板上,患侧腿发力支撑,直至健侧足踏上踏板,每天15~20 min;c.指导患者行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先上健侧腿,下楼时先下患侧腿,单侧腿站稳后再抬另一侧腿,每天15~20 min;d.指导患者行步行训练,每天30 min;e.指导患者行平衡训练,患者于镜子前单侧腿站立,双侧腿各站立每天15~20 min。总训练时间每天2~3 h,每周5 d。④训练安全管理。训练过程中,护士指导患者规范康复训练动作,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变化,实时询问患者自身感受,每完成1项训练内容对患者进行1次心率检测。对面色苍白、冒虚汗或心率>140次/min的患者,立即暂停训练,如果休息1~2 min后患者不良表现仍未缓解,则应立即告知康复科医生,并做相应处理。⑤康复案例分享。护士借助图文和视频向患者解释积极参与运动训练的作用与意义,邀请因运动训练获得良好预后者现身说法,讲述运动训练对身体功能的积极影响,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为患者居家运动训练有效开展奠定基础。
1.2.2.3 出院后采用网络平台进行运动指导与随访调查 ①采用网络平台进行运动指导:患者出院后,治疗师和护士借助微信交流群与患者行一对一康复训练策略和康复护理指导,每次15~20 min,每周1次,共4次。②线上健康打卡:要求患者每日通过微信群汇报当日训练情况和身体状况,训练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护士每日查看消息并及时解答、记录,必要时请医生和治疗师处理。③线上健康教育:护士每日定时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脑卒中疾病研究进展、脑卒中康复训练、脑卒中病例访问等相关内容,供患者随时查看与学习。④定期康复随访:护士通过微信交流群对患者行定期康复随访,了解患者功能康复情况,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专业解答,每次60~120 min,每周1次,持续1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肢体功能:干预前后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ASH)、下肢功能评定量表(LEFS)进行评估。DASH用于评价患者上肢功能,该量表涉及3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5个选项,从“无困难/无疼痛”到“不能做到/极度疼痛”,依次赋予1~5分,根据公式计算获得总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上肢功能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911。计算公式:总分=(条目评分总和-30)/1.2[2]。LEFS用于评价患者下肢功能,该量表涉及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设置5个选项,从“极端困难或无法执行活动”到“不困难”,依次赋予0~4分,总分0~8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下肢功能越强,量表Cronbach′s α为0.884[3]。②肌力水平:干预前后采用上下肢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分级评定标准评价患者肌力水平,该评价标准将肌力分为13个等级,从“无任何肌肉收缩”到“能对抗与正常相应肌肉相同的阻力,且能做全范围活动”,依次赋予0~12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肌力水平越高[4]。③生命质量: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ST)进行评价,涉及躯体(13个条目)、心理(13个条目)、社会(10个条目)、特异性模块(18个条目)4个领域,每个条目设置5个选项,从“非常差”到“非常好”,依次赋予1~5分,总分54~27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命质量越高,量表Cronbach′s α为0.651~0.860[5]。
2.1 两组干预前后DASH和LEF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DASH和LEF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上下肢MR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上下肢MR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QLICD-ST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LICD-ST评分比较(分,
脑卒中患者因脑神经系统受损,多伴肢体功能障碍,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临床通常会在其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以提高患者运动能力[6]。康复进程极为漫长,往往需要医护人员长期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以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进行,但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医院病床周转加快,导致患者无法在住院期间完成身体功能康复,且长期住院还有可能增大院内感染风险,阻碍患者病情恢复,因此,脑卒中偏瘫患者通常会经历长期的居家康复训练[7]。但受患者不良情绪、训练动作不当、医护人员无法随时上门指导等因素影响,居家康复训练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而基于网络平台的康复护理指导,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为患者提供线上康复护理指导,确保患者能以准确动作高效完成肢体功能训练。康复科护士主导的院内康复训练教学与病例分享,可在患者熟练掌握康复训练技巧的基础上,使其明确居家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且进行良好的安全管理,也可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训练安全风险事件,而在患者居家期间,康复科护士可利用网络平台对患者进行实时监督,保证患者能长期坚持训练,机体脑皮质肢体功能区域经长期刺激,能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8]。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LEF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周甜甜等[9]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锻炼中开展远程康复同步指导,经干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由(33.35±6.35)分提升至(42.53±5.60)分,提示患者上肢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在患者居家运动训练期间,嘱患者佩戴限制健侧手指和手腕活动的手套,强制患者利用患侧上下肢完成各种动作,避免患者利用健侧代偿所有活动,从而降低习得性废用发生风险,增强患侧存在感,促进肢体肌力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上下肢MRC肌力分级评定标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朱文欣等[10]在脑卒中居家康复中运用远程康复软件平台,以门诊定期复诊和定期上门指导为对照,经干预对照组徒手肌力检查4级和5级患者占比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远程康复软件平台对提高脑卒中患者肌力水平作用显著,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经长期运动训练,患者肢体功能和自主生活能力有效改善,脑卒中症状逐渐消除,促使患者生理功能逐渐向正常水平发展,此外,微信交流群作为交流枢纽,患者可通过微信与其他患者进行病情交流,从而扩大患者交际圈,并能有效弥补其内心空虚感和无助感,患者心理状态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整体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QLICD-ST中躯体、心理、社会、特异性模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何雪常等[11]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生命质量在网络平台康复训练引导下显著提升,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稳定期间开展网络平台下的康复护理指导,更有助于提高肢体功能和肌力水平,且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