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任务引领,尊体而学

2023-02-10 05:42宋永强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

宋永强

[摘要] 任务群教学设计强调“整合”意识。以《燕歌行》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为例,从文体特点出发,设置真实的学习情境,用任务群引领学生合作与探究;遵循“明布局、悟匠心、赏诗美、重勾连”的设计思路,体现选择性必修学习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

[关键词] 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燕歌行》

学习任务群由若干学习项目组成,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具有“整合”意识,将文本材料和语文学科知识勾连,形成结构化体系,进而上升为具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整合,首先体现在学习情境设置上,学生进入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解决问题有助于获得核心素养的提升;其次体现在学习任务设计上,每个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规律,任务之间要有难度变化。诗歌教学中,学生和诗词是学习的主体和对象,是创设情境和进行任务群教学设计时应当围绕的核心。

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诗歌鉴赏课可遵循“明布局、悟匠心、赏诗美、重勾连”的设计思路。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诗歌内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燕歌行》是笔者参加学校教学开放周的一堂示范课。本次教学开放周的主题定为“聚焦四新,融合发展”,其中一个“新”为在设计“情境中的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这堂课,笔者首先设计了如下情境:二十九中戏剧社要拍摄微电影《燕歌行》,你作为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遇到了场记、编剧、美工提出的问题,请你通过三个活动解决他们的问题。将学生置于相对熟悉的“社团活动”情境下,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掘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整堂课积极探索学生通过任务自主学习的方法,体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理念。

一、依体而赏,古诗鉴赏要指导学生“明布局”

这里的“体”指的是文体,不同文体决定了不同的教学重点,不同的教学重点又对活动的设计有指导作用。古诗教学要在诗歌的布局上下功夫,包括意象选择、意境创设、结构详略等内容,必须能体现“这一首”的特点。古诗词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找出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的基本流程,这一流程的缺点是将学科知识以“点”进行解析,以讲授和训练结合为主要内容,继而演变成以应试为目的机械知识训练的教学模式。

《燕歌行》在类别上属于边塞诗,虽然选取了大量边塞的意象,但是谋篇布局上的独特之处是诗中所呈现的“叙事性”。如果将学习重点放在传统的意象分析上,势必造成这首诗的鉴赏重点发生游离。基于此,笔者将诗歌布局梳理与电影拍摄的“场次”划分进行有机结合。

学习活动一:划分“场次”,拟定标题

场记需要制作“场记板”,需要作为导演的你确认以下内容:《燕歌行》拍成电影可以分为几场戏?请给每场戏拟一个四字以内的小标题。要求:(1)划分内容合理,不能遗漏情节;(2)标题概括精炼,切合诗歌內容;(3)结合具体诗句,阐释理由充分。

从课堂活动来看,所有学生都沉浸于文本,结合注释反复揣摩,参与度高。从结果呈现来看,汇报的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含义,呈现的答案体现出这首诗歌的布局:前八句交代了军队出师、进军、战备、对垒的情况;九到十六句描写了战败的壮烈;十七到第二十四句笔锋一转,开始描写征人与思妇的彼此思念;最后四句接续战事,描写死斗的场景。虽然学生概括的小标题各有不同,但都能结合具体诗句,抓住主要意象去论证所拟标题的合理性。在比较与分享的过程中,能努力倾听别人的观点,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二、情理结合,诗歌课堂要引导学生“悟匠心”

一个好的诗歌课堂要做到情理结合,这里的“情”指的是“情境”和“情感”,这里的“理”指的是诗歌中的“理趣”。在情境创设中有三种层次,分别是“让情境去‘共鸣”“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第一层是浅层次,情境沦为导入的一个部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二个层次情境中的问题展现了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关键点,让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科知识相融;第三个层次可以将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结构化认知。同理,一个优秀的任务群设计要由浅入深,体现梯度,体现学生的成长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准确的把握,更需要对文本的难点有准确的把握和挖掘,二者的结合点,就是活动设计的亮点所在。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通过学习活动的引领,对作者的匠心进行体悟,获得对比阅读、质疑表达的能力,从而完成认知结构的更新。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二:探究“李将军”的身份,深入研读文本

编剧在写作剧本时,对诗歌最后一句“至今犹忆李将军”中“李将军”的身份不能确定,需要作为导演的你确认这个典故所指人物是李广还是李牧。

1.回顾本学期所学《李将军列传》,概括李广的特点。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忆李广”的原因。

3.阅读李牧事迹(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概括李牧的特点。

4.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忆李牧”的原因。

对于《燕歌行》这首边塞诗,如果只停留在意象和意境这两个传统的教学内容,那么只能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复现,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将探究诗歌最后一句“李将军”的身份作为教学难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自主踏上探究之旅。

《李将军列传》是学生之前的精读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李牧的内容是配套课后练习的内容,两篇文本都处于学生活动之前的知识结构之中。虽然活动的成果具有开放性,但是活动的“起点”却显得平易。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李将军”指的是李广,在分析原因时,笔者提示学生抓住“君不见沙场征战苦”中的“苦”字,对“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两句进行重点分析。在学生分析完毕后,笔者引用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乡之,作《李将军列传》”一句证明学生理解的合理性,并适时加入“以汉代唐”这一诗歌创作传统,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也有部分同学认为“李将军”指的是李牧,笔者提示学生抓住“善养士”“破敌”“激励”三个关键词,结合“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等句子进行重点分析。在学生分析完毕后,笔者引用刘开扬在《高适诗集编年笺注》中的说法“沙场征战苦辛,故今人犹忆李牧之将才,以其善筹画卫边也”,证明学生理解的合理性。

这个教学片段充满了“诗味”。活动设计从诗歌的重要手法“用典”出发,让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勾連与探究。答案具有开放性,无论是哪一种解读,都要落回到对诗句的理解。这一活动挖掘出了诗歌的深度,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尊文而动,情境活动要指导学生“赏诗美”

这里的“文”,指的是语文。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提升语文素养。活动设计还必须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体现这一学科的鲜明个性。具体到设计层面,就是落实语文和活动两大要素。如果只强调语文而忽略活动,那么就与课程改革理念产生了背离;如果一味强调活动而忽略语文,那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

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这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诗歌教学中,读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诗歌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包含朗读这一活动环节。静心默读、感悟式朗读、字句品读、渲染意境的齐读……每种读法的指向都有差异。灵活选择读法,能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逐步深入。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设计了如下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三:确认电影“色调”,在诵读中感悟情感

美工在布置灯光时,对电影的“色调”不能确定,需要作为导演的你确认电影的基调。

1.结合学习活动二,如果是对李广的追忆,诗歌整体的基调应该是 。找出相关诗句反复诵读。

2.结合学习活动二,如果是对李牧的追忆,诗歌整体的基调应该是 。找出相关诗句反复诵读。

3.引导学生将两种基调结合,分角色、分片段朗读,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这个活动的设计和第二个学习活动一脉相承,又指向不同的能力。所谓的一脉相承,指的是第二个活动中学生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这个活动的判断;“不同的能力”指的是第二个活动侧重对文本的理解、知识的勾连,这个活动则重在感悟与表达,是整堂课活动成果的最终展示。

以填空题的形式呈现活动内容,具有一定开放性。大部分学生都能依据体会到的情感填出“冷色调”或“暖色调”之类的答案。学生如果将情感定为“沉痛语”的冷色调,则指向思妇对征人南归的怨恨,笔者在此加入曹丕的同题诗歌的对比阅读,并引用宋代郭茂倩在《乐府诗集》的评论“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肯定。学生如果认为是“暖色调”,则主要情感指向对战士的赞美,对“盛唐气度”的歌颂,笔者适时投影明代钟惺的评点“豪壮中写出暇整气象”进行论证。

有了充分的理论阐释,就要推进到语文活动实践。在朗读环节,教师的指导尤其重要。对于选择“暖色调”的学生,教师要提醒学生圈画出与边塞和战争有关的意象,体会豪迈之气,对具体语句指导学生读出战士的英雄气概和诗歌的阔大境界,提醒学生准确把握诗歌将游子思妇的主题扩大为整个边塞战场的写作特点。对于选择“冷色调”的朗读者,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乐府旧题的传统创作内容,从标题和内容的关联性入手,重点打磨“铁衣远戍辛勤久”到文章的结尾部分的朗读,读出思妇层层递进的痛苦,突出战争的惨烈与创伤之感。在此基础上,挑选两种观点中最优秀的朗读者进行合作,通过分角色、分片段朗读的方式让诗歌的情感展现得立体而生动。

由于时间所限,这堂课的朗读活动设计还是未能走向深入,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评价还过于具体,没有形成评价体系。桑苗在《用“朗读任务”驱动诗词教学》一文中做了更为深入的尝试,通过活动“多元评价,把握朗读机理”设计“朗读评价表”,将朗读评价量化,让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四、适当拓展,系列活动要教会学生“重勾连”

优秀的任务群设计,不仅要体现问题把握的深度,也要表现出阅读思考的广度。通过活动引导学生由“这一篇”对比“那一篇”,发现个性之妙,从“这一篇”思考到“这一类”,找寻共性之美。对古诗词教学来说,同类型诗词的对比阅读,与文论的比较阅读都是拓展学生视角,提升思维广度的路径。

在《燕歌行》的单篇文本学习结束后,还需要设计若干任务,在系统化、综合化的任务群驱动下选择教学资源,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相对丰富和集中的课时中围绕诗词学习积极地读书、思考、写作、交流,从而完成古代诗词品读能力的提升。

基于此,笔者在示范课之后又进行了2课时的“边塞诗”任务群教学设计。首先,选取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与《燕歌行》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不同写法;然后,引导学生按照主题、写法等理念进行组元,编写《边塞诗读本》;最后,指导学生课后查找、阅读、整合相关文论,对所选篇目进行点评。这样的任务群设计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对比阅读的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3]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桑苗.用“朗读任务”驱动诗词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10).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群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探究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几点忧思与期盼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