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龙
技法指导
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三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中有一道作文题,即本单元的两篇史论(《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分别探讨秦和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他们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参考相关资料,尝试写一篇文章,对两篇文章提出质疑或进行辩驳。
要想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熟读作品,占有材料
要质疑或辩驳文章就必须了解文章内容。如果对文章读得不深,读得不透,就很难科学而充分地加以质疑或辩驳。所以,写作之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文章,占有充分的材料,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
《过秦论》分析了秦迅速灭亡的原因,简洁明确地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例,阐述了国家兴衰的道理。两篇文章从背景到写作意图、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本次的写作要求是“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他们的论证是否有可商榷之处?”写作时,要求同学们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对两篇文章提出质疑或进行辩驳。我们写作时,一定要将视野擴展开来,深入一些,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巧妙叙述,精当评论
进行质疑或辩驳,对文章的叙述是必不可少的。但这里的“叙”不同于一般记叙文中的叙,它叙述的是课文中的部分内容,或是复述,或是节选。质疑或辩驳,重在议论,叙只是手段,议论才是目的。所以应以议论为主,即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议论时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结合,既有自己的观点,又有作品中得来的材料;分析和质疑或辩驳结合,既有对作品内容或形式的分析,又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要选好角度,集中质疑或辩驳。可供质疑或辩驳的方面有很多,不能面面俱到,最好只选一个方面或从一个角度进行质疑或辩驳。选择的论题应尽可能集中,所选角度要尽可能小,千万不要贪多求全。
三、质疑或辩驳的方面
作为史论中的佳作,《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围绕秦朝和后唐灭亡的教训展开立论,旨在阐发盛衰之理,为现实政治服务。这样的论述有合理的一面,但是仔细思考,也有可商榷之处。
1.质疑或辩驳文章的论证。
《过秦论》论证过程中的不足:(1)通过史实的列举和两组对比,只能让读者发现“攻守之势异也”,实际并不能必然导出“仁义不施”这一结论来,史实和结论之间缺乏逻辑关联。(2)作者为了论述的方便或追求辞采的畅达,多采用概括式叙述,且有意改造历史事实,将一些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史实混在一起,而忽略细节的真实性和时代的复杂性。(3)文章给人的一个印象就是六国齐心协力,共同抗秦。实际上,历史非常复杂,六国并非铁板一块,内部也有各种矛盾斗争。从宏观上看,这种论述确实很有说服力,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一些论据的使用是值得商榷的。
《五代史伶官传序》在论证过程中的不足:(1)从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中,确实能够印证盛衰兴亡多由人事的道理,但文章最后落脚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固然不错,但也只是一家之言。(2)从论述的角度看,同样的对比、同样的史实,我们也可以得出“不辨忠奸而致覆亡”“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等观点。也就是说,史料与观点之间并没有紧密的联系。
2.质疑或辩驳文章的观点。
秦朝的灭亡,固然有不施行仁义的原因,其暴政最终逼得民众反叛,但具体原因是复杂的。
(1)法制僵化,不再适应当时的形势;
(2)国家治理体系落后,不适应大一统的局面;
(3)横征暴敛,大兴土木,未能与民休养生息。
李存勖亡身灭国的原因,固然有宠信伶人、贪图享乐的一面,但实际上也很复杂。
(1)皇太后行诰令,皇后行教令,令出多门,政治紊乱;
(2)重用租庸使孔谦,峻法厚赋,民众穷困;
(3)妄杀枢密使郭崇韬,使伶官郭从谦(视前者为叔父)怀恨在心,最终趁机作乱;
(4)对大将李嗣源心存猜忌,最终将其推向反面。
优秀习作
国之盛衰,非曰人事
◎王凤佳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五代史伶官传序》如是说。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衰败,难道仅靠个人力量就可以改变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国家的发展不能靠个人力量,若想国家行稳致远,应有正确的治国方法。
的确,个人对国家发展起作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历史教训告诫我们,国家发展人的作用是有的,但应正确认识人的作用。“齐史之书崔弑其君,马迁之述汉非,从韦昭仗正于吴朝,到崔浩犯讳于魏国”,一代代君子凭借个人的作用对社会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秦孝公能取得改革胜利是因为他拥有一位奇才——商鞅。倘若没有眼界开阔、气魄超人、内政外交、奇招迭出的商鞅,秦国的命运也许会因此不同。一人之力有时关乎百姓安危、国家命运,甚至历史的进退,人之重要可想而知。正确对待人的作用,是对国家发展进步的有效保障。
然而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会导致国家的不稳定,进而不能助推国家兴盛。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建大秦帝国,欲百世千世为王,其功绩不可磨灭。然而秦始皇是一个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的统治者,他不施仁义,繁刑严诛,结果导致攻守之势异,其结果是摧枯拉朽般衰落,最终灰飞烟灭,为天下人笑。可见,人的作用对国家发展有作用,但盲目依靠个人的力量,终究会迎来遍体鳞伤的结果。
坚持正确的治国方法,稳定国家发展局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的脆弱性更加突出,粮食和能源等多重危机叠加,人类发展面临重大挑战。面对种种困难危机,不是个人力量能化解的。面对时代抛出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考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了治国之策,促进国家的发展。
国家盛衰之理,人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并不只是皆出于人。正确对待个人作用,坚持正确的治国之策,让国家不在迷途中衰败,不因个人灭亡。
【河南驻马店高级中学文三班】
◆点评
作文首先树立靶子“一个国家的强盛和衰败,难道仅靠个人力量就可以改变吗?”然后立中有驳,驳中有立,从“的确,个人对国家发展起作用”“然而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会导致国家的不稳定,进而不能助推国家兴盛”“坚持正确的治国方法,稳定国家发展局面”三个方面对两篇课文提出质疑,进而论证自己观点,得出结论。层层递进,逻辑思维严谨,论证方法多样,不失为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