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燕珊
互联网时代,技术赋能让新闻生产逐渐往多样化发展。在这个主体、渠道、形式和内容均多样化的传播背景下,地方媒体面临影响力与传播力缺失的危机。因此,如何在多样化的新闻生产中重新找准定位,不仅是媒体融合提出的要求,也是地方媒体在当今时代的生存发展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四全媒体”为各媒体发挥优势的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提出了要求,也成为地方主流媒体重拾优势的重要途径。
广东潮州日报社作为潮州地区的重要党报媒体,曾经拥有较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然而,在技术与内容生产变革的冲击下,新媒体浪潮来临初期的潮州日报社与多数地方媒体相同,面临着媒体渠道锐减、新闻生产低效、引导力与公信力缺失的情况,并在自媒体猛烈的冲击下一度陷入困境。但是,在报社领导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潮州日报社勤于尝试、勇于改革,在新媒体时代逐渐找准自身定位,并在多样化的新闻生产中发挥自身优势。为讲好潮州故事、服务潮州人民、写好潮州名片助力,2009年,潮州日报社在粤东地区率先尝试以新媒体形式报道新闻,创办潮州日报手机报,并将潮州日报社网站更名为潮州新闻网。以此为起点,潮州日报社陆续创办潮州日报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小红书、视频号、抖音号等,逐渐拥有自己的新媒体矩阵。在内容报道上,潮州日报社利用地方优势,第一时刻报道地方新闻、对网民生产的新闻信息进行核实,传递真实、快速的潮州资讯,服务当地群众。同时,潮州日报社通过短视频、海报、长图、H5等媒体形式报道潮州地方文化内容,讲好潮州故事。接下来,笔者将分点对潮州日报社如何打造地方独特性,在多样化新闻生产中发挥地方优势进行论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但在人人都能生产新闻的今天,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严重挑战。地方媒体在新媒体发展初期虽脚步稍缓,但记者、编辑训练有素,在多年的新闻生产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能寻找有效途径,及时核查地方网络新闻、民间新闻的真实性,在重要时刻提供准确信息,消解谣言造成的人心惶惶,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潮州日报社设立新媒体部门之后,将原先纸媒的部分记者、编辑调往新部门,同时持续吸纳年轻力量,既保证了信息核查时的新闻生产效率,更确保了内容生产的专业度,发挥“全程媒体”的优势。疫情期间,曾有广东最小患儿——2个月女婴在穗治愈返潮的情况,利用本地资源,潮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采写《2月龄患儿在穗治愈出院,昨晚平安返回潮州》一文,将事件经过呈现给广大读者;除此之外,为了发挥新闻媒体的“建设”作用,潮州日报在疫情期间推出相关专栏,利用“潮州+”平台优势,对政府防控疫情举措、疫情防控进展、抗疫感人事件等新闻进行整合发布,以更贴近潮州群众阅读习惯的方式清楚传达信息,做到信息的及时搜集、有效整合与恰当的编辑,发挥本土媒体的报道优势。除此之外,《潮州日报》通过增强报道的建设性,积极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并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媒体的责任担当。
传统媒体时期,记者跑新闻时积攒下不少新闻来源的信息获取渠道。新媒体时期,即便人人皆可生产新闻,但对离自己较远的新闻,生产者依旧难以获取有效的新闻信息来源。住在市区的人民不知道乡村悄然发生改变,不知田里的竹笋何时冒尖;而住在乡村的人民不知市里哪条道路维修,哪个经济区迅猛发展。主流媒体是串起地方的线,通过专业的新闻生产流程,将远方但又可能与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报道出来。潮州日报社在媒体融合转型期间,新闻生产人员凭借专业素养,积极尝试各种新闻报道方式,在地方新闻报道中产生了不少好作品。例如,《潮州磷溪:珍稀“水凤凰”菱湖自在飞》的新闻报道便是潮州日报社记者坚持深耕地方新闻的优秀代表,2020年,该报记者在湘桥区磷溪采访时无意间发现了“水凤凰”(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自发现后的一年多时间内,记者跟踪观察,初步了解到“水凤凰”的习性,在查阅多种资料后,记者开始进行拍摄与稿件写作,最终将潮州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传递给全市人民,这篇报道也最终获得了2022年全国地市新媒体百篇优秀文字新闻案例一等奖。无独有偶,2020年疫情期间,依托报社媒体平台与技术优势,潮州日报社在了解潮州本地房产交易市场、房产需求情况后,搭建起一个网上房地产展示交易系统,这一尝试变受众为用户,通过交互的形式提升新闻生产与消费体验,增强媒体传播力,更重要的是为网民与房地产商带来便利,也为房展提供有力支持。地方媒体工作人员过硬的新闻素养、甘于深耕的决心以及恰当的新媒体思维正是地方媒体发挥地方优势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原先所保留的新闻获取渠道成为“加分项”,帮助地方主流媒体打造区别于其他媒体的专业优势。
多样化的新闻生产指的是渠道、内容、形式等的多样化。互联网中,新闻多样化更多表达宏观新闻生态的生产多样化。例如,社交平台中由于用户数量多,对于统一新闻时间的生产与编辑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然而,“四全媒体”要求主流媒体需要做到一个机构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多样化生产与实时跟进。潮州日报社在践行“全息媒体”的要求时,便积极主动向受众提供一则新闻的多种呈现方式,图文、海报、视频、H5……在这些多样化的新闻报道背后,潮州日报更希望做好“全程”,追求“全息”并达到“全效”。因此,在许多本土的新闻内容报道上,潮州日报铆足了劲。2023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潮州迎来了多个文化、商业活动,其中包括2023潮州工夫茶大会、央视《非遗里的中国》节目到潮州拍摄。在这些活动中,潮州日报通过文字报道、短视频、海报等方式展现潮州地区的文化活动现场,做到在内容生产上的多样。《非遗里的中国》拍摄期间,潮州日报根据拍摄进程、节目上线等时间线规划报道内容,实时跟进相关信息,做到时间上的“全程”,又通过报道“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潮见闻”引来人们对潮州文化的关注,既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读取需求,又为讲好潮州故事添砖加瓦,向着“全效媒体”发展。作为本土媒体的潮州日报,对于潮州地区生活、文化、经济政策等相关内容的优势在于——由大部分本地职工组成的新闻团队更了解本地人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与获取方式。因此,无论在方言表达、语言组织还是发布时间、渠道的把握上,本土媒体都更有可能做到“全效”。而对本土文化了解,本地新闻从业工作者更具优势,比起其他媒体“进入地方-了解文化-核实细节-新闻报道”的较长流程,本地新闻工作者能够省去文化接入的过程,不仅提高了采编效率,更保证内容得以精确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