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屏大屏有效联动 提升新闻传播“四力”

2023-02-08 01:30潘宁宁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屏大屏四力

潘宁宁

在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话语权基本掌控在传统媒体手中,信息和意见的传播多是从上到下;在自媒体时代,技术赋能扩大了公众的自主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在新媒体时代,移动小屏在众多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面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的深刻变化,传统媒体应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坚持“内容为王”,积极探索一条“网媒融合”的新发展道路。

一、传统电视媒体大小屏融合之现状

今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推进的第10年,媒体融合进入深度融合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的内容和专业技术人才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建立起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网上网下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媒体深度融合的任务所在。

这10年来,传统媒体一直深耕媒体融合。开拓新型终端、建构中央厨房、优化策采编发、培养全媒体人才等一系列重要观点,都为传统媒体创新体制机制、抢占移动互联网传播阵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境。

以传统电视媒体为例,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大小屏融合一直是电视媒体努力探索的方向。相比传统电视大屏,移动小屏具有传播速度快、新闻呈现立体的优势。反观传统电视大屏,新闻报道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窗口进行,受到的时空约束度较高,受众的依赖性降低,导致用户持续流失。要想走出这一困境,夯实传统电视媒体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需要利用移动小屏的传播优势,实现与电视大屏的有效联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传统电视媒体在对小屏的应用上缺乏创新,对大屏的新闻内容也只是进行简单切条后就在移动小屏上分发。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往往成为传统电视媒体堆积内容的“云空间”。小屏缺乏原创,缺乏二次创作,只剩下机械化地搬运电视大屏的内容。这既无法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简单粗暴的拆分也让新闻报道的深度及广度不能有效呈现。传统电视媒体与受众之间很难建立深度连接,用户黏性不足。

由于缺乏对新媒体特点及受众接受习惯的深入了解,这样的大小屏融合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传播需求。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大小屏真正的融合,需要转换思维方式。

二、移动小屏与电视大屏传播新趋势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天,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端口,传播的方式也不再受限于时空,而是随时随地进行。

今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稳居用户规模前三位。“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传播特点进一步凸显。

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CSM)今年发布的相关调查指出,2022年,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电视大屏的传播优势演变为精品内容优势和可信度优势。与此同时,小屏活跃度越来越高,过去的五年间,短视频用户渗透率增长近12个百分点,用户从年轻化走向全民化,并渗透至生活全场景。9亿多不同年龄、职业的用户借助短视频,利用通勤、午休、用餐、睡前等碎片化时间重建个人化“黄金时间”,日均观看短视频超过1个小时的用户占比升至58.4%。伴随着短视频的广泛应用和社交化融合传播,小屏成为优质内容传播的放大器。

三、大小屏有效相融,助推新闻舆论传播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呈现出社交化、个性化、视频化的特点。但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优质的内容始终是新闻传播最核心的竞争力,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今年以来,福建厦门广电多位传统媒体人以自媒体人的身份在互联网平台开设自媒体账号,推出自拍自采的短视频节目。其中,开设在微信视频号的自媒体账号“悦乐纤月”重点关注厦门本土民生,由其发布的《厦门茶桌仔》系列短视频因为内容接地气,与群众共情共鸣,在4月底一经发布,立刻引发厦门本土民众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网络热点。此后,厦门各大官方媒体相继跟进报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厦门停摆8年之久的“茶桌仔”服务就在全市各大公园全面恢复。这一由自媒体首发、官媒跟进、政府及时回应百姓关切,百姓幸福感和满足感得到极大提升的新闻传播链就此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为大小屏有效融合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在媒体深融阶段,传统电视大屏可以利用传统媒体人的专业优势,开设工作室,从小屏入手,设置议题,丰富产品内容制作,创新传播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进而赋予传统电视媒体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新局面。

四、《厦门茶桌仔》传播探索

(一)小屏内容主打人文关怀,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人文关怀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移动小屏短视频内容创作的重点。小屏内容主打人文关怀,可以展示人类的情感世界,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通过呈现真实、动人的情感故事,让受众产生共鸣和情感连接。而好的叙事技巧可以让短视频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唤起受众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大众的社会责任感。

“茶桌仔”曾是厦门最独特的城市风景。七八年前,穿行在厦门的公园巷陌,几乎都能看到茶桌仔的身影,但是随着城市建设、时代变迁,公园里的茶桌仔消失了,街头巷尾的茶桌仔也越来越少了,这成了很多人心里的遗憾。4月29日,“悦乐纤月”推出首条短视频《厦门风情录:骑楼下的茶桌仔》,很快就引起了厦门人的共鸣。短视频以现场拍摄+街头采访+闽南语配音的方式记录厦门这一街头风情,很多市民在看到短视频后,纷纷转发至微信朋友圈和家族群,共同回忆以前的温柔岁月和人情往来。在这条短视频中,几位接受采访的厦门市民都流露出对之前公园提供茶桌仔服务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希望公园恢复茶桌仔服务的诉求。基于对新闻的敏感,第二条短视频《归来吧,公园里的茶桌仔!》顺势而出。在短视频中,大量的同期声被采用,市民直面镜头表达诉求。“悦乐纤月”通过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力证公园恢复茶桌仔服务的可行性,同时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加以考量,重新恢复服务。这条短视频发布后随即成为舆论热点,当日视频号阅读量就达20多万,很多人点赞转发留言,评论区里“强烈支持公园恢复茶桌仔服务”的呼声此起彼伏;也有人为管理建言献策,提出了既能保留厦门烟火气,又不给厦门创建文明城市造成困扰的有效举措。视频在得到广泛传播的同时,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5月25日,在距离首条短视频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厦门市思明区属金榜公园打响了恢复公园茶桌仔服务的第一枪。当天,《归来了!金榜公园免费提供茶桌仔服务》短视频出炉。通过丰富的现场画面向受众展示了公园提供的各项便民举措:免费的桌椅、开水、茶具等等。园方、茶客等大量的同期声被采用,在镜头里,有现场感,有鲜活度,更有满满的人情味。很多市民在看到短视频后积极互动,在评论区和弹幕,大家纷纷留言为厦门政府的行为点赞,也表达了希望全市公园都能跟进的诉求。在视频发布的第二天,厦门金榜公园的茶桌仔一大早就出现了一桌难求的景象。

充满正能量的舆情给了厦门市政园林管理方足够的信心。厦门历史最悠久的中山公园紧随其后,推出了同样的服务,并改进了之前存在的一些不足。随即,第四条短视频《中山公园茶桌仔也来了》火速出炉,民众乐开了花,纷纷点赞厦门速度,点赞市政府听取民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有不少人留言指出,公园茶桌仔不需要完全免费的服务,政府方面可以适当收费以维持长久的运转。在听取民意之后,6月6日,厦门市属南湖公园开始尝试推出收费茶桌仔服务,相关短视频《约吗?去南湖公园泡茶》备受关注。当天,厦门全市六区的25个公园都同步恢复了茶桌仔服务,既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以满足各方的需求。直至现在,厦门各大小公园的茶桌仔服务仍在不断增加中。厦门很多有条件的茶叶店,也纷纷在自家场地摆上茶桌仔,免费供过往的客人歇脚喝茶。厦门茶桌仔回归生活,不但让人们看到了城市重聚的烟火气,感受到厦门浓浓的人情味,也看到了厦门政府部门“群众有呼声、政府有反馈”的执政为民情怀。

“茶桌仔”这样的议题极具短视频的社交属性,容易引起厦门本土受众的共情,这也是受众愿意自主传播的动力。在传播的过程中,小屏内容引发受众的共鸣和讨论,形成话题热度和传播效应;政府部门及时回应百姓关切,塑造了良好的政府形象,也对舆论的正面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受众的认同,形成口碑传播效应,短视频内容的价值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二)电视大屏接续发力,持续扩大主流媒体新闻舆论影响力

茶桌仔系列短视频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社交互动,大量的评论为传统电视大屏跟进深度报道埋下了一条条“引线”。

厦门广电的电视新闻栏目《特区新闻广场》在茶桌仔短视频火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报道。通过了解茶桌仔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脉络,对这一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剖析,推出《骑楼下的古早记忆》《如何让老文化成为新名片》《茶桌仔的仔到底该怎么读》等新闻,既有从历史的角度去解析它的历史与发展,也有从现实的角度去分析它的现状和影响。同时,紧贴短视频的评论互动内容,探讨闽南语的读音辩证等等。厦门广电的其他各档新闻栏目《厦视新闻》《厦视直播室》《午间新闻广场》《TV透》也轮番上阵,以动态新闻、新闻观察、新闻评论等方式全景聚焦,解读茶桌仔。

厦门广电新媒体分别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开设茶桌仔相关话题,引导用户参与讨论。新华网以《寻味中国:体验一下这个百年历史的厦门慢生活》为题,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官媒强强联手,再度在小屏上形成二轮传播的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等传统纸媒也纷纷借助这一热点,派出记者进行采访报道。一时间百花争妍,传统媒体对茶桌仔的新闻报道深度和广度都得以凸显,时至今日,依然热度不减。

茶桌仔从小屏做切口,让内容以小见大,将新闻第二落点交回给大屏,形成“大小屏有效联动”的布局,小屏与大屏形成了“受众互动、内容互哺、影响力互补”的传播格局。这一过程中,持续壮大的主流声音,不断扩大着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三)小屏大屏同频共振,筑牢新闻舆论公信力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喧哗的舆论环境。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不但需要自由地表达,也同样需要极具公信力的声音。公信力的核心是信。于传统媒体而言,新闻的真实性是其公信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传统媒体的立身之本。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新闻的真实性原则都不可改变。在这样的基础上,传统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要提高新闻舆论公信力,就必须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求真务实,走好新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

《厦门茶桌仔》系列短视频作品能获得关注,传播获得成功,在报道过程中,遵循的依然是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在传播手段上,则努力创新内容表现形式。

纵观《厦门茶桌仔》系列短视频,可以看出,通过真实、客观、精准的报道,实现了与受众的情感共鸣;全部采用闽南语的配音,能与受访者相呼应,迅速拉近与厦门本土受众的距离;一些看似有“瑕疵”的同期声,带给受众更好的沉浸式体验;在文稿的遣词造句上接地气,说民众想听、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这样的报道方式,很容易和群众共情;而以受众的个人体验和感受为中心来展开话语叙事,有助于视频的传播。站在群众的立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传统电视大屏深度介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下,短视频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在短视频制作的赛道上,传统电视媒体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完全有能力从小屏入手,做好原创短视频内容,继而反哺大屏,提升新闻舆论的公信力。

对于传统电视新闻媒体而言,短视频的原创内容可以有所侧重。比如:民生新闻类栏目在小屏上可以立足本地,以民生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的事件为创作对象,精心策划,创作好原创短视频;时政新闻类栏目在小屏上,可以更专业的手法,去展现当地的政府形象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可以侧重对地方文化的展示。通过大小屏同频共振,取得战略主动,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壮大主流舆论场。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的当下,传统电视媒体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拥抱技术变革。秉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理念,实现各种媒介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重视并充分利用小屏的优势,来提高传播的到达率和精准率。利用小屏的互动性和社交性,增加用户对电视大屏内容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创新传播手段,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只有这样,才能交出亮眼的媒体融合发展的成绩单。

猜你喜欢
小屏大屏四力
融媒体时代“大屏+小屏”电视新闻互动传播机制研究
从618看电视发展趋势,大屏、高端以及激光电视成热门首选
“小屏”旗舰的大屏体验 OPPO Find N手机
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小屏”与“大屏”的求同存异
为大屏而生,让体验更佳 峰米4K激光家庭影院Max
超越DCI影院色彩的百寸大屏王者 海信(Hisense) 100L9-PRO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浅谈客厅大屏显示未来
增强“四力”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