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优势锻长板 开辟县级融媒外宣工作新路径

2023-02-08 01:30陈建华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江安县江安渔民

胡 敏 陈建华

对外宣传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既是县级融媒体中心提升传播竞争力的重要工作,也是讲好当地发展故事,展示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本文谈论的外宣工作主要指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向县域外的中、省、市级主流媒体供稿,提高外宣上稿的精准度和命中率。那么,在当前新传播格局下怎样才能扬优势锻长板、有的放矢地做好基层外宣工作?作为一名长期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事外宣工作的新闻工作者,笔者从实践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和体会,供业界参考。

梳理本土题材 锻造特色长板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新闻工作亦是如此,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为例,从地理位置上看,被称为“长江首县”,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与泸州市纳溪区接壤;从历史文化看,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抗战时期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西迁江安县城,戏剧大师余上沅、曹禺、吴祖光、谢晋等师生们在江安经历了六年多艰苦又美好的岁月,其间培养学生最多,演出剧目也最丰富,为新中国戏剧影视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因承载这段艰苦奋斗的宝贵回忆,被誉为“中国戏剧摇篮”;从产业发展看,江安被称为“中国夏橙之乡”。1938年,我国著名柑橘专家张文湘教授从美国引种而来,在江安县中坝进行定植后逐步发展,栽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江安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夏橙第一县”,如今江安县发展动力电池产业,培育出百亿企业,是名副其实的西部锂电新材料基地;从改革创新看,江安县是首批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这些优质的本土题材,是绝无仅有的“新闻富矿”,也被江安县融媒体中心列入外宣工作优质题材的“第一梯队”,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独一无二、“叫得响”的外宣题材。比如,在近年长江大保护主题报道中,江安因江而名、因江而兴的发展故事多次登上《人民日报》、央视总台《新闻联播》和新华社等中央级主流媒体重要版面和主力栏目;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带给江安“中国戏剧摇篮”的“金字招牌”,在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等主题报道中,这样别具特色的基层点位也深受中省媒体的青睐;而江安“中国夏橙之乡”的名片,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恰恰是体现当地农业产业依托科技改良品种,发展特色产业的创新基因和美好愿景,同样为基层外宣工作增色。

因此,梳理本土题材,立足区域特色和独有资源,扬优势,锻长板,这是解决外宣工作从有到优的基础工作,也是值得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去思考、去实践,不断提升区县级融媒体外宣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发挥渠道优势 实现有效供给

梳理出地域特色鲜明的好题材,还要精耕细作,建立畅通的外宣对接渠道也很关键。作为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外宣记者,其主要任务是解决上下级媒体之间的有效供给问题,即为上级媒体提供合适的新闻作品。但要持续把本地素材成功输送到中、省、市级媒体平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找准需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就很难抓到工作要点,外宣工作难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以江安县融媒体中心为例,先后建立了外宣工作微信群和QQ群,把中、省、市级媒体驻站记者和相关对接联系人聚集在一起。一方面,畅通与上级媒体记者精准对接的渠道,及时掌握中、省、市级媒体选题策划动向和稿件需求,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方便各上级媒体记者及时掌握本地稿件创作进度,随时了解稿件内容质量,提高新闻作品的“时、度、效”,实现有效供给,以此提高外宣工作的精准性。

当然,建立工作群只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在县委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主要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每逢举办重大活动或重要节日,都会提前主动邀请中、省、市级媒体记者参加,而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座谈、采风等活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正因为如此,笔者依托“天时、地利、人和”的外宣渠道,得以稳步高效开展外宣工作,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江安县在中、省、市级媒体的上稿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其中,还不乏被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四川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封面新闻等主流媒体重点栏目刊播,极大鼓舞了外宣记者的士气,让一线记者不仅有工作成就感,更有职业获得感。

发挥基层优势 树牢精品意识

众所周知,在传媒生态圈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处于传播链的最末端,属于传媒机构的“末梢神经”,是在基层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连接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纽带。

作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外宣记者,最大的优势就是“接地气”,长期扎根基层,熟悉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与群众“混得脸熟”,无形中消弭了部分群众的隔阂心理,让采访工作更高效。

被列入本土优质题材之首的“长江大保护”主题,一直是江安县融媒体中心提升外宣工作质量的“动力源泉”。从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长江四川宜宾段,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2019年底,上千名长江渔民在全省率先完成退捕上岸工作,他们有的人祖祖辈辈习惯了以船为家、靠水吃“水”,因境内渔业资源丰富,长江也因此被他们形象地称为“水上粮仓”。突然上岸转产,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笔者猛然意识到,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动实践,而且肯定会有很多精彩的场景。于是,笔者与央视、川台驻站记者联系,正好该题材也是他们正在策划的重大选题之一,按照他们的策划思路,这个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容易出精品力作。

但现实采访并不顺利,笔者在前期与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渔民初步接触中,个别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就明确表示:“在这个敏感的关键时期,媒体记者就不要来‘添乱’了。”他们担心的是,如果让媒体介入采访,很可能会成为渔民拒绝退捕上岸宣泄情感的“窗口”,搞不好会引发群体性矛盾,一旦局面失控,渔民退捕工作进展势必就会受到影响。而部分渔民却认为“记者都是帮政府部门说话的,不会报道他们真实的内心诉求”,所以也表露出不愿意深入沟通的抵触情绪。

于是,笔者随即与县农业农村部门充分沟通,同时找到几户有代表性的长江渔民,登上他们的渔船,在船舱里与他们促膝长谈,和他们聊长江生态环境的变化,聊他们以前打鱼时的收入,以及中、省、市、县针对渔民上岸的配套政策,耐心倾听他们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担忧,并把这些真实的情况及时向当地农业、人社、住建等部门反馈,最终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重视和努力下,采访氛围从紧张转变为融洽,且帮助当时一户没有住房的渔民,在上岸前顺利申请到了一套小户型公租房。

这样,笔者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退捕渔民逐步建立起了工作信任,接下来,通过长期不懈跟踪报道,真实记录了政策宣传、渔民上岸、渔船拆解、就业转产等重要节点和历史场景,笔者利用当地人的身份优势,充分听取了转产渔民、职能部门、环保志愿者等各方声音,先后创作了广播消息《千名“水上漂”退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长江珍稀鱼类一个更安全的“家”》,以及电视消息《告别“水上粮仓”长江渔民端上“新饭碗”》,这两条消息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新闻栏目播出,特别是渔民上岸拆解渔船的珍贵画面多次在中省媒体有关长江大保护主题报道中出现,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千名“水上漂”退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长江珍稀鱼类一个更安全的“家”》这篇报道还获得了2020年度四川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这是笔者在县级融媒体中心从事外宣工作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结 语

文章合为时而著。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放歌,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笔者认为,外宣工作是一项需要日积月累的工作。在当前信息过载的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还需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奖惩工作机制,支持和鼓励一线记者踊跃参与外宣工作,让其不仅获得工作收入的增量,更有一份职业荣光和工作成就感。当然,梳理和挖掘本土优质题材,扬优势锻长板,才能与上级媒体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实现“精准供给”,还要针对上级媒体的“需求点”进行超前谋划,及时准确把握当前外宣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才能实现上下“合拍”。这就需要外宣记者不断提升自身新闻敏感和业务本领,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加强选题策划,善于从“内宣”中发现“外宣”线索、选择特色题材、确立外宣选题,更要从外宣工作中汲取好经验、好做法、好创意,从而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持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外宣工作质量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江安县江安渔民
明清江安杨氏家族文化成就初探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人与塔克拉玛干的一群狼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四川江安县夕佳山民居戏雕及演剧考述
江安县2007年—2018年暴雨过程统计分析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江安农商银行: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
江安县积极申报江安夏橙、江安大白李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