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新闻在健康传播中的作用

2023-02-08 01:30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普可视化受众

陆 劲 夏 琼

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将所要传达的健康信息可视化,有助于提高传播效率,增加“悦读”性和交互性。在“读图时代”,可视化新闻自身的特性使得它在健康报道中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本研究认为,在健康传播中,可视化新闻可以发挥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环境变化呈现者、健康知识科普者、社会联系协调者、健康素养监测者。

一、环境变化呈现者:将“硬”信息“软”化整合

传播的第一功能就是传递信息,通过向受众源源不断地传播大量信息,使受众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在健康传播中,及时传递环境变化信息大多是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针对这一类事件的突发性和危险性,受众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性认识,媒体需要生产出“硬”新闻来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迅速,又要以直观清晰的方式确保受众可以快速吸收信息,可视化新闻可以巧妙整合各类信息解决这一难题。

(一)宏观信息时空化整合以呈现地理情状

在健康传播中,对于地理分析型事件,地理属性和时间属性都较强,信息量大且涉及的规模广,需要系统整合。关于健康议题的可视化新闻将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结合时间属性去进行直观的描述,可以做到在一张图上包含一个事件的几要素,使受众以一个宏观的视角迅速了解当前发生的健康事件。在具体应用中常常借助数据地图的呈现方式将数据与时间、空间建立联系,可以宏观显示出地理情状。

数据地图有静态地图和动态地图。静态地图选取某一时间段的数据,反映这一时空暂时、局部的变化;动态地图则克服了静态地图的不足,将实时数据与地图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展示长期变化。例如在疫情时期,开源的全球地图平台Mapbox发布了疫情动态地图,以每日更新的疫情数据为基础,在数据变化的同时热力分布地图也随之变化,对全球疫情的发展变化做了一个生动的说明。

(二)深度信息简单化整合以图示健康数据

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对于统计总结型事件,会出现一些晦涩的概念。为节约人们获取、解读信息的时间,有阅读的欲望,需要化繁为简,将深度的“硬”信息简化、梳理,即对健康报道中的观点、数据、流程等内容进行总结。通过明确的叙述,不仅能使文章更加美观,而且能更好地阐释和深化相关报道中的话题。

深度信息简单化整合,常常借助数据图表。图表同样分为静态和动态,静态的局限性同样是因为数据的暂时性所带来的,动态图表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造,通过动态的展示手法将抽象的数据具象化,也可以反映出变化趋势。例如在财新网的一篇关于近视数据的可视化新闻作品中,随着时间节点的变化,下方的近视数据发生变化的同时,代表区域人口种类的小人会相应地掉落在具体的数据区间内,由此可以直观呈现数字变化。

(三)时间信息序列化整合以呈现事件趋势

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新闻事件时间跨度长、信息类型多,事件发展变化多,例如新冠疫情事件。这种以线性叙述为主的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多次反转,需要媒体就核心数据来挖掘分析,利用时间线来呈现。时间信息的序列化整合,应用在健康传播中,可以就某一疾病事件的发展历史进行序列化整合,也可以梳理一段时间内的“大事记”。立足于整体时空之下来纵观整体,不仅可以方便公众去了解事件的发展变化,也起到了保存、传递信息的作用。

可视化新闻在健康传播中以时间线的形式来呈现事件,除了一目了然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也体现出迎合移动设备的特征——将时间轴制作成竖条状,充分利用竖屏空间。例如网易数读关于传染病的可视化新闻——《图解两千年传染病史:若瘟疫无法被根除,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以竖屏图的形式说明了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各地发生的大规模传染病。

二、健康知识科普者:日常健康理念宣传

健康传播不只传播受众急需知晓的“硬”新闻,还包括在未雨绸缪阶段进行“软”常识的科普。媒体作为科普宣传者,传统媒体时代作为高高在上的施教者,容易忽略受众真正的需求,但随着受众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现在更多地呼吁“对话模式”,充分了解受众的需求,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健康传播,可视化便是这样一种方式。

(一)利用直观形象视频形式直接宣传

可视化新闻用于科普宣传,常利用动态的视频动画和静态的漫画来减轻医学知识的晦涩性。动态的视频动画相比于静态的文字,更加具有冲击力,常常开门见山直接进行宣传科普,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将抽象信息形象化,让抽象的专业词汇变成画面,降低对医学知识理解的困境;将复杂信息简单化,将健康类学术语言转化成通俗语言,确保受众理解;高密度信息逻辑化,一段视频相较于文字承载的信息量多,可以讲清医学知识。

在目前的应用中,视频可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形式,大多运用动画加以配音来辅助讲解,而针对已有的视频类可视化新闻作品,业界追求的创新除了新颖的呈现手法外,还体现在内容上选取独特的视角来进行制作,例如澎湃新闻“美数课”栏目曾经制作了一则关于劝导人们正视死亡的动画科普视频——《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在说些什么》,站在临终关怀志愿者的视角下进行讲解,让人们印象深刻。

(二)利用漫画创建情境故事化科普

故事化科普指利用漫画来科普。漫画相较于动态视频,更加注重幽默化和含蓄化表达,而且动态视频过多的视觉元素意味着过多的交代,充溢观者的视听器官,受众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留作思考的空间不足,而漫画的留白叙事,无意中让受众主动思考。除此之外,漫画可以将新闻事实故事化情境化,利用漫画可以构建出与受众日常生活有关的情境来拉近与受众的距离,降低医学知识的晦涩难懂,故事性的编排也让科普更加有趣,整个新闻更加生动、丰富。

通过漫画形式进行科普的媒体,比较著名的是“混知”。该公众号体现了漫画在健康传播中的特点:将抽象事物形象化、拟人化,让医学元素有了语言、动作等心理活动。叙述故事化、幽默化,轻而易举产生传播效果,这使得这一媒体成为很多健康传播主体竞相合作的对象。

三、社会联系协调者:沟通协调传受关系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在大众传媒的“三功能说”[1]中提到了大众传媒起着社会联系协调的作用。当一个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和统一时,社会才能形成一个有机体。健康传播除了将医疗和健康专业知识传播给公众以外,在医患沟通、公共沟通等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里,健康传播作为一个协调者需要充分了解双方需求,沟通联络传受关系。

(一)可视化手法助力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指医生和患者为了解决健康问题而展开的沟通。在我国,医患关系不容乐观,医患之间沟通不到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等,另一方面是由于边缘群体在传播中面临着复杂处境。

如何促进医患沟通?一方面,患者可以借助可视化新闻轻松获取更多的健康信息;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借助各种网络媒体进行文化建设、形象传播等,及时接收反馈,掌握舆论动态,用可视化新闻促进双方理解。例如浙江金华广福医院信息中心联合相关的职能部门创作了“年度医生工作数字画像”,一个个可视化的数字相互关联,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每一位医生全年为了守护病人生命安全付出的精力和汗水,让医生的工作可视化,增强了医务工作人员的成就感,也促进了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

(二)可视化手法助力公共沟通

公共沟通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体的权威部门利用媒介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以促进社会秩序良性运作的一种互动行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推出了多项新政策和新措施,这些政策需要媒体来进行宣传,使人民群众理解政府,与政府一起合作,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

政策解读要求媒体既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提出问题,又要从专业的角度解答问题,在做“深”、做“活”上下功夫,可视化新闻作为一种具有可读性的新闻形式,无疑有助于政府的公共沟通。例如“帝都绘”在新冠疫情期间为了促进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合作,搜集了全国八座城市的政府在疫情期间的应对措施,制作了《疫情暴发后的一个月里,你的城市做了什么》可视化新闻作品,让受众可以了解到当地政府的有所为,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共克时艰。

四、健康素养监测者:数据助力传播效果监测

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得并了解基础卫生知识与服务,可以根据这些知识与服务进行合理的决策,从而维持与增进自己健康的能力。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健康素养监测是在传播结束后对传播效果进行的一种监测,可以使得效果更加直观化,化抽象为具体,助力政府决策。

(一)基于用户主动提供的数据来可视化传播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用户有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即“数据化”生存。[2]数据不仅是一个人想法与观念的记录,也是这个人活动、行为的另一种形态。在某种意义上,数据成为一个人的化身和映射。从数据如何产生的角度来看,个体的“数据”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个体主动产生的数据,一种是个体被动产生的数据。

用户主动产生的数据是指在各种社交媒体或公共平台上,用户自主制造出的数据。在健康传播中,大数据对健康传播有某种诊断作用,例如艾瑞咨询公开的数据来源之一的草莓派调研社区,这是一个鼓励大众主动提供信息的平台,根据用户提供的健康数据发布了《2022年中国健康管理白皮书》等数据报告,用这些数据制作了大量的可视化图表,可以了解近几年的国民健康管理状况,进行国民健康素养的监测。

(二)基于用户被动提供的数据来可视化传播效果

用户被动产生的数据内容是用户在无形之中提供的数据,正如人们进入网络空间并使用网络时,注册的个人信息会提供给网站。例如在健康信息的搜集过程中,人们一旦使用了可穿戴设备,便会产生关于自身健康的数据,后台的数据会被记录、利用。

基于用户被动提供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用于健康传播领域,多是用相关的健康类平台或软件后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就是从大姨妈App上抽取了10万活跃用户的行为数据,再结合阿里巴巴的客户资料,对中国女性的生理状况和消费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制作成便于理解的可视化图表,助力政府和企业决策。

虽然数据可以分为用户主动提供的和被动提供的,但是大部分媒体都是两种搜集方法相结合来制作可视化新闻。除了商业媒体,政府部门也通过多方渠道进行国民健康素养的调查,制作成可视化系统,例如深圳市福田区总结了2022 年健康机构、健康队伍、线上线下活动、科普讲师团等数据,制作了福田区健康教育可视化系统,让居民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一目了然,方便监督改进工作,核对成效。

猜你喜欢
科普可视化受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科普达人养成记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