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产业化发展路径
——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3-02-08 01:30韩立艳
中国地市报人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卫视传统文化

韩立艳

【关键字】电视节目;文化类;节日文化

中国节日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每逢传统节日都会有一系列祭祀活动举行,这些活动造就了祇敬感德、礼乐文明的丰富文化内涵。长久以来,文化类节目被电视媒体视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投入不小、反响不大、难度很高。在综艺节目和娱乐节目风靡当下的时代,电视媒体聚焦于打造传统文化节目似乎有些不合时宜。2021年初,《唐宫夜宴》悄然在互联网爆火出圈,河南春晚赢得了广大网友的高度赞誉。随后,河南卫视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及创作主线,当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河南春晚”“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重阳奇妙游”等特别“奇妙”系列节目,现代表达既引起全民关注,又赢得网友的普遍赞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表明,电视媒体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新媒体时代依然能大放异彩。

一、推陈出新: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核

电视节目的语言核心在于其画面,作为大众艺术形式之一,电视节目必须坚持传统美学精神的价值取向,通过意象创造美的意境,以满足观众的美学需求并引发共情。在现代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如何实现对传统美学元素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课题。河南电视台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以浓郁的中国传统风格为基础,通过构图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中国传统民族精神和艺术本质,将民族意象和叙事融入其中,呈现出超时空的人物和文物,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演绎中,尽管民族传统意象元素并没有完全介入节目的叙事,但不同民族意象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蕴,共同建构起民族想象空间。这些奇妙游节目依托中国传统节日,以黄河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优秀历史文化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将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将历史与当下完美地连接在一起,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广大群众的好评。春晚特别策划节目《虎虎生风中国潮》,继续探索古老文化的新表达:《黄河泥娃》从孩童的角度向观众展示了我国非遗泥塑文化,《灯笼红》则通过对节日符号——灯笼的形象解构,致敬传统工艺之美等,整组节目以“家”为主题,将国人对“家”的特殊情感、情愫在节目中呈现,既能看到我国传承数千年的过年传统,也能看到新时代不断涌现和创新的习俗。

二、科技赋能:打造全新视觉体验

(一)场景赋能:营造沉浸式观赏体验

创作思路和传播理念的革新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之所以能受到众多观众喜爱的原因。节目组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将传统节目的展现方式从传统的表演转变成“讲述+表演”,观众也从“观看”节目变成“体验”节目,新科技的运用让观众沉浸在节目缜密的剧情与美轮美奂的视效之中。在2021年的《端午奇妙游》中,创作团队把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融合,使动画人物唐小妹在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中穿梭,呈现了“人在画中游”的视觉体验。节目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新技术和手段给人的炫酷视觉效果,而只是将技术和内容进行完美融合,技术赋能不是一种噱头,而是真正让技术服务于艺术,让形式服务于内涵。2022年推出的《端午奇妙游》中,舞蹈《飞龙在天》、歌曲《艾草青青》也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场文化、视听盛宴中。

(二)视觉赋能:化抽象为具象

抽象的事物很难诉诸情感,具象则意味着感官对象的共享,传统文化从“沉寂状态”走向“活跃状态”是具象化进程的结果。“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呈现出了具有科技风貌的文化盛宴,节目利用增强现实、数字染色等各种数字化技术手段丰富视听语言表现手段。河南卫视于2021年端午节推出的《洛神水赋》以水下摄影方式呈现,舞者由此成为“水下洛神”。在水下复杂的环境中,光线通过水发生了折射效果,产生了区别于陆地的观看效果,曹植诗歌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抽象形象也因此被赋予了一种直观、动态的文化可见性,它并不对听觉系统中的音乐产生直接影响,而只是把一种舞蹈和全新的视觉语言美学融合到特殊光线效果之中,因此也就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

三、路径探索:文化类节目产业化

(一)以优秀文化为内核,打造IP品牌

《唐宫夜宴》主创人员采用视觉叙事的方式,展现河南博物馆唐代女乐俑前世故事。剧中观众随面化唐妆,身着唐服,像憨厚可爱的邻家小妹一样俏皮的乐俑,表演视觉震撼的唐代乐舞,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让观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其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唐宫小姐姐”IP伴随着节目“出圈”成为互联网热议话题,河南卫视随之成立唐宫文创集团来运营唐宫夜宴、“中国节日”等IP系列节目。目前唐宫文创拥有唐小妹、洛神、龙门金刚等3个IP形象,已自主开放了当前拥有知识产权的90多种产品,涉及非遗传承、生活美学、快销品3个类别,与众多商家联名研发IP产品,借助联名商家的销售渠道走向市场。

(二)设置话题,用户参与互动

美国传媒学者詹金斯提出“参与式文化”概念,是用来描述媒介文化中的互动现象。参与式文化打破以创作者为中心的模式,更多地展现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用户能够通过发表观点、意见来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了文化的全民共创。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初衷在于以用户为中心,遵循“初期提升期望,后期满足好奇心”的原则,以满足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审美需求。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注重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从内容上关注传统文化,用形式吸引受众注意力。在河南卫视播出之前,通过“#唐小妹征名#”“#全民当编剧#”等网络话题活动,成功地激发了粉丝的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为后续节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用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只有当传统文化以一种亲民的态度融入更多年轻人的话语体系时,才能促进沟通和互动的实现,才能让传统文化不倒退。在节目内容方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从受众的角度切入,结合当下流行的视频网站平台,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类节目。在《2022端午奇妙游》中,引入了一种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和互联网特色的创新互动形式——弹幕,这种互动方式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让他们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氛围中。

(三)新旧媒体共举,多渠道传播

在移动客户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台网互动、融合传播成为文化类节目扩大影响的主要路径。河南卫视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宣发过程中,主创人员并不拘泥于传统媒体这一原有传播途径,而采取移动优先、多媒体平台共举的策略,给受众提供了多元的收看渠道和更为丰富的收看场景,从一开始就以开放的姿态与新媒体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赢。在2022年河南春晚上,快手、B站、抖音等平台率先在大屏端发布了节目,借助移动终端的宣传力量,实现了小屏和大屏的联动传播,以满足不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并为观众提供了多样化的观看渠道。移动优先战略的实施还体现在对节目进行精细化的剪辑和优化,以达到更高效的呈现效果。如通过视频网站直播或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来制作和发布节目。移动终端战略的优先考虑体现在对节目进行精心的剪辑,以确保观众的视听体验得到最大化的提升。对于每个节目,可以自由地进行拆条操作,以便更好地欣赏节目;对每个节目进行剪辑,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播放,使碎片化内容更加紧凑有序地呈现给听众。同时,对节目精彩片段进行二次剪辑,突出其核心内容,持续引发话题的发酵,创造长尾效应,激发受众参与互动,不断扩大节目的互联网影响力,并运用多种媒介实现最佳传播效果。河南卫视通过将传统电视传播与新媒体传播渠道相结合,成功实现了新旧媒体的有机融合,以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接收需求,提高了用户对待播节目的关注度和期待值,为节目的破圈奠定了基础,这也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结语:

河南广播电视台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的成功创作,不仅在于其对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准把控,更在于其激发观众参与互动与交流的能力,从而为其品牌注入了强大的影响力;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IP,打造具有规模效应的节目品牌,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让观众沉浸在一场场文化盛宴中,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为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卫视传统文化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