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灵灵
摘 要:在学前教育环节中,德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这也要求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身份价值,做好幼儿德育指导工作,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促使幼儿形成较高的素质。文章先阐述了幼儿德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接着明确了德育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后从加强制度管理、树立良好榜样、利用节日活动、夯实家园共育四个方面,立足于班主任角度探讨了幼儿德育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路径。
关键词:班主任;身份价值;德育指导;德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9-0182-03
在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持续增高,要求幼儿园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这也使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各类新型教学理念开始在幼儿园全面推行。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德育是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幼儿的身心发展层次不高,道德修养有待提升。通过高质量的德育指导工作,可以让幼儿充分认识传统道德文化,并受到德育熏陶。这也要求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身份价值,做好德育指导工作,提高幼儿园德育教育质量。
一、幼儿德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一)规范幼儿行为举止
在幼儿园教育中,做好德育指导工作可以规范幼儿的行为举止。目前很多幼儿在平时生活中都存在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容易做出较多不合适的行为,比如争抢行为、推搡行为等。这些不良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和谐性,也会助长幼儿内心世界中潜在的负面心理。但通过德育指导工作,可以让幼儿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良的,并学会在生活与学习中主动规范与矫正自身行为。
(二)提高幼儿道德品质
班主任做好德育指导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幼儿的身心发展层次不高,他们往往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对传统美德的认知比较模糊。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指导工作,可以带领幼儿认识传统美德,并充分感知传统美德的魅力,主动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道德品质。特别是幼儿在道德层面还是一张白纸,高质量的德育指导工作可以在这张白纸上绘制道德的美好画卷,推动幼儿的道德发展。
(三)推动幼儿全面成长
学前教育是幼儿接受系统性教育的初始阶段,做好道德指导工作可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幼儿的全面成长。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了全面贯彻实施,要求教师关注幼儿的综合素养。但是在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的德育教育,给幼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了阻碍。而班主任做好德育指导工作,可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帮助幼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二、幼儿德育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内容成人化
结合幼儿园德育指导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德育内容成人化的问题比较显著。即部分班主任在设计德育指导内容的时候,并没有立足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展开深入分析与研究,而是直接站在成人的角度传输各类德育内容。但幼儿看待世界的角度与成人有较大的区别,同时他们还保留着童真。直接设计成人化的德育指导内容,不仅会导致德育工作在教育实践中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会对幼儿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二)德育方法偏重说教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指导工作的时候,存在德育方法偏向说教的情况。即班主任直接使用灌输式教学法,面向幼儿传授德育内容,要求幼儿强制遵守各类道德标准。特别是在一日生活常规中,部分班主任制订了非常严苛的管理制度,比如禁止幼儿插队,一旦出现插队行为就会进行训斥。这种教育方法非常僵硬,很容易引发幼儿的心理抵触。除此之外,班主任在德育指导中还偏向理论传输,导致德育教育工作非常枯燥,幼儿难以在德育活动中集中注意力,最终也就难以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
(三)家园共育缺乏配合
在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借助家园共育模式,实现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联动,发挥两者的优势。但是部分班主任在德育指导的时候,并没有全面贯彻家园共育模式,自身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比较少。事实上,幼儿正处于模仿学习阶段,而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如果家长的道德修养不高,就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除此之外,部分班主任在设计德育实践活动的时候,也没有组织开展对应的家园共育活动,家长的参与度不足。这也使家园共育模式难以在德育指导工作中发挥作用,需要在后续时间里引起充分重视。
三、幼儿德育指导工作的改善对策
当前部分班主任在德育指导工作中并没有发挥身份价值,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一般。因此,在后續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充分明确现阶段德育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搭建德育教育的细节模块,灵活使用多种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德育指导工作的质量,促使幼儿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
(一)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幼儿行为
由于幼儿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与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较多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可以结合幼儿身心特征,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行为,达到规范幼儿行为的目的。在具体设计管理制度的时候,班主任需要关注幼儿对制度内容的感知体验情况和自觉遵守现状。特别是目前部分班主任制订的管理制度非常僵硬,导致幼儿产生了负面感知,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规范幼儿行为的同时,能够提高管理过程的和谐性,优化幼儿在幼儿园内的生活体验。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引导幼儿充分感知什么是正确行为,并实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渗透,逐步提高幼儿的道德观念。比如,班主任可以考虑结合幼儿园生活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常规教育制度,通过明确的制度内容引导幼儿主动约束自身行为。在进餐环节中,部分幼儿存在争抢情况,不考虑其他同学的感受,没有自觉排队。此时教师可以制订完善的规则制度,要求每一个幼儿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进行排队。在制订了这个规则以后,仍然有部分幼儿没有严格遵守,继续出现插队行为。这个时候,教师不要使用管理制度进行苛责,而应该使用相对柔和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插队的幼儿站在队伍中,让其他幼儿在他前面插队。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亲身感受到被插队的苦恼,接着将心比心,主动放弃插队行为。通过这些柔性的管理制度,可以在不伤害幼儿心灵的前提下完成德育教育,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德行水平。在户外活动中,教师也要制订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在户外沙地游戏中,部分幼儿存在争抢玩具的情况。此时教师应该制订户外活动的行为准则,从制度上避免幼儿随意抢夺其他人的玩具。在幼儿出现矛盾冲突等行为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幼儿留下自主处理的空间。当幼儿自主交流无法解决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介入其中,避免幼儿的不良行为升级,带来不必要的危险。通过这些管理制度,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就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避免出现不良行为,促使他们的道德水平持续提升。
(二)树立良好榜样,促进习惯养成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周围人的言行对他们会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教师和家长,往往都会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家长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在平时做出了一些不道德行为,就会引发幼儿的模仿,导致德育指导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平时生活与教学中注意约束自身行为,明确自身身为教师的身份价值,给幼儿做好榜样。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要跟幼儿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使幼儿家长充分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幼儿园德育活动。特别是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不懂事,自己的行为并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懂得各类道德内容,并形成较高的道德修养。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不良行为与不道德的理念有可能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一生。因此,班主任应该着力于改变家长的这些认识,引导他们在平时面向孩子做好榜样,促使他们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当前部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很难关注其他人的想法与感受,形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此时班主任可以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改变幼儿的这种不良习惯,引导他们感知其他人的感受,学会谦让,变得彬彬有礼。这也要求班主任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多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问题,适当削弱自己的权威形象,能够替幼儿着想。通过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将德育内容传导给幼儿,引导他们关注其他人的感受,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在家庭环境中,家长也要注意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比如,部分家长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会对他们许下某种承诺,比如做完作业就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等。但是等到孩子真正做完作业的时候,家长就会自毁承诺。这无疑会给孩子留下不诚信的印象,也就难以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的优良美德。
(三)利用节日活动,培养优良品质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指导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节日活动,培育幼儿的优良品质。我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蕴含着传统美德元素。基于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可以对幼儿产生德育熏陶,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在具体设计节日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应该深入幼儿群体中,融入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元素,提高节日活动的趣味性。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也要充分考量节日活动的教育意义,可以融入一些德育元素,使幼儿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逐步形成优良的道德素养。在节日活动结束以后,班主任也要结合活动效果进行总结,考查幼儿的优良品质形成情况,给后续设计节日活动提供较好的参考与指引。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端午节的德育活动,引导幼儿全面认识端午节,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在活动开始之前,班主任要准备好后续活动的道具材料,具体有粽子、艾草、布片、五彩绳、粽叶、糯米等。在活动开始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向幼儿讲述端午节的背景以及节日习俗,具体有吃粽子、佩香包、赛龙舟、佩戴五彩绳等。接着班主任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进行手工活动,具体有包粽子、制作香包、编五彩绳等。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幼儿园也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赛龙舟活动,通过紧张的比赛进一步优化幼儿的体验水平。在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要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总结,让幼儿谈一谈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实现爱国情怀等德育元素在幼儿群体中的延伸与拓展。
(四)夯实家园共育,呵护幼儿成长
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家园共育模式的作用,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可以得到较好的体现,在德育指导工作中也不例外。目前部分家长对家园共育模式的理解有限,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以后,幼儿园就要负责孩子的所有教育工作,因此比较抵触家园共育。基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跟家长进行密切交流,并立足于德育层面凸显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可家园共育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的德育活动中。在家園共育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向家长传授一些现代教育方法,使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削减两者之间的代沟。比如,当前很多幼儿和家长之间都存在代沟,双方很难实现相互理解,导致传统孝道文化在新生代群体中难以有效贯彻。基于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跟幼儿家长联合开展“我是家庭的主人”家园共育活动。在幼儿园环境中,班主任可以组织幼儿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感受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在家庭环境中,则可以开展“交换身份”的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互换身份一天。通过这种方式,家长与孩子可以看到对方眼中的自己,实现相互理解,减少双方存在的矛盾。不仅如此,在这类活动中,也可以让幼儿看到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学会感恩父母,主动践行孝道文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德育指导工作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因此,对班主任来说,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发挥自身的身份价值,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这也要求班主任可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层次,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幼儿的一系列行为,并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要通过榜样引导、节日熏陶、家园共育等多种方式,不断锤炼幼儿的道德修养,使幼儿的道德水平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买艳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德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教师,2022(36).
[2]张薇.以文学为载体,加强幼儿德育的行动研究[J].家教世界,2022(36).
[3]邢勇.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德育实践探索[J].智力,2022(35).
[4]德吉.“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幼儿德育实践研究[J].智力,2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