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文章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旨在揭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重角色,从而为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优质化提供新思路。在此过程中,将教师、学生和技术三者紧密结合,展望未来教育的新趋势,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双减背景;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246-03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教育领域重新审视教学方式的应用。传统的以作业和测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为学生减负,课堂内部的时间被赋予了更大的价值。教师要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让小学数学教育从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信息技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在“整数的除法”这一课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希沃白板”中的“蒙层”“放大镜”与“聚光灯”的功能,精准而高效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课程的重难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并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展示一个整数除法的基本式子,如36除以6。在此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于重要的部分,教师使用了“蒙层”功能,遮挡了除式的其他部分,只露出被除数和除数。教师询问学生,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并引导学生从先前的知识中联想到乘法。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对除法与乘法关系的理解。随后,教师使用“放大镜”功能,放大了被除数和除数之间的间隔,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数字,更好地思考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乘法确定商。接下来,教师利用“聚光灯”功能,将焦点集中在式子的结果——商上。暗化的背景让商成为焦点,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聚焦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乘法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二、搭建数据网络,扩展研修环境
在“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不仅局限于优化课堂教学,也在搭建数据网络和扩展研修环境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能。教育信息化为学校教研效能的提升带来了强大的动力,为教师与学生都提供了更高效的学习教研环境。教育信息化通过搭建数据网络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更为精准细致的教研分析工具。在“双减”背景下,课堂时间格外宝贵,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加契合学生的需求,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研修环境,将地域上的差异和限制最小化。
以长三角江浙沪皖名师网络研修共同体为例,G技术的高速低延迟特性,使教师可以实时地与其他名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资源,进行共同的教研活动。在研修共同体的支撑下构建“双师型”课堂,“双师型”课堂的核心是将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位主讲教师会在线上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等高科技手段呈现复杂的数学概念,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而另一位助教教师则会在线下,与学生面对面互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线上教学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线下的实际操作、探究和交流巩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教授“分数”相关知识时,主讲教师可以利用动画和模拟技术在线上展示分数的加减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而在线下,助教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并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的教学优化。
三、依托三个课堂,确保教育质量
三个课堂包含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網络课堂。专递课堂主要是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传递到边缘地区,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名师课堂则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国内外的数学名师引进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直播或点播方式,观看这些名师的授课。而名校网络课堂则是将国内外知名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分享给全国的师生,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教育的目标逐渐转向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为此,教师正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述“圆”这一主题时,可以借助名师课堂构建翻转课堂。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推荐数学名师录制的视频课程,内容涵盖“圆”的基本定义、性质、公式。学生在家中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自主完成预习任务。这种方式既避免了课堂上大量的知识讲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名师“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在课堂上,教师并没有从头到尾对“圆”的知识进行讲解,相反,主要的任务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重点突出“圆”的教学难点,将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教师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机会。
四、巧借信息手段,开展无纸测试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信息技术通过持续的、基于技术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高质量的数学学习体验。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为无纸笔测试提供新的测试方式,为无纸笔测试搭建新的教学情境。以“数学国度”的无纸笔测试活动为例,“数学国度”被分为数字王国和图形王国。这两个王国之间有许多数学难题需要解决,而学生则是故事中的小英雄,负责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两个王国解决各种问题。为了使这个场景更加真实和引人入胜,教师可以简单制作关于“数学国度”的动画短片。数字王国中的居民都是各种数字,而图形王国则是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将数字和图形的概念具象化,让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在动画中设计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如数字王国的居民希望与图形王国的居民举办一个大型的联欢晚会,他们需要确定参与晚会的数字和图形的总数、需要的座位数量,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表现,对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准确评估。这种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还能真正地检验他们的实际水平,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五、依托信息平台,布置智能作业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方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布置作业方面,信息技术提供新的作业方式,通过依托信息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个性化和智能化的作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使用“作业盒子”布置作业。对小学生来说,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作业盒子”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书包负担。传统教学中,学生需要携带大量的作业本和教材。但现在,作业盒子允许学生在家通过平板完成作业。完成作业后,学生可以迅速提交作业,而不必担心忘记。主观题的答案可以通过拍照上传,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而言,使用“作业盒子”使教师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办公时间和地点,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布置批改作业,真正实现了移动办公。而且,选择题的自动批改功能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和与学生的互动中。此外,海量的题库资源也使教师能够轻松选择合适的题目,不必花费过多时间在编写和修改题目上。更为关键的是,这样的智能作业系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数据分析他们的学习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帮助。
六、借助互動软件,优化交流方式
在“双减”背景下,教育的本质仍然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和谐融合。然而,如何在减少学生学业负担和减少课外辅导的前提下,仍然确保教育质量,需要教师正确利用互动软件,将课堂进行延伸。从“双减”的角度看,利用互动软件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学生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书面作业或课外辅导上,而是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能够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师生互动方面,“微信群组”的建立成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桥梁。教师利用微信群组,不仅可以及时发布课程相关的信息,还能分享一些数学相关的有趣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家长也能参与到交流过程中,这种方式有助于形成一个教育的共同体,家长、教师和学生能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另外,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教师也可以在微信群组里第一时间进行解答,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数学教学更为高效。生生互动方面,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为了促进这种合作,教师鼓励学生利用“一起写”的协同编辑软件进行联系。当他们遇到数学问题或者作业上的困惑,他们可以在软件上共同编辑文档,一起探讨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解题技巧。而对教师而言,这也是观察学生思考和解题过程的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调整。借助互动软件优化师生、生生交流的方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还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结合多元资源,做好课后服务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整合多元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信息技术可以将分散的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学习。在“双减”背景下,结合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不仅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积极搜集、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利用电子工具构建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清晰、系统的学习路径。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教材、网络、教育应用多个渠道搜集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对“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师不仅可以搜集基础的概念,还可以搜集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者一些有趣的数学小故事,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基于搜集到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工具制作思维导图,围绕“加减法”这个中心,教师可以根据内容的逻辑关系,将各个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形成分支,帮助学生构建结构清晰的学习脉络。电子形式的思维导图可以随时更新和修改,确保内容的时效性和完整性。电子思维导图还可以与其他电子资源如视频、动画、互动练习进行链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此外,电子思维导图可以方便地分享给学生,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复习。结合多元资源制作的电子思维导图,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学习资源进行创新性的整合呈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系统、全面的学习视角,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课后的学习中能更为深入、广泛地探索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八、结语
总之,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更多的智能化工具被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布置和批改作业,还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将更加生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支持。
参考文献
[1]万林元.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深度融合[J].学周刊,2022(32).
[2]王晓妍.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7).
[3]刘雨彤.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 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