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庆
摘 要:小学升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到了初中,学生的学习环境、内容及方式等都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有些变化是可以预见的。如何帮助即将毕业的小学生适应这些变化,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呢?本文论述了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作为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家长的有力支持,引导他们做好对孩子的四个“关注”: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预见方能遇见,教师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衔接意识,家校社协同育人,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学生的初中生活赢得良好开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家校沟通;预见;四个关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237-03
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心理、生理成长及学业分化的关键阶段。因为进入初中,他们将面临新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建立、学习方法的调整以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等。如何帮助即将毕业的小学生适应这些变化,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呢?笔者将从家校沟通的视角探讨“小初衔接,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话题。
一、身心发展的变化
第一,自我意识增强。进入初中,学生生理上逐渐成熟,自我意识凸显,个性发展需求强烈,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对待事与物也能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做出自我认识与评价。第二,群体意识增强。进入初中,学生喜欢结交与自己志趣相同的朋友,希望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共同分享,互促共进。第三,厌学情绪滋生。初中阶段,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方面是因为小学阶段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导致进入初中后成绩跟不上,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容易产生过度的学习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第四,兴趣爱好广泛。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求知欲与好奇心增强,更加热爱生活,努力上进,积极创造,乐于挑战,对各种活动参與度较高。第五,自尊心增强。初中学生一旦自尊心受到威胁或伤害,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或愤怒情绪,他们重视维护自身形象。
二、学习环境的变化
告别了小学生活,学生走进初中校园,环境不一样了,教师和同学也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时间去熟悉校园,熟悉教师,结交新朋友,刚开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情绪表现会有些低落。
三、学习内容的变化
初中增设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量与知识难度急剧提升(如表1所示)。初中的学习任务增加,知识结构产生了变化,学生一时间会因为任务增多而担忧。同时科任教师也随之增多,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统筹安排好学习时间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认真听课,还要学会记笔记,能按教学要求深入理解所学内容。这些都使学生的学习面临更大的压力。
四、学习方式的变化
进入初中,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挑战。
(一)学习要求从指令性到计划性
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很大改变。小学生主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只要完成写字、造句等简单的“学习指令”即可。而初中则要求学生能坚持自主有计划地展开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学习方法从传授性到理解性
初中学习由直观、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学生对知识的充分理解,学会分析,因此学生要相应地调整学习方法。小学知识量少,教师讲解得更具体详细;初中科目多,教师必然要改变授课方式,精讲重点,解决难点,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三)学习行为从随意性到目标性
由于学习内容的变化,进入初中,学生原来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需要随之改变。规划学习任务时从“短计划”向“长安排”过渡,例如,培养学生制订一周学习计划、安排一周学习任务的习惯,以实现学习目标。
(四)学习时间从短时性到长时性
升入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明显延长,到校时间提前,放学时间推后,从短时到长时,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学习时间调整的准备。
(五)学习内容从单一性到多样化
与小学相比,初中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差异较大。小学科目少,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小,作业量也不大,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在学校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而初中增加了物理、化学等几大学科,知识难度和容量增大,需要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巩固复习,进一步理解消化,以免影响学习进度,导致成绩下降。
五、家长做好四个“关注”
基于以上这些可以预见的变化,学校要通过一些科学的衔接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除了学校层面的努力,作为教师,还要争取协同育人的重要合作方——家长的有力支持。因此,教师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引导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中。首先,在小初衔接这个问题上,家长可能会看法不一,有的家长认为不需要做任何准备,有的家长认为必须督促孩子将初中课程提前学一遍,还有的家长变得焦虑不安,不知所措。实际上,小初衔接应是从身体、心理、习惯、方法、能力等方面着手准备,以便更好地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石。那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可以引导家长做好对孩子的四个“关注”。
(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的必经阶段,会出现一些情况,但家长也不必过于焦虑。在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越来越独立,他们开始具备走向社会的勇气和能力,这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家长要学会接纳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会欣赏他们每一次的独立思考成果,学会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待,做朋友。
(二)關注孩子的人际交往
当整个小学生活环境发生全新变化时,孩子或多或少会紧张与迷茫。作为家长,需要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向小学挥泪告别,自信地向初中微笑问好。成长路上很难改变环境,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适应新学校,融入新班级,面对新学科,喜欢新老师,结交新朋友,发展新技能。家长应提醒孩子做好人际交往上的调整。在与同学交往时,要善于觉察对方的情绪,相互分享,做到共情;要把握好分寸,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做到积极倾听、有效沟通。
(三)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小升初的过渡期,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相应的理解和帮助,促使他们树立对学习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加强自我管理,自主完成各科学习任务,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进入初中,教师也会更加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自主预习、专注听课、及时总结、独立作业。帮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和时间管理能力。在关注学习能力方面,教师要建议家长:
第一,让孩子明确为何学。让孩子明白到底为何学?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利用暑期引导孩子提前规划,因为每个人的心中,可以拥有多个梦想。即将步入初中的孩子,可能会发展出更适合自己的新梦想。家长可以向孩子们提议:孩子,你不妨可以想象着画一画六年后的你是怎样的,三年后的你是什么模样,一年后的你又是怎样的状态,然后再看看现在,就清晰现在的发展目标了。好好做个初中规划吧,它会让你拥有内心选择未来人生的权力,帮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尽快找出新旧环境的差异,确定要改变的知识点,拟定可行的学习方案,就能够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逐渐步入人生的新阶段。
第二,让孩子了解何时学。对于学习,教师要建议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增加参与感。比如制定好作息时间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等。
第三,让孩子学会如何学。对应需要提升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建议家长帮助孩子寻找不足,厘清目标,帮助孩子基于学习任务,将目标视觉化,比如通过便利贴列出学习任务清单。在此过程中,提醒家长要多肯定、鼓励孩子好好坚持,多请教老师、同学,争取全面发展,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养成好习惯。
第四,让孩子知道何处学。研究发现,学习环境对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发挥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安排时间,带孩子提前到即将就读的中学熟悉环境,了解学校情况,结交中学生伙伴,跟孩子一起学习了解作为中的行为准则,让孩子亲近老师,帮助孩子消除环境陌生感。
(四)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可见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和对孩子的深远影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行为模式都是学习父母的。一个孩子最终会长成怎样的人,父母的教育是关键。如果父母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孩子就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引路人和榜样,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可以直接塑造孩子的认知和态度。作为父母,更要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第二,加强孩子的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体育锻炼能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促使大脑清醒,提高学习效率;能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培养,所以家长应多陪伴、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
第三,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着时间的推移就一定会产生的,美的教育是一种立足于培养人审美鉴赏力的教育,需要经过训练才能获得。审美不仅是一种能力,更能帮助我们改变生活、创造新生。所以,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审美力,自然可以间接地为孩子的各项能力带来改变和提升。
第四,引导孩子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劳动教育是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对孩子进行劳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校要注重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家校协同,促进学校劳动氛围和实施效果的提高。学校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安排学生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家长则负责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适当帮助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小学阶段学生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初中学生以内务整理、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学校可建议学生每学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形成教育合力,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升自己,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意义。预见方能遇见。进行家校沟通时,教师应建议家长既要重视,也不必过于紧张。小初衔接,最需要衔接的是家长的心态与做法,消除其内心的焦虑与恐慌。做到三个关键词:
1.信心。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自信能促进成功。
2.沟通。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需要做到:情绪稳定,耐心倾听,及时鼓励,正向引导,共商方法,给予建议,放手实施。
3.方法。作家周国平说过:“当孩子在编织美丽的梦想时,只有被尊重、被认可、被支持的孩子,才能激发出内心的创造力、内驱力和毅力。”
六、结语
总之,只要有正确的衔接意识,及时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掌握科学的衔接方法。相信在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为孩子的初中生活赢得良好开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因为,预见方能遇见!
参考文献
[1]李进成.班主任有效沟通艺术与技巧[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ISBN 978-7-5184-1135-1.
[2]奚燕萍.小初衔接的校本实践[J].江苏教育,2022(87).
[3]吴小霞.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75-7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