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竹欣
摘 要: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历程中,游戏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幼儿智力、情感、思维等多方因素发展的有力抓手。生成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主要形式之一,以课程游戏化理念为指引,生成活动会更具吸引力、趣味性及实践性,且可以确保幼儿掌握主动权,有利于提升活动开展成效。本文基于课程游戏化及生成活动的内涵,分析了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生成活动实施要点,探讨了幼儿生成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生成活动;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20-0032-03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系统性阐述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诸多策略,其中之一是强调幼儿教师应引领幼儿更多地参与游戏体验活动,依托课程游戏化这一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体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生成活动及生成性资源成为幼儿教师重点利用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幼儿处于快乐而有意义的学习状态之中。目前,幼儿生成活动实施已积累了较多的成熟经验,其应用效果值得肯定。但即便如此,要想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科学有效地实施幼儿生成活动,仍存在不少挑战和困难。幼儿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以助推幼儿生成活动的高效开展,提升活动质量和效率,促进幼儿健康、全面成长。
一、课程游戏化与生成活动内涵阐释
(一)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是指幼儿园课程贴近游戏活动,让课程更加丰富、有趣、生动。在剖析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时,可以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喜欢游戏,愿意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并通过游戏进行学习。课程游戏化强调以课程为主,以游戏为辅,其中的游戏元素旨在吸引幼儿全身心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将课程和所有的学习活动转变为游戏,而是要确保最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让游戏的精神和理念可以有力渗透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在理解课程游戏化时,应该将其和游戏课程化区分开来。课程游戏化强调的是以课程为主,在最基本的游戏活动中融入游戏元素,确保幼儿学到知识,同时感知到趣味性,不会觉得课程枯燥。而游戏课程化是指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课程知识内容,以游戏为主。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课程游戏化更加契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能够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进而提升幼儿园教育实施成效,促进育人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生成活动
在幼儿园的课程形成过程中,一个常见方式是生成活动,其中的“生成”是重点所在。“生成”是指在幼儿教师的支持下,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需要,在和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所自主产生的活动。生成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在其中是实实在在的“主人”。在生成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独立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任务,比如在提出问题之后,幼儿需要自己想方法搜集资源。在生成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明显变化,他们将成为生成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引领幼儿开心、愉悦、高效地参与。
二、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生成活动实施要点
(一)注意活动内容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是提升活动实施成效的关键。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生成活动的内容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相匹配,既要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又能开发他们的潜能。为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家庭、自然、社会等,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教师还要选择丰富多样的材料,如彩纸、绘画工具、橡皮泥等,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和运用,充分展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凸显幼儿的自主地位
不论是课程游戏化理念还是生成活动的实施基础,都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应该主动参与决策和规划。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主选择生成的方式和内容。可以通过提供多种生成主题、自由选材、自由创作的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活动形式的规划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生成活动的形式也需要规划。幼儿的生成活动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任务和目标,如制作手工作品、创作绘画、编写故事等,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有所收获和成就感;同时,可以安排一些展示和分享的环节,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生成活动实施路径
(一)多角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目前来看,一些教师在生成活动中忽视了幼儿的兴趣,不善于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使其无法进行有效学习和获得真实体验。针对这点,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幼儿教师在实施生成活动时应始终遵循“立足兴趣,激发探究欲望”这一原则,借助有效的活动设计,从多个角度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为更好地发挥课程游戏化的引领作用,教师要始终立足于幼儿的当前认知能力和兴趣需求,所挑选的课程内容要实施游戏化处理,然后引领幼儿参與至游戏情境之中,产生一些求知欲望。研究发现,如果课程游戏活动是基于幼儿的情感需求而生成,则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出幼儿的探索欲望,他们可以较为自主地参与课程游戏活动,产生主动学习的意愿,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良好效果。
例如,幼儿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鹅卵石,教师可以将幼儿所喜欢的鹅卵石作为生成活动的主题。在围绕鹅卵石的生成活动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完成三个学习任务,一是观察鹅卵石的形成,二是分析鹅卵石的作用,三是大胆分享对鹅卵石特征的认识。以第一个学习任务为例,幼儿教师应利用好网络资源,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将“鹅卵石的形成”以直观形象呈现,促进幼儿的自主观察和学习。
再以“幼儿园多了条马路”这一生成活动为例,当发现活动区太过拥挤,且幼儿喜欢赛车时,教师便顺势提出:“可惜我们没有赛车道,如果有一条马路作为赛车道就好了,但是没有马路怎么办呢?”随即引导幼儿产生一个念头,即“我们可以自己画一条马路呀!”如此一来,与马路有关的探究活动、生成活动便可以开始。在任务划分上,幼儿自己有想法和观点,所以幼儿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即可,幼儿们便会由此产生问题:一是“马路画在哪里呢?”二是“马路上都有什么?”三是“设计一条怎样的马路呢?”四是“如何给马路设计交通标志?”这四个问题的提出,表明幼儿有浓厚的兴趣。教师便引导幼儿积极动脑、大胆质疑、相互讨论,设法解决。在该活动中,既有学习也有游戏,可以让幼儿产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一些指导,比如在幼儿解决第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设计“老师有话说”这一环节,从而给幼儿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帮幼儿完善解决方案。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在“老师有话说”环节中,教师要始终重视每一位幼儿的想法,肯定、鼓励、引领他们,让生成活动发挥最佳效能。
(二)善于挖掘和融入生活化元素
3-6岁阶段的幼儿,学习与游戏经历多以生活为基础,较多知识和经验是从生活中所获得。基于此,在幼儿生成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一项原则,即“融入生活,拓展感知经验”,帮助幼儿在生成活动中积累生活经验,拓宽视野和提升技能。在挖掘和融入生活化元素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立足于幼儿实际,从幼儿的角度分析生活化元素,确保所挖掘的生活元素是幼儿所喜欢的,从而发挥出最佳教育效能,提升生成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及真实性。
以“美食游戏”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美食作为主线,引领幼儿参与“传统节日与美食”的生成活动。传统节日的美食是幼儿所熟悉的元素,他们见到过、吃到过,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让生成活动的实施更具操作性。以中秋节的月饼为例,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观看月饼制作的短视频,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秋节以及月饼的認识和了解,然后可以为幼儿提供制作月饼的原材料。在进行洗、切、揉、打等操作时,教师无需过多干预,只要做好安全保障即可,目的是让幼儿可以亲身实践,感受制作美食的真实过程,达成课程游戏化与生成活动的理想目标。
除此之外,在“传统节日与美食”的生成活动中,教师应该进行过程化评价,通过及时发现问题、提供指导,促进活动的有序、高效推进。比如,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处于无效或低效的状态,则积极干预,发挥好一个“舵手”的作用,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困难和学习阻碍,使其始终处于有效的学习状态,进而提升学习成效。
(三)始终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幼儿教师要深知,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位幼儿都不同,他们是独立且富有个性的个体。基于此,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教师要时刻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在生成活动中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想法,让他们可以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有动力参与到每一次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合作和探究。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要全方位分析幼儿的实际需求、发展潜能,将已经挖掘好的资源分类,让幼儿可以有选择,便于实施个性化教育。部分幼儿的自主性较强,有自主学习、独立观察和挖掘素材的意识,因此课程活动的预设性不应该过于固式化,而应始终强调让幼儿自主去“生成”。这样一来,便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需求,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继续以“幼儿园多了条马路”这一生成活动为例,在“我设计的马路初稿”这一环节中,每位幼儿在经过实地勘察之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最终的马路设计图存在不同之处,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首先不应该考虑对错,而是肯定幼儿的设计思路和设计作品,多关注启迪,让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复思考、讨论和修改,最终形成马路设计图的定稿。由于幼儿们的经验和想法不同,难免产生各种疑问,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们的需求,鼓励幼儿们大胆质疑,并积极发掘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认可和支持,进而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这有利于促进幼儿后续的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的生成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而课程游戏化是当下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先进理念,将其渗透到幼儿园生成活动中,可以为生成活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具趣味性的学习环境。作为幼儿教师,应认真解读课程游戏化的内涵,把握生成活动的特点,开发适宜的活动内容,确保生成活动的“生成”特性得以凸显,并始终将幼儿作为活动主体,以幼儿的发展特点、成长规律及兴趣爱好为依据,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完善的生成活动,助推着幼儿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能够重视生成活动的教育意义,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参考文献
[1]虞瑛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生成策略的分析[J].教师,2018(36):114-115.
[2]王鑫.幼儿课程游戏化精神引领下生成活动的实施策略[J].吉林教育,2022(33):70-72.
[3]赵凯丽.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路径探微[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02):179-180.
[4]赵灵.幼儿园主题生成活动开展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94-95.
[5]邹桂梅.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生成活动实施策略探研[J].成才之路,2020(09):100-101.
[6]吴加丽.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提高幼儿教育品质[J].江西教育,2023(11):7.
[7]张浩然.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生成课程探索[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152-154.
[8]董雪.树立革新理念 优化课程游戏——探究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J].好家长,2021(9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