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现状及策略探究

2023-02-07 18:46韩文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应用型教师

韩文霞

(安康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立德树人是高校教师的职责使命。如何处理好三者的关系,做到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最终更好地育人,这是需要高校教师直面的问题。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一般围绕“服务地方的发展”来确立,而在其指导下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应体现出定位的要求。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们就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这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体两翼。新世纪以来,地方应用型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并未达到同向同行、平衡发展的状态,而是呈现出此强彼弱、此消彼长的发展特点。

在高校教师科研反哺教学上,学界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有的侧重分析科研反哺教学对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如董艳等的《基于科研反哺的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探索》[1];有的侧重分析科研反哺教学对提升高校教师能力的意义,如庞越鹏等的《科研反哺教学——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21;有的侧重分析科研平台在科研反哺教学中的困境和路径,如刘玉荣等的《基于高校科研平台反哺教学的探索与实践》[3]91;有的侧重分析科研反哺教学应用于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如张华等的《基于科研反哺教的〈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4];有的侧重论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实践路径,如杨飞的《地方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5]。本文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试图以笔者所在的地方高校为参照,概括出同类高校教师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的现状,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的建议,希冀能推动两者关系达到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状态,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发展。

一、科研反哺教学的提出及意义

2019 年9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指出:“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推动高校及时把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科研活动的指导,加大科研实践平台建设力度,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更大范围开放共享,支持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统筹规范科技竞赛和竞赛证书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参加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效果。”[6]

根据以上意见的指导精神,高校教师在做好做强科研工作的同时,应该将之作用于教学,拉平二者之间的高度,接近二者之间的距离,共同作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当然,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科研强、教学弱的高校。针对科研弱、教学强的高校,则应从相反方向思考。总之,二者达到平衡状态最为理想,而不是顾此失彼,对立相悖,“科研反哺教学可以促使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破除高校教学与科研‘两张皮’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办学水平、加快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及培养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战略意义”[3]91。在本文看来,科研反哺教学至少有如下几层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教师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学能力,使学生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专业能力来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现实的命题。显然,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围绕教材传授知识等是很难实现这个目的的。如果教师在科研领域也有钻研,而且能够将研究对象和教学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以学促研,以研哺学,则能够弥补上述之不足,即教师根据学术前沿动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能力,最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方式等不与时代脱节,这是教师们应努力的方向。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技手段的进步改变了获取知识的途径,高校学生不能延续中小学时一味地做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而应该变被动为主动,带着问题意识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中。这样,学生们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从是什么向为什么、怎么做转变。科研反哺教学,意味着学生也是此理念的参与者、受益人。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都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行动起来。

(三)有助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近几年,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推出了一系列办学思想和举措,可以说我们正在为成为教育强国而努力行动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双万计划、双一流大学的相继提出,“新四科”“师范专业认证”工作的启动和开展等,高校方方面面正在进行巨大的变革。地方应用型高校跻身双一流大学难度颇大,但是可以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上努力。师范专业正在面临国家“认证”的考验,而其“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的落地和推行,也需要做好科研和教学齐头并进,忽略哪一边,都会影响这些工作的推进和理念的落地。科研和教学关系处理好,可以大大推进改革的步伐,可以让我们的高等教育与世界接轨,可以培养出更多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现状及原因

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同时在师资队伍、招生与就业等方面也受到所处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因此,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呈现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不同的特点。

(一)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学科差异

就笔者所在高校而言,教师对教学和科研的态度呈现出学科差异性。相对来说,文科教师科研弱、教学强,理工农科教师科研强、教学弱。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科特点限制,文科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获批成功率较低,研究周期长,在高级别期刊上发文难度大,不易产出高质量、可量化的成果,结题很难,所以在科研面前,文科教师有畏难之心。此种情况下,科研反哺教学难以达到预想目标。但文科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多,产出也多,包括近三年在省级高校教师课堂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不错成绩,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也获得了可喜收获。理工农科教师结合地域特点进行实验、实践,在科研平台、教学设备上都有优势,相对容易产出创新型的成果,科研能力、水平明显高于文科教师。

(二)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学历、需求差异

教师们对科研与教学的看法,也因学历层次和职称晋升要求不同,呈现出偏重一端的特点。有博士学位的、有职称晋升需要的教师重科研,但科研与实际课堂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研究成果过于重理论,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缺乏实践指导作用。同时,部分教师职称晋升完成后,科研就失去了动力,不再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其他教师则普遍对科研有畏难情绪,缺少科学研究的视野,或多或少存在专业知识落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这是因为应用型高校多是教学型院校,教学是教师们的主业,教师主要是从职称评审或年终绩效的角度考虑科研工作,而不是从人才培养的高度进行科学研究。教师们抱着我讲好我的课即可,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不够,对于知识的更新和大数据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注意不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较保守,不想改,不敢改,最终人才培养质量受限。同时,科学研究需要耗费教师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得兼顾多方面,教学年年继续,比较轻松。有的科研脱离了教学,科研成果仅仅为了结题,为了职称的晋升,没有实现双向互动促进。两者有所偏向,自然难以实现互相支撑、共同进步的最佳效果。

(三)科研与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多数学生研究能力不强,创新意识不足。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每年参与毕业论文答辩时,发现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都存在相似的问题。首先选题不够新颖,看不出大学四年在相关选题方面的前期训练;其次对学术规范和要求不了解,开题报告撰写抓不住重点,参考文献引用理不清思路,指导老师需要花费很多心血才能将论文质量提升。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沿袭了中小学被动学习的习惯,缺乏挑战性、质疑精神、思辨精神,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互联网+大赛参与和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撰写,学生积极性不够,行动力不足,应付心态常有,潜心刻苦者不多。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对学生的引导、指导不够。对文科生来说,教师科研尚且是弱项,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引导;理工农科学生情况相对较好。

(四)科研与教学服务地方的成效有待提升

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有服务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意识。但从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看,与地方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师范专业方向的师生教学科研与地方基础教育行业合作较少。较多的形式是见习、实习、讲座、卓越师资班开设等。理工农科情况好些,但也需提升合作深度、广度。原因是一直以来,虽然地方高校是地方知识文化水平的高地,但教师们拘囿于校园内,保守自封。近年来,在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引导下,所属地区较落后偏远的地方高校教师也不能孤立于世事,陆续放平心态,为地方经济文化繁荣等事业建言献策,取得了成效。但是,具体到各个学科、专业,这种合作仍然是有限的、浅层的,更多的师生需要把自己书本中所教所学,与地方发展结合起来,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当然,这也与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缺失、产学研合作受限较多、师生服务意识不够有关。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策略

近年来,在国家针对高等教育发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方应用型高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实际情况也在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之路,不断调整科研、教学二者的关系,以期达到科研教学同向同行、并肩发展的状态,最终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兄弟院校之间做得比较好的经验、优秀的成功案例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比如“把科研成果凝练成教材或教学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大力推广良师工程;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融入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与毕业设计;利用高水平学科资源优势,激发学生成为创新人才的意识与动力”[7]。这些具体做法也适用于同类型高校,本文想从如下角度阐述地方应用型高校科研反哺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从理念到行动上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教师,首先要明白科研、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当今社会已不再是仅靠知识的传授就可以教好学生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变化,尤其是网络全球化、大数据时代,我们身处知识网络、信息网络中,师生除了学习知识外,更要有信息判断能力、甄别能力。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上,应把人才培养作为第一目标,将科学研究与教学方向紧密结合,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比如知识的更新、教材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引进等方面,最终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应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共同推进教学科研的发展。科研强的,关注对教学的反哺作用;教学强的,激发科研意识。“因此,由于科研与教学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强、教学弱的现状,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协同发展,是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2]22

(二)在科研与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国家师范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紧贴时代发展,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此种理念可推广到地方高校的所有专业。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应转换角色,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走下讲台,与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探讨交流。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可把学生拉进自己的项目组、课题组,从数据的调查、文献的查阅,到研究报告、论文、论著的编写都可让学生积极参与,从而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主体意识。教师还可以结合学业导师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大一指导学生申报大创项目,大二、大三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完成假期调研报告、课程论文。这样,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就可以游刃有余,做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经过四年学研结合的专业训练,学生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也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思维习惯,将来择业就业时就能更快适应,更好地为社会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三)学校在政策上协调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师生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层面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为了平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尤其是针对不同学科呈现出的不同偏向,学校可以在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年终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化政策,根据不同学科制定有区别的制度,引进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科研与教学一起抓,对做得好的给以奖励,并将其好的经验做法在全校推广学习。学校还可以多为师生开创教科研平台,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扩大社会实践范围,增加师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项目立项、经费使用等方面适当放宽政策,让师生有更多实践的自由。“将教师指导学生科研工作纳入绩效奖励,在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中设立‘研究绩效’,作为项目负责人给予教师吸纳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的指导费之一,从制度方面提高教师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积极性,确保可持续发展。”[8]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发展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是所在地区先进知识文化的聚集地,师生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对地方的发展能起到智库的作用。在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可以打破围墙,将象牙塔中所教所学所研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各方面贡献智慧和能力,服务于地方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地方高校科研、选题要做到地方化,成果要做到应用化,过程等要做到教学化。”[9]学校应加强与基础教育、地方行业企业合作,就笔者所在学校而言,近几年,中文学科的教师在为本地区新民风建设、家风家训文化整理与传承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地理学科的教师在富硒领域的研究提升了本地区的知名度;农林学科的教师在魔芋、茶叶的种植,桑蚕的养殖等方面做出了成绩;旅环学科的教师在城市规划建设、绿化环保方面做出了贡献。这些合作可以继续加强。

教育学家钱伟长先生指出:“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10]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应以科研为一极,推动教学改革,最终提升育人质量,服务地方建设。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同时强大两翼的力量,无论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成长来说,还是对学生的知识习得、能力训练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促发科研契机,科研为教学注入发展灵魂,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是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抓手。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应用型教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