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融通的逻辑理路

2023-02-07 13:07齐廉允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四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齐廉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1]“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融通不仅有扎实的事实支持和严谨周密的理论基础,还蕴含着深沉的内在动力机制与鲜明强烈的价值指向。

一、同根同源:“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融通的逻辑起点

从学理上看,“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在一定范围内均是结构完整、内涵清晰且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本质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共同探索和回答发展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为两者的相互融通提供了坚实支点。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融通的动力引领

“四史”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党的领导问题。学习“四史”应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自信”理论形成的关键。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四个自信”理论才有实际意义与实践价值。中国共产党正确且有力的领导是“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相融相通的动力引领,催生了形塑二者逻辑关系的原点。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建设经验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还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2]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才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融通的基础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因为有了“人民至上”、永远以人民为中心,将广大老百姓的幸福摆在首要位置的初心使命,“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融通才有了最契合的基点。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萌生于近代以来中国的苦难历史,彰显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奋斗历程。要认识党的初心使命,必须回到历史现场。“四史”教育则从不同的视角以大量的史实系统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渊源、生成逻辑与实践价值。学懂“四史”,就能牢记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坚守初心使命的营养剂和动力源;就能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实上,只要坚定信念,坚守“一切为了群众”的价值取向,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3]根本要求,就一定能够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奋斗目标。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是融通的最有力支撑

自信源于对伟大实践的感知和把握。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4]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既是“四史”教育的关键内容,也是增强“四个自信”的最坚实基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给了“四个自信”充足底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5]当前,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全方位改善,综合国力、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实质转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全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中国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据所在。

(四)文化因子是融通的深厚持久力量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文化因子是“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融通的最持久动力,它们的碰撞、进展、更新都需要优秀文化合力的支持与推动。本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传承、创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使其更好地承载和弘扬新时代价值。

二、相辅相成:“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融通的内在动力

“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在内容上彼此依存又相互促进,基本指导思想与方法论基础也契合一致,形成紧密的逻辑关联。“四史”教育更多强调对党和国家已发生的重大事件、经历或伟大成就的梳理与认知,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四个自信”则是党和国家取得这些成就或推动事件良性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为“四史”教育提供思想引领,指明发展航向。

(一)“四史”为“四个自信”提供事实依据和实践回馈

“四史”是讲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与精神瑰宝。“四史”所载,既是中国人“自信”的资本,也是中国人“自信”的源泉。“四个自信”之所以深入人心、振聋发聩,就是因为它既以真实、生动、丰富翔实的历史事实为依据,也有鼓舞人心的现实实践在持续不断地反馈。“四史”显然是落实这一功用的最好载体,使“四个自信”完全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

“四史”所载不仅以丰富的历史经验增进人们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确凿的历史事实和严密的历史逻辑之上,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有利于形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四史”既充分展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给国家面貌、中华民族面貌、人民群众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还努力将这些成就和变化置于国际环境背景下考量,以真切反映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的“双奇迹”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贡献,从国际维度与世界价值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支撑。

“四史”提供的事实依据和实践回馈使“四个自信”在热火朝天、感人肺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并伴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得以丰富完善。一方面,自信的主体是人民,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最生动的实践,随着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将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这将进一步增强人民自信心。另一方面,自信的来源多元化,可以是历史的、现实的,也可以是未来的。“四史”所载是历史的,正在进行的实践是现实的,即将取得的成就则是未来的。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理论创新也必然随之不断发展,实践使理论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四史”教育是坚定、提升“四个自信”的重要路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四史”教育作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的“必修课”,可以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现代中国的发展脉络,深刻认识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建立对我们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6]这有助于深化对“四史”的认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发挥启智增慧、凝聚共识、熔铸认同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四史”教育中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坚定“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7]在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不断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史”教育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8]是鼓舞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从“四史”教育中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落实“四个自信”。既从学习党对旗帜道路重大选择的执着坚守中、从体会党把握重大转折关头的历史清醒中、从理解党对待重大挫折的科学态度中、从感知党面对重大斗争的胸襟视野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9]还从学习党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中坚定“四个自信”。新中国的每一个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任何改变都离不开实干精神。实干兴邦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贯强调的执政理念,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是继往开来的法宝。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持续推进。深入学习“四史”,就会明白,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才能越来越光明。

从“四史”教育中汲取方法与经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历史智慧支持。无论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新中国的成长、改革开放的探索还是社会主义的发展,都蕴含着大量的方法与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10]等“十个坚持”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总结,凝结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与认识,是被实践检验过的科学理论、创新成果与实践模式。深化“四史”学习,能更好地厘清历史脉络,洞察历史真相,汲取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大势,启迪昭示未来,以便明理立身,勇敢前行。

从“四史”教育中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树立社会主义必胜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也是中国开拓并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不仅意味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光明前景,也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另一个不同于“西方”的全新选择,显示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的强大生机活力。深化“四史”学习教育,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生动再现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演变的历史轨迹,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树立社会主义必胜信念,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概言之,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进一步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增强勇气,坚定“四个自信”,做到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纯粹、斗争精神更加昂扬、奋斗激情更加饱满。不断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生动实践,以不懈奋斗把中华民族前无古人的伟大复兴事业推向前进。

(三)“四个自信”为“四史”教育提供动力支持与思想引领

“四个自信”不仅为“四史”教育提供精神源泉和内在动力,激励中华民族砥砺前行,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指引并探索更好道路,还为“四史”教育指明进展航向。当然,“四史”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实践推进也会使“四个自信”更具说服力和确证力。

“四个自信”为“四史”教育提供动力。“四个自信”是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的真实展现,也是新时代的国家共识,丰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四个自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改革的决心、强化建设的恒心、深化改革建设的路径和化解矛盾的智慧,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塑造和谐,成为推动“四史”教育前进的强大动力基础。“‘四个自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初心’,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11]这必然会推动“四史”教育向纵深发展。

“四个自信”为“四史”教育提供理论指导,指明进展航向。“四个自信”不仅突破了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内涵认识局限于“理论、运动、制度三者统一”的逻辑框架,还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升华到一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至高境界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12]成为新时代“四史”教育的理论指导原则。“四个自信”要求在“四史”学习中,从党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并真正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运作模式、实践路径,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发挥优势,奋斗不止,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

就本质而言,坚定“四个自信”就是在进行“四史”教育,有助于“四史”教育的建设与开发。“四史”教育需要吸纳新的理论成果和不断更新的实践成果,也需要采用新的方式方法,要面对不断变化更新的受众。而“四个自信”无疑是最好的丰富、创新“四史”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方向引领。总之,“四个自信”为“四史”教育建设注入强大活力和动力,赋予“四史”新的内容、形态和理念,使“四史”教育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作出贡献。

三、齐心并力:“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融通的价值指向

深度开展“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理论宣传有着强烈的现实考量。两者互相支持,同心并力,共同呼应着现实政治的急切需要,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这种强烈的现实需要既是二者融通的重大推动力,也明确了融通的方向与目标,彰显出强烈的价值指向。

(一)推进自我革命,强化自身建设

强化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既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优势。从党的建设角度看,“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建设的成长密码,有助于党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与力量,在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开展“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宣传,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在开启新征程、建设新时代伟大工程的关键时刻,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谋复兴,关键是要把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建设强。”[13]通过“四史”与“四个自信”的学习教育,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既能体会中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弥足珍贵、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巨大贡献,也能够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此,推动“四史”教育和“四个自信”既是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迫切需要,亦是中国共产党强化自身建设、推动自我革命的手段和方式。

(二)强化主流宣传,聚集正能量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4]进行“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的宣传学习是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强力的锐利武器。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看,必须加强“四史”与“四个自信”教育,依靠催人警醒的历史案例和理论创新为人们提供明是非、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15]在此过程中,党员干部和青年学子必将更深入地领会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保证党和国家的根基永固。

(三)坚持立德树人,筑牢思想阵地

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与“四个自信”教育,就是要推动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16]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需从两方面切入,一方面要强化针对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的主导力、塑造力、说服力和统摄力,坚定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要引导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认清自身承担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奋斗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个人成才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有机结合。学习“四史”与“四个自信”,要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从“四史”中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四)应对百年变局,保持战略定力

从党的执政事业看,“四史”是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17]为更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必须强化“四史”和“四个自信”的学习教育,理解、体悟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聚焦问题导向,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强笃实的战略定力,探究治国理政之道,把握发展之规律,从中领悟、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增强心有所信的定力和行稳致远的力量。

(五)坚定信念笃行,明证发展道路

“四史”教育与“四个自信”能坚定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首先,能拂去尘埃,鼓舞士气。“四个自信”庄严地告诉世界,在中国已经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住了实践检验。其次,能坚定信念,鼓足干劲,全心全力向前发展。应毫不动摇地坚持并推进中国事业、中国道路、中国探索、中国创造,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另外,“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向新境界,并贡献中国智慧。待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18]并得到世界广泛认可、效仿学习之时,就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步入新阶段的历史时刻,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共产主义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的时刻。

猜你喜欢
四史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