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现实问题与发展路径

2023-02-07 07:31吕贤旺
关键词:盐城市集群产业链

吕贤旺

(1.南京理工大学 产业集群研究基地,江苏 南京 210094;2.江苏沿海发展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充分表明制造业发展备受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制造业中的未来之星,是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提高竞争力水平、提升经济韧性强度以及服务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2018年江苏省提出培育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实施强链补链工程,重点培育50条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截至2022年,先后有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进入优胜者名单并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南京、徐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等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均位列其中,而盐城市尚未获得先进制造业集群席位。因此,开展盐城市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路径研究,不仅仅是盐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更是深入推进“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战略的现实需求。

一、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本内涵

先进制造业集群由产业集群演变而来,特指在地理相邻的产业集聚区内,以先进技术、工艺共享为核心,以信息、资源、人才等要素流动为脉络,大量企业、机构等通过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凝聚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和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1]。李永明等[2]认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蒋选等[3]探讨了先进制造业的行业选择标准与基本原则。贾根良等[4]对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的战略部署及其先驱性实践做了历史性考察,揭示了该计划具有强烈的政府干预和产业政策属性。从本质内涵和演变趋势来看,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技术创新体系先进、网络组织结构高效、发展模式开放包容、市场影响力强劲等基本特征。

通过梳理国家、江苏省和盐城市制造业集群相关政策措施脉络,归纳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基本要素:

(一)实体企业是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载体

实体经济的发展代表着国家及地区综合实力的强劲程度,特别是优质企业、领航企业,它们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产业带动作用大,能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在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领头雁和排头兵作用。中国制造2025、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培育优质企业、领航企业等的政策措施,均深刻表明实体企业在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二)高端人才是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第一要素

当前人才竞争趋向国际化、白热化,人才资源稀缺的矛盾较突出。无论是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等,若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尤其需要专业性人才、高层次人才、工科类人才和基础性人才。因此,要尊重人才,发挥人才的无限潜能,突出以企业为主体的引用人才模式,产业集群要打破人才体制机制壁垒,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团队),着力打造以专业型人才为主干力量的专业型人才团队。

(三)技术创新是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源泉

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创新引领变得更加突出与重要。一方面,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企业效率不断提高,交易成本不断降低,企业经济效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带来的技术变革、产业变革,推动产业形成新的增长极,在极化涓滴效应与技术发展周期的作用下,带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螺旋式上升。

(四)链式布局是增强先进制造业集群韧性的主要抓手

先进制造业集群由产业链、供应链等要件构成,具有韧性强、抗压力足等特点,链式化布局是增强制造业集群韧性的主要抓手。一方面,链式化布局提升了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提高了产业链垂直整合度,培育了掌握全产业链的主导企业;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增强产业链细分领域主导能力,产业链企业向上游设计、研发和下游终端产品等环节延伸,拓展设计、研发、品牌等价值链高端环节,有助于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五)国际合作是影响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竞争与包容交织的条件下,制造业集群只有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才能够逐渐攀升到产业链中高端,进而形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方面,参与国际合作、深化国际交流、引入国际先进技术与体系,有助于增强自身发展综合力、竞争力;另一方面,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广国际准则,展现集群在产业价值分配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的市场势力,才能够有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壮大。

二、盐城市制造业集群的发展优势与特征

盐城市紧紧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要求,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要素集成,积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高地,努力推动形成万亿级规模总量、千亿级主导产业引领、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撑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从空间布局来看,盐城制造业集群化、团块状发展特点显著

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是制造业集群的空间载体,盐城市目前已经形成数十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集中区,已形成汽车、新能源、钢铁、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核心区域。例如,盐城市电子信息产业不断聚焦资源、聚焦政策,积极做大企业规模,2020年盐城市新增电子信息开票销售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3家,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累计达15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规模以上企业数累计达350家,初步形成盐城高新区、东台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超百亿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5]。

(二)从集群整体创新能力来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正在发力

盐城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加快新型创新载体建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以企业为第一责任单位的知识产权越来越多,努力打破集群产业的发展瓶颈。截至2020年,盐城市制造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新增10家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10家国家级公共服务研发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5%;园区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达90%。与“十二五”末相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455亿元提高到47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149家增加到1514家,已持续多年保持苏北苏中前列。

(三)在产业技术改造上,信息化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更加紧密

盐城市坚持以促进两化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加快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链式突破,数字经济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6家,建成润阳光伏、东山精密2家省级智能示范工厂以及47个省级示范智能制造车间;建成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累计获批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16个,创建国家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3家、省级创新示范基地32家;创建工业4.0智能制造培训试点示范1个,并获批2021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

(四)在产业链环节布局上,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分类制定培育政策措施,优化产业配套半径,鼓励中小微企业围绕大企业生产需求,提升协作配套水平,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另一方面,与国际市场深度合作交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促进集群骨干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集群产业发展层次、集群品牌力。截至目前,已拥有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骨干企业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6]。

三、盐城市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现实难题

(一)制造业集群集聚化水平有待提升

首先,盐城制造业发展迅速,集聚了电子信息、汽车、钢铁、新能源等产业集群,但是这些产业集群基本上仍沿袭传统制造业集群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即更多地体现为制造业的“生产加工基地”,集群内企业主要从事单一的加工、组装和改装,服务型制造比例较低,产业链较短。大部分还处于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初级阶段,表现为中小企业扎堆的“聚而不群”特征。

其次,产业集群中旗舰型先进制造企业偏少,生产性服务业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层次较低,企业普遍存在“小、散、低”的问题,专业化水平低,产业联动性弱。生产性服务供给品种相对不足,带动支持作用有限。笔者调研盐城部分产业园区后发现,园区内企业种类复杂、分布范围较广,与园区总体定位、战略目标有一定偏差,企业间横向合作松散。

(二)制造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亟需加强

首先,制造业集群规模量级较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单项冠军数量较少,难以形成集群外部性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资源不足,研发投入和高能级科创平台不多,新旧动能转化亟待加速。

其次,缺乏核心技术。以新能源产业集群为例,盐城市现有新能源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45家,集聚了海上风电装备制造、风电研发设计、资源开发和运维服务等全产业链条。拥有国家电投、中广核、龙源电力、金风科技、协鑫光伏、天合国能等风电光伏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配套骨干企业,然而风电制造中核心技术90%以上依赖进口,技术研发设计主要是以模仿创新为主,在高端技术、工业软件和产品标准领域都较为薄弱。

(三)制造业集群链式协同能力不足

首先,产业链内部协同不足。产业链所带来的集聚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之间的分工和协作,虽然盐城市产业集聚水平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产业链内部组织化程度仍不高,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链内企业之间产品、技术、经济缺乏关联性,集群内企业产品单一,企业之间缺乏显著的协作配套,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无法有效释放,产业链协同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其次,产业链与资金链、创新链等外部协同亟待提升。以电子信息产业链为例,盐都区拥有盐城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集聚了1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初步构建起从核心部件到品牌整机、从硬件生产到软件研发的全产业链条,但是与之匹配的创新链、人才链以及资金链等尚需融合,较难发挥产业链的联动效应,后劲明显不足。

(四)制造业集群品牌影响力辐射较弱

首先,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力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鼓励下,各地纷纷建设一些见效快的新兴产业集群,但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各自为政,倾向于“单打独斗”,产业联动、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有待增强,集群品牌建设合力有待提升。

其次,缺乏企业层面的自主品牌,强势企业品牌对集群品牌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较弱。盐城市现有企业80%以上为国内企业,外资企业数量较少,悦达起亚为最大中外合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型跨国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单打冠军”企业,遑论世界知名品牌企业,企业品牌本土化与市场化结合不足,难以支撑集群品牌的形成和发展,产业集群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控制力有限。

四、盐城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提升路径

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创新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美日德的产业集群发展都非常注重知识共享与转移、技术流动与扩散[7]。为此,盐城要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推动制造业集群做到“四力融合”:强化集群协同创新能力、赋能集群发展韧性与联动力、提升集群竞争力与品牌力、健全集群发展保障力,合力打造原创性重大产业创新平台,解决关键性核心技术,创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培育优质领航企业,以期实现长三角北翼制造业高地的目标。

(一)强化集群发展协同创新力

1.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悦达起亚、SKI、华人运通等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研发方向,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发链条前移,积极参与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高水平建设、高标准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增强盐城对外开放的差别化竞争力[8]。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城等科研资源,建立面向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急需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产业学院。建设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基础研究中心,加大力度引入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检测认证平台在盐城设立工业互联网研发服务机构。

2.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

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积极推动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优化、供应链及能源管理优化。以行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为重点,积极培育制造业数字化和数据化信息技术能力,加速企业数字化变革,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完善大数据领域基础设施和技术标准,促进数据开放共享,逐步建立完善“智能+”支撑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推动龙头、骨干企业将新兴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产业生态建设,优化制造业产业组织、产业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治理[9]。

(二)赋能集群发展韧性与联动力

1.强化集群联动发展

通过“外引内育”推动制造与服务融合,以区域生态环境容纳力为准绳,优化布局产业,拓宽产业分工。一方面,要通过资金链融合增强产业链的专业化水平,发挥各类政府引导基金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出资组建集群培育基金,做到一个集群一个产业基金;另一方面,聚焦盐城现有的重大产业项目,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实施融合发展战略[10],通过垂直整合、配套协作、双招双引、平台赋能等措施,优化调整供应链,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同步提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高效匹配、高效协同、循环迭代,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11],增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联动力。

2.链式化靶向引才

一方面,要围绕产业链人才缺口,编制产业人才招引图谱,采取“以产业定人才”的引才策略,深入实施“515人才计划”和人才精英提升工程,探索运用专利导航和大数据分析方法,搜索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机构及领军人才,引培重点项目团队,引导用人单位按照需求靶向引才,实现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无缝衔接;另一方面,从产业发展需求侧、人才服务供给侧入手,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供给的精准度。

(三)提升集群竞争力与品牌力

1.实施品牌化创造,提升集群品牌力

要主动对接并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制定长三角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致行动计划;对标国际先进制造业集群品牌要求,吸引全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在产业集群内“落地生根”,实施制造业标准化强市工程,加快制造业基础和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制造业标准体系,打造本土化集群品牌力[12]。

2.强化协作配套水平,提升集群国际竞争力

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的原则,积极引导企业向同类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集聚,增强其集聚效应,引导企业按产业上下游进行专业分工,做专做精零部件产品,提高产品的本土配套率,建立稳定的研发、供应、生产、营销等协作配套关系,形成群体竞争优势。以集群为主体,主动开拓“一带一路”等多元化市场,加强与东南亚、欧洲国家间合作交流,支持制造型企业输出优势产能、资本品牌、技术标准和管理经验。通过跨国跨地区兼并重组培育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本土企业。例如,与韩国新万金深度合作,鼓励以悦达起亚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业积极参与海外投资、外包与跨国经营,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推广本土产业集群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完善健全集群发展保障力

1.加强集群顶层设计指导

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政策体系集成。依据《江苏省制造业优化布局特色发展指导意见》《盐城市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盐城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定位盐城市制造业布局大框架,强化产业布局。完善市县联动机制、跨区域协调组织机制[13],布局重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建设,例如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和切入口,系统化构建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体系、监测评估体系、产业资金体系,形成政策体系集合,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政策体系保障。

2.创新集群发展软环境

一方面,盐城市要坚持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来优化营商环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破除市场壁垒,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发明专利补贴制度,加快构建以企业评价为主体,以公众、第三方评价为辅助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促进集群多边联系,互利合作[14]。促进集群健康发展,优化组织类型,拓展行业协会功能,加强与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技术研发与孵化基地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探索“1+N”的模式,合力促进集群发展。

猜你喜欢
盐城市集群产业链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产业链春之奏鸣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