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与城镇化

2023-02-07 02:03孙中才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品价格短板范式

孙中才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邮编:100872)

一、引 言

城镇化和农业转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将它们同时放进经济学的科学范式,也就是从经济增长规律的意义上,给予描述和说明,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特别是农业经济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经过200 多年的努力,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体系,被称为唯一确立了范式的社会科学学科[1]。在20 世纪,经济学取得了又一次新的理论综合,将核心范式发展到了有约束的利润函数(Restricted profit function),即G 函数[2]。它的一般表达式是:

式中,π(.) ——利润;p——产出价格向量,需求数量向量,有I≤J。

这个表达式也可以直观地看作是经济的结构,即经济体(Economy)。这是一个以利润为目标的因子集合。其中,因子分为两个向量:一个是价格向量,可以代表市场;另一个是约束条件向量,代表经济的可行范围,也就是经济容量(Economic Capacities)。自由市场自行调节,必须在容量所涵括的可行域(Feasible Region)内完成。

G 函数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精神、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令经济学正在和即将取得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3]。

科学是普适的、独立的,它自身就是自身的主宰[4]。科学本身具有的这种自我主宰性,导致所有的科学常规学科,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呈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由科学的独立性所决定,学科本身的科学性进步取决于自身理论结构的完美性进展;另一个是,由科学的普适性所决定,学科能力的提高体现为深入与扩展的交替行进,但扩展取决于深入。科学学科的这两个特点,给人们认识具体学科的科学进步过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要认识那些已经确立了自己科学理论范式的学科,这便更加便利。这两个特点必定体现在范式结构的进步之中。范式结构的进步,意味着新理论代替了旧理论,在结构上,是新的覆盖了旧的;在功能上,新理论不但能说明旧理论所能说明的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5]。

在经济学这里,科学常规学科在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这两个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而且,集中地体现在了范式的深入和拓展上。科学范式不断深入发展的结果,致使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不断得到覆盖和扩展。新的覆盖了旧的,并且以自身更有效的能力取代了旧的,导致新的理论范式不仅能说明旧的理论范式所能说明的规律和真实,而且还能说明旧的理论范式所不能说明的规律和真实。基本对象没变,基本原理没变,理论的基本结构却扩展了,这意味着人们对规律和真实的认识更加准确了,也更加精确了。宇宙的规律是很准确的,也是很精确的。理论的准确和精确,永远是个问题[6]。对规律和真实的准确性和精确性认识程度的提高,实际上就是科学的新概念、新角度和新思路在成熟并深入。对于经济学的具体研究问题而言,这意味着新的出发点给定了,研究过程将体现新的精神了[7]。这也给现代经济学带来了新的训练方向[8]。

科学范式,是常规科学学科的标志,它是本学科一个最抽象的理论核心出发点。因为最抽象,所以就具备了本学科最包罗万象的能力。同时,容易发现,科学范式必定是定理、定律和推论的集合,也就是本学科最主要规律的集成;再有,就是它的最高形式化手段是数学。

借助最包罗万象的抽象能力,把所要分析的对象纳入已知规律的范畴,再通过数学语言和语法的演绎,便将所面对的问题进行了最可能贴近规律的准确而精确的数理分析。由此再作出必要的测度计量和实际验证,便有可能发现新的规律。

本文以下部分所要展开的,就是要把城镇化与农业发展转型问题同时纳入经济学的前沿范式,并首先进行的有关数理分析。

二、经济增长、农业发展与城镇化的数理分析

如果决意运用经济学的最前沿范式来研究城镇化问题,那么研究过程将是很简单的,也是很容易取得深入结果的。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经验表明,具体的学术研究过程,似乎主要是“两个性质”的结合,即“理论前沿深入性”和“技术阻力最小性”结合起来。

粗略地看,从经济的角度进行有关城镇化方面的研究,就我们现在的资料条件来讲,似乎主要的工作焦点在于这样三个方面:第一,建立适当的基础模型;第二,分解、整合和拓展模型的内部结构,以便聚焦于所分析的问题;第三,尽快完成数理分析。

为表述方便,以下的阐述或描述,多采用向量的形式。

从式(1.1)出发,显示城镇化需求的经济体概念,可以简单地表示为:

式中,c——各级城市数量向量,c=[c1,c2,...,cL],cl≤0,l=1,2,...,L。

从式(2.1)出发,首先可以得出它的Jacobi向量为:

由这个Hessian 矩阵可以得出替代弹性矩阵为:

式(2.4)所示出的是经济因子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其中,第一行所示出的是产品价格的替代弹性,也就是其中一种价格增长1%,所能替代其他任何一种因子的增长率百分之几;第二行是产品需求的替代弹性,也就是一种产品需求增长1%,所能替代其他任何一种因子增长率的百分之几;第三行是城镇化的替代弹性,也就是某一级城镇数量增长了1%,所能替代其他因子增长率的百分之几。

由定义可知,在这里的第三行之中,可以容易地看到城镇化“潜在的”对产品价格和生产供给的刺激,也可以容易地看出它对产品需求的刺激;还可以从中看到不同级别城市相互之间的刺激作用。

在最一般的逻辑上,根据经济的正则定律,我们知道,这时,也就是在t=0 时,经济的内部一定处于这样的运行状态之中,即:

式中,Δrp(0)——产品价格的被替代率;σ pp——产品价格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rp(0) ——产品价格的增长率;σpv——产品价格对产品需求数量的固定替代弹性;rv(0)——产品需求数量的增长率;σcp——城镇化对价格的固定替代弹性;rc(0)——城镇化的增长率;Δrv(0)——产品需求数量的被替代率;σvv——产品需求数量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σcv——产品需求数量对城镇化的固定替代弹性;Δrc(0)——城镇化的被替代率;σcc——城镇化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

然而,根据经济双层约束条件的分析结果,可以知道,一般经济体中,必定是市场因子处于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其他资源处于外层约束状态[7]52。

那么,由因子最小被替代法则(Law of Factors Minimum Substituted)所决定,在时刻t=0,经济体内必定仅仅处于如下这样的简单初始状态:

i,h=1,2,...,I,h∈i,h≠i,j,k=1,2,...,J,k∈j,k≠j,l=1,2,...,4,并有I≤J。

式中, Δrpi(0)——第i种产品价格的被替代率,i=1,2,...,I;σpi ph——第i种产品价格与第h种产品价格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值; ——第h种产品的科技进步增长率;——第h种产品的价格增长率,h∈i,h≠i,i,h=1,2,...,I;——第i种产品价格与需求数量vk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值,k∈j,k≠j,j,k= 1,2,...,J;(0)——需求数量vj的被替代率,j=1,2,...,J;——需求数量vj与第h种产品价格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值,h∈i,h≠i,i,h= 1,2,...,I;k∈j,j,k= 1,2,...,J;——需求数量vj与需求数量vk之间的固定替代弹性值,k∈j,k≠j,j,k= 1,2,...,J;——需求数量vk的增长率,k=1,2,....J;(0)——第l级城镇的被替代率;——第l级城镇数量与第h种产品价格的替代弹性值;——第l级城镇数量与第k中需求数量的替代弹性值。l=1,2,...,4。

容易发现,在经济体中,必定存在一个

也就是说,在各个需求数量的最小的被替代率中,必定存在着一个全局性最小的被替代率(0)。这个具有全局性最小被替代率的经济容量,便是短板需求[1]52。

能够看出,在这个短板容量的表达式

R,h∈i,h≠i,i,h=1,2,...,I;W,k∈j,k≠j,j,k=1,2,...,J

即可以解得一个全局最小的价格增长率,也就是短板价格。为简单起见,我们把短板价格表示为:

这样,加上短板需求在内,在经济体里便得到了一个全局最小的向量,也就是短板向量:

于是,经济的运行,便向着这个短板向量所给定的参数和变量收敛。如果其余条件均未改变,运行时间又足够长的话,那么,其理想的收敛极限为:

R,h∈i,h≠i,i,h=1,2,...,I;W,k∈j,k≠j,j,k= 1,2,...,J,l=1,2,...,4。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得出最小短板向量以及而后经济做收敛性的增长,都是经济体的自然存在或自然行为。这便是“自由市场自行调节”规律。

三、讨论与结论

至此,以上的分析,都是在一般均衡的概念下,依据基本定性规定所得出的结果,因为模型结构省略一些表述,因而便明显地忽略了一些细部信息的存在。而这些细部信息对于实际经济工作的判定或理解,通常也具有某些重要意义。

就我们上述的分析结果而言,城镇化对于产业,包括工农业两部门在内,都可能只有局部的或短暂的影响,而对于市场的其他成分似乎也应该是不大的影响,这些,应该能够从存在于固定替代弹性矩阵中有关的向量元素中得以识别。具体地讲,这主要就是式(2.4)里的最后一行,也就是向量:

这里,——第l级城镇数量与第h种产品价格的替代弹性值;——第l级城镇数量与第k种需求数量的替代弹性值;——第l级城镇数量与第m级城镇数量的替代弹性值。h∈i,h≠i,i,h=1,2,...,I;k∈j,k≠j,j,k= 1,2,...,J,m∈l,m≠l;m,l=1,2,...,4。

由此,似乎可以直接得出以下3 点结论:

(1)依据定性的双重容量与两部门分析的结果,能够知道,处于市场供给与需求外层的资源或其他约束,它们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是局部的或短暂的[16]。城镇化过程应该属于此类。然而,对其局部或短暂的作用,仍然是可以准确和精确地测度出来,假如实际工作需要,便可以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前沿范式G 函数计算出来。例如,从式(2.1)出发,可以将初始结构扩展为:

式中,π(.) ——利润;1p——农产品价格向量;p2——非农产品价格向量;1v——农产品需求数量向量;v2——非农产品需求数量向量;1c——一线城市;c2——二线城市;3c——三线城市;c4——乡镇。

式(3.1)给出了一个双重容量-两部门结构的初始模型。这是一个满足可以进一步做理论分析的结构。从这个模型出发,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一个既可以聚焦于城镇化,又可以分别分析城镇化对工业结构与农业结构不同效应的分析,从而得出有关经济工作所需要的更细部结果。具体分析过程完全如式(2.4)、式(2.5)-(2.7),以及式(2.8)-(2.10)所示。从很一般的角度来推想,这个分析结果应该很直观地表明,在工业化发展的经济体里,工业的供给和需求应该责无旁贷地成为整体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包括城镇化的进展在内。从中还可以看出,城镇化对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具体效应是不同的,因为固定替代弹性值不同。自然,从中还容易发现,不同级别的城镇,对不同部门的影响能力也是不同的。由此便可以推断出,目前以及以后一段时间里,各个级别的城镇会以自己对经济带动的实际反应而确定被替代率,也就是相应的最优增长率。

依据实际工作的必要性,通过市场中实际供给与需求两侧的数据分解情况,可以测定城镇化与其他经济因子之间的关系。例如,若需要分析或测度城镇化对农业产业转型的进展或发展趋势,对前沿范式而言,似乎便是对市场矩阵要素的进一步分块或综合的计算而已,应该不难实现。

根据具体的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城镇化的结构和发展过程,以及最基本的发展格局,明显呈现出市场拉动和以市场短板因子所决定的趋势。就一般情况来推测,短板因子,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似乎都应该出现在工业领域或部门,而不在农业领域或部门,就某些地域而言,或许可能在农业部门出现过,但应该是很局部的和很短暂的。众所周知,正是工业化的大规模进行,在世界范围内正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社会未能解决的问题,诸如农产品短缺以及社会效率不足等。是工业化和科技进步在拉动着并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的进步[9]。

公理化过程表明,任何科学的研究过程都是一个逻辑严谨的证明过程。但作为“数理分析-测度计量-实际验证”的完整过程的第一步,数理分析结果具有更加明显的包罗万象的性质。而要得到更准确的和更精确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计算和试验,推测和断想会得到准确的证明。

猜你喜欢
产品价格短板范式
企业产品价格信息
2021年8月我国主要稀土产品平均价格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企业产品价格信息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立新标 补齐劳动防护短板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