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学生了解世界、获取更多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汉字字理教学,能够引领小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了解汉字文化,掌握汉字在音、形、义等方面的特点,使识字变得更简单、直观,使学生更热爱祖国文字。因此,文章一方面阐述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现状,另一方面分析字理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最后探究如何将字理教学渗透于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汉字字理;汉字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0-0041-04
字理,指的是汉字的构字原理。字理作为汉字独有的特征,在识字方面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背景下所催生的识字教学方法,大都渗透字理这一因素。为了让识字更便于小学生理解和记忆,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字理识字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当然,要想推进汉字字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了解课程中重点字的字理,还要进行适当分类,并结合学生情况进行精准指导。字理识字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汉字,还要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
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识字教学现状
(一)机械識字痕迹较重
进入小学后,语文学习的第一件事就是拼音和汉字,然后是写字、组词、写话的练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生往往会迫于压力完成学习,死记硬背地机械识字。机械识字不仅无法顺利构筑学生与汉字之间的联系,还大幅度降低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导致识字教学效果不佳,非常不利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忽视汉字科学规律
汉字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但是从当前识字教学状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只关注学生对汉字本身的记忆,而忽视了对汉字发展科学规律的挖掘,使得汉字的学习缺乏趣味性,造成学生认知困难、记忆困难。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非常值得挖掘,但大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对汉字发展规律缺乏科学认知。久而久之,学生识字压力增大,继而产生抵触情绪。与此相对,结合汉字发展科学规律展开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汉字内涵的理解,使汉字学习更积极、主动、有效。
(三)缺乏科学识字指导
识字教学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因为要想让学生真正记住一个汉字,全面掌握其音、形、义,离不开教师的科学指导。但是,当前识字教学恰恰缺乏科学的识字指导。教师一味关注学生的读写情况,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感兴趣以及是否理解的问题。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首先要摒弃死记硬背的模式,要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一步步理解汉字,体验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然后指导学生记忆和练习。
二、 字理教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影响及作用
(一)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新课标强调了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要想达成这一课程目标,就要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字理教学能够带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趣味和深层次意义,使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传统识字教学相对枯燥,而字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化打破了这一弊端,可以令学生快速记住汉字。
(二)降低学生识字的难度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这意味着只要识字方法得当,便可以举一反三,掌握更多汉字,并学会自主识字。字理教学指向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能够变换不同角度带学生学习汉字,使识字具有更多趣味性,极大地降低了汉字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听懂的基础上记住,在记住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这对学生今后学习汉字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体验汉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从古代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音、形、义展现了汉字的文化内涵,通过字理教学可以将文化内涵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形体及文化之美。可以说,字理教学让汉字不再是简单的“方块字”,而是成为一块块值得被发掘和研究的“美玉”。
三、 字理教学在低年级语文中的渗透
(一)图画识字法
字理教学中,图画识字的应用十分广泛。它可以使汉字的学习更直观,并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识字效果。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相较于枯燥的识字方法,他们更喜欢色彩鲜明的图片。同时,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具有规律和画面感,所以字理教学可以借图画进行,使汉字变得更加形象,引领学生将汉字的形和义联系到一起,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比如,学习“日、月、水、火”这些汉字时,考虑到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笔者在课前准备了相应的图片,借此带学生一步步了解字理,掌握汉字。以“日”字为例,笔者出示了演变过程图,先是简笔画的太阳,然后是甲骨文的“日”字,接着篆书、隶书、楷书,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到了汉字“日”的演变过程。在学生被图画吸引后,笔者先圈出简笔画和甲骨文,让学生分析图画与甲骨文的联系。然后依次将简笔画与不同字体进行对比,让学生找一找相同之处。这一期间,学生明显看出了甲骨文的形体更像太阳,然后慢慢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借助观察汉字“日”形体演变的痕迹,笔者带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以此为基础,笔者接着出示了另外三组汉字的演变过程图,让学生勇敢地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这不仅将学生引入对汉字字理的分析,更实现了汉字图画化,使汉字学习变得形象、有趣。看到学生积极性高涨,笔者接着将“山、石、田、禾”的图片和汉字混杂在一起,让学生在观察、猜测中进行连线。这种方式既可以引发学生对图画和汉字的联想,还可以激发学生汉字学习的积极性。在展示阶段,笔者邀请了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连线结果,然后让更多学生判断对错,最后揭晓答案,为接下来这些汉字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二)构件分解法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合体字,这些合体字结构复杂,但组成构件却很眼熟。所以,在学生对这些汉字产生抵触情绪之前,可以通过构建分解法帮助学生了解汉字各个构件之间的组合关系,初步感知合体字的音、形、义。通过这种方式展开字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构件与合体字之间的联系,从而快速理解和掌握合体字,甚至可以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掌握合体字的写法。
比如,在“掰”字的学习中,许多学生既不理解这个字,还觉得它很难写。对小学生来讲,“掰”确实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合体字。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笔者将其分为三部分,即手(左)、分、手(右)。在将构件依次排开后,笔者将它们连缀起来进行解释,告诉学生: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两手一分就是“掰”。在拆解汉字的过程中,还可以带领学生演示这个字代表的动作。这种形象化的解释让看似复杂的合体字“掰”变得形象、生动,同时深化了学生对该汉字的理解与记忆。在最后阶段,笔者还进行拓展,出示“葬”这个汉字,让学生进行拆分,而笔者则一边巡视,一边进行引导和点拨。于是,学生先后将其拆分为三部分,给出了单个具体的构件,即草、死亡的人、双手,解释为用双手把死去的人埋在草里,就是“葬”。于是,一个难记、难写的字不仅呈现出了清晰的画面,也使学生的书写和记忆更加深刻。显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很容易让学生因难而退,甚至丧失学习汉字的兴趣,而适当开展字理教学,则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汉字教学效果。
(三)归类识字法
小学生在汉字学习中不免会遇到形体相似的汉字,他们有时候会无法进行正确的辨析。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类字的特点和字理,教师可以通过归类识字法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归类进行识字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区分能力和识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同类汉字的时候完成一个自主的识字过程,增强自信心。
比如,在课文《小青蛙》的学习中,考虑到该课所涉及汉字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不利于学生区分,于是笔者决定利用归类的方式进行针对突破,借字理带学生了解“形声字”。教学中,笔者出示“清、晴、情、请”等汉字,让学生先读,读完再说说这些汉字的特点。在学生顺利给出“读音不一样”“偏旁不一样”这些答案后,笔者询问学生是否能够区分这些汉字,是否知道汉字所表达的意思,有没有好的区分方法,问题串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汉字上,学生开始思考汉字偏旁与整个汉字意思的关联性。在此阶段,笔者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举手示意,勇敢表达自己的认识,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补充和完善。尽管小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还不全面,但在归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针对区分,起到了强化学生认知的效果。于是,有学生表示:“清”字是“氵”,表达的意思经常跟水有关,所以可以用来说“水很清澈”。还有学生表示:“晴”是日字旁,表示太阳在照着,所以可以表达“天气很晴朗”。这时,笔者发现针对“情”和“请”的描述很少,于是便对偏旁进行转化,让学生知道了“忄”通常被用来表达情绪和情感,还举出了“怕、怯”的例子。而“讠”通常用来表示用嘴巴说出来的话,举出了“说、语”的例子。通过归类识字,学生不仅学会了区分形体相近的字,還了解到字理,快速掌握了汉字。
(四)故事联想法
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所以,字理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奇特的联想,由此让汉字的学习从“静态”转为“动态”,使学生在脑海中呈现汉字的画面。当然,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一定要确保故事与汉字具有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汉字字理的理解,快速、准确地记忆汉字。
比如,在学习“家”字的时候,笔者向学生讲述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告诉学生当时的人们是养豕定居为家的情况,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豕”,让学生知道很久以前的人们都是靠养猪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笔者还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画面,猜一猜“家”字的由来。此阶段,学生看到了“家”字下面是“豕”,知道了古代先民对“家”的看法,由此理解了字理。与此同时,笔者还邀请了几位学生将自己所联想的画面说出来或者画出来,由此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而学生则在情境之中对“家”这一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验,真正掌握了该汉字的音、形、义。而在汉字“户”的教学中,笔者围绕该字讲述了“门当户对”的小知识,先由学生熟知的男婚女嫁标准引入,告诉学生“门当”“户对”是古代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笔者用相对简洁的语言告诉学生它们各自的含义,其中“门当”就是大门前放着的石墩或石鼓,“户对”就是门框上边或者两侧的木雕或者雕砖。这种形象化的讲述让学生瞬间联想到了电视剧中大门前的建筑。在引导学生以故事进行联想的时候,笔者还让学生结合故事看一看“户”字像什么。让学生由故事中的大门联想到“半扇门”,由此使汉字变得更形象,强化了学生对汉字的记忆。
(五)游戏识字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字理识字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正处于各种习惯生成、发展的过程中,不但不能长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而且自身的注意力还极易被别的事情吸引过去。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运用相对新颖的教学方式展开识字教学,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游戏,就能够让小学生充分体验到识字的乐趣,熟练掌握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对识字充满兴趣。
比如,在课文《春夏秋冬》的学习中,笔者就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活动。这一课要求学生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春、冬、风、雪、花、飞”这些汉字。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进行接龙游戏。学生按照座位顺序,将“我最喜欢的季节”绘画作品依次展示出来,笔者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画的内容是哪一个季节。之后再根据学生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对应季节的汉字“放置”在相应的绘画作品中进行“配对游戏”,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从而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初步感知。有的小组将“春、吹、花”放在描绘春天的绘画作品中;有的小组将“冬、雪、飘”放到描绘冬天的绘画作品中;还有的小组将“游、池、风”等汉字放在描绘夏天的绘画作品中。这种游戏导入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个大致了解,还能让学生识字更有动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把握字理识字的方法。
四、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汉字的文化理解和概念认知越来越淡薄,汉字的文化属性被削弱。所以,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带学生从小感受汉字文化的精妙与韵味,了解汉字的构字特点,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字理教学在低年级语文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邓鑫.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33):73-74.
[2]叶娟芳.字理识字,打造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40):182.
[3]张明涛.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课题项目:文章系2022年度三明市“书香墨香”专项课题“汉字字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应用研究”(立项批准号:sxmx-20227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水兰(1978~),女,汉族,福建三明人,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城关第三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