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弗特藏”中国早期录音中的民间歌曲分析与归类

2023-02-04 06:31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特藏孟姜女谱例

董 铭

内容提要: 对伯特霍尔德·劳弗1901-1902年在中国考察期间录制的部分蜡筒录音歌曲进行分析,发现多数歌曲使用[孟姜女调][五更调][剪靛花调][客家小调]等曲牌进行填词歌唱,其中《妓女告状》为铁片大鼓曲牌,未知曲目名称为《和尚采花》。这一时期民间歌曲与曲艺音乐的形态,都是在一个曲牌基础上添加多段歌词演唱并讲述故事。

一、伯特霍尔德·劳弗与中国早期音乐录音

(一)“劳弗特藏”

伯特霍尔德·劳弗(Berthold Laufer,1874-1934),东方学家与汉学家,1901-1902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录制了四百余筒蜡筒录音,包括京剧、曲艺、民歌、器乐等,目前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传统音乐档案馆(The Archives at Traditional Music of Indiana University,下称ATM)收藏并成立了“劳弗特藏”(The Laufer Collection,以下简称“特藏”)。这些录音经过数字化的转换后,有385条载于印第安纳大学网页以供全球音乐爱好者和学者们进行聆听与研究。2019年4月25日,以萧梅、魏小石等专家为主导,上海音乐学院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与“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举办了“百年前的劳弗中国录音特藏暨音乐档案建设圆桌会议”,正式与ATM 合作“中国最初录音:1901-1902年博特霍尔德·劳弗音响特藏”项目,旨在对藏于ATM 的399卷劳弗录音作内容识别与描述、档案管理与评介、学术分析与研究,计划出版基于录音的学术论文汇编和配套CD。自此开始,“特藏”被引入到中国,开启了中国最早音乐录音的“归家”之旅。

(二)“特藏”中的民间歌曲

根据印第安纳大学网页“网络媒体收藏”(Media Collections Online),“特藏”中标注小调、民歌、时调、明清俗曲的录音共15首(见表1)。由于当时使用的是蜡筒留声机,每筒只能录3分钟左右。

从表1可以看出,除了表格中编号4(SCY2921)没有曲名外,其他曲目都有名称,并且在后面都有类似小调、时调、明清俗语等说明。其中,从《孟姜女调》《梳妆台》的介绍可以判断其为“孟姜女调”,但其他歌曲仅从曲目名称无法判断是什么曲牌,需要对录音进行记谱、分析、对比才能作有效判断。分析发现,乐句的落音有的非常明显,它可能在小节的重音,并且仅有一个音,时值占据两拍或一拍;有的乐句落音可能出现在重拍,也可能出现在弱拍,需要根据旋律的走向、唱词的气口,对出现的几个音进行判断而找到最适合的落音。笔者将“特藏”录音的旋律进行记谱,并对比《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出现相同曲目名或相似旋律的歌曲,来进行分析与归类。

二、“特藏”中民间歌曲的分类

(一)[孟姜女调]

1.[孟姜女调]

[孟姜女调]又叫[春调][梳妆台][十杯酒][尼姑思凡]等,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间小调。《汉族民歌概论》中概括其形式特点为:“徵调式;四句体乐段,各句篇幅整齐、匀称,落音分别为商、徵、羽、徵,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乐段结构。”②

“特藏”中的《孟姜女调》,为上海地区的[孟姜女调],《叹烟花》和《梳妆台》为北京地区的[孟姜女调]。由于南北方地域的不同,上海与北京地区的[孟姜女调]也有所差异。现将[孟姜女调]代表曲目《月儿弯弯照九州》③与三首曲目进行比较。《月儿弯弯照九州》为G 调,“特藏”中的《孟姜女调》为F调,《叹烟花》为A 调,《梳妆台》为A 调,为方便比较将它们统一设为G 调。(见谱例1-4)

谱例1 《月儿弯弯照九州》

谱例2 《孟姜女调》(编号:SCY2923,原调为F调)

谱例3 《叹烟花》(编号:SCY2958,原调为A调)

谱例4 《梳妆台》(编号:SCY3114,原调为A调)

从谱例1-4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D 徵调式,每句落音都是A 商、D 徵、E羽、D 徵。谱例中四首曲目被方框圈起来的部分旋律基本相同,符合[孟姜女调]的音乐特征。其中,《孟姜女调》旋律最为简洁并带有装饰音,它与《月儿弯弯照九州》都是五声调式,旋律中不使用偏音;《叹烟花》和《梳妆台》润腔更加丰富,节奏型多样,并且使用了较多下滑音,二者结束句为re-do-si-la-sol,是带有偏音si的下行音阶。

从录音中能听到,《叹烟花》由10个段落组成,《梳妆台》由30个段落组成。可见“特藏”非常完整地记录了这两首小调。但由于年代久远,唱词内容很难听得清楚,但可以判断的是,当时的唱曲是在一个曲牌基础上使用多段歌词的演唱。

2.[小放牛]

《小放牛》是[孟姜女调]的变体,每个乐句落音为商、徵、羽、徵,其旋法与[孟姜女调]相似。由于《小放牛》的歌词有固定内容,即放牛的小伙与村姑见面相互逗趣的场景,因此它可以作为[孟姜女调]的“近亲”而单独列为[小放牛]。

《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中有《小放牛》的时调,与“特藏”《小放牛》(SCY2967-SCY 2970)的歌词内容,都是描写放牛的小伙子遇到村姑相互逗趣的场景。它们的乐句落音、旋法、歌词内容基本相同。现将两首曲目的前两个乐句进行对比(见谱例5-6)。

谱例5 《小放牛》④

谱例6 《小放牛》(编号:SCY2967,原调为A调)

从谱例5-6来看。集成《小放牛》旋律较为舒展,根据歌词的句读与旋律的气口来分析,第1乐句(第1-8小节)落音为B商,第2乐句(第9-16小节)落音为E 徵。“特藏”的《小放牛》唱词与旋律则较为密集,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B商,第2乐句(第5-8小节)落音为E徵。可以说“特藏”《小放牛》是对集成《小放牛》旋律的压缩。不论二者的旋律是密集还是舒展,它们落音相同,旋法相似,并且歌曲名称都是《小放牛》,因此同属一类曲牌。

“特藏”不但在民歌、小调中使用[孟姜女调],而且在未知曲艺(SCY 2985-SCY 2987),小调结合鼓书表演形式的《十採花》《小放牛》《拾怨十恨》,鼓书《南拾杯酒送情郎》《山西五更》《叹十声》,大鼓(或单弦)《探烟花》,曲艺表演形式《九泉自叹》,单弦牌子曲《撒金扇》中,标注为曲艺相关的录音也都是在[孟姜女调]的基础上进行填词演唱并且大段讲述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孟姜女调]在北京地区不但作为民歌广泛传唱,而且也作为单弦、鼓书的基本曲牌进行表演。

(二) [五更调]

[五更调]是我国流传广泛的民间俗曲,其特征为将歌词内容从一更到五更进行演唱。不论是东北地区的《月牙五更》、江南地区的《五更相思》,还是二胡曲《五更调》,在我国民间都具有较大影响。[五更调]在不同地域的旋法、调式、落音都有所不同。

1.北京地区[五更调]

“特藏”中有许多曲目是根据[五更调]的曲牌进行填词而成。其中,民歌《逛新开》记录的内容为:“《逛新开》,五更调中关于‘一更’的部分。”在录音开始的唱词中可以听到:“一更里呀……”,内容从一更唱到五更,无疑是典型的[五更调]形式。“特藏”中《逛新开》《阔大爷诓妓女》《十爱美女》《四季后悔从良》四首为[五更调],其旋律对比见谱例7-10。

谱例7 《逛新开》(编号:SCY2961,原调为E调)

谱例8 《阔大爷诓妓女》(编号:SCY3034,原调为B调)

谱例9 《十爱美女》(编号:SCY3040,原调为B调)

谱例10 《四季后悔从良》(编号:SCY 3044,原调为B调)

以上4首曲目都由四个乐句构成,每个乐句四个小节。落音分别为G 羽、C 宮、C 宫、G 低徵。《逛新开》第6-7小节的旋律与其他乐曲旋律不同,使用了fa、si两个变音,结束句都是re-do-si-la-sol的下行音阶。4首乐曲都是在同一个曲牌上添加歌词叙述故事,润腔丰富并带有下滑音,具有典型的北方曲调特征。

“特藏”中未知名鼓书SCY 2971-SCY 2975、SCY 2976-SCY 2979、SCY 2980-SCY 2982、SCY2985-SCY 2991、SCY 2995-SCY 3003、《男女双十爱》《拾比拾想》,单弦牌子曲《合巹五更》,小调结合鼓书形式《嫖客自叹》等,同样使用[五更调]曲牌进行填词并大段讲述故事,伴奏乐器为三弦。

2.上海地区[五更调]

“特藏”中上海地区小调《打茶会》,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的《五更调》⑤《七更调》,旋法、落音相似(见谱例11—12)。

谱例11五更调(一)

谱例12《打茶会》(编号:SCY 2732,原调为E调)

两首歌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乐句。集成《五更调(一)》的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C高宫,第2乐句(第5-10小节)落音为A 低羽,第3乐句(第11-13小节)落音为A低羽。“特藏”《打茶会》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C高宫,第2乐句(第5-9小节)落音为A 低羽,第3乐句(第10-12小节)落音为A 羽。

两首歌曲第1乐句的后半句旋律相似,落音相同;第2乐句落音相同;第3乐句结束句部分旋律的骨干音为re-do-la-sol-la,区别只是《五更调(一)》旋律下行,结束音为A低羽,《打茶会》最后三拍旋律翻高一个八度,结束音为A 羽。

由于录音年代久远,歌词内容很难辨识,但所唱衬词“咿呀呀得儿喂”因独特而清晰可辨,这与《五更调》使用的衬词相同。在《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的《五更调(四)》⑥《七更调》⑦中也使用“咿呀呀得儿喂”衬词,说明是上海地区[五更调]的标志性衬词,由此判断《打茶会》属于上海地区[五更调]系统。

(三) [下盘棋调]([剪靛花调])

[下盘棋调]是[剪靛花调]的一种变体,由于歌词内容描写一男一女下棋时相互逗趣的场景,因而被称为“下棋调”。《汉族民歌概论》对二者有解释:“剪靛花调各句的落音分别是:高宮、徵、徵、宫、宫……第二种,第一乐句落在徵音上。这类曲调大多流行于北方,南方较少见。填唱《小看戏》《下棋》《绣罗裙》《丢戒指》等词的较常见,故有时又称‘绣罗裙’调或‘下盘棋’调等。”⑧《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中便有《下棋》⑨,与“特藏”《下棋歌》(SCY 2943-SCY2948)歌词内容相同并且旋律也相似。(见谱例13—14)

谱例13 《下棋》

谱例14 《下棋歌》(编号:SCY2943,原调为A调)

集成《下棋》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D 徵,第2乐句(第5-8小节)落音为D徵,第3乐句(第9-12小节)落音为D 徵,第4乐句(第13-16小节)为G 宮。“特藏”《下棋歌》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D 徵,第2乐句(第5-8小节)落音为D 徵,第3乐句(第9-12小节)落音为D 徵,第4乐句(第13-16小节)为G 宮,第5乐句(第17-22小节)为G 宮,是第4乐句旋律的重复。由此可以看出,两首乐曲乐句的落音相同,而且旋法、衬词、歌词内容都相似。所以《下棋歌》为[下盘棋调],属于[剪靛花调]系统。

除了“特藏”《下棋歌》外,河北有《下棋》⑩,上海有《下盘棋调》⑪,山东有《下盘棋》《下棋子》⑫曲目。只是河北、上海、山东的[下盘棋调]仅仅只有一个段落,而“特藏”《下棋歌》有二十段,应该是完整记录了“下棋调”音乐与歌词的全部内容。

“特藏”中的鼓书《切跳槽》《执客跳槽》,单弦牌子曲《下上盘子棋》,都是在“剪靛花调”的基础上演唱。

(四)客家小调《十八摸》

《十八摸》源于客家小调,属于客家山歌的“九腔十八调”。据《台湾的传统音乐》介绍:“[客家小调]是指[老山歌][山歌仔]及[平板]之外,有固定歌词和曲调的客家山歌。如:初一朝、苦力娘、病子歌、桃花开、十八摸、思恋歌、瓜子仁、卖酒及撑渡船……‘九腔十八调’意指其腔调繁多,并非有那么多腔调。”⑬由此可知,《十八摸》为客家小调,是客家系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福建、台湾地区多有传唱。现将台湾地区《十八摸》与“特藏”《十八摸》旋律作对比(见谱例15-16)。

谱例15 台湾客家山歌《十八摸》⑭

谱例16 《十八摸》(编号:SCY2743,原调为G 调)

客家山歌《十八摸》第1乐句(第1-4小节)落E角;第2乐句(第5-8小节)落D 商;第3乐句(第9-12小节)落D 商;第4乐句(第13-15小节)落A 低羽,也可以看作是第3乐句的补充乐句;第5乐句(第16-19小节)落D 商,第6乐句(第20-23小节)落D 商;第7乐句(第24-29小节)落G 低徵。“特藏”(SCY 2743)第1乐句(第1-4小节)落D商,第2乐句(第5-8小节)落A 低羽,第3乐句(第9-12小节)落D 商,第4乐句(第13-15小节)落A 低羽。

客家山歌《十八摸》前两个乐句,相比于“特藏”(SCY 2743)第1乐句,可以看作为两个乐句缩略成一个乐句,落音都为D 商。前者第3乐句与后者第2乐句旋法相似,骨干音为do-re-do-sol-la,落音都为A 低羽;前者第4乐句与后者第3乐句相似,落音都为D商;前者虽然第5乐句结束音落G 低徵,与后者第4乐句结束音为A 低羽不同,但是前者最后三个小节(第27-29小节)是前面歌词与旋律的重复,将最后的落音变为A 低羽。客家山歌《十八摸》为五声调式,“特藏”使用了较多的下滑音,倒数第2小节的弱拍为B 变宮,结束句使用变音,丰富了旋律的表现。

对比两首乐曲,“特藏”(SCY 2743)的音更加密集、速度更快,并且将客家山歌《十八摸》的旋律与节奏进行了压缩。但它们主要框架、乐句落音、旋律走向都相同,并且衬词“哎呀,哎呀,哎呀哎呀哎呀”的旋律也相同,因此《十八摸》为具有较高识别性的[客家山歌]。

(五)《妓女告状》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的北京卷、河北卷,都有与287.SCY 3022、288.SCY3022同名的《妓女告状》(见谱例17—18)歌曲,并且唱词内容一致,都是讲述一个妓女的亡魂在阎王面前哭诉自己悲惨经历的故事。《妓女告状》被收录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⑮时调小曲、铁片大鼓之中。《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北卷》⑯的小调、《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⑰中,也有《烟花女告状》曲目的记录。

谱例17 《妓女告状》⑱

谱例18 《妓女告状》(编号:SCY3021)

根据歌词的第一段唱词旋律,“集成”分为四个乐句:第1乐句(第1-4小节)落C商,第2乐句(第5-8小节)落B宮,第3乐句(第9-12小节)落B 宮,第4乐句(第13-16小节)落F低徵。“特藏”分为三个乐句:第1乐句(第1-6小节)落C商,第2乐句(第7-10小节)落F低徵,第3乐句(第11-15小节)落F低徵。

两首歌曲都是B调,除了乐句分段不同外,起始句与结束句的落音都相同,旋律中la-sol-mi-re,re-mi-sol,结束句re-do-la-sol旋法基本相似。所以“特藏”与《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北京卷》的《妓女告状》属于同一支系。

《妓女告状》是铁片大鼓的代表曲目,它是从河北民歌发展而成的一个曲种,后来传入北京。表演形式为演唱者手夹两片铁片击打,并以三弦、大鼓伴奏。铁片大鼓最早的录音大约是20世纪20年代由赵莲卿演唱。“特藏”录音中并未出现铁片大鼓的标志性乐器铁片与大鼓,而仅是三弦进行伴奏。因此可以断定,“特藏”中的《妓女告状》就是铁片大鼓的唱腔的曲牌,并且是现存《妓女告状》曲调的最早录音。

三、其他乐曲

“特藏”民间歌曲中,《卖花束》《绣花绷》、未知曲目(SCY2921)等(见谱例19)很难将其列入目前某个较为熟知的曲牌,笔者将其旋律记谱分析如下。

(一)《卖花束》(SCY 2742)

谱例19 《买花束》 (编号:SCY2742)

本曲为羽调式,使用南方方言演唱,去掉伴奏胡琴的前奏与间奏,歌唱部分可以分为三个乐句: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D 徵,第2乐句(第5-8小节)落音为E羽,第3乐句(第9-11小节)落音为E羽。

(二)《绣花绷》(SCY 3024)

谱例20 《绣花绷》(编号:SCY3024)

本首乐曲为徵调式,第1乐句(第1-4小节)落音为C 商,第2乐句第(5-8小节)落音为C商,第3乐句(第9-15小节)落音为F 低徵,第4乐句(第16-19小节)落音为F低徵。由于录音年代久远,歌词内容较难辨认。

(三)未知曲目(SCY 2921)

SCY2921的曲目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上海卷》中的《和尚采花》⑲(见谱例21)歌词、旋律相同,为F宮调式。

谱例21 《和尚采花》

谱例22 未知曲目(编号SCY2921,原调为D调)

两首乐曲仅由两个乐句构成。“集成”第1乐句(第1-3小节)落音为C徵,第2乐句(第4-7小节)落音为F宮。“特藏”第1乐句(第1-3小节)落音为C徵,第2乐句(第4-8小节)落音为F宮。从谱例来看,二者的句读、落音、旋律都相似。“特藏”中仅标记出乐曲的编号,而并未写曲名。经过与集成《和尚采花》的对比可以判断,“特藏”SCY291应该就是《和尚采花》。

结论

“劳弗特藏”中的音乐主要由戏曲、曲艺、民间歌曲构成,按照录音档案中记录的曲目,有京剧26场、京剧曲牌3首、唢呐曲牌1首、二胡独奏1首、民歌15首、单弦7首、大鼓1首、鼓书7首、小调结合鼓书7首、某种曲艺表演形式1首,另外还有大约十几首没有标明曲目的曲艺或小调。由此可见,民间歌曲与曲艺占有较大比重。这些民间歌曲与曲艺虽然曲名各异,种类繁多,但根据录音的采谱,归纳起来都是在[孟姜女调][五更调][剪靛花调][照花台]等曲牌的基础上填入多段歌词讲述故事。许多带有固定歌词内容的民间歌曲如《小放牛》《妓女告状》《下棋》,以及客家山歌《十八摸》等也记录其中。这些曲牌应该是当时民间较为流行的曲调并且被广泛传唱。由于很多音乐都是用三弦伴奏,如果不看当时附在曲目旁的说明很难区分是时调还是曲艺。这也说明,民间歌曲与曲艺二者之间在当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录音中大部分的歌曲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可以找到对应的乐曲,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固有的传承性特点。

“特藏”中不论是民歌还是曲艺,都是在一个曲牌上大段讲述故事,歌词内容被完整地记录下来。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歌词目前还较难辨识,需要进一步的整理研究。对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中相同曲牌唱段收录不全的歌词来说,“特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观察原始面貌并进行适当的补充。因此“特藏”的价值,不仅记录了20世纪初中国民间音乐的声音和歌词,也在某些侧面放映当时的社会状态。

猜你喜欢
特藏孟姜女谱例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我校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实践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