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瑶瑶
内容提要: 弦乐四重奏《旋文》是我国著名藏族作曲家、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昌英中教授创作的现代室内乐作品。该作品将嘉绒藏族音乐元素及其语调特征与现代作曲技法进行创造性的融合,从而使该作品的音乐风格独具一格。运用后调性理论中的音程级、音级集合理论等相关分析方法,对该作品的音高材料进行细致探究,解析各材料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并从微观与宏观、局部到整体中,展现出音高材料对揭示作品内容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弦乐四重奏《旋文》这一标题,来自“唐卡”或木刻圆形循环的经文启发,经文图案向空中荡起的涟漪从圆心向外扩散,给人一种无始无终的感觉,使作曲家昌英中联想到乔治·克拉姆(George Crumb)《盘旋的天河》的乐谱形状,于是取名为“旋文”。昌英中通过对藏族语言音调的音乐化处理,使其融入调性、泛调性、无调性的音乐语境之中,与其他音乐要素并存,从而拓展了藏族音乐元素在专业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也对藏族音乐元素的现代化创作起到重要的拓展意义。
分析发现,作品的音高材料可运用音程级与音级集合等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在作品中,通过音程级1与音程级6两种单一音高材料,以及由两个音程级相互组合形成的非五声性材料,以体现作品中极具现代化风格的音响特征;通过五声性音程级2、音程级3组合与音程级2、音程级5组合,形成具有嘉绒藏族音乐风格的五声性音高材料,以体现作品中的民族性。
在后调性理论中,音程级(interval class)即无序音高音程(unordered pitch-class interval),只需看两音之间的音高空间。“无论上下顺序,只需要算出从一个音级到另一个音级的最短距离。由于八度等同的原因,使得所有八度以外的音程均视为八度以内相对应的音程,因此所有的音程均可用‘ic1-ic6’进行概括”①。《旋文》主要以音程级1、音程级6两种单一音程级材料进行展开,并通过纵、横之间的发展形成多种不同的音级集合贯穿于作品的四个乐章。下面将对这两种音程级材料与其发展进行单独分析。
第一乐章作为整部作品的起始乐章,一开始便在第一小提琴声部形成由构成的十六分音符开放排列的和声音程——形成音程级1(ic1),随后在横向上加入音级F 对该音程进行装饰,其中也为音程级1。(见谱例1)
谱例1 第一乐章开头(第1小节)——ic1初次呈示
1.音程级1的横向发展
在音程级1初次呈示之后,通过不同的节奏组合进行横向展开,从而形成多种音高材料。横向材料A 是由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节奏型进行展开。(见谱例2-1、2-2)
谱例2-1 第二乐章(第10-11小节)——横向材料A
谱例2-2 第二乐章(第14-15小节)——横向材料A
谱例2-1、2-2中,其音高材料均由音程级1(ic1)横向拓展形成的音级集合所构成。其中谱例2-1中,一提琴共有6个不同的音级所组成,经“标准序”(Normal order)②的排列之后为;二提琴与中提琴有7种不同的音级,经标准序排列后为(后文所出现的音级排列方式均为其“标准序”的排列);二者分别为集合6-1(012345)与集合7-1(0123456)的集合成员。在谱例2-2中,三个声部形成简单模仿,上声部与中声部音级的标准序排列为,下声部音级的标准序为,二者具有T1或T11的移位关系(1 与11 为12 模互补关系),因此均为集合5-1(01234)的集合成员。
横向材料B是含有三连音的辅助音型与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型所组成,与材料A 不同的是,其旋律进行少有跳进,以辅助音型为主。(见谱例3)
谱例3 第二乐章(第31-32小节)——横向材料B
2.音程级1的纵向发展
音程级1在纵向上主要以和音的方式呈现,音程级1的初次呈示由纵向上开放排列的和音所组成,其后结合开放与密集两种排列方式进行持续。(见谱例4)
谱例4 第一乐章(第9小节)——ic1纵向材料
在第二乐章中,两组开放排列的音程通过移位的方式进行纵向组合,以产生音程级1的纵向材料A。(见谱例5)
谱例5 第二乐章(第3小节)——ic1纵向材料A
纵向材料B,则是采用纵向上的密集排列方式,也通过移位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而产生不同的音高组合。(见谱例6)
谱例6 第三乐章(第23-24小节)——ic1纵向材料B
第四乐章对其纵向材料B加以变化处理,仍以和声音程的密集排列为主,但其节奏型由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改为一个八分音符。(见谱例7)
谱例7 第四乐章(第44小节)——ic1纵向材料B
在第四乐章的最后一小节中,各声部均形成了音程级为ic1的音程,在材料上与第一乐章的起始部分形成首尾呼应。其中,第一小提琴声部由构成;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一致,均由构成;中提琴声部由构成,均为密集排列。由于第二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音高材料一致,因此可将这四组音程组合为两大组。第一组由两个小提琴声部组成;第二组由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组成,这两组均为集合4-8(0156)的集合成员。
第一乐章中便已有对音程级6(ic6)纵、横两种材料进行暗示,形成了纵、横两种不同的材料组合。(见谱例8)
谱例8 第一乐章(第32-35小节)——ic6初次陈述
音程级6主要体现在谱例8的织体中,其纵向材料是由中提琴声部中的与大提琴声部中的所构成,二者为T5或T7的移位关系,通过二者的纵向组合形成集合4-9(0167)的集合成员,音程级向量③为[200022];其横向材料可看作是由二音组间的旋律音程所构成,并由两个同向进行的二音组形成一个四音组。第一个四音组由构成,第二个四音组由构成,二者的音程连续为“2-2-2”,均为集合4-25(0268)的集合成员,其音程级向量为[020202],该集合通过三个音程级2的连续形成ic6关系。在大提琴声部中,还形成第三个四音组,由构成,其音程连续为“3-3-3”,为集合4-28(0369)的集合成员,其音程级向量为[004002],该集合通过ic3的两两连续形成ic6关系。上述三个四音集合的音程级向量中ic6的含量均为2,是所有四音集合中ic6含量的最大值,因此可体现出音程级ic6在这些集合中的重要地位。
1.音程级6的横向发展
音程级6的横向材料在第二乐章进行二次展开,相比第一乐章仅是在节奏形态与音组数量上加以变化。(见谱例9)
谱例9 第二乐章(第7-11小节)——ic6横向材料
谱例9中,大提琴上方的运动声部由三组音程级为ic6的旋律音程所组成,分别是:,其声部进行均为T4或T8的移位关系,并形成集合6-35(02468T)的集合成员。上方的中提琴声部,则是由两个音程级6构成,形成集合4-25(0268)的集合成员;其后由构成,音程连续为“2-4”,含有一个音程级6,形成集合3-8(026)的集合成员。之后的大提琴声部,还由与构成,其中,第一组为T3或T9的移位关系,形成集合4-28(0369)的成员;第二组为T1或T11的移位关系,形成集合4-9(0167)的成员。
2.音程级6的纵向发展
音程级6的纵向材料A 在第三乐章中,以各声部间移位的关系形成纵向和声。(见谱例10)
谱例10 第三乐章(第28-29小节)——ic6纵向材料A
纵向材料B于第四乐章的起始部分形成,音程级6在纵向上以两音之间的和音为主,并充当其低声部固定音型的材料。(见谱例11)
谱例11 第四乐章(第1-8小节)——ic6纵向材料B
作品中除了由上述两种音程级形成的单一音高材料外,还存在由不同音程级组合形成的复合音高材料。分析发现,其复合材料可分为两种:由音程级2、音程级3组合与音程级2、音程级5组合形成的五声性音高材料;由音程级1、音程级2组合与音程级1、音程级6组合形成的非五声性音高材料。
五声性音高材料在作品中主要通过音程级2、音程级3组合与音程级2、音程级5组合形成的“五声性集合”④为主,并以横向旋律进行与纵向和声背景层的方式呈现。在五声性集合5-35(02479)中,含有除音程级1与音程级6以外的所有音程,因此含有这两种音程级的集合均不是五声性集合。其子集中四音集合有3、三音集合有4个、音程级有4个。(见图1)⑤
图1 五声性集合与其子集
1.五声性音高材料的横向旋律进行
作为藏族作曲家,昌英中从小在嘉绒藏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中生长,嘉绒藏族音乐的风格早已深深刻入他的血液中,因而其作品大多具有嘉绒藏族音乐的特点。嘉绒藏族音乐的音阶形态仍以五声音阶为主,“在旋律的进行中,以纯四度音程为框架,间以小三度的连续级进三音列最为常见,即mi-sol-la、sol-la-do、la-do-re及re-mi-sol四种三音列,其中三音列mi-sol-la的使用最为广泛。⑥”这四种三音列的音程连续为“2-3”或是“3-2”,均为五声性集合3-7(025)的集合成员,并在第一乐章的第二小提琴中进行展开。(见谱例12)
谱例12 第一乐章(第20-31小节)——五声性音高材料的横向进行
不仅如此,在第三乐章中也有相类似的音高组合。(见谱例13)
谱例13 第三乐章(第34-39小节)——五声性音高材料的横向进行
谱例13中也含有两种五声性集合:第一种为集合3-7的成员;第二种为集合3-9的成员。根据其节奏时值与形态,可分为五组不同的三音组合,分别为:[A,B,E]。其中的音程连续为“2-3”,为第一种五声性集合3-7(025)的集合成员与形成T7I的反演关系;与形成T9I或T3I的反演关系。因此,上述三种三音组合均为集合3-7的集合成员。而[A,B,E]的音程连续为“2-5”,因此形成了第二种五声性集合3-9(027)的成员。
2.五声性音高材料的纵向和声进行
在纵向的和声背景层,其音高材料以集合4-22(0247)的集合成员为主,该集合的音程连续为“2-2-3”,仍是由音程级2与音程级3组合形成。(见谱例14)
谱例14 第一乐章(第40-47小节)——五声性材料的纵向进行
谱例14为中提琴与大提琴声部形成的背景层,前两小节由[G,A,B,D]构成,后六小节均由构成,这两者在声部进行上形成T5或T7的移位关系,二者的音程连续均为“2-2-3”,因此为集合4-22的成员。
第二乐章的末尾处,也含有五声性集合4-22的踪影。此处结合装饰性半音化旋律对五声性集合4-22的成员进行装饰,从而体现出五声性与非五声性之间的强烈对比。(见谱例15)
谱例15 第二乐章(第35-45小节)——五声性集合材料
作品中非五声性音高材料共有两种:其一,是由音程级1与音程级2组合形成的非五声性材料,该组合材料所形成集合的音程级向量中含有非五声性音程级1或音程级6;其二,是由音程级1与音程级6形成的组合材料,该材料以音程级1与音程级6的纵横结合为主,可更加清晰地凸显出两个非五声性音程级,以使其非五声的特征趋于最大化,从而与五声性材料形成鲜明的对比。
1.音程级1与音程级2的组合材料
音程级1与音程级2的组合材料共有3种,主要在第一、二乐章中进行呈示。(见谱例16)
谱例16 第一乐章(第9-11小节)——ic1与ic2组合材料①
音程级1与音程级2组合材料②,在第一乐章第9—20小节中,其上方三声部除含有持续音级之外,主要围绕进行展开,且该集合的音程连续为“2-2-1-2”,故形成集合5-23(02357)的集合成员。不仅如此,该组合材料在第一乐章中还存在变化发展,将各音级元素进行顺序上的排列变化,体现出一定的序列思维。(见谱例17)
谱例17 第一乐章(第35-42小节)——ic1与ic2组合材料②
谱例17中,第一小提琴声部可分为两层:其下方声部为D 音的持续层,上方声部由11个音级按顺序排列所组成,在第39小节中,只是将其音序关系做逆行进行,并不存在节奏型的变化。由于音级C位于该音序的中间位置,其中前五个音级与后五个音级,均为集合5-23(02357)的集合成员。由于前后音级所形成集合的集合原型一致,因此音级C可看作该音序的中心对称点。
更为巧妙的是,组合材料②中的序列思维不仅在第一乐章中有所体现,还在第二乐章的起始部分进一步展开,以完整的十二音音序呈现,形成音程级1与音程级2的组合材料③。作品中十二音的音序关系,与第一乐章中的组合材料②之间的音序关系相类似。其中,组合材料③的音序I与组合材料②中的前六个音的排序一致;音序II与其后五个音外加音级A 的逆行关系一致,因此该十二音序之间的排列关系与第一乐章中的组合材料②相类似,从而形成材料之间的呼应关系。(见谱例18)
谱例18 第二乐章(第1-2小节)——ic1与ic2的组合材料③
2.音程级ic1与ic6的组合材料
两种单一音高材料,不仅单独在四个乐章中进行呈示与展开,在作品中还含有两种材料的组合运用。(见谱例19)
谱例19 第一乐章(第48节)——音程级ic1与ic6的组合材料①
谱例20 第四乐章(第15-19小节)——ic1与ic6的组合材料②
音程级1与音程级6的组合材料不仅简单地体现在纵向的叠置之上,还存在纵横交替使用的情况。在谱例20中,中提琴声部由形成ic6,并在其下方音上使用ic1的横向发展对其进行装饰,以形成纵向ic6与横向ic1的结合;大提琴声部,在纵向与横向均由ic1进行展开,并与上方的中提琴声部形成对位关系。因此,从整体上看,两声部间也体现出ic1与ic6的纵横交替。
单一音高材料音程级1与音程级6贯穿作品的四个乐章,在不同乐章中其形态各不相同,具有统一整部作品的结构意义。音程级1通过纵向与横向展开变化所拓展出的集合,分别为:集合3-1(012)、4-1(0123)、4-8(0156)、4-9(0167)、5-1(01234)、6-1(012345)、7-1(0123456)的集合成员。音程级6通过纵向与横向展开变化所拓展出的集合,分别为:集合3-8(026)、4-9(0167)、4-25(0268)、4-28(0369)、6-35(02468T)。
复合音高材料所形成的音级集合,可分为两类:(1)由五声性音程级的两两组合形成的3种五声性集合:音程级2与音程级3的组合材料集合3-7(025)、集合4-22(0247);音程级2与音程级5组合材料集合3-9(027)。在上述材料中,以集合3-7、集合4-22较为多见,因此作品中的五声性音高材料主要由音程级2与音程级3的组合材料所构成。(2)由五声性音程级与非五声性音程级组合形成的非五声性集合:3-2(013)、4-2(0124)、5-23(02357)、6-9(012357)。
无论是单一音高材料还是复合音高材料,各材料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共性,因此结合音级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与相似性关系,可将各音高材料进行总结与归纳。
“如果集合X 包含于集合Y,那么集合X 就是集合Y 的子集(subset),Y 就是X 的母集(surperset)。”因此,集合之间的子集与母集的关系,即为集合间的包含关系。通过包含关系的分析,可对不同基数的集合进行归纳,以探寻其音高材料的统一性。
在音程级1拓展的音高材料中,集合7-1(0123456)为基数最大的集合,其音程级向量为[654321]。不难发现,在其音程向量中,音程级1的含量是最高的,且其音程连续为“1-1-1-1-1-1”,因此该材料在横向旋律发展上极具半音化。其余集合均为集合7-1的子集,故集合7-1包含了所有横向结合中所产生的音高材料。(见表1)
表1 ic1横向材料关系
表1体现出了其横向音高材料之间的包含关系。上述集合的顺序数均为“1”,其基数由大到小,在音程连续上体现出ic1的递增关系,且各集合无论是集合元素之间还是音程级向量之间,均呈现出由大到小的包含关系。因此,集合7-1为所有集合的母集,故ic1在横向材料的发展中可统一于集合7-1之中。
音程级6拓展形成的集合6-35为全音音集,且只含有两个不同的集合成员:[0,2,4,6,8,10]与[1,3,5,7,9,11],⑧因此该音级无论是反演还是移位都是具有高度对称性的音集。不仅如此,其子集结构也同样具有高度的重复性。(见图2)
图2 集合6-35的子集图
如图2所示,集合6-35共包含7个不同的子集,对比上述所有集合中的音程级向量发现,这些集合均只含有三种偶数的音程级——ic2、ic4、ic6。不难发现,集合3-8(026)为三个四音集合共同子集,因此这三个四音集合呈现出音级极大相似性RP关系。集合3-8(026)、4-25(0268)、6-35(02468T)的音程向量,呈现出倍数的递增关系,因此集合6-35的音程级向量包含了集合3-8与集合4-25的音程级向量,呈现出这三个集合由大到小的包含关系。
在两种复合音高材料中,共形成七种集合:三音集合3-2、3-7、3-9;四音集合4-2、4-22;五音集合5-23;六音集合6-9。(见表2)
表2 复合音高材料的包含关系图
表2中,复合材料中集合6-9(012357)为基数最大的集合,且通过对比上述集合的音程级向量可知,集合6-9的音程级向量中各值均大于等于其余集合,因此集合6-9包含了其余所有的复合音高材料。不仅如此,基数第二大的非五声性集合5-23(02357)包含了所有五声性集合材料,其中,集合4-22(0247)同为集合3-7与集合3-9的母集,因此作品中所出现的五声性集合材料均可统一于非五声性集合5-23之中。
“异质集合之间的各种相似性关系,在相互构成外延变化、对比的同时,其内涵结构关系中往往通过某些共同元素来体现彼此的关联性关系。这种关联性可以成为音乐作品中音高材料之间的结构要素”。⑨异质集合中的相似性关系共有两大类:(1)音级极大相似性RP关系,该关系是“指两个基数为n的不同集合之间,同时包含基数为n-1的子集,由此体现出集合之间在音级上的相似程度”⑩;(2)音程极大相似性R1与R2关系,该关系是指基数相同的两个集合之间,其音程级向量中有四项相等,另外不相等的两项,若能形成互换关系则为R1关系,反之则为R2关系。
在所有的音高材料中,共形成四种不同的四音集合,分别为:集合4-2(0124)、4-8(0156)、4-9(0167)、4-22(0247)。(见表3)
表3 四音集合的相似性关系
表3中,集合4-2与集合4-22含有一个共同子集3-6(024),因此呈现出音级极大相似性Rp关系。又因其音程级向量中有四项相等,剩余两项可进行置换,因而呈现出音程极大相似性R1关系。故这两个集合呈现出相似性关系的综合形态Rp+R1关系,即具有音级极大相似性,同时具有音程极大相似性。集合4-8与集合4-9含有一个共同子集3-5(016),因此呈现出音级极大相似性Rp关系。又因其音程级向量中有四项相等,剩余两项无法置换,因而呈现出音程极大相似性R2关系。故这两个集合呈现出相似性关系的综合形态Rp+R2关系,即具有音级极大相似性,同时具有音程极大相似性。
三音集合共两种:集合3-7与集合3-9。(见表4)
表4 五声性三音集合的相似性关系
上述集合中,其共同子集为音程级2、音程级5,故它们之间体现出音级极大相似性Rp关系。其音程级向量之中有四项相同,但剩余两项不可互换,因此体现出音程级大相似性R2关系,故这两个集合间体现出Rp+R2相似性关系的综合形态。
综上所述,音程级1与音程级6的材料间均体现出包含关系,体现出其单一音高材料高度的统一性。复合材料中的非五声性集合包含了所有五声性集合,从而体现出五声性材料与非五声性材料之间的包含关系,且其五声性材料间具有密不可分的相似性关系,以展现出两种复合音高材料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纵观弦乐四重奏《旋文》的四个乐章,均具有鲜明的音乐个性,通过对其音高材料的解析与归纳,可将其归纳为单一音高材料与复合音高材料两大类。单一音高材料:音程级1、音程级6,这两种材料分别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组合,形成由不同元素构成的相似性音级集合,以体现其音高材料间紧密的关联性。复合音高材料:五声性音高材料与非五声性音高材料,其中的五声性音高材料主要由音程级2与音程级3的组合形成,该材料通过以纯四度音程为旋律骨架,其中间以小三度连续级进的三音列排列方式,体现出具有鲜明的嘉绒藏族音乐风格;非五声性音高材料主要由音程级1与音程级2的组合形成,并通过音程级1与音程级6两种非五声性音程级的组合,使其非五声性特征趋于最大化,从而体现出作品中独特的个性化音响。
在作品中,昌英中并未直接运用嘉绒藏族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而是将其音乐特点进行提炼与发展后,再与现代作曲技术相结合,并充分挖掘嘉绒藏族音乐素材在专业化音乐创作中的可能性,从而显示出昌英中对音高材料极强的控制力、独具匠心的创作力及其感性与理性相交织的创作思维。昌英中的音乐风格一直并行于中西音乐文化之间,在多民族音乐文化中自我追问与回答“民族”与“世界”的问题。他用音乐阐释恢宏与细微、豪放与内敛、朴素与奢华、严谨与圆融的审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