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组织化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改进:效应与机制

2023-02-03 17:48栾健张哲晰
中国土地科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交易成本

栾健 张哲晰

摘要:研究目的:探讨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为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参考。研究方法:处理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结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并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实现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能够实现农业增效与增绿的协同发展。研究结论:在继续坚持并创新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应稳妥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农地组织化流转;村集体;交易成本;农业生产效率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23)05-0047-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产业集聚、专业化分工与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路径研究——来自蔬菜生产专业村的证据”(72103109)。

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突出任务和强烈需求,在新发展理念引导下,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并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际上,在中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制约下,农地流转被赋予了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营、提升生产效率和带动农业生产转型等诸多使命[1-3],科学推动土地流转可以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之一。但是,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成效却远不及其被寄予的期待。从流转数量看,农地流转更多表现为农户间的小规模流转,小农分散化经营格局尚未被打破,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全国所有农户约有2.3亿户,其中实际经营面积不足10亩的农户有2.1亿户,土地规模经营实现仍然任重道远[4];从流转质量看,农地流转规范性缺失带来的权责不明晰问题导致流转纠纷频发,妨碍了农户生产投资预期,不仅加剧了掠夺式生产,也导致经营效率难以保障[5]。如何激发农地流转增效提质潜能、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有研究表明,高昂的交易成本是阻碍农地流转市场实现耕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原因[6]。从理论上看,如果农地流转市场是完善的,那么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土地将会从不擅长种地的人配置到擅长种地的人手中,这种配置方式带来的产出拉平效应会改善土地利用效率[1],且农地流转带来的地块整合又能够实现规模经济[7],共同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但在现实中,任何交易均存在交易成本,特别是农村地权高度分散,使单纯以市场为配置手段的流转模式面临着交易成本过高的桎梏[8]。基于此,通过行政组织干预来降低交易成本的逻辑逐渐得到重视。其中,作为嵌入村庄内部、兼具政治性和社会性的“准行政机关”——村集体,由于在组织和服务农民方面具有明显的政策优势、规模优势和联农优势[9],其对引导农地流转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如何发挥作用引发各方关注和思考。

以往的研究对村集体是否应介入农地流转市场存在两种对立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村集体具备小农户欠缺的话语权和统筹能力,承担着双重代表和双向协调的角色[10],是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11],村集体介入流转能在保障农户权益的同时,有效整合土地、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12],应加强村集体在农地流转中的干预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村集体身兼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行政管理者和公共事务服务者等多重角色[13],导致其在农地流转中面临角色边界模糊、定位机制不明和干预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且不当的行政干预反而会抑制农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14]、违背农户的流转意愿[15]、切断农地自发流转形成的良性循环[16],甚至加剧农业经营风险[17],应减少村集体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干预。

已有研究为本文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研究思路,但仍在以下方面有待完善。首先,从关注焦点看,已有研究主要通过评估村集体介入农地流转对农地高效利用和保障农户收益等方面的优劣表现回答村集体“是否应介入”,而对村集体应“如何介入”关注不够,尤其缺乏对村集体组织协调职能的关注。其次,从研究內容看,关于村集体介入农地流转市场的研究多聚焦村集体介入后对提高农户组织化水平、降低农地细碎化程度、促进规模经营或缓解撂荒问题等某一方面的影响,鲜有研究关注其对综合性指标——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和机制检验。而既有关于农地流转和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或通过检验土地是否向生产能力强的农户流动来验证农地流转市场的有效性,或关注农地流转契约异质性及产生的生产效率差异,鲜有研究将村集体干预行为纳入分析框架进行探讨。最后,从研究方法看,已有研究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村集体介入农地流转的影响展开剖析和讨论,而个案分析多基于特定环境和条件,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有待商榷。农地组织化流转是指村集体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通过发挥组织协调职能优势,为农地流转提供中介服务的流转模式[8,18]。与行政化主导的流转模式相比,组织化流转中村集体不再是地方政府的附属组织,而是在农地流转中承担“代理人”角色。综上,本文在构建农地组织化流转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理论框架基础上,采用地块层面数据识别影响效果与实现机制,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更加注重强调村集体“统”的职能对于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地,本文还将双碳目标下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纳入考量,探讨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化学品投入的影响,最终为引导实现农地高效流转和农业增效增绿提供对策建议。

1 理论分析框架

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可概括为“村集体组织协调—交易成本降低—农地高效流转—农业提质增效”,具体如图1所示。作为农地流转中的“代理人”,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深化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包括降低流转前交易对象的信息搜寻成本、流转中订立契约的协商谈判成本以及流转后契约执行的监督成本三方面。第一,从信息搜寻看,村集体既拥有连结村庄内部管理层与农户的内部社会关系网络,也拥有不同村庄间的外部组织关系网络[19]。前者能提高不同价值观和经济基础村民间的互信程度,后者能够实现不同村庄农地流转信息的联通共享,为农地跨村流转提供信息平台。双重社会关系网络使得村集体对农地流转市场整体供求关系更为熟知,能够有效把握农户流转偏好与诉求,并为流转双方提供规模、期限、区位、价格等信息,降低农户流转农地的信息获取与鉴别成本,规避农户分散流转面临的地块不匹配、交易链条过长问题,为农地连片、长期流转创造便利条件。第二,从契约订立看,村集体可以对村庄整体耕地资源进行统筹配置,通过集体性议价有效降低转入方同多个转出方进行谈判博弈的沟通成本,将分散的农地连片租给转入方,实现地块规模的扩大[20];村民对村集体的信任感也能促使流转双方形成“隐性契约”,有效规避农地流转的机会主义行为,弱化农地转出户的剩余控制权偏好[21],从而提高农户长期流转农地的意愿。第三,从契约履行看,村集体不仅能够通过制定农地流转契约规范条例等从正式制度层面对农户履约行为进行约束,还能够利用乡村内部的社会信任等非正式规范对流转双方进行监督、对争议问题进行有效调解,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从而提升契约稳定性、促进流转期限的延长[22]。因此,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地块规模的扩大和流转期限的延长,实现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

农地组织化流转实现的地块规模扩大和流转期限延长,则将会分别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从规模经济效应看,地块规模扩大直接降低了各类农业生产要素在地块间的转移和运输成本,有效缓解了农业机械和生产性投资的不可分性,促进各类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纳,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带动要素投入成本节约和结构优化,实现内部规模经济[23];地块的连片经营也将有效促进生产要素或外包服务的批量购买、促进要素或服务价格降低,实现外部规模经济[24]。从地权稳定效应看,村集体介入流转带来的流转期限增加可以保障转入地经营权的稳定性,使得转入户形成长期收益预期[25],激励其进行土地平整、地力培育,并加大灌溉設施等各类专用性投资力度[26]。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将共同带来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优化配置,最终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说:村集体介入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2 模型、变量与数据

2.1 模型设定

2.1.1 随机前沿函数法

考虑到农业生产受市场波动、自然风险等随机因素的冲击,选择能够将随机误差项和效率损失分离开来的随机前沿函数法测算农业生产效率。为避免模型设定偏误,采用包络性强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作为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具体设定如下:

2.2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农业生产效率,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法估计得出。其中产出变量采用转入地块粮食产值表示,投入变量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投入。

机制变量。转入地块规模和转入地块期限。转入地块规模用该转入地块的实际面积表示;转入地块期限用流转双方达成的契约期限表示①。

核心变量。该地块是否为组织化转入地块,用农户转入该地块时村委或村干部是否出面组织协调衡量,是为1,否为0。

控制变量。为避免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除核心变量外,本文设置了如下4组控制变量:第一组变量由家庭经营决策者个体特征组成,包括其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3个变量;第二组变量为家庭特征变量,分别是家庭劳动力数量、外出务工人数占比、农业固定资产和家中是否有干部4个变量;第三组控制变量为转入地块特征,包括转入地块的地理位置、地形、肥力和种植粮食类型4个变量;第四组控制变量为村庄特征,包括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农地政策3个变量。除时间和地区虚拟变量外,各变量具体定义及描述性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在估计处理效应模型时,为缓解异方差问题,将转入地块规模、农业固定资产、村庄人均收入水平、村庄距离乡镇政府距离取对数后放入模型。

2.3 数据来源

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平坦的地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为其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和村集体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提高耕地配置效率,江苏省积极探索村集体引导农地流转的有效方式[30]。2021年,江苏省农地流转面积超过3 000万亩,流转起来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达60%,远高于同期全国水平。探讨江苏省农地组织化流转对生产效率改进的影响,对其他省份实现农地规范、有序流转和农业提质增效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所用数据来源于2020年和2021年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该调查面向江苏省,涵盖农户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等多方面内容。调查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抽样法,于2020年在江苏省13各地市中抽取26个调研区县,在每个区县分别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50户农户,并于2021年开展追踪调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仅完成12个地市的追踪调查,对于未追踪到的农户则采用该村其他农户进行相应补充,保持样本总量不变。考虑到农地流转常以地块为基本单位,且本文注重探讨农地组织化流转较农户分散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此选择转入地块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由于转入地块生产数据中仅调查了水稻和玉米种植情况,在剔除所选变量缺失、前后回答存在逻辑矛盾以及无法与村数据匹配的样本后,最终380块转入地块数据被纳入实证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随机前沿函数估计结果

随机前沿函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模型设定合理性检验结果显示,是否采用CD函数形式的LR检验值为131.08,在1%水平显著拒绝原假设,表明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生产函数合理;模型的对数似然值为51.195,且多数估计量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模型设定合理。其次,模型技術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统计指标显示,技术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的标准差比值λ为1.214,且在1%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生产普遍存在技术无效率,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法有效。最后,模型系数估计结果显示,土地和资本的一次项估计系数明显较高,表明现阶段农业生产中土地和资本仍然是至为重要的投入要素[31-32]。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估计结果,通过式(2)计算出每个地块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地块农业生产的效率均值为0.854 5,即距离最优生产前沿面仍然存在着14.55%的效率损失,农业提质增效仍具有改进空间。

在得到每个地块生产效率后,将地块划分为有村集体介入的组织化转入地块和农户分散流转的转入地块,分别对两类地块的流转特征和生产效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流转特征看,组织化转入地块的规模和期限均值分别较农户分散转入地块高25.98亩和3.70年,且规模和期限均值的组间差异均在1%水平显著;从农业生产看,组织化转入地块的生产效率均值较农户分散转入地块高出0.019 3,这种组间差异在10%水平显著。总体来说,地块是否组织化转入在流转特征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为研究假说的验证提供了描述性证据。

3.2 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农地组织化流转对生产效率影响的处理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残差相关系数ρ在1%水平显著为负,表明影响组织化流转决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两类不可观测因素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直接采用OLS估计将会导致农地组织化流转对生产效率影响的估计偏误。方程独立性LR检验在1%水平显著拒绝原假设,同样表明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合理、有效。

从核心变量看,地块组织化转入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与分散转入相比,组织化转入使地块生产效率提升了8.40%,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研究假说得到验证。这对于深化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农地流转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更应充分重视村集体“统”的能力,强化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使其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做好“代理人”、履行好组织农民和服务农民的制度使命,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和政府引导发展的优势互补,切实促进农地高效流转、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3.3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家庭内部联合决策、极端异常值,以及作物品种差别可能产生的影响,为确保基准模型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的稳健性检验。第一,地块是否组织化转入属于一种家庭决策行为,考虑到农户家庭资源配置存在联合决策而非个体决策的可能[33],使用家庭成年人口(年满16岁)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均值替换基准回归中的家庭经营决策者特征,作为新的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方程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二,考虑到生产效率极端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其进行1和99分位点缩尾处理后再次进行回归检验。第三,考虑到水稻和玉米种植模式差异对研究结果的潜在影响,选择采用水稻转入地块作为子样本进行稳健性检验①。三种稳健性检验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更换控制变量、缩尾检验和子样本检验结果均表明,地块组织化转入显著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基准模型研究结果稳健。

3.4 机制检验

为检验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的实现机制,借鉴周广肃等[34]的机制检验思路,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识别地块组织化转入对转入地块规模和期限的影响,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从转入地块规模回归结果看,相较于农户间的分散转入,地块组织化转入显著促进了地块规模的扩大。当村集体作为农地流转的中介机构进行组织协调时,能够通过土地置换、“虚拟确权”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对流转起来的农地进行平整和统筹规划[35],尽最大可能满足转入户的农地连片经营需求,从而促进地块的整合、实现“小田改大田”,进而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最终表现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转入地块期限看,地块组织化转入显著促进了地块转入期限的增加,表明村集体组织协调职能的发挥有效降低了供需双方长期流转农地的交易成本,保障了转入地经营权的稳定。转入期限的增加使得地权稳定性效应得以发挥,为生产效率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总体来说,农地组织化流转通过促进流转地块规模和期限的增加,实现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改善,有效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

3.5 进一步分析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低碳经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低碳农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微观层面看,农业减排固碳则表现为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转型[36]。基于此,在识别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及实现机制后,本文进一步探讨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户生产绿色转型的影响,以期明晰村集体介入的组织化流转是否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考虑到化学品投入品施用是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重要表征,进行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化肥和农药施用强度影响的处理效应模型估计①,结果如表7所示。从化肥投入看,地块组织化转入对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由组织化转入带来的地块规模扩大使得农户施肥作业更加专业,缓解了小农户过量施肥现象[37],使得化肥投入更加科学、精准;转入期限的延长也提升了农户的耕地质量保护意愿、降低了“掠夺式”经营的可能性[38],表现为化肥施用强度有所降低。从农药投入看,地块组织化转入对农药施用强度影响不显著,可能原因在于:一方面,样本地块种植作物为粮食作物而非经济作物,农户过量施药现象可能并不明显,致使组织化转入带来的规模经济未能促进农药减施;另一方面,与化肥减施能够改善耕地质量从而产生长期效益不同,农药减量仅有当下有限的降本效果,导致组织化转入带来的地权稳定性提升对农药减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农地组织化流转在实现农业增效的同时兼顾了“增绿”,为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实现路径。

4 结论与启示

从规模经济和地权稳定视角出发,构建农地组织化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地块层面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与农户分散流转相比,村集体介入实现的农地组织化流转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且多种检验均表明研究結果稳健。(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促进了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表现为地块规模的扩大和转入期限的延长,分别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地权稳定效应促进农业提质增效。(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地组织化流转有效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在实现增效的同时兼顾了增绿,有助于实现农业减排固碳。因此,在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系框架内,发挥村集体“统”的制度优势将会是打破农地流转困境、实现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渠道。在未来农地流转市场建设中,应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村集体“宜统则统”的原则,充分重视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的组织协调职能,引导农地高效流转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

上述发现具有以下三点启示:(1)地方政府应为村集体在农地流转市场中发挥组织协调职能提供良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发展村庄农地流转线上信息和交易平台等,为村集体组织协调农地流转提供便利条件。(2)完善村集体组织流转农地的制度规范,严格规范村集体组织协调职能范围,坚持在流转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组织协调农户规范流转农地,严禁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强行推动农地流转;强化村集体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杜绝村集体组织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寻租行为。(3)强化村集体自身主观能动性,深化拓展与村集体组织协调职能相关的各类配套服务。一方面要保障农地转出户的基本权益,稳定农地转出收益与分红,并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非农技能培训、鼓励发展村镇企业等方式,为退地农户提供生计保障和非农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成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代言人,在协调农地连片、稳定流转的同时引导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业经营绩效,从而为租金按时缴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农地高效流转与农业增效增绿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姚洋.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 . 中国社会科学,2000(2): 54 - 65,206.

[2] 黄祖辉,王建英,陈志钢.非农就业、土地流转与土地细碎化对稻农技术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11):4 - 16.

[3] 陈斌开,马宁宁,王丹利.土地流转、农业生产率与农民收入[J] .世界经济,2020,43(10):97 - 120.

[4] 匡远配,陆钰凤.我国农地流转“内卷化”陷阱及其出路[J] .农业经济问题,2018(9):33 - 43.

[5] 徐志刚,崔美龄.农地产权稳定一定会增加农户农业长期投资吗?——基于合约约束力的视角[J] .中国农村观察,2021(2):42 - 60.

[6] 郜亮亮.中国农户在农地流转市场上能否如愿以偿?——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考察[J] .中国农村经济,2020(3):78 - 96.

[7] 郭阳,徐志刚.耕地流转市场发育、资源禀赋与农地规模经营发展[J] .中国农村经济,2021(6):60 - 75.

[8] 陈义媛.组织化的土地流转:虚拟确权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激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1):13 - 23.

[9] 周娟.村社集体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资源动员与“关系治理”——以农业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为例[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86 - 95.

[10] 凌斌.土地流转的中国模式: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J] .法学研究,2014,36(6):80 - 98.

[11] 陈靖,冯小.农业转型的社区动力及村社治理机制——基于陕西D县河滩村冬枣产业规模化的考察[J] .中国农村观察,2019(1):2 - 14.

[12] 孙新华,周佩萱,曾凡木.土地细碎化的自主治理机制——基于山东省W县的案例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20(9):122 - 131.

[13] 贺林波,李甜.农地流转中村委会的角色冲突及整合[J] .农村经济,2021(8):37 - 45.

[14] 钱忠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产权残缺与市场流转困境:理论与政策分析[J] .管理世界, 2002(6): 35 - 45,154 - 155.

[15] 付振奇,陈淑云.组织干预还是个体主导: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效果的研究——基于1025个农户流转租金价格与满意度的分析[J] .开放时代,2017(4):8 - 9,177 - 190.

[16] 王德福,桂华.大规模农地流转的经济与社会后果分析——基于皖南林村的考察[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3 - 22.

[17] 黄忠怀,邱佳敏.政府干预土地集中流转:条件、策略与风险[J] .中国农村观察,2016(2):34 - 44,95.

[18] 潘璐.村集体为基础的农业组织化——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一种路径[J] .中国农村经济,2021(1):112 - 124.

[19] 易钟婷,王平平,王永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的交易费用降低机制研究——以陕南4个烟区产业综合体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9):120 - 128.

[20] 孙敏.嵌入视野下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机理——基于汨罗市C村“千亩大户”的个案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22(1):79 - 88.

[21] 钱龙,洪名勇.为何选择口头式、短期类和无偿型的农地流转契约——转出户控制权偏好视角下的实证分析[J] .财贸研究,2018,29(12):48 - 59.

[22] 吴一恒,马贤磊.基于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结构视角的土地流转市场发育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21(5):66 - 77.

[23] 顾天竹,纪月清,钟甫宁.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块规模经济及其来源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7(2):30 - 43.

[24] 郭阳,钟甫宁,纪月清.规模经济与规模户耕地流转偏好——基于地块层面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9(4):7 - 21.

[25] 仇焕广,刘乐,李登旺,等.经营规模、地权稳定性与土地生产率——基于全国4省地块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7(6):30 - 43.

[26] 江激宇,张士云,李博伟.社会资本、流转契约与土地长期投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3):67 - 75.

[27] MADDALA G S. Limited 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57 - 290.

[28] SAMPSON G S, PERRY E D. The role of peer effects in natural resource appropriation: the case of groundwater[J] .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9, 101(1): 154 - 171.

[29] 史常亮,栾江,朱俊峰,等.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增长及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8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评论,2017(5):152 - 166.

[30] 周洁,刘艳,饶芳萍,等.村集体参与对农地规模经营模式形成与运行的交易费用影响——基于案例比较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22,36(11):114 - 123.

[31] WU Z P, LIU M Q, DAVIS J. Land consolida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household crop production[J] .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5, 16(1): 28 - 49.

[32] 李谷成, 馮中朝, 范丽霞. 小农户真的更加具有效率吗 来自湖北省的经验证据[J] . 经济学(季刊), 2010, 9(1):95 - 124.

[33] MEZGER KVEDER C, BEAUCHEMIN C. The rol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experience for investment at home: direct, indirect, and equalising effects in Senegal[J] . Population Space & Place, 2015, 21(6): 535 - 552.

[34] 周广肃,谭华清,李力行.外出务工经历有益于返乡农民工创业吗 [J] .经济学(季刊),2017,16(2):793 - 814.

[35] 梁伟.农地流转制度创新:路径与机制[J] .农业经济问题,2022(4):85 - 95.

[36] 金书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J] .改革,2021(5):29 -37.

[37] WU Y Y, XI X C, TANG X, et al. Policy distortions, farm size, and the overuse of agricultural chemicals in China[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8, 115(27): 7010 - 7015.

[38] 邹伟,崔益邻,周佳宁.农地流转的化肥减量效应——基于地权流动性与稳定性的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9):48 - 57.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and Improve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Effect and Mechanism

LUAN Jian, ZHANG Zhexi

(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Beijing 100810,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initiated by rural collective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as well as its mechanism,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breaking the dilemma of farmland rental and boosting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research method is treatment effect model.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compared with farmland scattered rental among farmers,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robustness test. Second,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promotes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farmland rental, manifested in the expansion of farmland rental plot scale and the extension of farmland rental plot period, which boos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rough the effects of scale economy and farmland right stability, respectively. Third, the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intensity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o that it could promot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ith both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In conclusion, on the basis of continuing to uphold and improve collective-owned farmland system with innovation, rural collectives function of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in farmland rental markets should be properly and fully exploited for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efficient farmland rental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Key words: farmland organized rental; rural collective; transaction cos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本文责编:仲济香)

①农户间流转土地的不约定期限多具有其现实含义,通常是以一年为期,第二年重新进行契约,实际上等同于一年期的流转[21]。因此,对于未约定转入期限的地块,将转入期限按照1年处理。

①本文使用的380块转入地块数据中,仅有37块转入地块种植作物为玉米,因此选择343块种植水稻的转入地块进行稳健性检验。

①化肥施用强度采用该地块化肥投入量除以地块面积得出;农药使用强度用该地块农药费用除以地块面积衡量。二者均取对数放入模型。

猜你喜欢
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 需要重新定义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台商投资大陆的产业网络分析与启示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
交易成本、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
跨境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交易成本的视角:大数据时代政府治理成本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