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萍 李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他强调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治理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坚实底盘,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是创新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者、执行者,其担当作为情况直接影响着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其中,基层年轻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力军。因此,急需重视影响基层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中担当作为的突出问题,完善基层年轻干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激励基层年轻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
基层工作内容繁多、涉及面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尤其是在某些核心部门和核心乡镇(街道),基层年轻干部面临专项考核、临时检查等压力较大,基层负担较重。基层年轻干部大多数都是“85 后”“90 后”,家庭状况良好,学历较高,成长环境较为顺利,年轻有活力,但由于缺少工作经验,面对复杂的事务容易出现畏难情绪,缺少应有的耐心和定力,不能真正沉下心扎根基层。
调查发现,有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激情,也想主动担当作为,但是却缺乏挑起重担的重要能力。有87%的基层年轻干部认识到自己作为年轻干部的关键能力不足,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有65%的基层年轻干部认为其成长路上缺乏引路人,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能力上难以担当作为。访谈发现,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存在实践锻炼机会少、后续跟踪管理少、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方法不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导致基层年轻干部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存在明显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基层年轻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距离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少年轻干部政策不熟、业务不精,主观积极作为与实际驾驭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已经成为常态,基层政府基本都出台了问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督促基层干部认真履职,倒逼基层减少权力滥用,杜绝腐败现象。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地方却将问责机制“变形加码”甚至“一刀切”,使得基层干部形成了“少干事就少出事”的心理,以问责为借口习惯性避责。在事务性工作琐碎、群众需求多样以及政绩考核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现象,由此导致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满足于做好日常工作,对有难度的任务或新事物不愿意冒险挑战。
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是干部管理的助推器、风向标、指挥棒,对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具有一定作用。然而,当前的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未能充分反映干部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责任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倒挂”现象,制约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研发现,基层年轻干部普遍反映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存在按部门分配优秀指标、平均主义,导致绩效考核存在考不实、考不准、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年轻干部由于没资历、没阅历,很难评上优秀。
目前国家出台了减负的一系列文件,但是基层减负效果不明显。有乡镇年轻干部表示:“每到岁末年初,基层年轻干部有干不完的事、写不完的总结、开不完的会”“信息的采集和录入重复现象严重,且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不互通,工作时间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开会、填写表格、报送材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基层年轻干部不得不加班加点连轴转,疲于应付,较难抽出精力思考如何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如何高标准完成任务、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日复一日的繁杂事务极大程度上磨灭了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热情和信心,导致基层年轻干部主动担当作为的意愿降低。
一是组织上重选拔、轻培养,缺乏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后续跟踪培养机制,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缺少培训提升的机会。二是培训的质量不高。有基层年轻干部反映,即使参加培训,很多培训的内容不实用,没有发挥培训应有的作用,导致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知识储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难以适应,面对新任务和新要求手足无措。三是少数基层年轻干部缺乏主动学习和主动自我提升的意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甚至个别年轻干部躺平,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的不良思维。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基层年轻干部难以主动担当、敢于作为。
在高标准和严要求下,自上而下的刚性问责不断增多,基层干部工作的试错机会偏少,容错空间相对较小,导致部分基层年轻干部趋利避害,倾向于少做事、少出错,出现了干部不敢做事的不良作风。虽然当前很多基层政府都出台了容错纠错政策文件,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但从政策内容看,仍存在容错内容宽泛、容错标准模糊、解释和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错边界和容错尺度难以把握等问题。
一是绩效考核内容比较主观,基层干部考核指标设置不科学,存在走过场的问题。当前基层干部的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有学者指出,由于缺乏可以量化的指标及岗位职责说明书,干部绩效考核打分的主观性、随意性、主体性较强。二是绩效考核标准笼统,不同部门的重点定位不同,不同岗位之间的定位却用统一标准进行考核。统一化的考核标准忽略了不同岗位的特殊性,导致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即刚性约束不强。三是绩效考核未能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有些单位把愿作为、能作为、善作为干部的选拔培养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有担当、有作为干部的付出与收获往往不成正比,缺乏正向激励机制。有基层年轻干部反映,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工作业绩、岗位晋升、培训不挂钩,晋升考核制度流于形式,挫伤了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积极性,致使他们不愿主动担当作为。
一是要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定期审视现有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认真评估现有检查考核的必要性,简化基层干部的工作流程,切实为服务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减负。二是继续规范管理基层会议,尽可能减少会议频率、缩短会议的时间、缩小会议规模,适当运用现场会、专题会、视频会等形式,让大量基层干部解放出来。三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官方公众号、官方政务微博、政府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平台,加强对容错纠错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营造包容的社会舆论环境,减轻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压力,让基层年轻干部敢于试错、大胆创新作为。
一方面,继续加强基层年轻干部的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各项业务培训,帮助基层年轻干部适应基层工作节奏和方式方法,提升其政治站位,使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为上能够自觉领悟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发展思想,自觉在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贡献力量。要鼓励各级组织积极评选担当作为的先进模范,并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例如大力宣传“人民满意的好干部”“担当作为好干部”等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帮助基层年轻干部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和信念,以远大理想和伟大信念激励基层年轻干部以最佳精神状态和风貌积极履职、争干实事。另一方面,基于工作现实改革发展任务的需要,针对基层年轻干部的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培训,提升基层年轻干部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其朝着高素质、专业化方向迈进,让基层年轻干部善担当作为。
一方面,继续完善基层干部绩效考评制度。要进一步优化基层干部绩效考评理念,切实发挥导向作用,让不干活、干得不好的基层年轻干部承受足够的压力,干得多、干得好的基层年轻干部得到充分的激励;引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基层干部绩效评价,让真正有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能够在绩效考评中脱颖而出;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交叉考核、检查和评比,并让每一次考核结果都得到切实的运用;要进一步完善各部门信息采集系统,开发统一性和兼容性较高的信息平台,避免各种类型的信息重复填写和提交,减轻考核压力,释放基层活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物质激励、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对长期扎根基层、踏实苦干、贡献突出的基层干部进行表彰和奖励,肯定其坚守奉献的积极工作行为,激发其持续担当作为的勇气和决心。
一是进一步细化问责的判别和认定的标准,明确界定容错纠错的范围,根据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梳理出具体可以容错纠错的情形和不可容错纠错的情形,让基层年轻干部能够清晰地知道容错纠错的标准,有效消除基层年轻干部的顾虑,增强其对容错纠错机制的信任感,让基层干部感受到容错纠错机制对于担当作为者的保护,愿意放下包袱,担当作为。二是继续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信访举报案件,要从保护基层干部的角度认真甄别、慎重处理,切实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撑腰鼓劲,从而为深化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三是要完善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在干事创业之前、出现错误之后多谈谈心,让基层干部消除顾虑,放下包袱,继续敢于担当作为。
一是关心基层年轻干部发展。成长发展需求是基层年轻干部最大的需求,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就要让基层年轻干部看到事业发展的希望。要在政治上多关心基层年轻干部的成长发展,坚持年轻干部在基层培养的同时,也坚持干部从基层选拔,特别是从基层单位中选拔,让那些在墩苗中已经成熟的基层年轻干部有奔头、有盼头、有劲头。二是科学设计基层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基层年轻干部的能力素质、性格特点等科学定岗,实施“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让每名基层年轻干部都有自己的舞台和清晰的成长路线图。通过业务培训、轮岗交流、机关基层借用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年轻干部成长途径。三是树立起科学的用人导向。突出“有为才有位”好干部的标准,多选拔使用长期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年轻干部,对踏实肯干、素质突出、任劳任怨的,放到关键性岗位上历练。坚持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对敢担当、愿担当、会担当的基层干部大力使用,对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干部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