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公众舆论表达研究

2023-02-02 05:44孙彩枝
国际公关 2023年23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用户

摘要:退休政策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用户的讨论与表达影响着该议题的网络舆论走向。本文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网易科技频道发布的延迟退休话题为案例,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了网民的跟帖评论,发现公众舆论主要表现为基于现实环境的主题非理性、用于生理宣泄的情绪非理性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叙事非理性三个基本特征。本文探析该议题中非理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为实行渐进式退休政策减小阻力。

关键词:公众舆论;用户;非理性表达;内容分析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明确强调了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方向,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1]微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之一,通过分析微博上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言论和观点,可以窥见社会对于这一政策的态度和反应,揭示公众对于养老政策的期望、担忧和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2022年末,中国的年龄结构如下:0—15岁的人口为25 615万人,占总人口的18.1%;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7 556万人,占总人口的62.0%;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 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 0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2]根据联合国卫生组织机构关于人口老龄化标准的定义,中国已经迈入老龄社会,面临较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作为延缓劳动年龄人口缩减的重要政策工具、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压力的重要应对措施,延迟退休成为当下的舆论热点,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当前延迟退休的相关研究已有丰硕成果,桂萍从背景与动机方面论述了延迟退休的信赖保护原则。[3]尤明慧和严文捷从延遲退休政策和当前劳动力供给现状入手,探讨延迟退休方案对劳动力供给的短期、长期影响。[4]社会影响方面,李翔、汤丹论述了延迟退休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5]邹铁钉、殷伟策从制度、政策和服务市场体系建设角度出发,探讨延迟退休、隔代照料与青年就业的关系。[6]在政策实施和应对方面,李凯以长江三角洲代表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公众对政策的了解、政策参与态度以及政策参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7]满小欧、张艺佳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 (fsQCA),分析了OECD 36个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组合的年龄效应,探究何种政策组合有助于达成预期延退年龄目标。[8]国际经验与比较方面,全婷、李维嘉对国外不同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进行归纳梳理并按模式分类,为我国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推行提出可行性建议。[9]刘桂莲从5个角度对国外延迟退休政策调整实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对于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10]不同研究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观点,但普遍认为需要平衡各方面的考虑,包括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个体的实际情况等。

经济学默认社会成员以理性个体的方式理解世界并参与社会互动,而政治学则同时关注理性与感性两个部分,在现有的研究当中非理性的动机和因素被极大忽视。例如,延迟退休议题中反对者在公共平台表达的意愿常常被忽略,针对普通公众对延迟退休的非理性表达研究颇为不足。

二、非理性表达的三重心理基础

在微博平台关于延迟退休议题的公众舆论逐渐演化的过程中,非理性表达凸显出主导地位,它具有能够显著影响公众舆论走势的特征。与此同时,本文发现这一议题不仅具备部分公众舆论的共通特点,还蕴含独特的内在特质。

(一)基于现实环境的主题非理性

延迟退休作为一个凸显社会性的议题,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社会环境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如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养老保障的难题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情感的表达。

用户在探讨过程中,更倾向于站在弱势群体的立场上,评价事件时会受到自身主观情绪的干扰。有红V用户 (微博上活跃又有大群粉丝、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财经博主@财入门在#老年人再就业释放人口红利#的话题下评论:“太矛盾了,太拧巴了,太神奇了……人均寿命增加了,就开始研究延迟退休,研究老年人再就业,还要挖掘二次人口红利……”有黄V用户 (通过微博认证、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资讯博主@江苏侃大山就#建议养老金领取推迟15年#的话题下评论道:“普通百姓的生活压力已经很大了,如果还要延迟退休,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更加焦虑和无助。”更有众多用户在#实行延迟退休#话题下发表自己关于延迟退休的看法。这种情感的集聚进而成为非理性表达的一种特点,既体现了公众的关切,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态度。

(二)用于生理宣泄的情绪非理性

在非理性舆论表达的过程中,情绪的宣泄成为最为显著的特征。然而,尽管情绪的宣泄在一定程度上是表达的一种方式,但是当情绪过度强烈甚至泛滥成情绪化言辞时,原本应该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内容可能变得混乱和失去建设性。

一般情况下,用户在发表言论时,其所传达的态度往往会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如果他们持支持态度,那么其情绪常常会呈现乐观和积极的特点。反之,如果他们表示怀疑或不认同,那么情感上则可能表现出消极和失望。此外,还有一些言论保持中性,以客观分析为主,不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舆论中,支持者往往表现出对政策的认可和乐观,这种积极情感往往反映了他们对政策影响的预期和信心。相反,持质疑态度的人可能表达出不满和担忧,这种情感色彩折射了他们对政策可能带来的问题的担忧。在延迟退休议题中,部分用户的情绪过于激烈,使他们陷入极端的情感倾向中。这种情感倾向的突出可能对舆论的合理性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对立和冲突。

(三)满足情感需要的叙事非理性

从叙事的非理性角度来看,用户往往以嘲笑、夸张等反讽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来表明他们的不满或反感。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公众的共鸣,产生情感共鸣和互动。[11]

反讽的指涉对象既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例如,用户@亮出宝贝NEW在#孔乙己#话题下评论说:“大学毕业时认为自己是范进,但后来发现自己更像孔乙己,现在感觉自己更像骆驼祥子……如今延迟退休,我不得不承认我实际上是穷困潦倒,注定要一生做地主的长工,并且也没有任何积蓄为养老做准备。”表面看上去是在自我贬低,但却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批判。指涉对象是他人的反讽,叙事会更加激烈,情绪层面更为突出。用户@大米爱农民评论道:“我记得2000年左右就已经有人提议城乡福利改革吧,磨磨蹭蹭的这都2023了依然遥遥无期,延迟退休你就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反讽叙事传递了强烈的隐含信息,表现出了对于相关政策改变的期待。

三、非理性表达的成因机制

公众舆论在自发状态下,容易积聚不良情绪,形成非理性的状态,甚至会引发网络暴力,造成公众舆论生态的失衡。要想疏导不良社会情绪、增强用户的社会认同,引导公众舆论朝着理性方向发展,就必须弄清楚公众舆论非理性的成因。

(一)信息来源的偏向性

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源选择偏见是导致非理性公众舆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交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快速而碎片化,人们可能只看到信息的片段,而无法全面了解事件或议题的背景和全貌。

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源选择偏见导致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信息气泡,即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交流,很少接触到不同观点。这使非理性观点在一个局限的信息环境中得以强化,人们更容易受到自己社交圈子中的观点影响。[12]这导致非理性言论在信息气泡中迅速扩散,而不受到更广泛、更客观的观点的干扰。由于信息碎片化和信息源选择偏见,虚假信息和谣言在社交媒体上更容易传播。虚假信息可能更能引发情感共鸣,从而引发非理性舆论。即使这些虚假信息在后来被揭穿,已经形成的非理性言论也可能难以逆转。

(二)群体行为和社会压力

社交媒体的特点促使人们在特定话题上形成群体行为。当某一观点或情感化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时,其他人也可能加入其中,形成类似的情感化言论,这种群体行为可能导致非理性言论在群体中迅速蔓延。

社会压力在社交媒体时代更加显著,人们可能感受到需要表达与主流观点一致的言论,以获得社会认同。在延迟退休议题中,如果某一观点或情感化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广泛支持,其他人可能感受到社会压力,需要表达相似的情感化观点。这导致非理性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扩散,因为人们更容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而不是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社交媒体平台强调社交和社会连接,人们往往通过表达与特定群体相符的观点来获得社会认同和群体认同感。在延迟退休议题上,如果某个群体倾向于情感化表达,其他人可能会加入该群体,表达相似的情感化观点以获得认同感,而不是进行客观的分析。

(三)个人情感和利益倾向

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2年底,我国网络用户人数高达10.67亿人,网络覆盖率为75.6%。[13]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网民群体结构日益多元,媒介素养水平也存在差异性。

《2022中国居民退休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普通居民对延迟退休的态度较为保守,仅有10.6%的受访者愿意延迟退休。[14]不支持延迟退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人利益的影响。延迟退休政策直接涉及个人的退休规划和养老安排,人们的退休时间和养老金领取可能会受到影响,这直接关系他们的财务状况和生活质量。第二,未来不确定性的情感焦虑。退休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政策的调整可能使人們重新评估退休时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第三,社交媒体的情感强化。当人们看到他人表达情感化的言论时,他们更可能受到情感的影响,更容易被情感化的观点所吸引,形成所谓的 “情感病毒”。

四、结束语

当前学术界对于延迟退休的探究主要集中在个人、家庭和经济等领域。然而,对反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呼声背后的原因的研究仍显不足,其深度和广度尚待加强。

文章以新浪微博平台上的话题 “你愿意接受延迟退休吗”为案例,根据网民跟帖内容,分析网民评价。总结如下:非理性表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基于现实环境的主题非理性、用于生理宣泄的情绪非理性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叙事非理性。本文从信息来源的偏向性、群体行为和社会压力、个人情感和利益倾向三个方面着手,全面分析网络公众舆论非理性成因。

延迟退休政策是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对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趋势的应对之策。在制定退休政策细则时应谨慎行事,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确保政策制定过程的透明和民主,从而实现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EB/0L].[2022-12-14].https://www.gov.cn/zhengce/2022-12/14/content_5732067.htm.

[2] 国家统计局.王萍萍:人口总量略有下降 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EB/OL].[2023-01-16.]http://www.ce.cn/xwzx/gnsz/gdxw/ 202301/18/t20230118_38353400.

[3] 桂萍.延退政策之信赖保护原则适用[J].学术探索,2014(06): 47-50.

[4] 尤明慧,严文婕.延迟退休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J].商业经济,2023(08):94-96+116.

[5] 李翔,汤丹.退休会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吗:基于断点回归方法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1-16.

[6] 邹铁钉,殷伟策.延迟退休、隔代照料与青年人就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03):115-122.

[7] 李凯.公众参与延迟退休政策制定的实证研究:基于长三角典型城市调查[J].保定学院学报,2022,35(01):21-25+34.

[8] 满小欧,张艺佳.弹性退休:政策设计、实施机制与政策效应:基于OECD国家多期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82-90.

[9] 全婷,李维嘉,李可.延迟退休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5):162-164.

[10] 刘桂莲.收敛性、弹性与差异性:退休政策调整的国际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22,30(02):105-114.

[11] 纪佳文.微博女性生育议题的非理性表达特点及其成因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21.

[12] 李希光,周庆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5.

[13]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32(02):39.

[14] 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状况:基于 《2022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的发现[J].保险理论与实践,2023(03):14-39.

基金项目: 教育部高校发展专业课程专项 “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项目编号:Z010112103)。

作者简介: 孙彩枝,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用户
关注用户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我国的MOOC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现状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