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塘头学校 郑碧莺
“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要充分发挥小学数学学科培养学生逻辑抽象思维及核心素养的优势和作用。单元整体教学是系统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围绕“双减”背景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展开研究。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应对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改变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过度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也需要适应政策要求,优化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完善,合理指导学生。教师需依据“双减”政策相关要求,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重视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思维的交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整合教学资源、系统规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等,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双减”背景下,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价值:
1.优化教学资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学质量。系统规划教学内容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元整体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基础在于合理规划单元内容,教师需全面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及思维能力形成要求,以此为依据开展单元内容的重构,确保单元整合教学后能够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各教学环节的设计,着重思考如何将单元内容与单元主题情境结合起来,借助具体情境来引导学生,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清楚了解各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教学为例,图形的运动属于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的准确掌握,不断分析学生实际学情,科学进行本单元内容及知识点的规划。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单元主题和知识点目标。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关联性,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以学生现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已经掌握或较为熟悉的数学知识与单元内容,明确所设计单元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存在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图形在空间运动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快速确定图形运动位置的方法。
最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和难度层次,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教师可以按照从易到难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递进式设计,逐渐引导学生掌握位置表示方法,了解图形的特征与特性。比如,结合本单元图形旋转各知识点,按照知识难度和知识点间所存在逻辑关系进行排序,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使其明确本单元知识重点。知识点如下:
1.物体绕着某一点运动,这种运动现象即为旋转。
2.旋转点(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是旋转的三要素。
3.旋转的特征:图形旋转后,形状和大小都没发生变化。
在明确这些知识点后,再与图形旋转的性质、旋转角度、旋转方法等知识点进行联系,逐渐掌握单元知识的“全貌”。
在以往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预先设定目标,再按照数学教材的单元顺序进行知识讲授、练习和巩固。而单元整体教学是对这一传统教学理念进行的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构了单元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习目标方面更加细化和复杂,提高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依据单元整体教学的步骤予以阶段性教学目标与最终教学目标的确定。单元目标的制定是高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在制定目标时,首先,明确学生在每个单元需要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哪些数学能力。其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让每名学生都能在单元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后,确保单元目标与课程总目标相一致,为学生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学生思维发散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打牢基础。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课程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是“空间与几何”领域内容,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主题。在制定单元目标时,教师需要注重目标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对数学知识的观察、发现及实践操作过程中,使其明确在不同位置对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图形,具备正确识别物体正面、左面、上面物体形状的能力。包括对常见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特征的认识;正确理解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特征和性质;掌握测量二维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方法;理解立体图形的名称、性质和表面积,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空间中物体各个角度的观察,依据现有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即,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在脑海中想象和操纵图形;掌握测量二维图形的工具和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及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可以从观察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鼓励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互动表达能力。
在完成单元主题内容规划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后,教师还需注意结合具体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课时的科学调整,尤其要结合具体教学时间,不但要关注单元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灵活性,还要明确课时安排与内容、教学环节的适配性和可行性。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课时安排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巧妙调整,对于重点难点内容,要适当增加课时,以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对于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适当减少课时,以避免发生课堂时间上的浪费。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时安排,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为例,在单元课时安排方面,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调整,如学生对以往学习“认识图形”“图形的移动”“位置与方向”等诸多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运用水平,结合具体图形相关概念知识,对于较难理解的概念和方法,要适当增加课时进行深入讲解和练习,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则适当减少课时,以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拓展和应用。因此,第一课时安排学生从某一角度观察物体,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图形不相同。第二课时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依据图形来推测立体图形拼搭的方式,实现图形在空间中结构的简化。这一单元的两个课时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贯穿了多个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数学探究与情感目标。
如,在第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角度变化来总结图形特征,准确判断出属于哪种图形,对多个图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掌握其实际特征以及在空间中位置或形状的变化。本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合作探究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第二课时教师再逐步加入更多图形在空间中的特征及表示方法,实现对单元数学知识的拓展。同时,加强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具体主题情境,为合作学习小组设计自由探究主题任务,完成单元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并将最终任务成果展示并共同分享。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分析和处理,尤其学生的易犯错误,还要对每一名学生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进行课时的灵活调整。
教学计划是单元整体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首先,明确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其次,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最后,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以完成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
数学单元主题教学需要教师预先做好完善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并积极进行计划落实、实践和调整。对于空间图形单元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通过多个课时的实施才能完成,需要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并进行细化,并根据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完成进度反馈,结合具体信息进行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调整。在进行教学计划的精细化完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描述空间图形的准确性,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为例,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需要放在学生对“角”特征的认识,以及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物体的“角”,从中学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另外,教师需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认识能力,依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相应学习目标的设计,让学生快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单元情境的自然展示。每个单元的主题和知识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知识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单元主题情境的创设要自然,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情境,因此,教师需遵循适时、适量原则,需保证情境设计保持在合理范围。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情境为例,其重点在于将生活中的“角”引入课堂,教师可以创设不断发展的情境,如以“五角星”形状的物体为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五角星,并帮助学生明确“其实五角星不止有五个角,还有更多隐藏的角”,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多出来的角,或者让学生观察五角星形状的建筑图片,并数一数有多少个角,从而通过情境来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实践应用拓展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安排适合的实践应用拓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数学游戏、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不同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的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五角星”建筑创设的情境进行相关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尝试在更大的建筑或不同形状的建筑中寻找更多的“角”,并讲一讲这些角有什么特点,或以不同图形的组合搭配,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掌握“角”的特征。这样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减轻学生课外反复“刷题”的压力,从而实现学习成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实际学习需求,深入理解“双减”政策内涵,科学规划内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巧妙进行数学课时的合理安排,精细完善教学计划,并结合单元情境的自然展示以及增加实践应用拓展等对策,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