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中心小学 刘桂金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印证,影响着实际的教育活动。当前,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育教学将目标从“记忆型”人才转变成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生活化教学理念也在教学活动中备受重视,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系统化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不小困难。在此情况下,生活化教学的落实与推进显得重要且必要。小学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许多数学知识(如运算、图形等)都在生活中有所体现,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深度挖掘、把握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实践应用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详细论述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应用原则以及实践策略,以期在把握生活教育理念应用价值的同时,推动其与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不仅需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落实,还应当肩负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任。小学时期是数学学科打基础的关键期,夯实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培养思维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之路上乘风破浪。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成功地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的思维搭建一道沟通抽象与具象的重要桥梁,帮助学生通过具象化的生活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将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落实,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理解能力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与社会对全面发展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应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实践过程中彰显时代属性。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正好顺应了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趋势,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成果。在传统的应试思维桎梏下,会做题却不会应用是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通病,这种“应试类人才”难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难以体现出教育教学的真正成效。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状。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建一定的生活案例与生活情境,并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应用能力提供机会与空间,甚至将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评判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视域下,会做题从来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点,会应用才是真正落实所学知识的有力证明。这一教育理念加强了教师对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题海战术”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有力量的教学辅助。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他们持续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然而,从教学实践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知识不仅兴趣低,甚至还存在抵触、畏难等消极心理。究其根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教学模式的程式化与刻板化,“照本宣科”“师为主生为从”的课堂模式依然屡见不鲜。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
首先,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立足于自己熟悉的具体生活情境中学习,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其次,生活化教学具有创新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习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提高。
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兼具科学性与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然而,从教学实践分析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时出现了“喧宾夺主”的情况,即生活化教学设计的形式大于意义,生活化情境创设与生活案例的引入难以对教学成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难以及时掌握教学重点。基于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辅助性原则,始终以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为目标,将生活化教学视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避免因其喧宾夺主而导致教学的主要任务难以凸显。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与新导向,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生为本原则,始终尊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是否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与思维能力,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理念的贯彻真正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贯彻落实中有多种不同的模式与路径,这些模式的侧重点不同,实践成效也不尽相同。与此同时,虽然生活化教学模式凭借其新颖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青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兴趣缺乏,教学成效也会大不如前。基于此,教师需要遵循模式多元化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深化对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理解与认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尽可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如此,模式多元化原则还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打破既定思维与刻板印象,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能力,深度把握教材内容的特征,选择最合适的科学教学手段,让生活化教育理念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问题情境生活化,指的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立足学生的具体生活,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生活情境,以此引导学生基于生活情境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分析与解决。生活化情境的应用多出现于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既为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激发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驱动力。基于此,教师要格外注重这一环节的设计,致力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生活化问题情境时,教师需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更为深切的感受,体验完整的学习过程。二是呈现学生在现实中熟悉的情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设计的教学情境才更能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完美的图形——圆”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课中,我们学到了圆的基本性质,了解到了“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都相等,所有半径都相等”这一知识点。因此,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如果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这样的图形会怎么样?”自行车是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交通工具,学生很快便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出答案:“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那么骑车的人需要花更多的力气,而且还容易摔倒。将车轮设计成圆形不仅省力,还能够平稳骑行。”而且,有的学生联系之前学习过的“球可以任意滚动”这一特点突发奇想,想设计一辆更新奇的自行车。此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的想法,应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慢慢引导学生考虑如何确保方向更加准确这一要点。学生基于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特点,容易给学生的理解与思考造成困难,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运用生活素材,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理解所学知识。但是,教师要保证生活素材的选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还要保持内容设计的有序性与层次性,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思维漫溯。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活动为例,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出一项生活作业——从生活中找到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事物,比如长方体的铅笔盒、正方体的快递纸盒等,并带到课堂上。在教学活动中,为引导学生了解正方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准备好的物体进行观察与想象,尝试将其平面图绘制出来,并进行物体表面积的计算。这样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生活化,由生活素材切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推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引领学生由“具体经验”到“抽象学习”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手段的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从生活过渡到数学知识,再进行层层深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借助具体的生活实例,实现思维的逐步抽象,帮助学生的认知从具体的生活实例抽象到数学符号,以此提高学习效果,完成学习目标。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出学生熟悉的一个具体的生活案例:“现在需要为班级30 名学生购买桌子和椅子,已知桌椅的单价,你该如何计算共需多少钱呢?”学生通过思考与分析分别给出了两种计算方法,一是先将桌子和椅子的价格加起来乘三十,另一种则是先计算30套桌子的价格,再计算30 套椅子的价格,最后将两者相加。这两种计算方式虽然不同,但计算的总量是一样的,都计算了30 套桌椅的价格。学生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等式。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出5组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等式,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中找出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一关系,鼓励学生用符号或字母进行表达。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仅会做题,而是为了会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之中的问题,推动数学结论应用的生活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建立“数学—生活—数学”的思想认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化学习情境的乐趣。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兴趣要点,引入实际生活情境,给学生一个能自由发挥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具体落实。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了元角分以及混合运算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基于此设计出相应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课堂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师可以设计“班级小超市”活动,让学生进行抽签,一半学生扮演成售货员,另外一半学生扮演成顾客。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用纸张模拟的不同金额的纸币,然后设置不同的虚拟货物,让学生进行“交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计价、找零等工作,既能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又能够推动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是具有效率高、目标明确的教学设计。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更理想化的实践效果,既顺应了当前教育理念的发展、学生的学习规律,又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教师需要充分遵循以生为本原则、辅助性原则以及模式多样化原则,从问题情境创设、教学内容呈现、学习过程安排以及实践应用四方面入手,推动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的双重提高,让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奇效,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