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2023-02-01 07:00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1期
关键词:专职呼吸衰竭阻塞性

李 翠

(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山东 德州,253100)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后表现出呼吸困难加重,对患者心理、睡眠质量等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2]。临床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予以护理干预,使患者配合治疗,可达到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但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还不够强,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模式,可以通过专业护理团队,给予患者针对性强的护理服务[3-4]。本研究以20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在此类患者护理中采用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2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00 例)和专职组(102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6 例,女44 例;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65.38±2.08)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96±0.87)年。专职组患者中男60 例,女42 例;年龄49~78 岁,平均年龄(65.50±2.04)岁;病程4~13年,平均病程(8.88±0.9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过心脏超声、肺功能等检测,符合《2018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组织(GOLD)指南》中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5];PaO2< 60 mm Hg(1 mm Hg≈0.133 kPa),PaCO2≥50 mm Hg;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合并血容量不足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①环境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陪同患者及家属熟悉医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用药干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给药,指导患者每日按时用药,并在用药后观察患者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遵医嘱根据患者病情改变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③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适当给予患者安抚,采用发放宣传册、播放短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病因、治疗手段、护理注意事项等。

专职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①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组建。由本科室主管护师、护师、护士组成专职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组长由主管护师担任,负责组织与安排护理工作。所有小组护理人员均通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后入组。此外,每月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护理技能培训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水平。所有护理人员每次培训后,均需要进行考核,针对未通过考核的人员再次进行培训。②质量控制。护理小组所有成员严格参照相应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呼吸机肺炎预防标准等,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等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且所有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项培训与考核才可入岗操作。③专项护理干预。护理小组于每日晚间、中午、晨间巡查患者病房,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护理方案。除常规吸痰处理外,重点关注并发症护理、睡眠护理等。常规吸痰处理措施如下:针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每日饭前、睡前、饭后对患者口腔进行护理,监测气管插管情况,避免脱管等情况出现。同时护理人员每日做好患者吸痰处理,采用震荡排痰仪叩背等方式,促进患者排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定期更换患者体位,保证每2 小时更换1 次体位,并酌情将患者床头抬高30°~45°。并发症护理:考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定期观察记录患者皮肤状态,定期检测患者凝血功能,适当帮助患者翻身,对患者肢体部位进行按摩,按摩师切忌力道过大。睡眠护理:使用柔光灯具,每日晚间10:00 后准时熄灯,保持病房温度24 ℃左右、湿度55%左右,并尽可能将仪器的声音调小,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FEV1、FVC、FEV1/FVC、PaO2、PaCO2、生命质量、护理满意度情况。

生命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观察,该量表可以从躯体功能(10~30 分)、躯体角色(4~8 分)、健康状况(5~25 分)、社会功能(2~10 分)、机体疼痛(2~12 分)、生命力(4~24 分)、情感角色(3~6分)、心理健康(5~30 分)8 个方面进行观察并评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护理满意度:通过山东省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自制患者满意度问卷,由患者依据自身感受从护理专业性、舒适性、护理人员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分值0~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90 分表示非常满意,80~90 分表示基本满意,<80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软件为统计工具,FEV1、FEV1/FVC、生命质量评分等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 比较

护理前,两组FVC、FEV1、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 较护理前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专职组FVC、FEV1、FEV1/FVC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 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 比较 (±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FEV1(L)FVC(L)FEV1/FVC(%)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专职组1021.42±0.131.92±0.08*1.70±0.102.33±0.36*57.89±2.3674.86±1.93*对照组1021.44±0.111.56±0.12*1.71±0.112.01±0.18*57.84±2.4369.87±1.37*t 1.183 25.172 0.678 7.998 0.149 21.223 P 0.238 <0.0010.499 <0.0010.882 <0.001

2.2 两组患者PaCO2、PaO2 比较

护理前,两组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aCO2较护理前下降明显,PaO2较护理前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专职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aCO2、PaO2 比较 (±s,mm Hg)

表2 两组患者PaCO2、PaO2 比较 (±s,mm Hg)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PaO2PaCO2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专职组 102 48.32±1.18 86.22±1.03* 69.53±2.11 42.33±2.36*对照组 102 48.44±1.52 75.31±1.42* 69.62±2.13 48.54±3.62*t 0.629 62.705 0.302 14.492 P 0.530 <0.0010.763 <0.001

2.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健康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机体疼痛评分、生命力评分、情感角色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健康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机体疼痛评分、生命力评分、情感角色评分、心理健康评分较护理前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专职组躯体功能评分、躯体角色评分、健康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机体疼痛评分、生命力评分、情感角色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SF-36 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指标专职组对照组tP例数102100躯体角色评分护理前5.60±0.75 5.61±0.80 0.092 0.927护理后7.53±0.17* 7.12±0.20* 15.743 <0.001躯体功能评分护理前16.27±1.62 16.48±1.72 0.896 0.372护理后27.20±1.14* 24.38±1.50* 15.090 <0.001健康状况评分护理前16.83±1.32 16.96±0.82 0.842 0.401护理后22.74±0.63* 20.03±0.77* 27.456 <0.001社会功能评分护理前5.66±1.45 5.87±0.62 1.339 0.182护理后9.15±0.40* 8.12±0.26* 21.729 <0.001生命力评分护理前12.64±0.57 12.51±0.88 1.250 0.213护理后20.45±1.31* 18.40±1.37* 10.897 <0.001心理健康评分护理前19.64±0.57 19.61±0.88 0.289 0.773护理后26.45±1.31* 22.40±1.37* 21.528 <0.001情感角色评分护理前3.74±0.33 3.72±0.30 0.452 0.652护理后5.27±0.15* 4.92±0.14* 17.182 <0.001机体疼痛评分护理前5.74±0.33 5.80±0.57 0.919 0.359护理后10.27±0.55* 8.43±0.25* 30.633 <0.001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专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长,患者发病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考虑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情严重,针对此类患者除治疗外,还需增加护理干预[6-10]。

危重症专职护理干预属于一种综合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通过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组建、质量控制对护理干预服务质量进行控制,并给予患者专职护理服务,例如并发症预防等,有效改善患者病情[11-14]。(1)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呼吸状态。个体受风、寒、热等因素影响,病毒侵入人体,使肺功能降低,FVC、FEV1、FEV1/FVC 水平出现明显下降。采用专职护理干预模式,组建高质量护理干预小组,结合患者病情,在给予患者排痰、机械通气护理干预的同时,弥补传统护理干预相对简化的不足。护理小组所有成员严格参照相应专科护理管理委员会机械通气护理标准、呼吸机肺炎预防标准等,对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等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善患者肺功能,使得经过护理后患者的FVC、FEV1、FEV1/FVC 水平明显升高。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呼吸功能减弱,体内氧气水平下降,动脉血中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专职护理干预给予患者综合全面护理干预,从常规吸痰、睡眠、并发症等多方面给予护理,帮助患者改善病情,确保患者呼吸顺畅[15-17]。辅助治疗改善患者肺功能,使得经过护理后患者的FVC、FEV1、FEV1/FVC 水平明显升高。(2)舒适度提升。深入分析患者睡眠情况,结合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睡眠护理干预、并发症护理干预。例如,并发症护理中,通过按摩患者肢体,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力性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睡眠护理等确保患者治疗可以顺利进行。专职护理干预中,所有护理人员均参与定期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整体护理水平,使得患者在护理中感觉更舒适、更满意。(3)生活质量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入院后患者受疾病折磨,心理压力骤增,生存品质明显下降。专职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配合常规护理,给予患者鼓励与安慰,提升患者整体生命质量[18-19]。在护理中,充分结合患者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确保制订的护理干预方案贴合患者具体情况,确保患者护理效果。如考虑到患者睡眠需求,使用柔和灯光照明、按时熄灯,控制病房温度与湿度,调低设备声音,打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危重症专职护理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呼吸功能、血氧状态得到改善,让患者对护理服务更满意。但是,由于本研究选取样本数量少,研究时间相对较短,仍需进一步改善,需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进一步证实危重症专职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积极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专职呼吸衰竭阻塞性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专职媒人的变化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