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1-31 08:43李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丁苯溶栓缺血性

李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动脉闭塞造成的脑组织梗死,常伴随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损伤,一旦发生,具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1]。目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时重建脑血流,抢救已经“缺血”但还没有“梗死”的脑组织是“最有效手段”,静脉溶栓治疗带来了一定的临床益处[2]。但是,由于静脉溶栓存在时间窗限制,且溶栓效果与溶栓时间直接相关,导致部分患者在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并不佳,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3,4]。本次研究以本院2018 年7 月~2021 年6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分析,对比评估临床效果,旨在为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8 年7 月~2021 年6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奇偶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及研究组,各40 例。对比组男女例数比为26∶14;年龄最小35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55.56±11.03)岁;平均发病至溶栓时间(2.48±1.09)h。研究组男女例数比为25∶15;年龄最小36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56.02±11.49)岁;平均发病至溶栓时间(2.56±1.12)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关于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与标准[5];②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真实以及可靠;③知情研究涉及的内容、目的等,自愿签署同意书;④研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备且在通过审核批准后开展。

1.2.2 排除标准 ①对丁苯酞、rt-PA 存在过敏史及禁忌证;②缺乏交流沟通能力;③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④因病情加重等因素脱落或退出研究。

1.3 方法

1.3.1 对比组 采用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单次取0.9 mg/kg rt-PA,最大使用剂量≤90 mg,取总量的10%进行静脉推注,于1 min 内完成,剩余90%进行静脉泵入,于1 h 内完成,共治疗14 d。

1.3.2 研究组 采用丁苯酞联合rt-PA 进行静脉溶栓治疗:rt-PA 用法用量与对比组一致,静脉溶栓后,取100 ml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每12 小时用药1 次,共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效果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全部消失或大部分缓解,NIHSS 评分下降≥7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NIHSS 评分下降50%~74%;无效:不符合上述评价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NIHSS、ADL 进行评价,NIHSS 评分0~42 分,得分低示神经功能好,ADL 评分0~100 分,得分高示日常生活能力好。

1.4.3 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血凝仪器对PT、APTT、FIB、D-D 进行测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比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比组,ADL 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FIB、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PTT 长于对比组,FIB、D-D 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对比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现代社会中导致死亡和残疾的最重要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6]。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以及血液成分改变和异常物体进入脑血管循环等,同时,急剧精神刺激、不良生活行为等也可诱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占全部卒中的70%~80%,病死率在10%~15%,近年来,在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疾病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8]。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发作期,及时清除血栓、挽救缺血半月带以及减少再灌注损伤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所在。诸多研究证实,在发病4.5 h 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良好恢复脑组织灌注,阻止脑梗死、脑水肿进展,最大程度改善预后[9]。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溶栓后,由于部分堵塞血管并未再通,加之受再灌注损伤、脑血管再闭塞等影响,致使神经功能缺损改善不佳,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进一步加重情况[10]。由此可见,如何更好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是当前临床研究重点。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比组,ADL 评分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APTT 长于对比组,FIB、D-D 低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丁苯酞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分析可知,rt-PA 为血栓溶解药,可通过与纤维蛋白结合,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起到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动静脉、增加冠状动脉灌注量等作用[11]。丁苯酞是人工合成的消旋体,其对缺血性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均具有一定作用,如强效抗脑缺血、抗血栓形成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进而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缺血区微循环及血流量,此外,该药在提高抗氧酶活性、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也具有一定效果。本次研究结果与黄晓东[12]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6.59±3.85)分低于对照组的(4.74±3.66)分]具有较高一致性,由此也可进一步证实丁苯酞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rt-PA 静脉溶栓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且能够更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丁苯溶栓缺血性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