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浩源,揭惠娜,王小建,裴梦婷,邓 雁,孙海康
1.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 330000;2.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脑肿瘤易影响颅内压,引起各种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危及病人生命[1]。手术治疗是脑肿瘤首选治疗方案,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可有效切除瘤体,降低颅内压,改善病人症状[2]。老年人常因合并多种疾病,加之脑萎缩,手术难度较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为确保病人顺利康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十分必要。艾慈灸穴位敷贴以中医艾灸为特色,将热疗、艾灸、磁疗、红外线照射等多种措施融于一体,发挥活血化瘀、温经通脉、行气止痛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3]。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艾慈灸穴位敷贴在改善老年脑肿瘤病人术中低体温及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研究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肿瘤病人1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肿瘤,且均为原发性脑肿瘤;符合手术指征,均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精神正常,年龄>60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病人及家属自愿参加本试验,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体温异常者;术前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对受试药物存在禁忌证;术中因病情变化需抢救者;合并出血性疾病;合并血液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开颅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 ℃,湿度控制在40%~60%,冲洗液经水温浴箱加温至37 ℃,术中输液、输血采用输液加温仪加温;术中常规监测病人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手术前后检测鼓膜温度,术中体温检测以直肠温度为依据,探头深度为10 cm,连接迈瑞监护仪。术后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盖被保暖: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采用2 kg 普通棉被保暖。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慈灸穴位敷贴: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连续贴敷,在医生指导下,由麻醉护士进行穴位贴敷,采用艾慈灸穴位敷贴(江西艾慈生物科技),取双足底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等穴位,每穴1 贴。
1.4 观察指标 ①体温:比较两组术前、术中30 min、60 min、90 min 以及术毕体温变化情况。②手术指标:对比两组术中输血量、输入胶体液量、输入晶体液量以及苏醒时间。③失血量:比较两组术毕、术后3 h、12 h、24 h、48 h 失血量。④低体温及感染情况:比较两组寒战、低体温(<36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包括器官腔隙感染、浅表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情况。⑤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本研究两组均未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等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以例数、百分比(%)描述,进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体温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体温比较(±s) 单位:℃
表2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体温比较(±s) 单位:℃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74 74术前36.55±0.39 36.49±0.41 0.912 0.363术中30 min 37.01±0.32 36.38±0.35 11.428<0.001术中60 min 36.30±0.28 35.54±0.37 14.090<0.001术中90 min 36.05±0.22 35.02±0.31 23.309<0.001术毕36.33±0.28 35.29±0.33 20.672<0.001
2.3 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病人手术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74 74术中输血量(mL)378.62±41.36 425.94±50.19-6.259<0.001输入胶体液量(mL)569.25±74.18 649.17±81.49-6.239<0.001输入晶体液量(mL)2 537.28±384.18 2 741.94±410.68-3.131 0.002苏醒时间(h)2.98±0.35 3.78±0.41-12.766<0.001
2.4 两组病人失血量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失血量比较(±s) 单位:mL
表4 两组病人失血量比较(±s) 单位:m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值P例数74 74术毕512.36±52.32 584.16±61.18 7.673<0.001术后3 h 115.54±22.36 142.31±28.41 6.370<0.001术后12 h 58.62±10.62 91.47±13.25 16.642<0.001术后24 h 28.13±5.48 51.49±8.67 19.592<0.001术后48 h 19.32±2.47 25.74±4.11 11.517<0.001
2.5 两组病人低体温及感染情况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低体温及感染情况比较 单位:例(%)
2.6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单位:例(%)
低体温是开颅手术病人围术期常见的并发症,因手术部位特殊,病人一旦出现低体温,极易发生并发症[4],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病人围术期低体温风险。研究表明,术中良好的体温管理可维持体温恒定,缩短病人术后苏醒时间[5]。目前,临床采用的术中保温措施多样,虽有一定效果,但因耗材较贵,存在应用局限性[6]。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艾慈灸穴位敷贴可减少老年脑肿瘤病人体液流失,缩短苏醒时间。分析原因在于,艾慈灸穴位敷贴通过辩证疗法合理取穴,将中药药物作用与穴位经络作用有机结合,对特定穴位进行贴敷,达到内病外治的效果。艾慈灸摒弃传统艾灸缺点,结合现代科技,加入艾绒等远红外材料,利用红外线辐射,进行艾灸、磁疗、烫熨,有效发挥祛风散寒、温热、舒经、活血等功效[7]。艾慈灸穴位敷贴能够调节人体气血,提高自身修复能力,可促进病人正常生理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失血量[8]。本研究中,观察组病人低体温发生率、SSI 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艾慈灸穴位敷贴具有温热作用,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能够有效调节脏腑气血。艾慈灸穴位敷贴作用持久,温度恒定,能够有效维持病人术中及术后体温恒定,减少术中寒邪侵袭。艾慈灸穴位敷贴,温经散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自身免疫,有助于减少术后感染发生[9]。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与艾慈灸穴位敷贴秉承中医传统疗法进行干预,副作用少、操作简便、不影响手术操作有关,术后病人康复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艾慈灸穴位敷贴可减少老年脑肿瘤病人术后失血量,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SSI 感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