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晖
(漳州市第三医院普外一科,福建 漳州 3636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快餐饮食、熬夜、压力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普遍存在[1],胃癌发病率持续上升。胃癌早期包括贫血症、肿块等症状,不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极容易被临床所忽视[2]。目前,临床上缺乏较好的方法预测淋巴结转移,因而及早预测其发生的风险,对于针对性的制定综合治疗干预方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4],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2018-10~2022-01本院收治的67例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早期胃癌;②有着完整的临床病历资料;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审查同意;④符合胃癌根治术相关指征;⑤知情同意;⑥依从性较好。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病、精神功能严重障碍等;②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等;④存在胃癌根治术相关禁忌证;⑤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根据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8例)与未转移组(n=49例)。
1.2.1 收集临床资料:①性别、年龄、体质量、基础性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等情况;②胃癌根治术治疗前7d的血细胞、癌胚抗原(CEA)、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血液学指标情况;③胃癌根治术治疗前的NLR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等情况;④肿瘤病灶情况、浸润深度、侵犯神经或脉管等。
1.2.2 胃癌根治术:①患者体位为平卧截石位;②在脐部上缘位置作10mm左右的穿刺孔,建立压力为12mmHg左右的气腹状态;③置入腹腔镜确认腹腔内脏器及转移情况,实施5孔腹腔镜手术进行胃癌病灶根治;④悬吊左侧肝部后,离断十二指肠,实施胰腺淋巴结及出现转移部位淋巴的彻底清扫;⑤确定切除标本边缘未发现阳性后,进行消化道重建;⑥采用可吸收结扎夹(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183020476,型号规格:J10、J13、J16、J20,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进行闭合处理。
转移组与未转移组的NLR值、PLR值、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比较(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续表
NLR值、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NLR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ROC曲线的AUC值为0.8432,截断值为2.290,见图1。
图1 NLR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
胃癌属于临床上颇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有高达一半的发病患者和死亡人数,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早期胃癌通过筛查早发现、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健康管理等综合干预,有着较好的临床预后,5年的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6];但是,如果早期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其预后水平也会受到严重影响,5年的生存率将不足70%。本研究中,笔者尝试应用NLR预测评估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NLR值、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细胞作为极为重要的白细胞类型之一,承担着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和防御工作,是淋巴系统免疫功能的执行者,发挥着控制和减缓癌细胞分化、增殖的功效[7];中性粒细胞是另一种重要的白细胞类型,与机体的炎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既能够杀死癌细胞而产生抗癌作用,也会在功能发挥和激活过程中释放生长因子[8],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可产生促进作用。NLR值则是对上述二者在体内情况的整体反映[9],该比值越高,则提示了转移风险越大。而病灶大小、浸润深度都是早期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往往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0],也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同时,研究结果显示,NLR预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ROC曲线的AUC值为0.8432,NLR值的高低与病灶大小、浸润深度有着明显的一致性,提示患者NLR与早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于淋巴结转移预测评估的临床价值较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随访观察中,笔者还发现NLR比值较高的患者预后水平相对更差,生存时间也相对更短,但由于跟踪观察的时间相对较短,尚缺乏统计学依据,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NLR是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及预后评估的重要观察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