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宁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区居民之间的陌生感也随之增强,曾经的“熟人社区”逐渐被“陌生社区”所取代。如何恢复社区居民之间的原始温情,将“陌邻”变为“友邻”,成为社区治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沈阳市皇姑区中航社区为典型案例,从社区的党建、志愿服务、文娱活动、服务平台、联合治理等方面入手,对该社区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希望本研究能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两邻理论;社区文化;社区治理;新型邻里关系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积极响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对基层社区的建设和治理。2020年5月,新时代社区治理的“两邻理论”正式被提出。“两邻理论”首先指出社区治理需要经费的投入,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做好社区治理的基础条件。但社区治理光靠钱不行,还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居民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区治理体系。“两邻理论”的关键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强调的是集体主义精神和“家文化”;论述的是如何建立居民之间新型邻里关系。“两邻理论”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和广泛的实践性,用“两邻理论”指导基层社区治理,对于塑造社区文化,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还原居民的互助属性,倡导居民以多样化方式参与到社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单元楼宇间形成和谐友爱的社区氛围,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基于此,如何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理念嵌入到基层社区治理领域,赋予基层社区治理新动力,推动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已经成为我国基层社区治理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研究方法与案例情况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来总结“两邻理论”下基层社区治理的情况与经验。现阶段,沈阳市的社区治理在辽宁省处于领先阶段,其依靠相对优质的经济水平、人才资源和社会环境等优势,在社区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沈阳市皇姑区中航社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对调研材料进行系统整理后,对社区的基本情况概括如下:中航社区成立于2013年7月,占地面积为0.57平方公里,东起黄河北大街,西至滦河街,南起青城山路,北至正良一路。辖区由八个园区组成、七家物业公司对社区进行服务管理。现有住户9701户,人口12314人,辖区内现有企业126家,国家级研究所2所,科技产业园2个,部队1个。根据社区负责人介绍,其社区有效利用了周边的各种资源优势,与周边单位进行多方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仅提高了社区治理的工作效率,还加速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中航社区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聚焦社区治理中“邻里”这个重要因素,以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为立足点,致力于将社区打造成“服务精准、安居乐业、互帮互助”的和谐社区。这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友善”贯彻于社区邻里之间,也为推进我国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中航社区治理的经验总结
(一)党建引领:“党建+红色精神”为社区文化注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两邻理论”的价值追求,更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理论依据。中航社区不断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保障居民广泛参与到社区党建活动,以党建活动带动“两邻”文化的传播。通过调查了解到,中航党委成立于2018年6月,现有自管党支部3个,非公支部11个,社会组织党支部1个。2018年6月被评为皇姑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6月被评为沈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中航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其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中心户来发动企业、物业、学校开展“共同党建”,这不但增强了党建活动的辐射能力,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丰富了居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其次,该社区还完善了党建的阵地建设,在园区内通过布置党建会议室、画墙画等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物业前台免费发放党徽,开展“我是党员领党徽”的“亮身份”活动,有效提高了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使党员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最后,通过建设尉凤英事迹馆来宣传党的奉献精神,使辖区居民了解党的历史、走进党的生活、领会党的精神。总之,党建强、社区兴、居民乐。中航社区已经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内各个企业和高校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共同党建”新格局,该社区坚持把“党建+红色精神”作为贯穿社区治理的一条红线,构筑了党委领导、统筹各方的“共同党建”治理模式,传递了“温度”,实现了居民奉献意识的稳步提高,促进了居民互帮互助意识的形成。
(二)志愿服務:“志愿服务+高校”为社区建设助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提出,“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形成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区氛围”。志愿服务是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将志愿组织嵌入到党建引领的社区治理之中,是将奉献理念不断“放大”和充分运用的过程。为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深入贯彻“两邻”文化,中航社区志愿服务以112名社区志愿者为主导,联合社区周边各个高校志愿者,多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志愿服务。中航社区的老龄人口较多,老年人不仅面临着养老问题,还面临感情缺失的问题。由于老年人缺少家庭关怀,往往会产生悲观的感情问题,为了填补残疾、独居、空巢、高龄老人的家庭关怀空白,中航社区与周边高校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关怀老年人的系列活动。以文艺汇演和支持陪伴等多种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外,社区还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大集合”活动,志愿者为居民免费理发、磨菜刀、测视力、量血压、垃圾分类等,提升居民幸福感。中航社区以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奉献精神吸引了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志愿服务当中来,壮大了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高校”的独特优势,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和高校志愿者的互帮互助意识,真正做到了“社校”共赢。
(三)文娱活动:“文娱活动+年代记忆”为社区活动助趣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积极开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提高广大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一个重要方式”。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富足,而是在精神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熟人社区”逐渐被“陌生社区”所取代,现在亟须利用文化的影响力来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还原中国社区的互助属性。中华文化孕育了千万代的中华儿女,每个年代的人都有着不同年代的文化记忆,年代留下的记忆是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传统记忆与现代记忆的交融是促进居民睦邻友好关系形成的重要手段。中航社区有3个公益社会组织,6个艺术团队,5个特长班,他们联合运用自身的专业理念,挖掘出基层民俗文化与两邻文化的契合点,通过文化传承与年代记忆唤醒居民的情感共鸣。比如,中航社区针对80后开展了“忆·童年”活动。首先,组织社区居民玩弹珠、跳皮筋、丢沙包等活动。其次,组织社区居民观赏80年代的老物件,大茶缸子、黑白电视机、煤油灯、旱烟袋等。最后,在“露天电影院”播放80年代的电影唤醒居民年代的记忆。中航社区坚持以文化“亲邻”为指导,始终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打造“暖心、贴心、走心”的多样化文娱活动。通过文化活动迎合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可以增强社区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增强居民的社区文化认同感,为融洽居民感情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四)服务平台:“互联网+服务+反馈”为社区服务助便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互联网建设、管理和运用是十分重要的,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社区服务功能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向,就要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双平台,建立精准的服务治理机制。中航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基本观点,努力做到需求由居民提出、结果由居民评判,即居民的需求表达与意见反馈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一方面,准确的服务有赖于需求的表达。社区居民不仅可以利用“线下”平台反映自己的实际问题,还可以通过各种“线上”渠道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通过“线上”和“线下”双平台治理,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为社区居民配置相应的服务。同时,社区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功能对居民需求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调整各类居民的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需求得到反馈是实现有效服务的手段。通过居民的意见反馈,社区可以了解居民的真实意愿和需求,找出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不断优化社区服务内容,协调居民之间关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总体来看,这种“线上+线下”的“服务+反馈”模式畅通了居民的交流渠道,使社区服务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保障了社区居民的基本权益,有效缓解了社区居民之间矛盾的产生,为促进居民之间睦邻关系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治理主体:“1+3”多方联合模式为社区治理助源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基层社区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航社区紧跟“十四五”时期的要求,采取多方联合治理模式进行基层社区治理。该社区把社区居民放在核心位置,以政府部门为指导、以社会企业为载体、以高校人才为支撑,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治理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居民、政府、企业、高校“1+3”模式的多主体协同联动机制,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首先,中航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这意味着中航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很多便利条件。中航社区深入领会党的精神,执行党的要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其利用多方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就业创业项目,为社区居民搭建一个系统的就业创业平台,解决社区居民的就业难问题,并以此为依托促进新时代新型邻里关系的形成。其次,中航社区与沈北大学城一道之隔,多所高校近在咫尺,高校教师和学生文化水平比较高,可以为社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中航社区通过与高校对接,邀请高校教师和学生为社区居民讲授相应的就业创业课程,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软实力,为社区居民就业增加一定的竞争力。最后,中航社区辖区内的企业126家,也为居民的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多机会。经过实地调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0家企业愿意为社区就业难人员提供相应的岗位,社区内80多个有择业意向的居民均已实现就业。
三、中航社区治理的启示
(一)加强党建引领,贯彻红色精神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主线, 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以党建活动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是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创新。在基层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贯彻党的精神,确保基层社区治理以居民为核心,为居民谋福祉。“睦邻友好”新型邻里关系的实现,需要社区党组织通过开展党建活动把居民凝聚起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经济如何发展,党始终在基层社区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社区党支部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应该积极吸纳社区周边单位的党组织,以此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整合和凝聚。基层社区应注重创建以党建为引领的特色社区,以党建为重要抓手,带动“两邻”文化的实践与传播,积极打造“共同党建”新格局。可以说,以党建活动引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仅是解决社区治理问题的必由之路,更是中国基层社区治理的鲜明特色。
(二)坚持志愿服务,提高互助意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更要畅通和规范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到社区考察时也曾高度赞扬了社区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志愿者要充分发挥作用”。在现代社区发展过程中,社区党组织既促进了社区志愿组织的成长,又为社区志愿组织的服务提供了条件。社区党支部将社区周边单位的志愿者都吸纳到服队之中,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的独特优势,更好地实现了志愿服务人员的聚合,有效解决了社区志愿者人数不足导致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更有助于志愿服务的顺利开展。此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推动力,开展志愿服务是汇集居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方式,其在维護社区稳定、促进邻里关系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不仅可以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服务带来的便利,还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道德品质,在居民心中埋下“互帮、互助”的种子,以此拉近邻里心,浓郁社区情,唤醒社区居民“互帮、互助”的热情,从而产生积极的社区互助效应,使发扬志愿精神成为社区的常态。
(三)继承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是提高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文化源泉,所以要将中华传统的“仁”、“和”的观念嵌入到基层社区的治理当中,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治理新模式。社区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需要温情和关怀的社群空间。要使居民实现从亲缘关系偏好向地缘关系偏好转变,需要抓住“仁”、“和”的文化精髓,为新时代基层社区治理重建精神内核,以“邻里关系”为着力点,把“仁”、“和”贯彻到社区文化的构建当中,贯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是群众提高文化自信的一个主要手段,社区工作者应该整合社区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社区特色的、居民大众需要的、具有文化底蕴的系列文化活动。“两邻理论”是中华的传统美德,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社区开展文娱活动过程中,要将“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传统理念深入贯彻到社区之中,重塑新型社区的邻里关系,使“两邻”理念在居民的心中扎下根,留住魂,使居民之间形成一种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四)利用科技手段,建设智慧社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社区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多想想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幸福,真正使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鉴于此,社区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在传统治理手段的基础上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 努力建设以现代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智慧化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反馈不仅要以线下平台为支撑,还要需要完善的线上服务平台。过去社区治理中经常存在信息封闭的问题,社区和居民不能及时进行沟通,居民之间会出现矛盾和隔阂。所以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居民提供一个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使社区服务更加便捷化,以此提高社区居民的便利感和幸福感。实际上,社区居民大多使用移动互联网等便利性通信工具,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社区治理可以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电视、电脑等终端设备的便捷度,形成高效的社区治理服务体系,加快智慧社区的建设速度,更快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目标。总之,科技的发展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加速了智慧社区的发展,基层社区治理要使传统的线下治理手段与现代的智能化治理手段更好地结合,确保“线上+线下”的“服务+反馈”治理模式可以辐射到社区每一位居民。
(五)坚持多元治理,达成合作共赢
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创新型社区治理模式。多方联合治理模式在社区治理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方参与社区治理可以为社区提供更多的服务和资源,顺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由于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理模式,彰显出社区治理特色。中航社区在治理过程中把居民放在核心位置,以政府部门为指导、以社会企业为载体、以高校人才为支撑,形成多主体协同联动治理格局。政府为社区发展提供政策和思想指导,高校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和教育支持,企业为社区发展提供机会和资金补充,多主体之间形成良好的协同治理机制,有效增强了社区治理活力。此外,“两邻理论”嵌入到社区治理之中,也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协调合作提供了新思路。一方面,社区工作者要与居民形成友善的伙伴关系,工作服务要更加接地气,不断提升工作的服务态度;另一方面,社区要与周边企业单位形成友善的伙伴关系,发挥其杠杆作用,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入社区,为社区的发展提供精神和物质双重助力。总之,多元治理主体应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之下,将各方资源整合成为社区治理的合力,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四、结语
古代社会安土重迁,邻里之间早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互帮互助也是邻里关系的常态。但这种邻里關系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化,当前社区治理亟待解决这种被淡化的邻里关系。“两邻理论”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内涵,“与邻为善”与“以邻为伴”两者内化于情、外化于行,一静一动、一表一里,构建起由亲缘向地缘转化的社区文化,形成睦邻有爱,充满温情的社区共同体。“两邻理论”的深入践行,不仅有效提高了居民的互帮互助意识,唤醒了社区居民“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记忆,更加增进了邻里沟通交往,密切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在新时代背景下,要以“两邻理论”为指导,积极响应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创新社区的治理模式,构建互帮互助、互信互爱的社区信任机制和关系网络,促进社区长期稳定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内容能对其他地区的基层社区治理形成辐射作用,带动“两邻理论”在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实践与发展,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勤福.秦汉之后邻里关系与礼仪教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41-54+180.
[2]方舒.协同治理视角下“三社联动”的实践反思与理论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20(02):157-164.
[3]田昭.回归与创新: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路径[J].学习与实践,2019(04):92-99.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5]孔娜娜.“新治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趋势与挑战——以2011-2018年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分析对象[J].社会主义研究,2019(04):121-127.
[6]田先红,张庆贺.新时代的互联网与基层社区治理:机遇、挑战与超越[J].湖北社会科学,2018(01):36-44.
[7]李浩,原珂.新时代社区党建创新:社区党建与社区治理复合体系[J].科学社会主义,2019(03):76-83.
[8]席军良.志愿类社区社会组织的孵化与治理——新时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抓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09):91-97.
[9]张勤,宋青励.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社区治理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21(08):149-151.
[10]李斌,张贵生.城市社区阶层分割与城市居民邻里社会资本——一个多水平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16-125.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