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第三幼儿园 邱维利 朱秋月 王利华
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四十一条指出:“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这从法律层面上指明了幼儿园应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供支持,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此外,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再次从家校合作的角度,阐述了其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价值。
在新形势下,幼儿园做好家园工作的价值和意义被提升到了更高的位置,面对家园共育的现实需求及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或策略来应对成为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
在我园家园共育调查问卷中,教师通常选择与家长沟通的出发点是幼儿出现了问题行为,这样容易造成家长负面情绪积压,难以调动家长主动参与沟通的意愿。同时教师对家长的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对家长需求的前期摸底了解,沟通内容选择面窄,无法满足家长的实际育儿需求。
如表1所示,我园现有的关于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路径中,以家访、家长学校、每日三分钟快谈和园长接待日为例,通常以教师作为交流的主动发起者,进行相关育儿信息的单向传输,缺少家长的主动参与,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
表1
1.缺乏有效的家园沟通策略
新形势下,互联网与家园共育相结合的模式已成为“80后”“90后”新生家长群体的重要沟通方式。长期借助线上交流的方式,家园沟通之间缺少情感上的感受和交流,难以产生共鸣,家园共育的动态互动质量不高。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开展情况和班级教师的了解方式为间接方式,久而久之便会降低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度,影响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2.缺少与祖辈沟通的技巧
教师在沟通中缺乏针对祖辈家长交流的有效策略,不能够让祖辈家长对当下交流的观点产生认同感。因园所地理位置及生源构成情况,我园现阶段的家园共育中祖辈参与情况较多,但祖辈的育儿观念普遍偏于陈旧,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加之我园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家长工作的经验不足,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艺术性,造成祖辈家长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交流内容,家园共育的实效性和配合度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家园共育的途径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如今,微信、QQ、钉钉的使用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途径。由于线上家园共育具有随时可互动、随处可互动的特点,因此打破了传统家园共育模式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家园沟通与互动更加及时与便捷,以便双方更好地配合实现家园协同共育。
1.我园线上家园共育媒介SWOT分析
根据表2的数据可知,虽然可实现家园共育的媒介很多,但我园家长使用率最高的还是微信;因此微信作为我园家园互动、交流的首选媒介。
表2
2.充分发挥各类App的优势,实现线上家园共育
(1)微信沟通。微信群在家园共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园充分利用“三巧”策略开展线上家园共育工作。
首先,“巧”用微信小程序,将家园共育化繁为简。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升级完善,越来越多的小程序进入我们的视野,被引入班级家园共育中。例如,以前我们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时,通常使用纸质调查问卷,不但费纸、费墨不环保,而且统计数据非常麻烦。现在教师只需要使用问卷星小程序就能轻松解决问卷制定、发放、回收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它还能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柱状图、饼状图等,让人一目了然。此外,还有诸如接龙小管家、美篇、小鹅通、二维码小助手、小打卡等小程序,帮助教师实现家园共育化繁为简。
其次,“巧”说班级工作,让家长了解班级工作的开展情况。入园,标志着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人,本是值得开心的一件事,可事实却是忧大于喜。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孩子入园是家长第一次经历与子女分离,因此在家长的心中有很多不舍、担忧与疑问:孩子在幼儿园会学什么?他们吃什么?……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让他们了解幼儿园、了解班级,各班级利用微信群每周一发布本周工作安排、每周食谱等,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的重点工作、幼儿的发展目标,知道家园共育要点;每周五对本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让家长知道班级活动实施及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
最后,“巧”发图片,让家长感受幼儿在园的活动情况。对于多数家长来说,图片、视频的魅力远远大于文字,因此各班级利用班级微信群发布幼儿在不同类别活动中的照片、短视频(学习、生活、运动、游戏),原则上采用“1+1+N”模式发布照片、视频。第一个1是指每天一个类别(学习、生活、运动、游戏)的活动照片或短视频;第二个1是指每周一张特写照片或一个短视频;N是指每周N张小组照。需要注意的是,拍摄时要确保所有幼儿上镜,让家长通过图片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2)QQ沟通。QQ与微信相比,微信仅能传输1G以下的视频,而QQ能传输较大的视频文件;QQ还能永久保存上传的影像资料,并能根据内容、拍摄的时间进行分组,便于家长查阅。目前我们上传的照片和视频文件主要包括各班级承担升旗仪式的视频、幼儿园大型活动的照片和视频、班级活动的照片和视频等,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
(3)钉钉沟通。线上家长会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式家园沟通方式。传统线下家长会受空间的影响,通常只能一人参会,其他家庭成员不能亲身参与;而线上家长会则可以实现全体家庭成员参会,以便在家庭教育中达成一致意见,形成教育合力。
借助钉钉开展家园共育具有以下优势:第一,钉钉直播有回放功能,这让家长实现了参会时间、参会地点的自主化;第二,线上家长会上可多位家庭成员参与,会场氛围更活跃,互动性更好,有助于形成一致的教育观;第三,由于家长参与主体更多元(父母、祖辈同时参会),教师通过家长会或家长学校收集到的信息也更加丰富和全面,有利于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家园配合。
入园家园共育路径通常为传统的入园家长会、线下家长学校等方式。我园的可入园家园共育模式以“幼儿优先、时间优足、互动优策”的“一中心双主体”实施。其中,以园长接待日为例进行阐述。
为进一步促进我园家园互动,更好地解决家长所关心的问题、倾听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认真落实家园社三位一体的共育格局,我园积极开展了园长接待日活动,为家长个性化的育儿指导等需求提供帮助与支持。
1.了解接待家长需求,提前拟定访谈提纲
园长接待日活动开始前,充分了解和收集被访家长的困惑,比如家长对幼儿的成长、对育儿方法、对教师教育教学的困惑等内容都是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根据家长实际需要,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借助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的家园案例,通过了解他人的经验做法,为接待家长预设出一些方法策略。
2.灵活运用沟通策略,倾听家长真实想法
家园沟通的话题围绕幼儿,提前了解幼儿在园表现,尽量多介绍幼儿在园表现,询问幼儿在家里的情况,综合家长表述做出分析,进行育儿指导。多倾听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巧妙地回复和引导。通常来说,善于倾听的园长更能得到家长愿意主动交流的反馈。倾听时多用开放式提问,如“为什么?怎么样?”等。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稍做总结,比如“你的意思是?”“你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你看对吗?”等,适时地对家长表示理解和认同,更能拉近交谈双方的距离。
3.预设不同类型家长的策略,给予个性化指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同类型的家长则需要不同的指导策略。我们通常将家长分为自我中心型、过度关注型、望子成龙型、自我放任型、隔代呵护型五大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家长一些个性化的育儿指导。比如针对隔代呵护型的家长,坚持尊重、平等、真诚的沟通原则,不仅要反映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还要用浅显的语言宣传科学的育儿理念,通过真诚的交流让祖辈家长知道科学教养孩子的重要性,并能愿意尝试科学的教养方法。
我园探索的非入园家园共育模式是指在时间、地点等有限制的情况下,开展的双主体家长与教师的双向快捷互动的面对面沟通方法与策略,其特点有快捷性、及时性、追踪性、针对性、互动性、随机性。
接下来将以三分钟快谈为例进行介绍。三分钟快谈即幼儿入离园时,教师主动与目标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教师发起,一般向家长说明幼儿今天或是最近在园的一些表现(可以是进步、优势的地方,也可以是存在的问题,问题建议提1个),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家园工作及时沟通的目的。
通过实践探索,我园的三分钟快谈主要是按照“整理信息、组织语言—入离园交流—复盘交流情况并记录—回访”这一流程来进行操作。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沟通,目标一致;坦诚相待,实话实说;好话放在前面,意见之后提出,给出好建议,最后表达期望。
新形势下,积极高效地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将是幼儿园工作质量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争取家长和社区的共同支持也是幼儿园家园工作推进的重点方向。乘着家园社协同的时代浪潮,我们一起携手共进,为幼儿的“玩·美”童年来一场双向奔赴的育儿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