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影(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江苏省南通市)
“红色文化”教育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基于此,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认识到“红色文化”对于高中语文课堂而言是多么珍贵的教学素材,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又有着何等重要意义。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现代教育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秉承赤子情怀,诚毅行动,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经典中把握教学内容,感受革命情怀,让“红色文化”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内化成为个人价值观体系,全面发展成为国家需要的、党需要的多元化人才。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践行“红色文化”教育的之后应该以教师为引导,以课堂为桥梁,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通过主动性和积极性来了解“红色文化”,通过“引流”“红色文化”素材,帮助学生“共情”红色革命情怀。在实际情况中,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出现只教课本内容而忽视“语文”课程教育的情况,把教学局限于课堂文章上,没有多讲解那些可以拓展的文化知识,如“红色文化”素材,在讲解文章之时也没有过多地与学生去探讨其中的情感,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关文章的时候依旧不会理解、分析内容。由此可见,教师自身应该提高教学素养,尤其是在践行“红色文化”教育之时,教师本人的“红色文化”思想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充实自身的精神素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挖掘高中语文素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及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等,要践行好“红色文化”教育,教师作为引领者,必须懂得如何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教育发挥实效。
若从优化设计角度入手,“红色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践行主要可以分为以问题为引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利用多元评价来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关注自身的情感价值观和人文意识。在我国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往往会牺牲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思考、互动学习的时间,这也使得问题教学法、多元评价教学法在高中课堂难以施展。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和学生都应怀有赤子情怀,应在“红色文化”践行的过程中共同进步和发展。在实际情况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教学法来践行“红色文化”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通过一些趣味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红色文化”践行为基础,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在明确教学目标以后,教师应该基于史实来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开国大典的盛况?为什么采用和平方式解放西藏?等等。问题教学法的引入在高中课堂中虽然并不陌生,但是由于我国高考教育的实际情况,要完全地在课堂中实行轻松活跃的问题情境法并不现实,因此,教师应该做好问题设计,设计出一些优质问题,让学生在可以在问题情境中感悟“红色文化”。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多元教学评价来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教师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入“红色文化”,在课堂中完善教学评价,改变以往教学中以知识学习为单一目标的教学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人文情感意识和价值观,将单一的评价转化为多元的评价,如学生对“红色文化”是否了解细节,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可以将其融合联系起来,学生是否可以感悟“红色文化”内涵和价值或产生深入的共情心理等等。在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之中,教师要更注重地是学生的情感意识,也就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否真正落实,且高中语文课堂“红色文化”践行教育是否可以真正让学生感悟到先辈不易,珍惜和平年代。
来到教育的全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到了日新月异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重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契机,要认识到其可以为语文教育活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手段:图像、影像、音频等等方式来丰富教学课堂。当前,教育事业随着信息技术的改革也在不断融合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在一起成为更多新颖的教学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践行“红色文化”,教师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红色文化”更加形象生动,让课堂变得更多丰富多彩。教师在选择“红色文化”素材的时候,必须要选择一些合适的优质资源,这样才能让“红色文化”的践行真正发挥作用。当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再结合多媒体技术所展示出来声情并茂的“红色文化”素材,如在学习《就任北大北京之演说》时,教师可以引入当年与“北大”密切相关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资料,这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此间作用可谓是“无声胜有声”,这种情景的融合可以让学生真正共情并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另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可以让学生对“红色文化”以及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产生更多的学习热情,更利于其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媒体设备在高中课堂中的运用除了课堂中的多元运用,更多的是在课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当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红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感悟,此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信息摘选任务来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刻地根植于学生心中。在实际情况中,一般可以分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与课后信息的寻找和探讨。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其实践行“红色文化”教育有许多方法,阅读活动的开展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有效的方法。因为在语文课堂中,语文知识与“红色文化”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语文知识中有着许许多多的“红色文化”素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在教材中品读经典,引导学生共同感受情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时间去阅读“红色文化”名著,并结合课本内容来感受其中的情感与信仰。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情怀,还可以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大幅度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为其以后了解、传承“红色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品读经典,共同感悟革命情怀。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便可以引入“红色文化”经典,与学生共同去感受当年的热血情怀,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随着时代的风起云涌,文学领域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我国革命先辈对国家的热爱,其赤子情怀乃是至纯至美之精神境界。在与学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利用共同阅读、共同探讨的方式来推进“红色文化”的践行,让课堂中弥漫着“红色文化”的浓烈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一氛围中感悟革命的伟大历程。师生在共同品读经典之时,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的深度,可以通过写文学短评的方式来“深入体会革命志士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人格”。在课堂中品读经典之时,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红色经典作品往往会从多元的角度来刻画伟大的人物,可以生动地再现社会各阶层在民族危机时抛头颅洒热血的激情,正是他们用无私的精神品格才铸就了今日之中国,因此在与学生品读之时,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反馈,要多引导、多关心学生的情感意识,利用“红色文化”来浸润学生的心灵,砥砺他们的德行,增强民族自豪感,唤醒青少年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意识。
教师想要搞好“红色文化”教育,就不能只看重课内学习所带来的学习效益,课外活动的开展必不可少。从实际角度来看,语文教学其实是有一些枯燥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对于古诗词、汉语言的兴趣往往不大,在这样一个碎片化阅读、日益快节奏的时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也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践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时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更为艰难。此时,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就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红色文化”,拉近与其距离,减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来开展课外活动,例如,在课堂中举办一些“红色文化”演讲比赛,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红色文化”,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当学生在演讲中真情切意地探讨“红色文化”,他们对“红色文化”也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些往往会成为他们内心最深的印记。另外,教师要对这些课外活动进行及时改良和创新,激发学生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兴趣,在课外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也要与学生进行评价和探讨,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样做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加深其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首先,教师可以组织游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中的一些风云人物,如写《沁园春·长沙》的毛泽东,作《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的蔡元培,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感。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要善于把握地方课程资源,可以带学生课外,如博物馆、“红色文化”纪念馆等等地方,感受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培养高中学子对家乡和祖国的炽热之爱,使他们陶冶情操,思想升华。另外,教师可以与社区进行联动,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践行”中感受“红色文化”精神,这样的活动可以作为语文课堂的延续,可以帮助拓展语文教学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挖掘和发现“红色文化”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学生不是被教出来的,生命影响生命才是教育,父母、教师做好自己,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实际情况中,教师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红色文化”,除了要做好自己,还要让家长在家庭中给学生带来影响,并将其与课堂融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红色文化”植入学生内心,扎根于学生精神的土壤。虽然在高中教育中,家校协同共育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但是就“红色文化”教育践行这一板块而言,教师还是可以以家校协同为基点,让“红色文化”教育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到位。例如,教师可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去收集家附近的“红色文化”信息,如身边的一些“红色文化”纪念地点、社区中一些老红军家庭的故事等等,让家长与学生合作收集的信息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详细叙述,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展示给全班同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拉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减轻学生的备考压力,更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体会不一样的“红色文化”教育。
由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弘扬“红色文化”教育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扎实运用高中语文知识融入“红色文化”,切实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红色文化”教育。同时,语文教育在强化民族精神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挥高中语文课堂的绝对优势,以“红色文化”为引子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文化教育十分必要。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让学生了解党在成长过程中的光荣历程,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不断陶冶学生情感意识与文化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