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野 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2023-01-21 17:12王文枝
名师在线 2022年36期
关键词:群文建构高中语文

文/王文枝

引 言

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隐性教育,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素养培养目标转换为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群文阅读教学正是创设学生自主表达机会、丰富教学素材的有效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培养与群文阅读教学相结合,能为教师课前教学设计环节带来诸多灵感,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一、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主次不分,教学效果流于表面

群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篇文本整合教学的方式展开。部分教师在进行群文教学编排时易产生群文喧宾夺主或多语篇教学侧重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缺乏深度。教学主次的颠倒将影响最终教育目标的落实,导致阅读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学生难以深入感知文义,提升阅读素养[1]。

(二)文本质量不佳,难以形成高级审美意识

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与其语篇质量存在紧密关联。在实际教学中,群文质量不佳,主题、情感与教学主题融合度不强,是影响教学效率的首要原因。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是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或教学资源有限。学生长期学习质量一般的阅读文本,不仅不利于文学素养的积淀,其文学审美水平也难以获得大幅度提升。

(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在传统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往往采用文本打印发放、以书面对比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单一教学形式。此类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不利于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探索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意义

(一)提升思维水平,巩固学习能力

丰富的群文阅读教学材料能有效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生能通过语篇比较阅读,比较其质量、语境、主题、情感等维度上的差异。学生语文思维活跃,在群文阅读的熏陶下,其能逐渐从阅读中拓展语文学习思维,这有助于其学科能力和阅读“语感”的增强[2]。

(二)丰富知识储备,开阔学习视野

群文阅读能有效丰富学生知识储备,使学生学习视野得到大幅度拓宽。学生能从优质群文阅读素材中获得及时有益的认知补充,从阅读中探知多元和丰富的世界,成为博学广知的智慧型学习者[3]。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野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依托群文教学主题,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依托单元教学主题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是锻炼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语言素养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集中锻炼的基础学科能力,也是贯穿学科学习始终的学习技能。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在自我认知、文化认同、精神建设、公民意识、社会职责等方面均发挥着积极作用。要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是第一步。要想锻炼学生语言建构能力,教师要依托大量优质阅读材料的训练。群文阅读教学恰好符合这一教学要求。群文阅读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群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教师在课前准备环节应充分整合教学目标,了解教学主题,选择优质教学资源,让群文阅读教学既达到丰富学生人文底蕴的教育目的,又兼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为例,本节课文是一篇毛主席的代表作。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环节从本课文本文体中汲取语言建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的建构方法,充分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语言建构教学计划,可以找到在语言建构、文本情感与主题方面与该作品较相似的毛主席的其他诗作,如《忆秦娥·娄山关》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教师可以将课堂一分为二,以教师主讲课文语言建构、学生赏析实践的方式展开,达到“教学做合一”的境界。在课堂前半部分,教师可为学生逐句精讲课文《沁园春·长沙》,言及“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句时,以“寥寥数句点明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渲染深秋氛围”为思路引导,带动学生自主探究该句的语言建构优势。接着,教师以此类推,落实课文精讲,为学生渗透语言建构分析、应用方法。精讲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分发群文阅读材料《忆秦娥·娄山关》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让学生根据上半节所学知识内容,尝试自主赏析群文阅读材料语言建构之妙。教师在课堂上将“教”与“做”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即学即会、深度掌握的教育目的,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二)创新群文教学模式,提升思维发展水平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创新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是提升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锻炼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素养时,应以思维的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为教学侧重点,让学生的学习思路更立体、思维支脉更多元,以寻求高中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的创新与拓展。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教学资源,依照知识目标和语篇内容,设计思维延展性问题,为学生思考路径赋予独创性、灵活性特点,在标准化思维巩固和开放式思维发展的一张一弛中,培养学生系统化、个性化学习思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受先天发育、后天环境影响,其思维模式存在差异。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制订针对性思维培养策略,实现高中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为例,文章作者郭沫若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家,著作甚广,擅长诗歌、剧作、散文等。课文《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与本单元《红烛》等极具关联性,都体现了革命精神。作者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社会普遍公认的革命文化界思想领袖。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作者身份及其革命思想,找到其同类思想篇目《立》《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和《朋友们怆聚在囚牢里》。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可尝试创设延展性问题和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思维,使学生从个性化答案中获得思维灵感。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在文体、景物描述、情感和抒写方法上颇有共性,请大家尝试自主赏析,探究两篇文章在多元化阅读层面的异同。”学生会从个人学习经验出发,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对情感、字词、意象表达、文学形象等层面做出不同解释。学生在相互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收集多种观点,激发思维灵感,有效推动语文思维的发展。

(三)增强群文阅读体验,构建审美鉴赏与创造标准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强群文阅读体验,是为学生构建审美鉴赏与创造标准、提高学生文学审美与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学生美学灵感的火花,是学生开启精神宝藏的钥匙。审美这一行为是基于积极学习心理之上的,教师可以通过丰富高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审美活动中,亲身经历审美评价、感知与创造活动,从审美行为中收获美的感知与感动。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过程中,教师要依托群文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群文阅读体验,利用多元化信息手段创设阅读情境,营造画面感,让阅读文本中的意象美、理性美、情感美、语言美、品格美以具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探究汉语言在语言情感表达方面的特别优势,深度体会群文阅读材料中字词运用和情感表现的深层次蕴意,进而使学生对文学审美方法与感知的印象更深刻,审美水平标准更高雅。

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哦,香雪》教学活动为例,课文围绕小山村台儿沟姑娘的生活展开,从火车停站短短的一分钟间隙里描绘出乡村少女对都市文明的向往和隐秘坚持的自尊,文笔清新细腻,蕴意隽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捕捉同类文笔中的共性,找到作者铁凝的其他优秀短篇《六月的话题》和《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赏析。为深化学生对《哦,香雪》中主人公的认知,使学生与文学形象共情,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中“盘旋在山腰的铁轨”“车头雄壮地吐着白雾”“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等宏大景观和细小物品细节,找到生活中的实物图片,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产生画面感。教师还可以找到与“北京话”“凤娇”“香雪”相关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文学形象的理解更鲜明直观。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延展。在讲解群文阅读材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延展想象力,回想学习《哦,香雪》时的想象路径,抓住一个细节展开想象。学生能从画面想象和氛围营造中深度感受文本情感与文学形象的喜怒哀乐,初步达到“理解”美的程度。最后,教师可让学生从“理解美”迁移至“创造美”,通过布置续写作业、课堂情境表演等任务让学生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达到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构建审美标准的教育目的。

(四)重视传统文化元素,加大文化传承力度

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植入,是加强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有效策略之一。文化内容的落脚点和重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教师在群文阅读选材过程中,应充分重视阅读材料中文化元素的渗透和植入,温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理解与传承是存在先后顺序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引领学生理解文化内涵,使其在解决“是什么”问题的基础上生发情感,产生传承责任感。文化理解与传承教育应立足教育全局,让课与课之间的文化教育目标产生关联,使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现代精神生活思维构成有效连接,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让学生作为传播文化的载体,辩证地学习、理解、发扬传统文化,达到加大文化传承力度的效果,为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内在驱动力。

以新人教版高中语文《致云雀》为例,本篇课文是英国诗人雪莱创作的抒情诗,是作者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全诗分为21节,以赏识开始,以咏叹告终,情感过渡层次分明,行文结构严谨。云雀在诗歌中的意象仿佛代表着雪莱的“自我”,是作者理想化的自身写照。作者借由云雀的描写饱含激情地抒发他的美学抱负和精神追求。教师如果想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喜爱之情与传承责任感,便可根据“云雀”这一形象,找到中国传统诗词《三都赋》中的“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镂于青霄”和《仙居 其十 永安溪漂流》中“山花解逢迎,参差列红紫。云雀饶多情,绵蛮啭妙靡”一句,请学生通过对比中外诗歌中对云雀的描述手法,逐个探究云雀在中西方诗歌文化中的文学形象。学生比照课文中“像一片烈火的青云、银色星光的利剑、霓虹似的彩霞”等描写,能够感受中国古典意蕴中“云雀”含蓄、柔情、矫健等意象与西方云雀欢乐、光明之象征,产生深刻体会。教师由意向差异、诗歌文体、描写手法之间的差异迁移至宏大的文化差异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能够使学生对中华诗词文化乃至文学文化产生深厚情感,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基于核心素养视野的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将素养教学目标分化融入课堂教学计划中,依托单元教学主题选择群文阅读教学素材,创新全文教学模式,甄选优质阅读篇目,丰富全文阅读形式,增强学生课堂阅读体验,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等方式,优化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此外,教师还应探索优化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程建设的标准化路径,达到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加快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步伐。

猜你喜欢
群文建构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