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我的祖国》音乐风格及演奏方法赏析

2023-01-21 01:39李伟
参花(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调性乐句演奏者

◎李伟

《我的祖国》这首作品源自1956年上映的经典电影《上甘岭》,歌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旋律优美,歌词细腻,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思想。对于这首广为流传的红色歌曲,人们最为熟悉的是郭兰英老师的演唱,而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我的祖国》的钢琴改编。在钢琴的演绎下,《我的祖国》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后半部副歌,混声与前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仿佛山洪喷涌而一泻千里,尽情地抒发战士们的激情,表现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气概。

一、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音乐风格

(一)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在一首作品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听众直观判断一首作品旋律风格、确定音乐性质的首要途径,而钢琴家也乐于通过变换调式调性来丰富作品的情感表达。在《我的祖国》这首钢琴作品中,调式调性变化十分丰富,但是这些变化都是围绕着主题乐思而展开的。听众只要仔细聆听就可以感受到主题乐思的发展轨迹,在这一轨迹上有思想、有内容,有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的起因及过程,更有情感与期望。通过直观的听觉体验就可以看到乐曲的结构和乐段之间的关系。乐音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与它关联的是音色与调性,听众通过不同调式调性的乐段获取音乐基本元素,也会从演奏技巧、演奏色彩等方面,分辨与联想音乐的曲式结构,从纷杂流动的旋律中,梳理音乐发展的脉络与层次,感受作品旋律的特色、主题的联想、事物的描绘、感情的抒发,体会作品的音乐张力。[1]

从调式调性来看,钢琴作品《我的祖国》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引子部分的表达。演奏者以降G大调开始,调动情绪,利用调性传递出一种在绝望中迸发出来的奋勇向前的情感,这部分的轰鸣之声,也同歌词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相契合,展现出江水日夜奔流、生生不息的画面,传递出恢宏的气势。在主题第一部分表达中,演奏者可以延续这一调性,在音响上作出调整,增加曲调连绵舒缓之感,但是在情感上一气呵成,并且用一种更加坚定有力又温和委婉的方式表达奋勇向前的情感。(2)呈示段的表达。主题第二部分的调性为B大调,调性比较明朗,音响也不如之前的激烈,但是却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传递出拨云见日的轻松之感。这一部分织体的编配与前面末尾处流动的音型会出现不和谐、不统一的情况,因此,演奏者可以通过调整音响来实现音型的连接,突出音乐情绪的变化。然后,进入44小节,调性变换为E大调,E大调积极向上,能够顺利承接之前的B大调,让音调和情感的转换更加自然细腻,同时也在变化中传递一种紧张感,为接下来的转调做好铺垫。接下来进入58小节,调性由升c小调逐渐转变为升f小调,升c小调有一种进发的力量,用于直抒胸臆十分恰当,演奏者在波浪形音符中弹奏出咆哮之声,表达一种喷薄而出的力量;升f小调则在之前的曲调之上进一步提升,表达出一种在悲愤、绝望中崛起的情感,在两个愤怒的调性中展现出一种悲情。最后进入89小节,演奏者可以采用无调性的技法进行处理,呈现曲调的复杂性,让整个曲调的情感在结尾实现收束。(3)再现段的表达。作品再现的时候,以降B大调为主,即在强有力的和弦弹奏后,用一种温暖舒缓的曲调传递出一种万物复苏的力量,演奏者也在双手快速的震音中完成作品,营造出山河壮美、国家复兴的画面,并用曲调抒发真挚的情感。

(二)情感内涵

《我的祖国》这部音乐作品是比较早的红色歌曲之一。一首歌,一个时代,历经数十年依然不被忘记,在于它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热爱。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真挚朴实,旋律亲切生动、气势磅礴,它诠释出我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歌颂了英雄气概。旋律响起,我们便知“调”的高低,内心立刻找到与祖国和谐共振的频率,迸发出我们的家国情怀。而在钢琴的演奏下,《我的祖国》这首经典作品也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第一,音乐旋律展现出了热爱祖国的深刻主题。《我的祖国》用旋律描述祖国,其魅力在于主题思想和叙述,它说出了我们热爱祖国的心声,听到它的旋律,眼前立刻浮现出巍峨的长城,蜿蜒的长江黄河,并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主题是音乐过程的起点,是音乐发展的依据,是作品统一的力量。这首作品最基本的乐思,凝聚了最核心的音乐素材,概括了最重要的形象——我的祖国。在钢琴演奏中,有的演奏者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在乐曲前奏中既保留了主题旋律的轮廓,也进行了变奏和转调,并将乐曲迅速推到高潮的副调上,使人既听出原型又获得新鲜感,引导听众捕捉、识别、理解和把握音乐主题,令听众从音乐陈述中获得联想和延伸,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体会伟大的、可爱的祖国一步步走向富强的坚定力量。这种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豪与自信,随着音乐衍生出辽阔的历史空间;这种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也融入优美的音符之中。由此可见,这首音乐作品中包含的深刻主题用丰富的旋律、声调表现出来,让听众获得共鸣,并激荡起人们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二,音乐旋律展现出了丰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传统美学中,意境是表现情感的一种至高境界。从《我的祖国》的词曲来看,创作者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意象,如江河、帆影、稻浪、高山等营造意境,以表达对祖国炽热的情感。在钢琴曲的改编中,也有演奏者基于对整体美与和谐美的追求,用左手行云流水般的琶音经过句,塑造浪花四溅、波涛汹涌的形象,并将其与右手中国民歌风格的主题旋律相互呼应,使音乐的呈现更加完整和谐,并营造出音乐的外在意境。相较于民歌的演唱,在钢琴演奏中,乐器的特殊音色能够诠释土地与山水、人文与环境的关联,引导听众的心境和情感走向,从而赋予作品以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在主调第一段和第二段,演奏者可以利用富有歌唱性的弹奏,呈现出钢琴精致纯净的音色和优美动听的曲调,展现出作品的直率和美妙,描绘出徐缓如歌的田园风光,表达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感悟和憧憬;接下来的乐段变换不同的曲调,丰富陈述层次,并在反复变化中凸显厚重的主题,从而尽情地抒发情感。这样的呈现能够让整个作品的画面感更强,让听众随着钢琴声的起伏变化,勾勒出江河帆影、稻浪飘香、高山大川、绵延长城等画面,进而感受美丽祖国的磅礴气势。

二、钢琴作品《我的祖国》的演奏方法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引子部分是情绪导入的重要部分,是推动情绪逐步走向高潮的开始。钢琴曲《我的祖国》开头的琶音部分模仿了民族乐器琵琶的音响,确立了主题旋律走向,所以这部分应由左至右弹奏,并且将每一个音符都清晰准确地表现出来,避免因为左右手重合而出现含混不清的情况。

在处理高音时可以可稍作停留,以求音色通透,声部突出,增强乐句的线条感。演奏时,手腕放松,以指腹触键,力量由左至右渐次传递,着力营造微波荡漾的优美意境。为了使作品更有韵味,可在整体节奏框架下自由做出一些个性处理,例如让第三个琶音上方音音色尽量饱满;第四个琶音可以稍快一些,让节奏回归正位;最后一个琶音保留旋律高音直至声音消失,形成余音绕梁之效。[2]

在演奏琶音之后的跑动音型时,演奏者可以将四个音划为一组,第一个四音组声音低缓下沉,然后逐渐加快,至最后一个四音组又渐弱渐慢。左右手交替弹奏时,接口要自然流畅,并注意处理好强弱、快慢等内在关系,做到散中有序。

在演奏向下跑动的分解和弦时,演奏者要做到用大臂带动手腕,顺着惯性由慢至快、由弱至强向下跑动,以指尖触键,准确用力,使每个音都紧凑清楚,尤其要突出左右手第一个音,能在跑动中清晰呈现主、副两条声部,并适当进行自由发挥,达到形散神聚的效果。

(二)主题部分的演奏

在表现乐曲的第一主题时,右手负责旋律声部,指法的变动要保持旋律连绵不绝,避免声音断层,注意这一部分的音响整体较弱,以展现出作品所呈现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宁静而舒缓的效果。要想表达好这一部分的效果,可以突出右手的旋律高音,利用踏板深浅、快慢的变化,增强其歌唱性色彩。左手则需要由左至右弹奏琶音,用小臂带动手腕由左至右揉键,让声音整齐和谐,展现出江水流动的声效,让声音从琴键上自然地倾泻出来,并让主旋律的呈现更加干净清晰,自然明了。

在表现乐曲的第二主题时,演奏者可以对四个乐句进行划分,其中两个小节为一个乐句,以便于分配。演奏时,右手控制旋律声部,并确保旋律连贯,减少连线相接的音与音之间的空隙间断;这一部分尤其要重视指法的设计,如在第15小节,do、fa两音的四度音程,演奏时先用1、2指,为使后面乐句连贯,2指下键后须同音换指至4指左手四个十六分音符分解和弦伴奏。在音乐情感处理方面,第一乐句稍微强一些,在第二三乐句力度减弱,这样可以呈现声音的层次性,用音符勾勒出江水延绵不绝的画面,最后一句将情绪推向高潮,为变奏部分做准备。

(三)变奏部分的演奏

《我的祖国》这首钢琴曲在改编中,在变奏部分进行了精巧的处理。其中变奏I使用了对比式复调作曲技法,其目的是增强音乐的厚重感,让感情更加饱满充实。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可以对左右手进行分配,即左手负责主旋律,用八度手型固定,手指协调用力,将声音整齐下沉,并细腻展示乐句与乐句之间的气口,体现音乐作品的歌唱性;右手负责旋律声部的展示,尽量保证指腹贴键弹奏,通过织体中的旋律音与填充音来呈现轻盈的效果,同时与左手配合,让变奏既能够体现出两条旋律的线条,又能够实现完美融合。

变奏II这一部分的改编强调的是对主题的装饰性变奏。在演奏中,左手分解和弦伴奏,在四个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处理时,应保证手指跑动的整齐,让音响既清楚明了,又连贯有秩,同时根据右手的变化调整快慢,突出音乐的走向,让乐句在强弱快慢的变化中展现韵味。右手的琶音为旋律声部,尽量保持指腹贴近键盘,让每一个音都清楚地呈现出来,最后一个音需要上提,并增加速度,以呈现出江涛翻滚的声效。此外,变奏II的改编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的思想,因此弹奏时,要注意凸显主弦律声音,让声音饱满、实在,展现情绪,同时外声部的处理要适当弱化,侧重展示声音的轻柔之美。

(四)华彩部分的演奏

《我的祖国》的华彩部分展现了民族音乐的特色,即琵琶和古筝这两种乐器的声音在钢琴的演绎下能够得到一定的展现,同时也丰富了华彩部分的内涵。从演奏方法来看,演奏者应对每一组的四个十六分音符进行妥善处理,尤其是在跑动时,要灵活交换左右手,做到工整平均、迅速连贯,避免音符之间出现缝隙;在乐句强弱快慢的处理上,对于进入华彩前的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可以由慢转快,逐渐推进,让音响不断增强,为华彩部分做好准备;在华彩后两组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处理上,应逐渐降低弹奏速度,让这一部分和变奏II实现完美衔接,从而在强弱的变化中呈现出连绵起伏的效果。

(五)尾声部分的演奏

尾声部分的演奏需要收束情感,展现出气壮山河的音响效果,让音乐余韵不断,激荡人心。在演奏这一部分的时候,演奏者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明确区分内外声部,运用外声部来展示高音,弹奏时用身体带动大臂,让力量下沉,让强音更加明显的同时保证声音的连贯性。第二,重视内声部三连音的表达,手势要稳,声音要呈现出由弱渐强、由分散向内部集中的效果,同时还要避免音量过高,尤其不能盖过外声部的音量,这样才能实现与外声部的互动,形成上下一致的声音配合。第三,注意内外声部的统一协调。演奏者可以对内外声部的音色进行差异化处理,让外声部突出主旋律,呈现出坚定激昂、沉稳有力的效果;内声部则呈现出整齐和谐、自由绵长的效果。这样可以推动音乐在尾声走向高潮,在不同声部的配合下呈现出有条不紊、强而不乱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的祖国》这首经典红色乐曲的歌词和旋律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深切地表达了词曲作者浓烈的爱国思想。经过钢琴家的改编和创作,《我的祖国》原有的旋律中融入了新的元素,这使乐曲的旋律更加优美,也展现出新时代音乐的独特风格,同时也让这首气势激昂、感人至深的音乐激励当代人的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调性乐句演奏者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20世纪20—30年代多调性观念与技法管窥
协和无调性:一种具有创意的和声处理方法
——以利盖蒂的部分音乐作品为例
茹泣吞悲
——《陈杏元和番》音乐分析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谈“调性”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