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盛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管用、最有效的就是读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更多的读书“种子”。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提出:“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而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整本书阅读,集儿童性、文学性、经典性、教育性为一体,能够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其人文关怀,进一步助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往往采取浏览的方法,阅读处于浅表层次,忽略了语言文字的精妙,忽略了文字间渗透的核心内容。这样的粗读,没有深度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讨,只能事倍功半。整本书阅读,更关注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教师要以促进者的身份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活动。教师要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三课一体的有效指导,层层推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形成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的互动行为,在思维的碰撞中,让学生获得成长。
下面以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童年》为例,谈谈该如何上好导读课。
1.播放歌曲《童年》,导入环节:同学们,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本书,一本百看不厌的书;也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
2.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出示《童年》。
本环节从“童年”入手,直奔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使得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点燃阅读的火花。
1.了解作者高尔基。出示课件:你们知道“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对,就是高尔基,他是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治家,一生经历丰富,当过学徒、做过码头工人,在做工之余,他勤奋读书,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2.指导学生读前言,了解《童年》的写作背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童年》这部小说,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时期的生活片断,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本环节是对作者及书中内容的总体介绍,这是整本书阅读的起点,也是归宿。对于时代背景,学生有些生涩和难懂,教师可以让他们边读边进行理解。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作家的成长故事,看看他童年里的笑与泪,经历与成长。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板书)。
1.读文认识外祖母:
(1)(出示课件)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2)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写得怎么样?(优美、生动)《童年》的每一章都有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如果说《童年》是一串珍珠项链,那么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小说中的外祖母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慈爱、善良、乐观)
(3)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有人性的艺术形象之一。她善良、乐观,心里充满了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常常讲给阿廖沙听,她无私的爱丰富了阿廖沙的心灵。
2.我们再来听一听高尔基《童年》故事里的另一个片段,听完后对比和你的童年有什么相同点或者是不同点?
故事片段:大人们巧妙地让布料变色,我觉得这事儿挺好玩。你看他们拿来的是一块黄色的布料,往黑色的水里那么一泡,转眼就成了深蓝色,也就是所谓的宝蓝;灰色的东西在棕红色的水里涮了涮,就变得红艳艳的,也就是波尔多酒红。多简单,可我就是不明白其中的奥秘。
我很想自己动手染样东西,便把这个想法跟雅科夫家的萨沙说了。雅科夫家的萨沙讲什么都是头头是道的,他得知我对染色手艺感兴趣,就怂恿我从柜子里拿一条过节才用的白色桌布,试试看能不能把它染成蓝色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桌布拉到了院子里,刚刚把桌布的一边放进盛宝蓝色水的大桶,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小茨冈,跑到我跟前,一把夺过桌布,用他那双大手拧了起来,还对那躲在过道里看我闯祸的表哥大喊大叫起来:“快去叫奶奶来!”他摇晃着他那黑发蓬松的脑袋,对我说:“嘿,为这桩事你可要挨一顿了!”
(1)相同点:好奇心太强,我们也有调皮挨揍的经历。
(2)在这个片段中,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高尔基挨打了吗?想知道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先看看目录。
本环节通过两个片段欣赏,对整本书的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特点,体会书中所描写的善与恶、美与丑,与书中人物对话,帮助学生奠定情感基调。
(二)看目录: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它能给读者提供线索。请学生翻到目录,读一读,猜一猜书中的哪一章节,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1.出示《童年》的目录,学生快速浏览,厘清小说梗概。
2.学生谈谈选择章节的理由。
3.聚焦小说的第二章,指导读书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做记号,要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批注阅读。同学们,拿笔画出描写外祖父听到“我”把白桌布染色后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留下你阅读的痕迹,哪怕是一个字,一条横线,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
4.教师指名,说出你找到了哪些词句,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进行交流:外祖父非常暴躁、残忍,竟然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
5.读完这个片段,看完小说的目录,你觉得阿廖沙的童年会是一种怎样的童年?(悲惨、苦难、不幸、可怜……)
本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让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促使其自主进行探究,进而寻找答案。教师指导学生从目录入手,目录是文章的脉络和纲要,它能给读者提供线索。从一个片段入手,教给学生做批注的方法,让思维触摸“白纸黑字”,为后续整本书阅读打下基础。
1.教师摘录的这些仅仅是这部小说的沧海一粟,还有许许多多更为精彩的描写,更能打动人心的语言,需要我们用眼、用心去品读。
2(.出示课件)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在俄国文学中,我从来没有读过比《童年》更美的作品。”文艺评论家丘科夫斯基说:“《童年》不仅是一部艺术珍品,而且是高尔基的传记,是他全部创作的注解,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
3.那么,我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就是:拥有一册,激励一生。赶快去阅读这部小说吧!
本环节引用名人对书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这本书的文学地位,进一步拓宽视野,激发阅读期待,使学生受到精神感染和思想启迪。
1.两星期内读完这本书,每天确保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2.将好词句摘抄到“日积月累本”上,并尝试进行阅读批注。
3.温馨提示:《童年》中还出现了数十个人物,对于外国名著,人名太长不容易记清楚,但他们都是围绕着主人公阿廖沙塑造的,我们可以边读边画出人物关系图,以便于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本环节通过有计划、有方向地实施阅读任务,让学生获得自主阅读、自主实践、自主创造的权利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延伸。成功的导读课,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均为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提高阅读兴趣,运用阅读的方法积累经验,使其能够完整地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师要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的三课一体,逐步深入,帮助学生还原真实的阅读情境,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要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带领他们走出碎片化的浅阅读,使学生有效阅读、享受阅读、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