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倩
近几年来,“对分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全国各大中小院校纷纷效仿、接纳,超乎预期的是,其在中小学和大学全学科、全学段获得了迅速而广泛的成功,认为学生与教师是平等关系。其实,和对分课堂相得益彰的,还有STEAM教育理念,两者从模式和理念上进一步融合,意在推动教育界的更大突破,从而培育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世纪综合应用型人才。
STEAM一词是将多个领域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理念,即科学(S)、技术(T)、工程(E)、艺术(A)以及数学(M),是将多个领域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教育。但是STEAM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单科教育及重视书本化的教育方式存在着巨大差异,它更加注重实操环节,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新教育手段,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性。音乐教学是全球公认的培养学生创新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STEAM教育理念提出后,音乐教育便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音乐教育也是STEAM教育最先应用的学科之一。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中音乐学专业基础知识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曲式学是作曲专业技术理论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该课的主要学习内容是音乐作品的不同类型的结构及其分析技巧,涉及的曲式结构包括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紧扣我国音乐类人才培养发展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着重培养音乐能力,制定了详细的课程内容和要求标准。理论目标明确:能复述各类型作品的曲式结构概念及特征。能力目标突出: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鉴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研究与分析的能力,在理论层面完善并指导实践技能,通过讲练结合和课后练习强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情感目标清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变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为生动的音乐形象化表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热爱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为了加强本课程的内涵建设,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并建立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对曲式学基础知识新的认识,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引入“STEAM”教育理念,结合数字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利用“微助教”等教学辅助平台)进行教学和互动。为了实践教学、实现创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音乐理论课程的特性,即讲练结合,视觉与感觉结合,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这一本质无形中规定了教育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应注重实践应用和拓展。为了实现课程教学价值,师生间就必须做到:(1)视觉、听觉、触觉、感觉互动;(2)理论与技能的互动;(3)教师与学生情感与认知的互动;(4)体验与创造的互动。综上所述,这种理念中的各核心层面的结合体现了一个通过理论讲述、客观联系和主观感悟相结合和交融的过程。
采取STEAM理念,首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教育体”,并确保在“教育体”内建立具有专业性的学科小组,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以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环节设置参考如下:
环节一:讲授环节。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有所取舍地开展讲授,让学生了解知识框架。
环节二:独学环节。学生完全独立地根据教师的提问开展自学,通过“独学”做到知识内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完成一份“微助教”的作业或者一份练习提升的作业。所谓“微助教”是一个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师生互动的载体。这一部分的认知作用就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为开展后续深入的讨论奠定基础。
环节三:小组讨论、小组互评环节。该环节主要是通过小组作业和学生互评,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本环节教师不得随意参与其中,应当真正实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环节四:教师答疑环节。教师一方面要总结和归纳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解决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做到及时答疑,突出重难点,并借助辅助教学平台如“微助教”平台随机点名,分享讨论成果并点评。
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该课程的教学,思考其改革亮点,从而发掘教学改革思路的创新之处。在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深入研究过程中,笔者列举出了主要的几部分研究内容。
由于课程性质特殊,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用到讲练结合的形式,但是“STEAM”理念注重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各方面的创新方向。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分为讲解内容与讨论内容两大部分,并将有效的课堂时间进行对分,这里的有效课堂时间指的是除去课前准备和课后总结以外的当堂有效时间(也称“当堂对分”),例如一课时一共50分钟,前5分钟作为课前导入准备,最后五分钟作为总结,那么中间的40分钟即为当堂有效时间,若引入“对分课堂”手段,前、后两个半节课的上课时间各为20分钟。前半节课讲解内容,后半节课讨论内容,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适当的媒介手段。教师还应在备课环节下功夫研究键盘实操环节的安排,不仅要在讲课内容中安排视听赏析,还要在讨论环节安排学生试奏分析,甚至在总结环节安排结果与答案对比分析等,充分将教具、信息媒介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STEAM教育理念下可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并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开发新理念。音乐专业技术类理论课程面临的普遍问题是内容较为枯燥且实操性强,对于《曲式与作品分析》这门专业必修课,理论和原则类的知识必须在熟记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应用到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实操环节,所以,如何在实操环节有效、快速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良好结合、发挥最大效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教学场所,教学环境与硬件设施情况也不尽相同,调查分析了目前国内大部分艺术类和综合类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条件,90%以上的高校都能达到“一教室一投影”“多媒体教室网络全覆盖”,这一调查结果有助于推进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STEAM教育理念中的应用与融合,在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借助数字化手段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符合当下大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可借助诸多新兴的教学平台进行,如微助教、雨课堂、云朵课堂、腾讯课堂等,借助平台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很多教学辅助平台设有签到、存储互动内容、作业答疑等方面的技术功能,使教师授课更方便、师生互动更完善、教师答疑更精准,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效输入及输出,倘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信息化的方式还能实现教学的“可延续性”,学生在课后学习时,如果只借助自身的理解和记忆去巩固知识点,有可能不够全面和细致,但是教学平台可以完全如实地记载教师的课件内容和授课内容,可以把课堂教学延续到任何想要学习的时间范围,使得学生整体的学习效力大幅提高,能培养学生的有效思维能力。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下面将具体论述以“微助教”平台为例的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过程无需下载应用程序,教师首先需要借助电脑登陆微助教官网注册微助教PC端账号,并绑定个人微信号。在PC端建立课程班级,每个班级自动生成一个班级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码注册后即可加入微助教班级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该应用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无需下载App。学生关注公众号便能实现互动和信息接收。开课后教师与学生可实现第一次互动,即扫码签到、定位签到或普通签到。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分享与学生实时完成知识链条的对接,也可以推送课件至学生端共享。讨论环节可借助讨论功能,呈现讨论墙界面(显示学生实名或匿名均可实现)实时共享学生的讨论成果,还能完成小组互评等。课后,教师可以发布作业,并实时监督完成情况和细节,完成作业批阅和评价。
(一)创新点。理论课程本身内容较为枯燥、不易懂,部分基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由于枯燥的教学环境放弃深入学习,因此,STEAM理念的融入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发挥新时代的信息化产物的作用,将课程的有效学习时间合理分配,完善教学思路、改革教学环节并优化教学效果,这是教育模式、音乐、物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二)意义。随着现代教学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理念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音乐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改革,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结合音乐学科的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进一步改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在《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融入STEAM理念,必然会推动应用型音乐课程培养目标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