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融通教学的设计路径
——以统编版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为例

2023-01-19 02:52储天虎
辽宁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本课选择性

储天虎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高级中学)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递进与拓展,引领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从多角度认识历史,进一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性必修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融通必修课程教学的策略和模式。笔者以“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为例,探索基于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融通教学的设计路径。

一、课前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题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一课是从人类文明产生的历史视角出发而设置的。国家的出现是文明形成的标志。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级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这为本课教学提供了学术引领和指导。

笔者确定本课的主题为“农业的出现催生多元的人类文明”。主要理由如下:首先,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多元文明与农业的兴起具有密切的关联;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及选择性必修二模块“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突出体现了人类历史的多元特点”。换言之,这是一个探讨经济社会变动与文明发展之间关联的模块;再次,本课标题着重阐明“食物生产”,即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前所述,“农业的出现催生多元的人类文明”这一主题,能很好地统揽本课的内容;最后,该主题与必修课程内容关联度较高,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课中明确提出了“多元的人类文明”概念,高二选考历史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知识基础和学习心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二选考历史学生的学情、本课教学主题以及课标的“学业质量要求”,笔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从时间发展和空间分布两个角度,梳理农业产生的基本历程;运用“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的出现催生人类文明的基本历程;梳理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作物与家畜,并在此基础上,以农业为视角解读古代文明的多元特色。

为达成上述目标,笔者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导学案运用、课件展示、板书演示等教学手段,施行任务驱动式学习。一方面,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与理解,实现了历史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也是对本课主题认识、理解和把握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PPT 展示“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由学生描述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人们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他们用火取暖、烧烤食物。然后,教师展示“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由学生描述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当时的人们在放牧和收割,说明那时已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任务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思考农业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展示一幅文明示意图。该图由“古代文明示意图”和“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拼接而成。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文明示意图和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学案中“农业的产生”简表(见表1)。

表1 农业的产生

【教师点拨】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于是,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了。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

【设计意图】教师运用必修课程中的“古代文明示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会联系必修课程内已学过的相关内容,形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知识的融通意识。通过对地图的识读、教材内容的阅读和教师设计表格的填写,可助力学生对与现实生活相隔甚远的原始农业问题形成立体的时空概念,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2.学习任务二:运用“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原理,分析农业如何催生人类文明

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使用提问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

师:大家回忆一下“人类文明的产生”的相关内容,说说人类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生:农耕和畜牧产生后,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早期城市,而后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国家开始形成,文字产生,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师:农业的出现不愧为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次革命。那么,农业产生前后到底有怎样的变化呢?

生:人口迅速增加;定居形成聚落;出现社会分工;男子主导,女子从属;科学技术得以发展。

师:依据文明产生的基本原理,人类出现社会分工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社会又会出现哪些新现象呢?请结合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生:有了剩余产品,于是出现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贫富分化;奴隶出现;产生了阶级;国家产生。

【设计意图】教师第一次追问是对学生运用“人类文明产生”基本原理的初步检测,也是助力学生对“农业产生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社会分工”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即不仅出现了手工业,还出现了商业、专门从事文化、政治活动的人以及因分工的不同导致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等。通过再追问和学生的思考、回答,进一步助力学生理解社会分工出现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即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深刻体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过程。

3.学习任务三:从空间的角度梳理古代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培育或引进了哪些适合本地区种植、饲养的农作物和家畜

【教师点拨】农业在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特点,如在大河流域,灌溉农业便兴起和发展起来,小农经济发达;而在山地、海湾众多的古希腊,农业则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于是对外贸易发展起来,商品经济发达。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以及教师结合相关内容的点拨,助力学生从空间视角厘清古代世界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差异性,进而对由此产生的文明差异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远古人类的生活想象图”和“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进行讲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这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农业与地理环境关联密切,使得农业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这就推动了人类文明走向多元化。换言之,人类文明的多元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农业的区域特色决定的。

三、设计反思

(一)温故知新

回顾必修课程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选择性必修新课奠定了必要的心理和知识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历史知识间的关联,为开展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学习铺垫基础,同时也是为开展新课学习做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任务一环节中,笔者给学生展示的“文明示意图”虽然经过加工,但对学生而言,还是能够找出关联性。需要指出的是,与画面感十足的图片不同,文明示意图(地图)对于学生来说,在知识铺垫上要相对隐性一些。学生首先要找到空间定位,然后才能回忆出相关文明成果。正是这样一种相对隐性的知识铺垫,不仅培养了学生调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涵养了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二)躬行实践

学生以必修课程知识指导选择性必修课程中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助力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顺畅推进。必修课程“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史事和发展脉络,基本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必修课程有限的篇幅却展现了宏大的历史,其中必然包含着许多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而这些恰恰是选择性必修课程学习中对某些重点问题进行深度学习的理论指导。以理论去指导学习实践,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二时,就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回忆“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原理,并提出要学生带着这个原理去阅读、梳理新课内容。由于学生大脑里已回忆出“人类文明产生”的基本原理,他们对“农业出现引起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连串变化”这一知识点认识和理解起来便十分轻松。

(三)融会贯通

教师以新课知识的梳理为一个视角,联系必修课程相关知识,可以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问题认识的融会贯通。从现行教材来看,对于某一历史问题的认识,仅靠必修课程的学习,是难以窥见其全貌的。因此,将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便能对某一历史知识或问题实现融会贯通式的理解和把握。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三的过程中,可让学生填写“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表格,在此基础上联系必修课程内容。学生因此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不仅体现在必修课程中提到的政治、文化层面,也体现在经济层面,这在本课内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在一定意义上又是由经济的多元性决定的。

总之,本课教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实际,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着力推进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探索了必修与选择性必修课程融通教学的教学设计路径,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本课选择性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创新探索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