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创融合”助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3-01-19 10:01张燕杰叶远松黄雅丽林棋
当代化工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化工

*张燕杰 叶远松 黄雅丽 林棋

(闽江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福建 350108)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切实加强和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1]。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这是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2]。

闽江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根据学校“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和“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我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地方优势产业,体现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基础,专业教育缺失,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就是空中楼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拓展与升华,离开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专业教育会显得没有活力,受教育者未来发展也会缺乏后劲。因此,如何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3-6]。

众所周知,传统的化工与制药行业存在环境污染重、能源消耗大、安全生产要求高等问题,与新时代的发展目标要求严重相悖。因此,亟待对传统的化工与制药行业进行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确保转型升级顺利实施,急需大量综合素养高、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化工与制药类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在该领域内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新时代下的这种新型专业人才需求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统一性。因此,对于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在专业教育中必须融入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理念。落实“专创融合”对推进高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7]。以下着重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创新“专创融合”的改革举措两方面进行论述。

1.全面构建“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1)强化顶层设计,制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并进、相互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优秀的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企业工程技术骨干、行业专家参与制定突出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作为本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经过4年的专业学习后,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从事化工与制药领域的高端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相关学分,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创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又不脱离专业教育,设置不少于一定学分的“专创融合”课程,以求专业理论与创新创业创造理念的相统一,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创造教学协同并进。

(2)对接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实施方案

通过对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构建“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促进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培育建设系列专创融合类“金课”。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已遴选《化工原理》《仪器分析》《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析与检测》等系列专业主干课程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深度融合,重构该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增加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比重,并与专业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衔接。灵活运用专业领域内的创新创业创造典型案例,充分发掘创新创业创造类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对于其他专业课程,以我校物理化学实验省级一流课程为蓝本,适当增加与创新创业创造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创新创业创造教学内容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创业学识,以达到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积极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创造教育资源,通过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学院从2021级开始,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模块,并将“专创融合”作为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例如,制药工程专业在该模块设置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实践》第二课堂课程,课程以教授大讲坛系列活动、闽江论坛系列活动、现代药物检测技术系列培训、制药工程新技术新技能系列培训、“以药为用”——三创能力提升系列培训、药学前沿系列学术讲座、就业指导系列活动等为可选主题,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3)以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为载体,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深度融合

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等各类专业学科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和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自主举办的科技节等活动,特别要注重学科竞赛与专业课程的融合。例如,完成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作品会涉及到《化工设计》《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工艺学》《化工安全工程》和《专业仿真实训》等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这些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紧密对接,可以以竞赛题目为教学案例,以解决具体工程问题为导向,分组完成化工厂全流程设计,以赛促学,并以赛代考,学赛并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自2017年以来,学院连续组织学生参加了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并获得全国二等奖4项,华南赛区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的好成绩。学生通过竞赛的锤炼,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显著提升。

(4)强化教学研究,组建一只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的创新创业创造导师团队

鼓励教师围绕“专创融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加深专业教师对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引进具有工程背景的高水平教师,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技术人员或创业成功校友担任创新创业创造兼职教师,选派教师外出访学或到企业接受相关技术培训,推动教师作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开展产学研合作等途径,组建一支学术水平高、教风优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双能”型创新创业创造导师团队。同时,坚持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导师,培育、整合师资梯队。目前,学院已组建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四大基础课课程组,并以课程组的形式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改革研究、教学成果培育。学院现已建设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省级高端仿制药科技创新团队和校级应用化学教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团队,接下来要强化团队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5)建立形成性考核与评价制度,科学准确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

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教学纳入学生的学业考核,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摒弃传统的结果性评价和单一性评价模式,全面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采用平时作业、课堂互动、阶段性测验、专题讨论、翻转课堂等评价方式,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进行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可信度。重点对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进行评价,如在化工实践教学环节,重点考核学生化工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创新“专创融合”的改革举措

结合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深入开展“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可以突出以下三方面的举措,以形成改革特色和优势。

(1)依托各级科研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基地,助力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提升

目前依托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设的科研平台有中国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海洋传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绿色材料与化工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闽江学院药物制剂研究与测试中心以及闽江学院单晶氧化铝研究中心等。上述平台设备基本涵盖了化工、材料和制药等学科常用的精密仪器。将这些平台作为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基地开放给学生,可有效助力他们开展科研创新活动。开放科研平台的优势资源给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有效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这在理工科专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显著的优势。

(2)实行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选择部分新入学学生作为试点,实行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即为新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对其在校四年进行全程指导。这种培养模式,以关心和引导学生为基本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的培养,使他们更好地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在学校未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情况下,本科生可作为宝贵的智力和人力资源,进入老师的课题组协助开展课题研究,以教师创新引领学生创新。学生有了导师,教师有了助手,形成双向互补。

需要说明的是,导师的遴选尤为重要,要优先选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导师。实行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包括德育和智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体可以从学习指导、心理辅导、创新创业指导、职业规划、专业实践、考研辅导以及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通过形成固定指导机制和教师激励机制,可以确保学生的各项学习活动以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有细致的规划、有耐心的指导、有充分的保障,确保教师专心、用心、耐心、全心指导。

(3)构建虚实结合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助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我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已建成“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研究性实验”与“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多层次实体实践教学体系;同时,结合化学工业的高危特点,还建立了“化工单元仿真-化工装置仿真-化工厂仿真-化工生产仿真-化工安全仿真”等多层次虚拟仿真教学共享体系。2016年,闽江学院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福建省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学院联合多家大型企业开发的“聚酰胺生产虚拟仿真实训”实验项目被认定为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这有力提升了我校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虚拟仿真教学水平。虚拟实践教学与实体实践教学两线并重、协同发展,可大大助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

3.结语

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相互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将有力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闽江学院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为例,围绕“专创融合”要求,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师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改革设想,以实现将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嵌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可重点通过实行全日制本科生导师制、构建虚实结合多层次立体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各级科研平台构建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基地等多种举措,充分挖掘改革潜力,着重锤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能力,以形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创造能力,能胜任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