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的热浪
——论段正渠表现性油画艺术

2023-01-18 14:34曾珍珍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陕西西安71000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黑线陕北油画

曾珍珍(西安美术学院 油画系,陕西 西安 710000)

一、段正渠早期的乡土题材绘画

(一)风格转变

段正渠早期热衷于描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在绘画创作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老家偃师,发现家乡的真实生活与自己在学校里所追求的玛格丽特风格有很大的距离感,他感到迷茫,并对此产生了怀疑。段正渠认为没必要盲目跟随西方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国内所追随的艺术形式在西方已经过时几十年了,我们更应该寻找自己的根,从本土出发,感受我们的历史,从“土”中探索。在陕北这片土地上,他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为此他多次到陕北,用作品表现当地厚重的历史。段正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反映陕北的风貌,一方面是当地的自然风光,一方面是当地的人文情怀。要想画出想要的效果,就不能单纯停留于表面,只呈现客观看到的,而是要深入当地人民的生活,与本地人打成一片。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真正的陕北情怀。段正渠的陕北乡土题材系列艺术作品,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从河南郑州走出的画家对黄土高原、陕北农民深沉的爱。在窑洞里,在这片苍茫的土地上,在信天游嘹亮的歌声里,在川流不息的黄河边,他感受到了内心的澎湃,这同时也激起了他对乡土题材的探索欲望。

(二)乔治·卢奥

段正渠早期受到野兽派代表人物乔治·卢奥的影响,卢奥的作品充满了悲怆美,他关注人性、憎恶邪恶的资产者,并努力对社会的丑恶进行反抗。他的创作题材以受难的基督、法官、小丑、妓女等为主,色彩对比强烈,轮廓线浓重而有力度,热衷于描绘人类的情感,揭露社会的黑暗。他用各种颜色交叠渗透入画,以鲜艳的红、黄、蓝、绿等色与平淡的黑白灰色结合,形成了具有装饰意味和粗涩斑驳的肌理效果。段正渠认为,卢奥的色调是属于陕北的。段正渠初期的作品风格粗犷、颜色鲜明、对比强烈,致力于找寻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画面呈现出浓重的历史感和宗教感。陕北的历史感深深地打动了他,古老的城墙、庙宇、古堡,还有深深触动他的信天游,在他的画面里被丝毫不吝啬地表现出来。画面基调主要是黑色、褐色,表达着对原始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神秘的敬畏。他的作品中人物刻画的主观性明显,追求瞬时性效果,不拘泥于现实和幻想,情绪成分更重。

(三)作品赏析

在他的作品《山歌》(图1)中,黑线勾勒着赭色的土地,昏暗厚重的背景中,一个陕北形象的男子侧身而立引吭高歌,微张嘴巴,头裹着白色毛巾,身着蓝色上衣,形象特征鲜明,我们耳边仿佛回响着陕北荡气回肠的民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昏暗的窑洞边,人们对感情的宣泄。当地人称这为信天游,歌声自由奔放,直抒衷肠。通过对段正渠早期乡土题材绘画的探索,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画家热衷表现农民与土地之间的联系,画面里充满对原始生命力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对陕北地区人民的情感也融入画面中,在他的油画艺术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特有的质朴、纯真,这是中国本土化、民族化的精神体现,他的写意性绘画语言也传达了很多的情感内涵,为中国的当代表现性绘画语言的创新贡献了一份力量。

图1 段正渠《山歌》布面油画 120 cm×146 cm 1987年

二、段正渠绘画中的写意性

(一)意象、写实和抽象

意象语言倾向于主观感受的表达,而不是如实地再现。如唐朝时期的山水画家、理论家张璪《画论》中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创作会在大自然中寻找美,而这种美在转化为艺术作品时并不是自主发生的,而是创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主观的处理和重构,然后创造出来的超过表层的东西。意象油画与写实油画和抽象油画三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意象油画并不刻意追求真实性,主要倾向于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情感且具有书写性;写实油画则不同,它属于具象艺术,对造型的要求极其严格,风格较细腻;抽象油画与具象油画是一组相对概念,它试图打破绘画艺术必须模仿自然的旧观念。

(二)意象绘画艺术

意象油画在创作中自觉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具有东方特征的形式语言淌满画布,因此,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需要调动自己的主观情绪,然后对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进行分析和揣摩,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来这幅作品便有了特殊意义。

段正渠的绘画就具有“写意”的特点,他把自己过往的经历和旅途中最深刻的感受谱写成新的篇章,将客观事物以各种方式在脑海中进行转换,使之区别于真实世界,画面内容丰富且情绪饱满,是具有画家体温的艺术作品。正如德加所说:“画出眼前所看的固然重要,但最好只画出存在于记忆中的事物,因为那是经过转换、沉淀想象的,然后才能画出真正感动自己的地方。”段正渠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他的作品承载着记忆里的真情实感,描绘了陕北朴素而粗犷的乡下及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将西方表现主义绘画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

1991年的画展后,他开始摆脱卢奥的影响,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在之后的作品《洞房》图2中,他不再使用罩染技法和卢奥式绘画风格,对自己的绘画形式有了进一步思考。他主动去改变画面中粗犷的黑线,使之与形体相结合,画法上也更加直接和抽象化,画面整体色调更加明亮,色彩饱满厚重,人物造型夸张。画面传达出他对生命最原始的张力的感受,更是将人文精神和农村的现实生活结合,创造出大量具有中国意象特点的作品。在该作品中,昏暗的窑洞被微微照亮,一女子头盖红色喜帕,盘腿坐在具有陕北特色的炕上,一男子缓缓走来举起右手,像是在同新娘打招呼,喜庆的氛围布满整个窑洞,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喜气,这也是画者所追求的情感传递。他将自己认为有趣的人和故事搬进了画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地方情怀。

图2 段正渠《洞房》布面油画,125 cm×106 cm,1993年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

段正渠致力于摆脱规则的桎梏和俗世的纠缠,重视作品与对象的联系,关联现实,又与俗世拉开了距离,试图冲破纸张的束缚,将观者引入另外一个时空。

三、段正渠的绘画语言

(一)线条

段正渠的作品对线条的运用十分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线条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画中。他通过线条的疏密、粗细来表现画面中的空间感和流动性,与传统绘画中的写实性有着很大的不同,画中人物形象粗犷,呈现出浓重的历史感和宗教感。段正渠的作品中大量使用黑线,他的黑线强调氛围感,较为松动且情绪化,画面有自己的节奏和韵律。在早期绘画中,段正渠的黑线借鉴了卢奥运用黑线的技法,之后他对画面中的黑线进行了处理,使其与形体、背景相结合。画面的边缘逐渐柔和,色彩也逐渐丰富起来。

(二)笔触

段正渠在笔触表现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地表现客观的物象,而是与画面的主题相结合,为表现作品的内在含义而主观使用笔触,让笔触更好地为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服务,使其更加丰富精彩。在观者进行欣赏时,首先看到的是作品本身传递的情感,其次才是作品中的材料技法,借助这些形式,让作品更有表现力的同时与观众的情感产生碰撞,并使之受到感染,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而产生共鸣。段正渠创作油画时用笔具有顿挫起伏的变化,且具有节奏感,能把自己的主观情感引入画面,用不同的笔触与色彩相结合,展现自然界的美好。这些笔触的运用也使得画面中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产生了厚薄、起伏、凹凸的对比变化,在光源的作用下使得画面有了更丰富的艺术效果。

(三)色彩

与众多写实画家不同的是,段正渠不再追求展现客观世界的一草一木及人们对蓝色天空、绿色草地的刻板印象,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来烘托画面的氛围。比如他所画的黄河(图3),整个画面色调以黄棕色为主,汹涌翻滚的河水不断地咆哮着,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满,鲤鱼不停地跳跃,在波浪间起伏,仿佛要冲破河中的枷锁,游向自由的龙门。两个少年纵身一跃,无惧水面的波涛汹涌。深棕色的前景使得焦点集中在金灿灿的水面和两个白衣少年身上,昏暗的背景与光线的处理,使得画面的明暗对比强烈,有了很强的纵深感。画面中的这种色彩是画家基于自己对黄河的内心感受,将他所看到的、体会到的做了主观处理后为我们所营造的黄河。“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在每个阶段所看到的黄河也许是不同的,也许从未见过黄河的人,第一眼看去觉得黄河水面波澜起伏,水流也有些湍急,但没有出现像画家所描绘的那样巨大的浪花,而且河水的颜色也没有那么多的色彩变化。当观者置身于画面进行思考,画家在作画时内心的情感变化仿佛就清晰了。色彩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此,不同的色彩变化也是不同的心境的表达,如果画家用别的颜色来呈现黄河之水,也许又会有其他特别的趣味。

图3 段正渠 《金色黄河》布面油画 180 cm×440 cm 2012年

四、结语

段正渠写意油画中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使得他的画面有了很深刻的精神内涵,每一幅作品都像是在诉说一个故事,在看到作品时能让观者驻足品味,进入他为观者营造的世界,把成倍的感动打包给还未回神的观者,使其满载而归,他的作品具有的温度不会有灼伤感,像是冬日的暖阳挥洒着光。在看到一幅画时,刹那间收获的感动是久久不能忘怀的。看到段正渠绘画作品中陕北人民引吭高歌、自娱自乐的情景时,这个场景就像在眼前一样,我们仿佛看到了这片黄土地上飘起的袅袅炊烟。在看过段正渠的油画作品后,我深受触动,其画面中的浓厚情感和表现力时常令人动容,我们也自主地接受了这场艺术的洗礼。

猜你喜欢
黑线陕北油画
一张油画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黑线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油画《塬下》
油画
党建地图·陕北
虾背黑线真的特别“脏”吗
《岁月长又长》(油画)
这也算海鲜